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普網、知網相關文獻、北京日報
近期,有媒體報道樂事薯片含有TBHQ致癌添加劑,據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指出,長期過量攝入TBHQ可能增加患癌風險。那薯片自然逃不過“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嚴正警告!好吧,薯片也難逃加入零食厄運的黑名單了

TBHQ是什麼?
TBHQ是特丁基對苯二酚的簡稱,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酚類抗氧化劑。外觀呈白色至淡灰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有極輕微特殊氣味。溶於乙醇、乙酸、乙酯、異丙醇等,幾乎不溶於水。

作用:可有效防止冷凍餡餅、魚和魚肉餡產生腐敗氣味,和丁基羥基茴香醚配合使用可防止切塊豬肉和牛肉退色,產生腐敗氣味。還可抑制細菌、黴菌和黃麴黴素B1等微生物產生。
管理標準:TBHQ是加入的抗氧化劑。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未將其列為致癌物,但各國管理標準不一。
我國於1991年批准使用TBHQ作為食品添加劑,規定其可用於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餅乾、方便麵、醃肉製品及膨化食品等,最大使用量為0.2g/kg。
吃多少薯片會導致癌症?

據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介紹:作為一種被相關規定列出的食品添加劑,只要按照限定的範圍和用量添加,即是法律法規允許的。根據國際權威機構評估,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作為抗氧化劑,在規定限量內使用是安全的。人類研究中尚未發現明確致癌證據。
在安全線內的TBHQ攝入量為多少?
阮光鋒提示: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建議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0.7mg/kg體重。
若以一名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為例,其一天攝入量不超過49mgTBHQ。若以一包薯片200g為例,添加TBHQ的上限為0.04g(約40mg)。僅以此頂格估算,是在攝入量的安全範圍內——這也意味著,正常食用很難超標。
對此,北京日報做出過測算

據北京日報,體重75公斤的男士,恐怕一天要吃300多包薯片才可能致命,或許在因為TBHQ致死前,先撐死了
關於丙烯酰胺
需要釐清的一個概念是,丙烯酰胺不是添加劑,它是食品加工中自然產生的成分。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陳芳介紹,丙烯酰胺是一種在高溫下(如烘烤、油炸、燒烤等)加工食品時,由葡萄糖、果糖等還原糖和天冬醯胺經過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而新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食品種類、加工方式、加工溫度及時間。因而,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差異很大。

根據文獻資料,不同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差異顯著:餅乾約為234至1104 μg/kg,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約為28至954 μg/kg,而堅果類則低至2-93 μg/kg。
潛在致癌性
丙烯酰胺雖然是加工自然產生的,但毒理學研究表明,其存在一定危害。陳芳結合文獻資料提示稱,丙烯酰胺具有潛在致癌性、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和生殖毒性。丙烯酰胺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A類致癌物,這表明它是“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
危害生育性
陳教授還指出:“丙烯酰胺在一些動物實驗中已被證明對生殖系統有毒害作用,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它能對卵巢和睪丸造成一定損害,干擾正常的生育過程。雖然目前人類的相關研究較少,但仍建議孕婦及備孕女性儘量減少接觸丙烯酰胺。”
最後陳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也正在制訂《食品中丙烯酰胺汙染控制規範》國家標準,以引導食品加工行業積極採取措施來減少丙烯酰胺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