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爾登法環》翻譯的猜想(2)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02 17:57:35 作者:Rico_Se7en Language

前文:關於《艾爾登法環》翻譯的猜想:從“雷亞盧卡利亞”開始
從上次一時興起做了些猜想後,這段時間一直埋頭做全收集,現在終於做的差不多了,可以回過頭來再寫點遊戲過程中或吐槽或分析或猜測的文本翻譯內容吧~
首先說明本文依據,也是目前經過與大家交流得出的《Elden Ring》可能存在的文案情況: 1. 喬治·R·R·馬丁對本作的貢獻,主要在遠古神話背景、主要神名地名的創造等方面;遊戲內的具體文本則由宮崎英高及其他FS社員工進行創作。因此遊戲內的大部分文本可以更多參照日文的部分。 2. 目前英文的本地化文本,應該是來自於FS社的御用翻譯公司Frognation,而且根據報道,本地化人員從初期就給出了許多意見(應為英文方向),雙方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存疑):
Frognation claims that the localization receives little to no input from FromSoftware, and Miyazaki himself acknowledges that he defers heavily to the localize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both claimed to closely collaborate from early on in the writing process, even sharing some internal documents when needed.
3. 目前遊戲的簡體中文大多來自繁體中文的直接轉換,遊戲中甚至還殘留了未轉換完全的內容(格威線部分對話)。
4. 繁體中文直接以日文為原文本翻譯,法語德語等其他語言應該是以英文為原文本翻譯的。這裡因為中文直接挪用日文名字的地方太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另:本文的所有內容探究均建立在“名字存在劇情設計含義”的假定前提下,且均為我自己閒暇考據得出的主觀結論,如有知識所限,還望各位朋友交流指正。

關於“雷亞盧卡利亞”的補充

上篇文章中得出結論“雷亞盧卡利亞”更可能是“Real caria”的誤拼寫後,評論區有不少朋友指出日文文本中的“卡利亞”統一使用了“カーリア”的長音拼寫,這和學院名中的“カリア”不同。
我個人猜測,這也許和英文中當作複合詞的拼寫讀法有關。
如果把學院名字寫作一個單詞“Realcaria”,根據上期的結論,西語中“real”音標讀作/reˈal/,重音在第二個音節位置,於是整個詞的發音就會讀作/reˈalkәriә/,後面的caria自然也就讀作短音了,這樣一來“レアルカリア”可能就會讀作一個2型片假名詞。
附1:還有很多反對的朋友表示“日本人不可能把皇家翻譯成real”、“沒見過日語裡有這種用法”,我這裡只是想說明,如果原始定名就是“Realcaria”,然後將其轉換為片假名,那麼就是與現在的假名吻合的,換句話說,原文究竟是什麼,這是隻有創作者才能解答的疑問。
附2:接上內容,假設猜想屬實,那麼另一個爭議點,也就是關於劇情中學院反撲王室後會不會保留這個“皇家”之名,我們也就無法證實或證偽了,我在這裡只是拋出這種可能性。
另外我最近發現,如果我們仍然把學院名字按照“レア + ルカリア”的斷句來拆分的話,又可以得到一個很有趣的新猜想——Raya Lucaria 可以諧音為“Rhea Leucaria”。
Leucaria is a character from Roman mythology . Leucaria is the name given to the wife of Ítalo and mother of Ausón , eponymous for Ausonia (which is the old name for Italy ). Another tradition, collected by Pierre Grimal, considers her the daughter of the Latin king and married to Aeneas , which identifies her with Lavinia . She would be the mother of Romo, eponymous for Rome . Rhea (or Rea) Silvia (Latin: [ˈreːa ˈsɪɫu̯ia]), also known as Ilia[1] (as well as other names)[a] was the mythical mother of the twins Romulus and Remus, who founded the city of Rome.
Leucaria 和 Rhea 都是在羅馬神話中出現的女性角色,並且都與羅馬地區的建立有關,特別是 Rhea 在神話中是建立羅馬的孿生子Romulus和Remus的母親。無獨有偶,魔法學院中也有兩位“起源魔法師”亞茲勒與盧瑟特。兩個魔法教室的輝石頭罩上均有類似描述——
The Karolos Conspectus is the oldest of the academy's lineages of study, begat by the sorcerer Azur. Scholars who follow in his footsteps pursue the mysteries of comets. The lineage of the Olivinus Conspectus began with the sorcerer Lusat, and its adherents continue his study of meteors.
如果是學院中彗星與流星的兩大魔法派系分別由兩位偉大魔法師創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有理由認為,這兩人就是最初創立學院的觀星魔法師?如此一來,FS社也可能就是想通過學院的名字來代指“雙賢魔法學院”這個含義。當然,只是一種可能性。

