规则or边界?在2023年伦敦实验游戏展探索游戏本质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04-08 13:21:04 作者:特务头子 Language

如果一条游戏规则是“只有赞美陌生人才能前进”,你会照做吗?
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人行道上贴着几条彩线,连接起一个个圆圈,上面写着想前进就必须遵守的“条件”。根据指示,有时候你只需要小声哼歌或者鼓掌,有时候却要对陌生人招手。
这是艺术家兼实验游戏设计师组合 Helen Kwok 和 Chaud Torpark 的“街头胶带游戏”《彩虹桥》(Rainbow Paths),每个圆圈距离 1.5 米。最初这游戏没有名字,他们的目的只是在疫情期间提醒人们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图片来源:https://rainbowpaths.games/

图片来源:https://rainbowpaths.games/

Compliment a stranger!

《彩虹桥》的文字说明。

在萨默塞特府外的《彩虹桥》,第一眼还以为是跳房子。

Compliment a stranger!

《彩虹桥》的文字说明。

在萨默塞特府外的《彩虹桥》,第一眼还以为是跳房子。

Compliment a stranger!

1 / 3
我无意中和朋友误入了这个公共游戏,还好死不死地选择了靠近坡道的一侧。在这条路径上,所有圆圈指示都需要和陌生人互动。抽到“赞美陌生人”的时候,我庆幸自己不是社恐,犹豫了 2 分钟居然真的逮着路人说:“你今天看上去真棒!”——结果不错,对方微笑着点头道谢。抽到“向陌生人挥手”后,有一位坐在旁边喝咖啡的女士及时回应了我,不过她可能已经见怪不怪这种倒霉蛋了。
《彩虹桥》位于萨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室外,往左走几步能抵达泰晤士河,而右边一墙之隔就是伦敦实验游戏展 NOW PLAY THIS 的试玩大厅和正门入口。
穿着紫色 T 恤的工作人员扫码后就发行了,顺手塞来了紫色的地图小册子。大厅里散布着十多台显示器,但人没有想象中多,排队也就需要等两三人。这个热度倒也正常。这周五是英国公共假期,整个活动周期也已进入倒计时,会在 4 月 9 日正式落幕。
实验游戏展 NOW PLAY THIS 始于 2015 年,最早由一群关心游戏和社会实践的艺术家发起,今年已是第九届,并且并入了伦敦游戏节(London Games Festival)的议程,这也是我决定来看看的原因。今年的主题是“爱”。
提到“实验游戏”,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连串关键词:学生、艺术、独立、先锋、哲学……总之,这玩意儿确实离普通游戏玩家有段距离,有的甚至不是游戏,只是可以互动而已,也无法衡量商业价值。

出发!

这样的展览还是很有趣的。来都来了,我就简单写写见闻。
如下是一份简易修改后的地图,我的大致观光顺序和字母表相同。
因为本文篇幅有限,我大概会挑拣感兴趣的说。
  • A:室外街头游戏《彩虹桥》,沿着彩虹贴纸、遵守指示,走到终点。
  • B:公共游戏《Triangulate》,需要三个及以上玩家,大家挤在地面上画出的圆圈里,保持平衡,每个人都提出需求,游戏的目标让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能在狭窄空间里共存。
  • C:上文提及的入口,试玩大厅。大部分电子游戏和桌游项目都在这里展出。
  • D:紫色部分是 VR 试玩,绿色部分是个堆了很多懒人沙发的大厅,每天这里都有人办讲座。
  • E:这房间专门展示丹麦游戏社群 Lyst 的历史和过往活动,他们把艺术家和开发者聚在一起,讨论和开发能表达爱和浪漫关系的游戏。
  • F: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艺术副教授 Angela Washko 的个人展间,展示了《Mother, Player》和《The Game: The Game》两个游戏。
  • G:我去的时候正在播出纪录片,说的是在 R 星《荒野大镖客》在线组队探索世界边界线的一群玩家。
  • H:非常让我惊喜的一个实验装置,名字叫《Anonymous Animal》。
  • I:我们要离场的时候才发现这路灯也是个装置,因为去的是下午场,没看到亮起来,据说闪动频率是摩斯电码,需要人为解码,每天都会变内容。

怎么“已发售”都混进来了!

