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网、知网相关文献、北京日报
近期,有媒体报道乐事薯片含有TBHQ致癌添加剂,据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TBHQ可能增加患癌风险。那薯片自然逃不过“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严正警告!好吧,薯片也难逃加入零食厄运的黑名单了

TBHQ是什么?
TBHQ是特丁基对苯二酚的简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酚类抗氧化剂。外观呈白色至淡灰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极轻微特殊气味。溶于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等,几乎不溶于水。

作用:可有效防止冷冻馅饼、鱼和鱼肉馅产生腐败气味,和丁基羟基茴香醚配合使用可防止切块猪肉和牛肉退色,产生腐败气味。还可抑制细菌、霉菌和黄曲霉素B1等微生物产生。
管理标准:TBHQ是加入的抗氧化剂。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未将其列为致癌物,但各国管理标准不一。
我国于1991年批准使用TBHQ作为食品添加剂,规定其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腌肉制品及膨化食品等,最大使用量为0.2g/kg。
吃多少薯片会导致癌症?

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介绍:作为一种被相关规定列出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限定的范围和用量添加,即是法律法规允许的。根据国际权威机构评估,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作为抗氧化剂,在规定限量内使用是安全的。人类研究中尚未发现明确致癌证据。
在安全线内的TBHQ摄入量为多少?
阮光锋提示: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7mg/kg体重。
若以一名体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为例,其一天摄入量不超过49mgTBHQ。若以一包薯片200g为例,添加TBHQ的上限为0.04g(约40mg)。仅以此顶格估算,是在摄入量的安全范围内——这也意味着,正常食用很难超标。
对此,北京日报做出过测算

据北京日报,体重75公斤的男士,恐怕一天要吃300多包薯片才可能致命,或许在因为TBHQ致死前,先撑死了
关于丙烯酰胺
需要厘清的一个概念是,丙烯酰胺不是添加剂,它是食品加工中自然产生的成分。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陈芳介绍,丙烯酰胺是一种在高温下(如烘烤、油炸、烧烤等)加工食品时,由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和天冬酰胺经过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而新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品种类、加工方式、加工温度及时间。因而,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差异很大。

根据文献资料,不同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差异显著:饼干约为234至1104 μg/kg,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约为28至954 μg/kg,而坚果类则低至2-93 μg/kg。
潜在致癌性
丙烯酰胺虽然是加工自然产生的,但毒理学研究表明,其存在一定危害。陈芳结合文献资料提示称,丙烯酰胺具有潜在致癌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和生殖毒性。丙烯酰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A类致癌物,这表明它是“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危害生育性
陈教授还指出:“丙烯酰胺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已被证明对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它能对卵巢和睾丸造成一定损害,干扰正常的生育过程。虽然目前人类的相关研究较少,但仍建议孕妇及备孕女性尽量减少接触丙烯酰胺。”
最后陈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也正在制订《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控制规范》国家标准,以引导食品加工行业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丙烯酰胺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