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问个问题,辰龙在苦海里找什么?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期的内容。
鼻嗅爱是什么
鼻嗅爱是一条茈鱼,来自山海经中的一只怪鱼,描述为:“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麋芜,食之不䊧(屁异体字)。
他的长相,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条金鱼,金鱼起源于中国,本是为了观赏而特殊培育的品种并非天然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在唐代金鱼被半家化饲养用于行善放生,自宋代才开始规模化的人工养殖金鱼。
《本草纲目(金陵本)》·第四十四卷 鳞部(二)中记载:
“金鱼有鲤、鲫、鳅、䱗数种,鳅、䱗尤难得,独金鲫耐久”
可见,古时金鱼的品类要比现在宽泛一些,还有泥鳅和白条鱼
现在常见的是锦鲤和鲫鱼的变种。而鲫鱼古时称为鲋。
所以鼻嗅爱是一只十尾金鲫。
那他为什么是金鱼呢?
首先金鱼的一大作用就是观赏性,满足视觉感官,使身心愉悦。
第二个作用是其寓意——满足人们对财富与兴旺的渴望。
第三个是用来行善放生,满足对功德圆满的追求。
这三点是什么呢?是人对现在,对未来,对来世追寻的一种虚妄,是空洞的幻想着在了金鱼的相上。
金鱼的一生,都在被他人摆布,通过外在筛选培育的手段塑造了一个荒诞的外形,并被赋予了寓意、功能与名号。这是不是鲫鱼想要的结果我不清楚,但这确实是人想要的结果。这何其不像想要摘下紧箍的斗战胜佛呢?
描述是什么
鼻嗅爱的描述是闻香逐气,入迷出奇
我们先说入迷出奇,来源是一句谚语,不入迷,难出奇。是说对事物若没有狂热的喜爱,很难技艺超群。而这句话的极端表现就是走火入魔,因为过度的狂热往往会导致盲目和失控。
闻香逐气有个字面接近的词是闻香逐臭,指人各有癖。
气味本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能够感知却无法捕捉,是种朦胧的诱惑。气味的源头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改变轨迹,而且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消散殆尽,在消散的过程中,气味的浓度还会对实际闻到的味道产生影响,一个例子就是香水,香水前中尾调所闻到的味道不同,就是各种气味物质同时挥发的比例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所以追寻气味,就是追寻一种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不可捉摸,变化多端的东西,这种追寻本身,就像是一种梦幻泡影,终为虚妄。
同时人类的鼻子,是一个颇为重要的享受型器官。
气味会影响人的行为、认知,激素、情绪、荷尔蒙水平以及记忆等等。
行为认知很好理解,在一个42度夏天的中午午休赶去吃饭的时候挤在一个空调排风都坏了的满是男人的阳光电梯里,快到一楼时有个人放了一个蔫屁,你该怎么办呢?
反过来,在一个加完班饥肠辘辘的夜晚,突然飘过来一阵浓郁的炭火炙烤脂肪与香料混合物的气味,你该怎么办呢?