“利耶尼亞”之我見

這可能是讓所有考據者最摸不著頭腦的一個名字了。單看英文部分“Liurnia”,在@棘艾紋JaVin 的視頻中提到這可能是根據印尼語的“liur”(唾液)造出的一個地名詞,但我總感覺怪怪的,畢竟和遊戲內容確實沒有特別明確的聯繫。
此後更讓我感到疑惑的是日文文本——“リエーニエ”,無論是我自己嘗試拼寫還是請教日本譯員同行後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根據這個假名的讀音 rie-nie 根本不可能拼出一個英語詞。除此之外,根據假名的長音位置,如果反推至西方詞彙,重音也應當落在第二個音節上。基於這一點,在假設假名讀音存在一定扭曲,且原文不限於英語的情況下,我大致有三種猜測:
  1. “リエーニエ” -> 意大利語 l'ernia 即 “the hernia” 疝氣
Per ernia (dal greco antico: ἔρνος, èrnos, «germoglio, bocciolo») si intende la fuoriuscita di un viscere dalla cavità che normalmente lo contiene, attraverso un orifizio, un canale anatomico o comunque una soluzione di continuo. 疝氣(源自古希臘語:ἔρνος,èrnos,"芽,萌芽")是指內臟通過一個孔洞、一個解剖學上的通道或其他連續的溶液從通常包含它的空腔中出來。
亞壇高原對應位置有一處水源疑似為湖區的發源地

亞壇高原對應位置有一處水源疑似為湖區的發源地

這種詞義解釋有可能暗示了整個湖區發源自亞壇高原,因為格密爾火山的活動而造成地理變化,上游的水源傾瀉而下形成了現在的湖區,從遊戲地圖的設計上來看也是站得住腳的。但我對 l'ernia 用在這裡是否合乎句法還有些疑問,而且結合到整個湖區的名字來理解就會變成“湖的疝氣”或者“疝氣的湖”……?
2. “リエーニエ” -> re詞綴 + 希臘語 εννέα 即“九”
這種詞義解釋主要考慮到了滿月女王的重生功能,re這個詞綴最常見的用法即為“再一次”,那麼是否可以在這裡引申為“無限重生”的意味呢?當然這個解釋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牽強的。
3. “リエーニエ” -> 西班牙語 reñir 即 “爭吵、戰鬥”
如果我們嚴格考慮讀音的情況,那麼字母 “ñ” (讀音enie)大概是最完美符合假名讀音的了,但我請教了西語同事後沒有找到一個讀音完全一致的西語詞,而讀音與含義相對最貼近的詞語可能就是 reñir /reˈɲiɾ/ 這個代表了“戰鬥”的詞彙,可能也象徵著這片地區內無法結束的爭戰。這種詞義解釋目前是我個人最傾向的,也希望有精通西語的朋友給出更專業的解讀。

“盧恩”還是“符文”?

相信有很多玩家和我一樣剛進遊戲看到這個“盧恩”會感覺十分奇怪,這是個啥東西?結果直到看完英文原文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玩家十分熟悉的“符文”嗎?!
盧恩字母(Runes)又稱路尼字母或北歐字母,在占卜和電子遊戲領域則更多的稱之為“盧恩符文”,是一類已滅絕的字母,諸多北歐民族都使用過它來記錄資訊,其中尤其以維京人最具代表性。 它的使用範圍廣泛遍佈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不列顛群島。
有很多朋友最初接觸到這個詞,可能是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古代如尼文”,而談到遊戲方面,“符文”的先例最明顯的莫過於《暗黑2》中鼎鼎大名的“符文之語”(Rune Words)。
事實上,簡體中文社區中很少會單獨使用“盧恩”這個稱呼,通常會譯作“符文”,最多合併為“盧恩符文”(例如新《戰神》)。順帶一提我個人對奇幻作品中的無腦音譯向來是持反對態度的,非約定俗成的、有明確表意或含義的對象保留音譯會對一般用戶帶來很大困擾,約等同於嚴復所說的“雖譯猶不譯也”,上一篇的“史東薇爾”如是,這次的“盧恩”如是。尤其遊戲中還存在各位碎片君主持有的“大盧恩”,怎麼看怎麼難受。
那麼本作中的“rune”究竟指的是什麼呢?我們首先來看看遊戲中關於 Rune 與 Great Rune 的描述——
Golden Rune: 狹間の地の人々に宿った祝福 その黃金の名殘 葛瑞克的 Great Rune: その大ルーンは、要の輪とも呼ばれ エルデンリングの中心に位置していた
從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 Rune 本身就是組成 Elden Ring 的基本部分。這樣一來,“艾爾登法環”也可以理解為“鐫刻了古老黃金律法的符文之環”,有點漢謨拉比法典那個味兒了。
拉達岡CG中左上角的法環有明顯的符文內容

拉達岡CG中左上角的法環有明顯的符文內容

破碎戰爭中眾位碎片君主分別獲得了法環的一部分較大的碎片,稱之為 Great Rune 也就是“大符文”,因此擁有更強大的力量,而狹間之地的眾生在來到這個世界時應該就被賜予了來自法環的微弱賜福,符文也就是這股黃金力量凝結具象化的產物,從這點來說 Rune 在這裡其實也可以被翻譯為“符魂”——你還說你不是“黑魂4”!