试玩大厅进门的角落《Sayonara Wild Hearts》这游戏霸占了一整个大电视;只是看画面就会觉得美术、打击感完成度很高,和其他“实验性”很强的游戏不太一样。因为插入不了视频,我到时候看看哪里可以发。
没错,这确实是商业游戏。Sayonara Wild Heart 发行于 2019 年底,目前在 Steam 有 6000 多条好评。现场展示的 demo 有 30 关,第一关有配音、剧情和开场动画,玩家操控人物骑着机车驰骋在跑道上,如果碰到障碍物就挂了。
我在展区内的时候一直有人在排队,同伴也去玩了。确实玩得很开心,在最后一关不断被天上砸下来的异物弄死。
但很可惜,既然是实验游戏展,这又是个骑车高速“动次打次”的音游,还要大家老老实实戴着耳机坐着玩有点无聊。如果能弄辆真的动感单车(做梦畅想一下开发者和老任或者美国卖高价健身器材的公司 Peloton 合作),来套体感操控,说不定会更有趣。

看过多少人类的画,AI 才能懂爱?

图片来源:Twitter@Michael French

图片来源:Twitter@Michael French

试玩大厅大致分为三部分:电子游戏试玩、桌游试玩和小展厅。我们穿过有很多家庭的桌游区,就会进入小展厅,这里主办方单独划给了一个叫 Deviation Game 的计划,由日本交互设计师木原共和伦敦实验设计工作室 Playfool 合作创作,3 月刚在东京展出过。
如果你玩过“你画我猜”,估计不难理解这个计划在做什么。但是 Deviation Game 的陪玩对象不是人类,而是 AI。这个游戏从 2022 年 6 月开始,是基于 OpenAI 在 2021 年发布的图片分类模型 CLIP 开发的。
目前,Deviation Game 有两种模式。
  • 你画我猜(多人模式):人类来画,再交给 AI 识别,但是我方胜利条件是“别被 AI 猜到你画了什么”。
  • 概念生成(单人模式):这是人与 AI 的共创模式,会有一个主题,人类玩家需要画出自己的理解,并让 AI 说出正确答案。为了增加难度,游戏会设置“禁词列表”,举个例子,当主题是“爱”的时候,不能画爱心符号和拥抱动作。
老实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现场装置。1950 年,人们用图灵测试来提验证机器是否能思考,但 Deviation Game 的开发者们认为如今应该是 AI 和人类互相学习的时代。
在游戏里,人类不断挑战 AI 数据库的边界,而 AI 也能超越出人类想象力的知识。整个过程叫作 Deviation,意思就是偏离、越轨——可能翻成“越狱”更合适。每一局游戏结束,无论胜负,AI 和人类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变得更了解对方,甚至更接近彼此。

开发者认为 AI 使用的数据都来自第一世界,是偏颇的。

图灵的《模仿游戏》流程图。

Deviation Game 的流程图。

开发者认为 AI 使用的数据都来自第一世界,是偏颇的。

图灵的《模仿游戏》流程图。

Deviation Game 的流程图。

开发者认为 AI 使用的数据都来自第一世界,是偏颇的。

1 / 3
我和在场的开发者之一 Daniel Coppen 聊了聊。他是设计师,我是商务,谁都不是搞技术的,当然也不会自讨没趣。之前我在投资行业做过一段市场,离 generative AI 初创比较近,截至目前,我个人对面向消费者(To C)的生成式 AI 大致判断是:1. 赋予没有创作能力的人以创作能力,2. 提高现有创作者的效率。而这两种人都需要学习“AI 的语言”,比如说能让 chatGPT 结果准确度更高的自然语言。
我本身也很喜欢这个游戏(不止是因为画画技术很烂)。如果“你画我猜”里能内置 AI,感觉能颠覆现有的规则。之前看到过一个内嵌 chatGPT 的审讯游戏,人类拷问 AI,有那味儿了。还有双人推理游戏《安缇阿:猩红海岸》,单人模式是和 AI 一起玩,但看评论说 AI 很不灵活,所以一直被我丢在库里落灰。
过几年在互动性上我们无疑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Deviation Game 这种把玩家抓来做训练的只是个开端,相信很多人/组织已经在做。