激素、情绪、荷尔蒙水平则倾向于两性之间的关系。性别不同,散发出的气味和信息素也不相同,这种不同气、味的信息,就会影响人体内激素水平与荷尔蒙水平,从而也会影响情绪状态。
而记忆则倾向于一种联觉反应,类似的有一种广告叫“妈妈的味道”或者是“老味道”,明明各家妈妈的味道都不同,他们也敢这么做广告,从广告学来讲就是想唤起你难忘的记忆,从而让你付费的一种廉价手段。不过,我们确实也会因为特定的气味回忆起一个场景,一件事,或是一个人。
与本章的联系
解释完了鼻嗅爱的表述,但与本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
这就得提到这期的男主角——黄眉
本章中的主角黄眉不仅自大狂妄,擅长投机取巧,还颠倒黑白,为了论证自己的理论,可以不择手段。
##### 黄眉的主张是什么
黄眉最著名的主张就是他的逆禅宗八戒
不杀生,仇恨永无止息
不偷盗,强弱如我何异
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
不妄语,梦幻泡影空虚
不馋酒,忧怖涨落无常
不耽乐,芳华刹那而已
不贪眠,苦苦不得解脱
不纵欲,诸行了无生趣
释家修行讲有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布施是放下对物的执念,方能给予。
持戒是不被欲念所控制,才能自控。
忍辱是不偏私爱己,方能荣辱不惊。
精进是广学多闻,精进至道。
禅定是心无所住,方得自在。
般若是觉醒。
所以,戒是外法,是用来辅助修行的方法,且所处级别也并不高。通过切割世间的欲望,能够自控,并好好照应自己的心念与思想。如果心念坏了,所做的行为也对不了。
有个出了名的酒肉和尚叫做济公,是因为济公有正信正念,便可酒肉穿肠过,佛心永驻。没有这种修为也想酒肉穿肠的修行者,就与黄眉一般无二。
还有个出名的和尚叫不能,以武入真禅,缚手难附魂。感说师兄巧立名目,也敢直指黄眉投机取巧,难以成佛。自己则荣辱不惊精进修行,身上也未长出奇奇怪怪的尖刺,是全篇最接近金身罗汉的存在。
那么在释家看来,黄眉追寻的人欲便是天道是什么呢?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禅宗八戒所戒的,都是个体的欲望,是原始本能,都是相。既然是相,那便是虚妄,是梦幻泡影。
黄眉将杀生关联到了仇恨,但让仇恨无止息的正是无休止的杀戮。
仇恨缘起自尘世间的欲望与苦难,如果用另外的欲与苦去化解,是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的。只有一方先放下仇恨,或同时放下仇恨才能终止这一场场无止境的杀戮。
正所谓**怨怨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
那我们就要咽下一口气先求饶么?
不是的,不分好歹的善是恶的帮凶,所以要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句话极致的表达,是功夫中最后那句:”我教你啊。“,没有情绪、没有胜者姿态,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神掌。
佛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有为法,都是表象,都是梦幻泡影,是事实且客观存在的,但都如梦幻,水泡,倒影一般
做梦是真的做梦,醒了梦就不在了。水面的泡泡是客观存在的,破了就消失了,讲的是不要执着,是不住。跟空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佛说要通过持戒来修行,黄眉说,我不戒,我就要跟你对着干,我就要通过熬夜纵欲宿醉来修行,也.....不是不行。如果这是修行的手段,便是有为法,应不住,不执着于形式表象。
如果只是单纯的目的话,这与沉溺于诵经、持戒与念咒的人本质上没有分别。
一旦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要念五十遍经磕一百个头。跟第一个念头就要去酒吧借酒纵欲消愁的人并无本质区别,境界也没相差多远。
黄眉反对的是什么(金刚经)
他说过:信什么狗屁如来,不如我自己来。
可以明确的知道,黄眉是反对如来的,那黄眉反对如来的什么呢?
第三章我们到浮屠界出来便会见到一个硕大的柱状物,就是一个转经筒。一般转经筒中间会藏有经文,但这个转经筒内部我们不清楚,外面确实刻有经文,而且是《金刚般若经》的经文。
但这个经文不仅有上下颠倒的,还有上下左右皆颠倒的。
经过仔细对照发现,一共共有四品经文
其中九、十、十一品经文是上下颠倒的,十四品是上下左右皆颠倒的。
这里的反对力度就相当明确了,而这篇稿子迟迟未出,也是因为要尽量理解经文的含义才能够进行解读,up才疏学浅,卡在这里将近20天,也没找到最合适的表达,大家姑且听之罢。
第9章 一相无相分
第九品标题为一相无相,首先经文源文本是没有标题的,也是后人加的一个内容的总结,对于理解还是起到不小的作用。
