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开场
你是不是还在苦恼,提交审核,结果甲方改需求,内容修改流程繁琐到头疼欲裂?
是不是还在难受,每次创作内容,剪辑视频,总有一些缺少镜头需要补拍,会有缺漏?
是不是有遇到过,总觉得时间花了很多,但是效率就是不太行,想着退出?
那这次要介绍的是适合独立或者2-4人微型团队创作者的工作流,怎么样有条理,程序化、工业化的创作。
1视频创作的几种模式
Hi我是新昼,今天来说点干货,我们在经过几千小时的实践后,把经常遇到的内容基本划分为下面三种模式。
1. 探店模式,这一种模式以介绍店铺为主但实际上也可以兼容公司、工厂等等
2. 产品评测跟随模式,这一种模式会预先拍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创作脚本,适用于一些产品不能留手或者没有充足使用时间的场合,例如发布会或者直营店等等
3. 产品评测脚本模式,这一种模式会先行使用产品,然后创作脚本,是最成熟也最工业化流水线的模式。
因为我们主要做的是各种产品,所以还是会围绕一般产品来说明。
1.1探店模式
应用场景:探店模式,可用于各种店铺、公司、工厂的访问,也可以是对个人的采访等,可以是那种存在甲方乙方的合同关系,也可以是自发组织前往的类型。
第一步,确认需求:如果是存在甲方乙方关系,则必须在准备阶段确认对方的需求,通常来说,店铺或者公司这类甲方不会有准确的描述,这时候应该让对方提供一些对方满意的视频作为仿制样本。
如果是不存在甲方乙方关系,则跳过确认需求与签订协议这一步,直接进入第三步
第二步,签订协议:主要明确责任归属,比如甲方用了别人素材就甲方责任,乙方用了商用素材就乙方负责,类似这种。
然后有一个核心是,最好规定一下,当项目双方确认,你提交发票给甲方后,甲方需要在15天内支付全款,这里时间可以商量,但是一定要规定清。
第三步,踩点和预先确认:除非预算实在不够,或者时间过于紧迫,否则这一步是不能缺失的,就算是我本人亲自去拍摄,我也一定会预先踩点,制定拍摄路线。
第四步,脚本:分有踩点和无法踩点,一些情况比如去intel公司看晶元生产线,这种真的是无法踩点的,那么这时候你需要给出一个拍摄用的大纲(不是剪辑用的),这里我举个无法踩点只能先思考拍什么的例子,以我们常见的为主,实在不会可以抄:
【1】 进场:对于今天事情的介绍,拍摄门头招牌,周边环境街道等等
【2】 进入:拍摄进门的镜头,拍摄环境的大观,给人一种空间感。
【3】 细节,一些空镜头:空镜头基本理解为没人的镜头我觉得挺好的,主要拍产品,环境的细节,这些东西会很好的填充你的视频,减少口播出镜的秒数。
【4】 细节,一些操作镜头:有人操作和有人在镜头前面做动作的都可以
【5】 对人员的采访:采访的问题需要和对方比对商定,通常是围绕企业和观众好奇点来设计。
【6】 退出镜头:有些会和场地工作人员同拍一块挥手这种,看具体情况来定
如果有条件踩点试镜的话,在踩点的时候就可以记录要拍什么,如果没带相机使用手机先拍一下也很合适,我推荐拍摄清晰的全景照片带回去研究。
在前面的拍摄完成后,剪辑用的文字稿会开始进行撰写
在剪辑部分这和访问大纲会有一些不同,它更多时候是口播插入,但是通常不会有口播人员出镜,相当于只有旁白。
这里我们的7分钟以上,采访公司和店铺的视频里,会直接使用这种结构。
相比较来说,第二种会更强调人的特点,更有人文气息,来冲淡视频的“商业体质,如果人物没那么多,就减少人数即可。
1.2产品评测,跟随模式
跟随模式,通常适用于产品没有办法长时间持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并没有慢慢用然后得出结论的时间 。另外这种模式也多用于抢热点,很少用在已经拿在手里的产品的评测上面,因为这种流程只保证及时性,无法拥有较高的质量和信息密度。
这里我们用“小明去苹果专卖店里评测iPhone19 Ultra,抢素人首发”作为背景,那么,整个视频制作将会按照这样的流程
简单讲一下结尾语
拍摄上,通常会一镜到底,中途断了也没啥关系,假装倒带从中断部分再次录制就可以,甚至不用点停止,因为都会剪辑剪掉,但是我建议用几个方式来标注读错的部分方便后期剪辑的效率。
如果你念错了一部分使用这几个方式来标注:
1. 停止3秒左右
2. 打一个响指
3. 捂住镜头产生3秒的黑屏
不管哪个都可以减少后期剪辑NG部分,并且减少切换录制和停止录制的操作,可能会有人问,啊,为什么不停止录制,因为多数手机和相机并没有录制状态强调,频繁停止开始,很可能产生讲了一大段结果根本没录上的情况。
然后你需要在结束后,进行细节的补拍,上下左右,包含各种操作镜头,再加十几个空镜头,加几个环境的镜头,就可以了。
如果你无法保证有没有拍到位的话,这时候应该保证数量,当数量上去,作为冗余的镜头多了,那很多东西都可以迎刃而解。