动物,你愿意帮我个忙吗?

《Anonymous Animal》是我很惊喜的互动媒介计划。
在展览侧门有一个立式触屏电脑,开着网页,上面黑白的动物速写不断变形拉伸成新的图片——从狐狸变成狗,从狗变成兔子,上方有倒计时:等待被爱的人。
每到整点,浏览器就会自动播片,上方的倒计时会变成文本框,冒出面向观众的文字。“他”称呼你为“动物”(Animal),并且会给你展示非常多不同的视频和网站,观测潮汐的数据,美国气温地图,一条非洲的普通公路,实验室的钟摆实验……
有的链接已经失效打不开了。你需要时不时按照“他”的指示点击屏幕,让“他”感受到你的存在。
这个装置大概是想追忆早年更自由的互联网,或者那个在网上快乐探索的自己。我的同行者也猜测和我们说话的“他”设定上是不是潜伏在网络里的智慧生命体什么的,我还是更倾向于开发者只是把自己的思考留在了程序里。所有黑白动物速写都来自 wiki 无版权共享的图片。

个人感兴趣但没体验到/时间短的游戏

图片来源:https://nowplaythis.net/game/everyday-vrealities/

图片来源:https://nowplaythis.net/game/everyday-vrealities/

  • 《Everyday Vrealities》是一个 3D VR 纪录片,制作人 Tom Wright 3D 扫描了不同的住宅,了解家庭和生活方式,所以等于说戴上 VR 眼镜就是重现当时的场景。沉浸式观看别人的日常理论上来说挺无聊的,但是我想起很久以前有一个北欧人做的网站(找不到网址了),好像是收集了每个国家不同阶层的住所照片,可以浏览、对比照片。这个让我想起感觉那个网站,未来可能做内容要做这种了。
  • 《The Game: The Game》是个对话游戏,女主人公(玩家扮演,第一人称)会遇到一堆 PUA 高手,要识别信号并和他们周旋。
  • 《Breakup Squad》是一个非对抗、不对称的多人游戏,5 个玩家在派对上相遇,2 个要扮演一对闹分手终于成真的奇葩前情侣,另外 3 个要扮演他们苦命的朋友。朋友阵营要化身人墙,阻止奇葩鸳鸯靠近彼此重新复合;情侣虽然已分手,但不清不楚,所以任务是不顾一切靠近对方。这游戏是在街机上的像素游戏,要靠摇杆操控。
  • 《Where Should We Begin – A Game of Stories》是比利时心理咨询师 Estehr Petel 的作品,一款心理疗愈桌游,每张卡片上会有一段话(比如说“一个不知道自己深刻影响了你的人”),抽中的人需要诚实地描述。我感觉是个出发点不错的游戏,会想买来送朋友的那种。
  • 《堕胎游戏》是 Lisa Mailard 根据反堕胎法争议制作的桌游,有点类似于需要投掷骰子的飞行棋,玩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胜利”就是“成功堕胎”。
  • 《Act II, Scene II》只有夜场才有的路灯摩斯密码。很遗憾!
展出全列表请见:https://nowplaythis.net/2023-festival/
关于本文作者:Molly 在游戏发行领域工作,作为商业记者主要报道有意思的创新、营销和生活方式,偶尔写时尚,过往作品多见于《第一财经》杂志·未来预想图和《T》中文版。如果图片未标注来源,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