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開場
你是不是還在苦惱,提交審核,結果甲方改需求,內容修改流程繁瑣到頭疼欲裂?
是不是還在難受,每次創作內容,剪輯視頻,總有一些缺少鏡頭需要補拍,會有缺漏?
是不是有遇到過,總覺得時間花了很多,但是效率就是不太行,想著退出?
![](https://image.gcores.com/27048739289b076a26c7fef4d5c02693-692-599.png)
那這次要介紹的是適合獨立或者2-4人微型團隊創作者的工作流,怎麼樣有條理,程序化、工業化的創作。
![](https://image.gcores.com/e1c45a3aacc85332b764a3f5db58ad9e-692-898.png)
1視頻創作的幾種模式
Hi我是新晝,今天來說點乾貨,我們在經過幾千小時的實踐後,把經常遇到的內容基本劃分為下面三種模式。
1. 探店模式,這一種模式以介紹店鋪為主但實際上也可以兼容公司、工廠等等
2. 產品評測跟隨模式,這一種模式會預先拍攝內容,然後根據內容創作腳本,適用於一些產品不能留手或者沒有充足使用時間的場合,例如發佈會或者直營店等等
3. 產品評測腳本模式,這一種模式會先行使用產品,然後創作腳本,是最成熟也最工業化流水線的模式。
因為我們主要做的是各種產品,所以還是會圍繞一般產品來說明。
1.1探店模式
應用場景:探店模式,可用於各種店鋪、公司、工廠的訪問,也可以是對個人的採訪等,可以是那種存在甲方乙方的合同關係,也可以是自發組織前往的類型。
第一步,確認需求:如果是存在甲方乙方關係,則必須在準備階段確認對方的需求,通常來說,店鋪或者公司這類甲方不會有準確的描述,這時候應該讓對方提供一些對方滿意的視頻作為仿製樣本。
如果是不存在甲方乙方關係,則跳過確認需求與簽訂協議這一步,直接進入第三步
第二步,簽訂協議:主要明確責任歸屬,比如甲方用了別人素材就甲方責任,乙方用了商用素材就乙方負責,類似這種。
然後有一個核心是,最好規定一下,當項目雙方確認,你提交發票給甲方後,甲方需要在15天內支付全款,這裡時間可以商量,但是一定要規定清。
第三步,踩點和預先確認:除非預算實在不夠,或者時間過於緊迫,否則這一步是不能缺失的,就算是我本人親自去拍攝,我也一定會預先踩點,制定拍攝路線。
第四步,腳本:分有踩點和無法踩點,一些情況比如去intel公司看晶元生產線,這種真的是無法踩點的,那麼這時候你需要給出一個拍攝用的大綱(不是剪輯用的),這裡我舉個無法踩點只能先思考拍什麼的例子,以我們常見的為主,實在不會可以抄:
【1】 進場:對於今天事情的介紹,拍攝門頭招牌,周邊環境街道等等
【2】 進入:拍攝進門的鏡頭,拍攝環境的大觀,給人一種空間感。
【3】 細節,一些空鏡頭:空鏡頭基本理解為沒人的鏡頭我覺得挺好的,主要拍產品,環境的細節,這些東西會很好的填充你的視頻,減少口播出鏡的秒數。
【4】 細節,一些操作鏡頭:有人操作和有人在鏡頭前面做動作的都可以
【5】 對人員的採訪:採訪的問題需要和對方比對商定,通常是圍繞企業和觀眾好奇點來設計。
【6】 退出鏡頭:有些會和場地工作人員同拍一塊揮手這種,看具體情況來定
如果有條件踩點試鏡的話,在踩點的時候就可以記錄要拍什麼,如果沒帶相機使用手機先拍一下也很合適,我推薦拍攝清晰的全景照片帶回去研究。
在前面的拍攝完成後,剪輯用的文字稿會開始進行撰寫
在剪輯部分這和訪問大綱會有一些不同,它更多時候是口播插入,但是通常不會有口播人員出鏡,相當於只有旁白。
這裡我們的7分鐘以上,採訪公司和店鋪的視頻裡,會直接使用這種結構。