其中源文选节为“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普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普提实无所行,而名须普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段话是须菩提的自述,他表示自己虽已证得阿罗汉果,被佛赞许得到无诤三昧(即意味着修行者超越了对立和争执,内心达到平和与宁静),是人中第一的离欲阿罗汉,但他心中不会有“我是离欲阿罗汉”这样的念头。如果他有这样的念头,那就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就不会说他是乐阿兰那行者了即无诤心者或乐于在寂静处修行的人。正因为须普提心无所行,不执着于无净三昧的修行,所以佛说他是乐阿兰那行者。
这章讲的内容大意是,个人的修行阶段,不会自我意识到到了什么境界。当自我觉得是什么境界的时候,就还没有到达那种境界。当自我没有以修行为目的的时候,即是到达了。
那黄眉反对这品的主张就很好理解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觉得我到了什么境界就是什么境界。全是主观,全是自我。
第10章庄严净土分
第十品标题为庄严净土。庄严净土,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这里有个词叫“不可思议”需要着重讲下,现在的不可思议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形容词来讲,但在禅宗里面,更多是一种动词,是不可和思议,因为一但你心中想了一个净土,认为是佛境界,这个净土就由所住了,有所住便不是净土。佛说庄严净土,你不可思议,是真庄严净土。
黄眉说无所住?那我就造个完全能住的庄严净土给你看,便有了第三章又大又气派的小西天关卡。
第11章 无为福胜分
第十一品标题为无为福胜,这一品是说明无为福的重要,也就是说学佛修道的结果,是求无为之果,中文翻译叫无为,梵文就叫涅槃,涅槃就是无为的意思。无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无为福属于清福之类。无为福胜就是说清福高过世间一切的洪福。
若有人能够真正领悟了《金刚经》中的四句偈,然后再来教导别人,为他人解说,这个人的福报,比任何布施的福报都要大。
黄眉说,你说清福最高,我就说洪福最高,所以本章的福叫无量蝠。无量蝠的短诗后半句为铁心多劳碌,金身享华荣。影神图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剑客在庙里过夜,杀了盘踞在破庙中的铁身无量蝠,第二天村民带着钱财礼物过来给他说,山上还有好多,求他也一并收拾了,剑客看钱还挺多,瞬间贪念乍起,答应了。村民就把他引到一个香火旺盛的大庙里,剑客刚一脚踏进殿中,见炉里高香缭绕,宝烛辉煌,须弥座上供着一尊更大的金色无量蝠,格外威武。瞬间感觉大事不好,正想逃跑,无量蝠腾空而起,一抖翅膀,扇出两刃霜风,就将剑客冻在了原地。
而外面的村民们看着金身无量蝠,将剑客拖入神殿的后面,都纷纷跪地许愿起来。翌日,他们所求的物件,全都一一出现在了家门前。可见这种骗人的勾当以前也没少干。
金身无量蝠明显是黄眉的手笔,他用满足愿望的手段来证明哪有什么狗屁无为,世人皆有贪念。也很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第14章离相寂灭分
到了最为颠倒的一品,离相寂灭。这一品是讲从忍辱波罗蜜,到达般若波罗蜜。所谓忍辱,包括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和烦恼,忍到没有忍的心理和观念,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是为忍辱波罗蜜。
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信心清净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讲个人的信仰,信仰不是迷信,任何宗教道理不通透,便盲目信从礼拜,为获得什么而信,那迷信。另一个是信自心,心即是佛,众生皆有心,即众生皆是佛。
而清净就是,无烦恼,无妄想,自然达到清净的究竟;立刻可以见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实相。实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
所以黄眉颠倒后不仅是不要忍辱,而是要辱他。即浮屠塔内的无休止的,不择手段的背刺袭击,堵独木桥都是为了辱他而存在的,只要杀够了人便能修的正果。也不要你信心清净,就要让你时刻提心吊胆,你不提心吊胆,就让妙音扰乱你的心神,无一刻能够清净。
总结看来,黄眉不仅要争,还只要我觉得,不想修心,只想放纵。事事都要唱反调,像极了一个叛逆期的熊孩子,别人不让他干啥他偏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他的理论之所以能够被部分人认同,就是因为可以满足内心对于人性欲望的释放,但这种手段除了彰显自己徒有其表以外,别无其他。
第一期讲过禅宗三毒,贪嗔痴
后面还有两毒,分别是慢和疑,共称五毒。
慢是狂妄和傲慢,觉得自己比谁都强(马车同学)虚荣心强,喜欢攀比。修行中以为自己已有悟道,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都是慢。