当然上面的流程,特别是现场实时脱稿讲话,适用于小明,也就是主持人已经有比较多测评经验的情况,有一种可能是,小明并不熟悉产品,也缺乏经验,所以没有直接在现场如苹果店里口播。
这里要给一个我的朋友拼命玩三郎的建议,主播、抖主、主持人、博主、UP主,不管是哪个平台创作者,如果你只有一个人,那么一定要保证亲自出镜,因为动作和体态是最好的画面渲染,也容易产生情绪传递。
回到刚才,如果小明没有在现场记实时脱稿演说的能力,那口播是在检查完成素材,根据素材写稿之后,再进行录制的。
这时候就来到了第三种模式,脚本模式
1.3 产品评测,脚本模式
这一个模式,和跟随模式会有一点不同,有完整的口播而不是脱稿情况下想啥说啥,有口播也就意味着有脚本,而非缺乏细节的大纲。当然,如果你对这个流程不熟悉,我还是建议先搞大纲,大纲是整个内容轮廓。
首先你需要使用产品,然后得出一些结论,当然,整体和前面“小明测评iPhone19 Ultra的流程是一样的。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了解,这里我们的整个工作流整体变为如下:
咱们选一些重点的来说一下
先说1拍摄开箱部分,这里我建议入门情况下就不要跟随解读了,建议拍摄完成之后再后期配音,会比较好。前期主要搞一下收音,可以让质感获得提升,剪辑开箱部分时候,拆箱子过程3-5秒差不多得了。
在4写脚本这一环,现在都流行写完后感慨一下,但是没必要感慨的太长,因为能留到结尾的观众不到看完一半观众的1/2,能给人“哦结束了啊”的感觉就可以了。脚本写完后如果有甲方就及时拿给甲方看,看了再拍。
在5根据脚本拍摄这段,我们偏好拿着打印出来的脚本去一句一句拍摄,拍完一段,划掉,如果有什么变更需要就直接在纸上标注,很方便。
口播要怎么生成字幕,并且在常用剪辑软件上使用?我们目前用的是剪映,是当下免费且成功率最高的途径,以前用过某飞听见,贵就算了识别还差。在生成字幕结束后,会使用VSCode这个工具来校对字幕,相比你在剪辑软件上校对速度快的起飞,其他对轨倒是确实会在剪辑软件上面进行。
其他部分我觉得没有很需要说的地方,要是有,在评论区回答吧。
1.4 附:如何整理素材
韩路(国内汽车博主TOP5)他们团队让我觉得最牛的一个地方,就是数据的管理,一次有十几个机位的情况下,可以把素材整理的很有条序,最终在几天内输出为成片,当然我们肯定不会有十几个机位的素材,根据我的经历,但凡超过三个机位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已经很头痛了。
所以这里要说的是第一点,如何便宜且廉价的整理多个机位的素材?
我想很多人会觉得设备主要指的是相机/手机和镜头,实际上有一个东西叫时码器,用于同步多个机位的时间,但实际上因为贵(2000+)和需要额外配置时间,我们平常是不使用的。
对于多个机位,可以使用设备型号来命名,比如我在之前拍摄SU7时候,有四个机位,建立四个文件夹,分别是【ZVE1】【A9M3】【X100】【14Ultra】,这些文件夹会保存对应设备的内容。
后面拍A9M3也因为多机位,所以使用多个文件夹来命名。
第二点,非常像的片段,前期怎么处理好
比如今天你有一些电脑上软件操作的画面,这些画面从预览来看非常类似,这时候要做的事情,是通过语言描述
同样,有些样片拍摄,我们也会用几个关键词来标注素材例如我之前拍的A9M3测试,使用时间+地点+内容来标注视频
1.5 附:2024年如何让视频更好
按照简单统计,让视频更好,更能吸引人,不包含更有争议,主要有几个典型方式
1. 有可爱女生,身材好或者脸好看选一个,加一些亚文化因素
2. 差异化的背景,比如面向用户大概率没经历过的环境,如果没有,着重第1项
3. 找各种平台自带搜索工具搜不出来的选题,如果很难选第4项
4. 别人做过的,成功的,高流量的选题
2.最后
从最开始一个多月才有两个视频产出,到后面巅峰时期,两个工作日就有一个视频,虽然不敢说质量有多高,但是效率这一点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也更快乐了。
之所以产生这种提高,按照百分比来说技术演变占了50%,剩余50%属于“人文”,属于技术提升以及如何改善人为工作流的部分了,在后面组织摄影团队和拍摄短片时候,工作流的建立和研究也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最终实现大伙准时下班并且还节省我的开支(这个很重要)。
我还是想说,工作流优化,是一个免费又省钱的优化方式,要强调一点,工业化流程绝对不是创意对效率的妥协,相反,在我看来,流程化的实现创意,才是让创意落地的最好的办法。
谢谢你能看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