![](https://image.gcores.com/7c80d4e08947bc960efed47aac917985-1263-577.png)
相比較來說,第二種會更強調人的特點,更有人文氣息,來沖淡視頻的“商業體質,如果人物沒那麼多,就減少人數即可。
![](https://image.gcores.com/b4bca1daf6f1c3544eff8a04530541ed-1267-633.png)
1.2產品評測,跟隨模式
跟隨模式,通常適用於產品沒有辦法長時間持有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你並沒有慢慢用然後得出結論的時間 。另外這種模式也多用於搶熱點,很少用在已經拿在手裡的產品的評測上面,因為這種流程只保證及時性,無法擁有較高的質量和信息密度。
這裡我們用“小明去蘋果專賣店裡評測iPhone19 Ultra,搶素人首發”作為背景,那麼,整個視頻製作將會按照這樣的流程
![](https://image.gcores.com/b1cc1a27b5ecf718fe35db04b01d26c0-1243-328.png)
簡單講一下結尾語
拍攝上,通常會一鏡到底,中途斷了也沒啥關係,假裝倒帶從中斷部分再次錄製就可以,甚至不用點停止,因為都會剪輯剪掉,但是我建議用幾個方式來標註讀錯的部分方便後期剪輯的效率。
如果你念錯了一部分使用這幾個方式來標註:
1. 停止3秒左右
2. 打一個響指
3. 捂住鏡頭產生3秒的黑屏
不管哪個都可以減少後期剪輯NG部分,並且減少切換錄製和停止錄製的操作,可能會有人問,啊,為什麼不停止錄製,因為多數手機和相機並沒有錄製狀態強調,頻繁停止開始,很可能產生講了一大段結果根本沒錄上的情況。
然後你需要在結束後,進行細節的補拍,上下左右,包含各種操作鏡頭,再加十幾個空鏡頭,加幾個環境的鏡頭,就可以了。
如果你無法保證有沒有拍到位的話,這時候應該保證數量,當數量上去,作為冗餘的鏡頭多了,那很多東西都可以迎刃而解。
當然上面的流程,特別是現場實時脫稿講話,適用於小明,也就是主持人已經有比較多測評經驗的情況,有一種可能是,小明並不熟悉產品,也缺乏經驗,所以沒有直接在現場如蘋果店裡口播。
這裡要給一個我的朋友拼命玩三郎的建議,主播、抖主、主持人、博主、UP主,不管是哪個平臺創作者,如果你只有一個人,那麼一定要保證親自出鏡,因為動作和體態是最好的畫面渲染,也容易產生情緒傳遞。
回到剛才,如果小明沒有在現場記實時脫稿演說的能力,那口播是在檢查完成素材,根據素材寫稿之後,再進行錄製的。
這時候就來到了第三種模式,腳本模式
1.3 產品評測,腳本模式
這一個模式,和跟隨模式會有一點不同,有完整的口播而不是脫稿情況下想啥說啥,有口播也就意味著有腳本,而非缺乏細節的大綱。當然,如果你對這個流程不熟悉,我還是建議先搞大綱,大綱是整個內容輪廓。
首先你需要使用產品,然後得出一些結論,當然,整體和前面“小明測評iPhone19 Ultra的流程是一樣的。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瞭解,這裡我們的整個工作流整體變為如下:
![](https://image.gcores.com/b3a3dfc9a7c35c90293b41e2b7b06033-517-1118.png)
咱們選一些重點的來說一下
先說1拍攝開箱部分,這裡我建議入門情況下就不要跟隨解讀了,建議拍攝完成之後再後期配音,會比較好。前期主要搞一下收音,可以讓質感獲得提升,剪輯開箱部分時候,拆箱子過程3-5秒差不多得了。
在4寫腳本這一環,現在都流行寫完後感慨一下,但是沒必要感慨的太長,因為能留到結尾的觀眾不到看完一半觀眾的1/2,能給人“哦結束了啊”的感覺就可以了。腳本寫完後如果有甲方就及時拿給甲方看,看了再拍。
