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测验》(CRYPTOBIOSIS)是一款基于现实情景的文字游戏,你将以上帝视角介入一场虚拟的经典校园跑操场域中,探寻并记忆精细化管理下被忽略的个体叙事,完成自己的测验并与全球玩家同台排名。

欢迎STEAM搜索游戏名添加愿望单
何为超级中学,为何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往往或多或少包含办学规模庞大、垄断优质资源、精细化高强度管理、高升学率、单一化评价标准等特点。
我叫陈高远,我的初中三年在这类模式的中学中度过。“高效”是这里的第一标准,任何时间都可以为了“学习”而压缩,当地学生还流传过都市民谣“吃在A校,玩在B中·····死在XX(我的学校)”,而我并不是一个符合评价体系的学生,所以能表扬我的点可能只有一个“吃饭快”。
我因为经常不吃早饭,到午饭时饥饿值高,所以总是吃得又多又快,某次课上我们几个差生被老师点名起立,随后让尖子生挨个点评我们有何优点,我的第一个标签就是“吃饭快”。
直到有次我吃过了早饭,午饭仅用平均速度食用,恰好在旁边的班主任严肃批评我:“你今天吃得慢了”。初中的很多细节记忆可能因为大脑保护机制早已删除,但此事因为魔幻程度较高,很好地保留至今。
我目前已经脱离这种环境将近10年,但曾经的记忆经常会在梦中出现,为了给曾经的记忆一个回应,我决定制作这部游戏。
在如此宏大的体系中,个人只是数据库的一串数字。比起被广泛讨论的制度模式、宏观数据,我更想呈现那些常被主流叙事忽略的个体记忆和生活细节,希望在看似单调的仪式场域背后,玩家能看到那些鲜活的灵魂,拼接起他们的人生片段。
调研记录:37人的口述史
比起在游戏里呈现一篇具有典型结构的线性文学,我更希望以类似档案的形式呈现具体个人的口述史,更多保留受访人的原始口吻。
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我设定是只需要满足是亲历者即可,对此类学校的观点态度都无所谓。截止此篇文章写作时,我已访谈了37位相关亲历者(还会继续增加),采访对象来自多个地区的毕业生、在读生,还有在这类学校工作的教师。
而且由于我曾经在一个“没有超级中学的资源,却复刻超级中学的管理”的高中上过一学期的经历,我把受访者学校的范围适量拓宽,有的受访者也来自类似的学校,还有的讲述了自己在采用同样模式的非学历机构(如艺考培训机构)的经历。
虽然我为每个受访者提供了一个粗略的大纲,但访谈的时候不会以大纲为主,比起模式化的说法,我更期待看到受访者当成闲聊讲述,想到哪讲到哪,随意分享自己那段时期的故事。
有的受访者在分享了很多小故事后会说:“不好意思刚刚说了很多废话”,但在这个项目中不存在“有用的话”和“废话”,每一个来自自己的所见所闻都是值得被讲述的细节,我也会鼓励受访者可以多说一点“废话”。
胡仁越:学校医务室有卖大山楂丸,这东西是我们学校硬通货,经常把医务室整脱销,别的学校发烟我们递大山楂丸,脱销了就只能学生之间流通,还有人囤这个东西,我跟他们吃过几次但是感觉没很好吃,酸酸苦苦的,但是不让出校门学校里小卖部也没零食,就只能买这个玩意吃着玩。
幻觉:有天宿管阿姨给他们班主任打电话说这几个人不见了,班主任在外面找得急死了,后来查监控发现他们几个熄灯后从宿舍偷偷翻出去溜到学校的湖那边了,他们当时收集了很多空瓶子,绑在一起造了一艘船,想试试能不能坐,结果全落水了。
小南:我看他在那收拾东西,他在那笑着跟我告别,突然我就绷不住,就在楼道里抱着他放声大哭,他开始哭,当时感觉一开始有很多人跟你站在一块去面对,最后走到最后还是你一个人。
小珠:真的是人贴人,我的膝盖可以顶到前一个人的膝盖窝,这样老师都说不够整齐,我就得在顾及着我的膝盖有没有顶到前一个人的膝盖窝的同时,还得看看左右排有没有对齐。
Cheesecheers:高中有一段时间就喜欢听哥特金属,每天很幸福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偷听音乐入睡。一到周末放假回家必须去网上更新一下音乐,当时没有像现在这么专业的去听音乐,那个时代大家都会去论坛用电驴,我倒没有去专门找,听到什么喜欢就下啥。
乞丐:我们5点半起床, 5点40要到教室,中间洗漱加叠被子加穿衣服加各种工作就只有 10 分钟,5 点之后就会有老师来巡查早起的,你时间又不够,怎么办呢?就只能买模型被子,到时候你就把模型放在床上,用过的放橱里。
鬼饼干:我给你讲一个巨搞笑的,我在高中我的生物钟能精确到秒,我每次午睡都能比打铃早两分钟醒,我戴了手表能看到那个秒数,每次都是快到那个秒数,我啪一下就睁开眼睛,我当时觉得我贼牛逼! ”
以上是部分受访人的自述片段。在大众眼里,“超级工厂”里的“员工”似乎都是没有感情的做题机器,但实际上里面有太多的人都有情绪、朋友、爱好、故事,有的人也很聪明机智,在成绩突出的同时也没少整过抽象狠活,从庞大的规则体系中钻到了缝隙。
很多受访者虽然在毕业后在生活上仍会受到曾经的影响,但或多或少都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不过有的受访者依然会被曾经的经历困住,其中一位受访人是我的朋友,前段时间她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都十分想念她。
基本玩法与数字化仪式
全景档案
我选择让游戏从“跑操”场景切入,跑操活动具有高度的仪式表演性(对学习和身体的帮助效率都极低)、可视化的宏观微观冲突等特点,它既是“超级中学”集体规训的核心展演,也是最适合转移到游戏中展现故事的场景。