而疑是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
这两点在黄眉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黄眉应该给自己取个法号叫:不慢疑
片尾老猴子讲悟空:大了也没好到哪去,他从五指山下出来后,说是懂礼数收了心性,车迟国这一泡尿就全露馅儿啦,目无尊长,自封偶像。从来没把佛祖师父那些教诲放在心上。
八戒:顽皮而已,天生本事大的人骨子里都有那么点自恋,跟我也一样。
老猴子:鼻嗅痴爱,目空一切,比起那黄眉小子的狂妄,我看也不遑多让
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生殖隐喻
原著中黄眉这部分其实有非常多的生殖隐喻。
首先是黄眉的三个法宝,一个金铙,一个人种袋,一个短软狼牙棒
首先是金铙,原著中,大圣被合在金铙里,黑洞洞的,燥得满身流汗不能得出。想变大撑破金铙,就长有千百丈高,那金铙也随他身长,想缩小钻出去,也随之变小;亢金龙救大圣时先把身变小了,那角尖儿就似个针尖一样,顺着钹合缝口上,伸将进去。可怜用尽千斤之力,方能穿透里面。却将本身与角使法像,叫:“长!长!长!”角就长有碗来粗细。那钹口倒也不像金铸的,好似皮肉长成的,顺着亢金龙的角,紧紧噙住,四下里更无一丝瑕缝。
人种袋和短软狼牙棒
西游记百回本第五十四回开篇即讲师徒四人进西梁女国,满街女人,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人种袋是什么就不言而喻。
大圣与黄眉缠斗时的描述是:
两条棒,不一样,说将起来有形状:
一条短软佛家兵,一条坚硬藏海藏。
都有随心变化功,今番相遇争强壮。
短软狼牙杂锦妆,坚硬金箍蛟龙像。
若粗若细实可夸,要短要长甚停当。
猴与魔,齐打仗,这场真个无虚诳。
驯猴秉教作心猿,泼怪欺天弄假像。
嗔嗔恨恨各无情,恶恶凶凶都有样。
那一个当头手起不放松,这一个架丢劈脸难谦让。
喷云照日昏,吐雾遮峰嶂。
棒来棒去两相迎,忘生忘死因三藏。
游戏里也不例外,在魔将妙音场景的进出口,都是意义明确的暗示。而妙音的主体,又是一个巨型球体,整个浮屠界时不时无法控制的冲动也都是因为妙音。整个建筑又是一个通天巨柱。在浮屠界,这一轮不断地杀戮与竞争中,只有天命人与巨大的球体相遇,也最终从水面一样的空间中走了出来。
当然这样的内容,章节里还有不少,大家可以细细发掘。
虽然是一些暗示,但也摆明了黄眉就没把欲望藏着掖着
苦海
最后回到那个大家都忘了的问题,辰龙到底在苦海岸边找什么呢?
先解释下苦海,苦海在佛教中指的是众生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要受种种的痛苦。
分别是:
生:包括在母腹中的狭窄感、出生时通过生门的痛苦以及出生后外界环境的刺激等。
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种老年疾病和体力下降带来的痛苦。
病:遭遇各种疾病的困扰,包括身体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痛苦。
死:生命的终结。
爱别离苦:指与亲爱的人或事物分离的痛苦。
求不得苦:指渴望得到某样东西而不得的痛苦。有求皆苦。
五蕴盛苦:身心对外界产生执著的痛苦。
怨憎会苦:指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遇的痛苦。
这些都会让人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难以自拔。佛教的教义强调通过修行和悟道,人们可以脱离苦海,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也暗合了金刚经第十四品忍辱波罗蜜的内容,要在这个有苦有乐,有善有恶的娑婆世界修行,才能够参悟。
辰龙在苦海里苦苦寻找的就是,被黄眉丢弃的,漠不关心的,且本来就存在于世的东西。就是真正渡民间疾苦的方法。他的法只为证对,不为渡人,他只想证因果人心,而从来不关心人心。有本事的,只要认同他的观点就都收为徒弟,不认同他那就得去人种袋里泡一泡,泡到你认同为止。普罗大众在他看来只是为了赢而存在的工具和筹码罢了。
在极乐谷的一念壁区域可以拿到五蕴之一的想蕴,想蕴是受蕴之后的认知活动,是心理活动中的想象与概念的构建。想蕴的描述为: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出自清朝山阴金先生的《格言联璧》
意思是
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
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这句话放在结尾处,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章节动画中,相较于结尾金蝉子给我这篇稿子总结性的发言
我更喜欢他说的这句“说人话”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我们下期舌尝思,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