“戰無不敗”的“尊腐騎士”

雖然“戰無不敗”這個笑話梗已經被修復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提到前段時間某些強行認為“戰無不敗”沒有問題,或者和“戰無不勝”可以劃等號的洗地說法……太離譜了。
這裡主要是想說說“尊腐騎士”這個同樣問題很大的名字。
日文原文使用了“貴腐騎士”這個名稱,而英文中則使用了一個不同的稱呼“Cleanrot Knight”,即“清除腐敗的騎士”。
The Cleanrot Knights vowed to fight alongside Malenia, despite the inevitable, if gradual, putrefaction of their flesh. Their acceptance of their fate made these battles fiercest of all.
我們先來說說日文中的“貴腐”,這其實是一個專門的釀酒行業名詞,表示葡萄被某種真菌感染逐漸侵蝕腐化的過程,與遊戲中為了追隨瑪蓮妮亞不惜被腐敗沾染最終被侵蝕的騎士們恰好表達了同一種意味,直接稱其為“貴腐騎士”是毫無問題的。
過熟狀態になったブドウの実に不完全菌の一種がついて水分が蒸発し、幹しぶどうのようになること。上等の白ワインの原料となる。
當然這個詞同樣可以拆開來理解,表示“高貴的腐敗騎士”,在其他作品中,也有過這個詞的出現。例如《攻殼機動隊》中出現的“貴腐老人”,就是指沒有子女,沒有配偶,沒有財產繼承人,沒有勞動能力,不向國家交稅,但有很多財產,完全依靠醫療網絡維持生存狀態的身體幾乎快要腐爛的老年人,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
不過中文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糟糕的歧義表達——將“貴”替換為“尊”。在現代漢語表達中,“尊”做形容詞時一般都是與近義或反義的形容詞搭配出現,例如“尊貴”、“尊卑”等,而與其他形容詞或名詞組合時,“尊”更多是作為動詞出現,即“以xx為尊”的含義,例如“尊師重教”等。很多不明所以的玩家第一次看到遊戲內的“尊腐騎士”這個名詞,很容易誤解為“以腐敗為尊的騎士”,這就與原文想表達的含義完全背道而馳了——騎士從不尊崇腐敗,甚至武器上還有著抗腐敗的效果,這也說明了其尊崇的對象僅為瑪蓮妮亞本身。
英文版本大概也是借鑑了這樣的含義才將其稱為“清除腐敗的騎士”。
另外再順便引申一下,“貴腐”在十幾年前的日語語境下還有著“貴腐人”這麼一層意味,多為30歲以上的日本腐女自稱,當然這和遊戲應該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宮崎英高的文案剛好撞上這個惡趣味的解釋,還是很有趣的。

雜七雜八的補充

1. “墜星獸物”和“墜星成獸”的梗也被很多玩家吐槽過了。
成長した獣。 「幼獣」と対比される。 生殖能力の成熟などが判斷基準とされる。
“成獣”是日文語境下的詞彙,中文語境雖然有“成人”這樣的固定詞彙,但幾乎沒有見過“成獸”這樣的表達。遊戲中“墜星成獸”非常容易被誤讀為“墜星變成的野獸”從而無法與“墜星獸物”區分開,這裡看到一個比較好的譯法是“全盛墜星獸物”,也對應的英文中的“full-grown”。
2. “惡兆”是遊戲中一個很特定的敵人群體名詞,代表了出生時帶有熔爐返祖現象,外表長角而被殺死或遺棄的嬰兒。日文的原文使用了“忌み”這個詞,釋義中有一條為“はばかるべきこと。縁起が悪いこと”(需要顧忌的或不祥的事情),與英文中的“Omen”是對應的,但英文版中三個惡兆相關的boss頭銜設定卻有些奇怪。
日文中瑪爾基特的頭銜為“忌み鬼”,下水道蒙格的頭銜為“忌み子”,對應的英文則使用了“Margit, the Fell Omen”與“Mohg, the Omen”。有意思的是,我們初見瑪爾基特時,他自稱“Margit the Fell”,而在被我們打敗後的臺詞卻又變成了“The hands of the Fell Omen”,不清楚這是否是有意為之;而蒙格的頭銜就更奇怪了,直接稱之為“the Omen”,沒有和其他任何惡兆敵人做出區別,這裡為什麼沒有和日文“惡兆之子”保持一致,我不太確定是為了表達這個“蒙格”只是本體留下的普通假身,還是溝通上出現了問題。

結語

東寫西寫感覺也有點發散了,歸根結底在無法確認原文的前提下進行的考據總是會摻雜不少臆想因素,再加上片假名反推地獄的問題,我想姑且還是等宮崎英高本人的更多訪談提及這些內容後再說吧……各位且圖一樂。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