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幻想的理论》阅读笔记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8-13 09:52:51 作者:fantasticngc Language

一、背景与简介

《游戏与幻想的理论》(A 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是人类学家、社会科学家、语言学家Gregory Bateson于1955年撰写的一篇论文,发表于期刊
Psychiatric Research Reports。这篇文章基于怀特海(Whitehead)、罗素(Russell)、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卡尔纳普(Carnap)以及沃夫(Whorf)等学者的研究,作为精神病理学理论(Psychiatric Theory)的认识论基础,主要研究人类游戏行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Bateson在心灵的标准(Criteria of Mind)的理论中提出心灵是互动的集合[1],探讨 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互动是由差异(Difference)驱动的,差异也体现了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Bateson的理论引用了怀特海对自然、空间对象的意义的描述,借用柏拉图主义在《自然的概念》中阐述的形而上学理论,强调抽象概念既非物理也非心灵的,而是以一种流动性的概念存在[2],结合罗素的分析哲学将哲学问题与逻辑符号化,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所有语句的逻辑都是可以由真假值构成的理论[3],使用这种语句逻辑构成人类游戏语言的分析方法。卡尔纳普使用元语言构造一种纯形式的逻辑句式,沃夫则提出各语言结构之间的形状差异影响说话者对世界的感知及概念化的概念,二者的理论构建了Bateson游戏语句元通信以及生物与其它对象之间的差异驱动理论。

二、外延的语言(Denotative language)

Bateson以“The cat is on the mat(猫在毯子上)”举例,阐释了语言两个方向的外延层级。其中一个是语言中包括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也被通常叫做元语言(Metalingusitc)。比如“cat”这个单词的读音指代的是猫这一类对象的概念,而“cat”这个单词本身是并没有毛也不会抓挠的。另一个外延层级被称为元通信(Metacommunication),比如“My telling you where to find the car was friendly(我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友好的小猫)”,或者“This is play(这就是游戏)”这两句话的主题实际上表达的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4]。
元语言和元通信都使用语言作为媒介,向外界传递或显性或隐性的信息,即为外延的语言。在交流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停止自动感应他者的情绪信号*,而开始认识信号只是作为信号而存在,这个信号是可以被信任的,也是可以被拒绝的甚至是被修正的。哺乳动物会被信息素所自然吸引,我们平时也会为某些新闻标题感到震撼,然而这些信号都是非自愿的(Involuntary)情绪信号。非自愿的信号是心理过程的一部分,是情不自禁的,而自愿的和主动的信号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比如止汗剂可以掩盖人本身的体味,它可以被当作是自愿的信号,然而有些人会为香水的味道而倾倒,也证明了这些信号有时候也会被非自愿的信号所覆盖。

三、何为游戏(Play)

为了开始研究是否存在生物从其它生物发出的信号中获取信息的行为标准,Bateson1952年在Fleishhacker动物园做了一些观察实验,观察期间他注意到了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现象,猴子之间会以游戏的方式嬉戏打闹。不仅仅是猴子之间,人类也可以很清晰地从它们的行为中获知这并非真正的战斗,而是游戏。
Bateson随后把这个信号转换为语言“This is play(这是游戏)”,通过元语言拆分的方式分析。首先把这一句话扩展成“These actions in which we now engage do not denote what those actions for which they stand
** would denote(这我们在做的些行为并不意味着它们本身意味着的行为)”。前文中我们提到“cat”是指猫这一概念大类的对象的集合,而这里的“stand for”即为“denote”,意指。替换掉原文中的stand for之后,句子会变为“These actions in which we now engage do not denote what would be denoted by those actions which these actions denote.”这句话也就意味着,戏耍式的掐架算是互相撕咬,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撕咬。
因此,游戏通过语言学上的逻辑证明了它本质上并不意味着行为表面直观的含义,而是通过延伸的含义意味着另一层的指代意义。