主场景截图
玩家将以一个全景的上帝视角介入到这个虚拟的场域中,俯瞰整个场景,元素都被像素化并抽象成简约的符号:方块般的队伍无限循环、中央的时钟显示着玩家的真实时间(部分时间难度会变化)。

鼠标滚轮放大,NPC初始形态会比较隐蔽
玩家可以通过鼠标缩放键盘移动视角,在人海中寻找可交互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是之前的受访者,点击可以阅读TA的自述,并按键来继续更新TA的讲述。

阅读系统:空格对话,按住拖动可上下阅览,文本框可移动位置,右侧有数值提示
玩家在阅读时为即时制,需注意场景中的“探照灯”,要及时在角色被照射到前关闭阅读框,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 “生命值” ,若被照射次数过多,该NPC将被判定为“死亡”,并无法阅读后续文本。

部分探照灯也可交互
随着角色阅读进度的增加,角色外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游戏难度也会相应变化。

大小测验
阅读到达一定进度时,部分NPC将解锁小型测验,你将完成一套与TA相关的试题并自动算分后显示在该NPC身上,并影响终测成绩。
在满足相应游戏条件后,你可以选择进入游戏的终测环节。终测为一套包含选择、简答、写作等题型的完整大型测试,试题与和游戏内容高度相关。
题目可能问:“ 图中NPC的家长建议她报考哪类院校?A.艺术类 B.师范类 C.理工类 D.综合类”,或是“触犯男女生非正常接触条例的行为有?A.谈恋爱 B.并排走 C.在食堂同一桌吃饭 D.上课期间讲题 ”。 玩家需要回忆曾经的观察和阅读,一旦开始测验将无法返回。

最终测验截图
提交试卷后游戏即结束,你的作答结果和相关游戏数据将自动发送至 “考官” 并删除游戏存档,“考官”将对每个玩家的作答情况进行人工批阅避免作弊。
考官将定期将分数上传至一个真实存在的网站并公示全球排名,玩家可以自行输入自己信息查看。

排名查分网站
《全景测验》没有一个绝对的“结束”,也不致力于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无论玩家的全球排名如何,玩家都带着这些声音离场,无论这些人曾经在操场上多么渺小,个体经历最终都在这个游戏里被或多或少记住、呈现。

这部游戏最初的形态是作为我2024年在艺术学院时的毕业创作,但体量只能算一个小小的demo,目前游戏的开发进度大概为70%,为了完成后续更多的访谈写作、程序、美术、音乐等内容的优化制作,游戏目前也在摩点平台开启了众筹,希望借此机会将游戏打磨得更完整一些。

https://m.modian.com/project/146727.html?utm_source=Appshare&utm_content=1003807471&unique=766b9f6d30&utm_term=146727&utm_campaign=project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受访人名字都为其本人取的化名,访谈都是建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受访者自述文本按照受访人意愿对个人信息进行了相应模糊或删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