在5根據腳本拍攝這段,我們偏好拿著打印出來的腳本去一句一句拍攝,拍完一段,劃掉,如果有什麼變更需要就直接在紙上標註,很方便。
口播要怎麼生成字幕,並且在常用剪輯軟件上使用?我們目前用的是剪映,是當下免費且成功率最高的途徑,以前用過某飛聽見,貴就算了識別還差。在生成字幕結束後,會使用VSCode這個工具來校對字幕,相比你在剪輯軟件上校對速度快的起飛,其他對軌倒是確實會在剪輯軟件上面進行。
其他部分我覺得沒有很需要說的地方,要是有,在評論區回答吧。
1.4 附:如何整理素材
韓路(國內汽車博主TOP5)他們團隊讓我覺得最牛的一個地方,就是數據的管理,一次有十幾個機位的情況下,可以把素材整理的很有條序,最終在幾天內輸出為成片,當然我們肯定不會有十幾個機位的素材,根據我的經歷,但凡超過三個機位對於普通人來說就已經很頭痛了。
所以這裡要說的是第一點,如何便宜且廉價的整理多個機位的素材?
我想很多人會覺得設備主要指的是相機/手機和鏡頭,實際上有一個東西叫時碼器,用於同步多個機位的時間,但實際上因為貴(2000+)和需要額外配置時間,我們平常是不使用的。
對於多個機位,可以使用設備型號來命名,比如我在之前拍攝SU7時候,有四個機位,建立四個文件夾,分別是【ZVE1】【A9M3】【X100】【14Ultra】,這些文件夾會保存對應設備的內容。
後面拍A9M3也因為多機位,所以使用多個文件夾來命名。
![](https://image.gcores.com/d90aadfa1d45f4623495a9784c9ca0e0-642-483.png)
第二點,非常像的片段,前期怎麼處理好
比如今天你有一些電腦上軟件操作的畫面,這些畫面從預覽來看非常類似,這時候要做的事情,是通過語言描述
同樣,有些樣片拍攝,我們也會用幾個關鍵詞來標註素材例如我之前拍的A9M3測試,使用時間+地點+內容來標註視頻
![](https://image.gcores.com/266aba5c6311b9a4ddc85b6e2167b429-692-191.png)
1.5 附:2024年如何讓視頻更好
按照簡單統計,讓視頻更好,更能吸引人,不包含更有爭議,主要有幾個典型方式
1. 有可愛女生,身材好或者臉好看選一個,加一些亞文化因素
2. 差異化的背景,比如面向用戶大概率沒經歷過的環境,如果沒有,著重第1項
3. 找各種平臺自帶搜索工具搜不出來的選題,如果很難選第4項
4. 別人做過的,成功的,高流量的選題
2.最後
從最開始一個多月才有兩個視頻產出,到後面巔峰時期,兩個工作日就有一個視頻,雖然不敢說質量有多高,但是效率這一點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也更快樂了。
之所以產生這種提高,按照百分比來說技術演變佔了50%,剩餘50%屬於“人文”,屬於技術提升以及如何改善人為工作流的部分了,在後面組織攝影團隊和拍攝短片時候,工作流的建立和研究也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最終實現大夥準時下班並且還節省我的開支(這個很重要)。
![](https://image.gcores.com/2faa1c887a052f7cc43c4d1624f15915-1269-714.jpg)
我還是想說,工作流優化,是一個免費又省錢的優化方式,要強調一點,工業化流程絕對不是創意對效率的妥協,相反,在我看來,流程化的實現創意,才是讓創意落地的最好的辦法。
謝謝你能看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