四、地图并非疆域(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语言学家Korzybski提出地图疆域关系(Map-territory relation)理论,他认为地图永远不能正确表达出疆域真正所涵盖的信息,也并不包括他所指代的一切客体,颇有一种白马非马的意味。如此类比的话,语言之于它所指代的客体的关系就如同地图之于疆域一样。Bateson在这里提问,那么史前人类和语言出现之前的时候元语言和元通信又是怎样的呢。
Bateson列举了关于威胁(Threat)的例子,证明这种现象也是属于游戏的另一种行为。威胁者在威胁一个对象的时候,往往只是会握紧拳头,而不是真正的打出这一拳。这种威胁的行为在非人类的哺乳动物之间也是十分广泛存在的,甚至的有很多近期的研究表明动物之间所谓的械斗也是威胁的一种,比如占领地盘的动物用叫声驱赶威胁对手离开领地。
除此之外,表演(Histrionics)也可以被视作游戏。它与上文的威胁类似,发出了一个延伸的并非表面含义的信号。在英语中戏剧也可以被叫做Play,也正是因为戏剧是脱离于表演本身的现实含义,它是演员和剧场共同营造的一个特殊场域。

五、游戏的两个特征

Bateson总结了两个游戏的特征,其一是在游戏中会交换非真实的或者并无意味(not meant)的信息或者信号,其二是游戏是被本不存在的信号指代的。
当一个人在经历极度的紧张和恐慌的时候,比如看VR电影或者在噩梦里掉下悬崖,并不会直接认定这就是游戏,而是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种对现实的疑问,或者说这种自我矛盾的状态,反而是证明了游戏的指代性,即“metaphor that is meant”。悖论(Paradox)也毫无疑问是属于游戏和幻想的语境之中的,猴子之间的打闹看上去亦真亦假,魔术师极力用所谓的骗术创造一个奇幻的世界,电影特效师花费数百万美元只为了制作一个十分逼真的阴影。在幻想之中所看到的部分也就是地图和疆域之间的差异,它是从每个个体的情感信号中诞生的。
埃庇米尼得斯悖论(Epimenides Paradox)指示了逻辑上的自我指涉的悖论问题,埃庇米尼得斯说:“我是克里特岛人,并且所有克里特岛人都是骗子。”但是说话者本人是克里特岛人,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埃庇米尼得斯就不应该是克里特岛人。在论文中,作者类比了这个悖论结构撰写了关于“This is play”的描述框架:
All statements within this frame are untrue.  (以下所有的陈述框架都是假的) I love you. (我爱你) I hate you. (我恨你)
这两句陈述时不可能同时为真,除非陈述者本身不是语句结构中的“我”,而是转述他者,也就是让埃庇米尼得斯悖论不为悖论的条件只有一个非克里特岛的人才能说出。在悖论的自我指涉中人是无法识别出自己是否在游戏的状态,游戏与非游戏的差异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功能。只有当自我开始怀疑这是否是游戏的时候,或者存在于某个悖论之中的时候,更或者被提醒这是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游戏。

六、读后小记

这篇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何为游戏和幻想,并用逻辑语句的论证方法证明了游戏是悖论的,也是一种非真实的存在场域。从语言学的方面来说,游戏是一种引申义的语义,它并不代表语言本身所要表达的非自愿信号,而是展现为一种以接收信号对象所理解的的交换信号的解释意,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元语言和元信号发送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游戏的概念需要在所有处于游戏状态的生物之间达成共识,不仅只被其中某几个个体所接受。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种语言学的延伸语义构成了一个游戏空间或者场域,它既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在的,比如玩石头剪刀布的一段时间,或者篮球场和足球场。在这个空间的限定范围中,玩家可以根据自愿性随意行动,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这个空间并不能和现实世界连接,这种连接会打破语言学对于游戏定义的悖论原则,玩家不再会怀疑这个空间的真实性,而是确定地认为它就是真的,这与游戏的特征是违背的。即使是在某些ARG(Augmented reality game)游戏中,设计师让玩家把线上线下通过游戏连接在一起,又或者元游戏(Metagame)会与现实世界产生某种联系,它们只是借用了现实世界的空间营造出另外一个延伸的空间。
那么虚拟和现实的区别在哪里,如何用语言学判断我们所说的这个界限?比如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友军梗和地球OL,在这两种情况下如何去辨别语义的真实性和延伸性?或许我们离元宇宙的距离并不是创造一个VR空间,也不是《黑客帝国》那样所有人脑后插管,而是我们的世界已经在通过语言被逐渐虚拟化了,我们所在的空间就是元宇宙本身。
*注:此处指的信号是指sign,也可以指符号。下文同。
**注:元语言通常会用斜体字标识,从而与对象语言区分。此处的元语言为“for which they stand”。
参考文献:
[1]Gregory Bateson, 《心灵与自然:应然的合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
[2]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自然的概念》,译林出版社,2011.09
[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6.12
[4]Gregory Bateson, “A 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 Psychiatric Research Reports,1955
公众号:三人行CLUB: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