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耶,終於要從這個坑裡爬出來了。該說的都說完了。雖然不知道能起什麼作用,但總算能夠把憋在心中的話都吐出來,也是人生一大爽事。
聲明:本文會對股市做一些分析,不能作為股票投資依據。一切基於公開資訊
信息,無惡意解讀。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切勿輕信網絡訊息。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注重做實事解決問題。版號現在要討論的應該是怎麼做,而不是有沒有。一味的罵沒有任何意義,我不喜歡當網絡怨婦。
而且現在很多國產遊戲連基本的流暢遊玩都做不到,就算沒版號上市也是死路一條。相反有版號還能為遊戲爛找個藉口。
在機核網待了這麼多年,這種稀裡糊塗的遊戲我看得太多了。前面都吐槽過,可以點我賬號去翻來看看。
現在國產遊戲當務之急,無論買斷還是內購,是需要先把玩法設計思路理清楚,把基礎夯實。很多項目組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該怎麼做,結果到後面就看著自己的遊戲在自己手裡一點點爛掉,真是讓人崩潰。
版號政策捉摸不透,導致很多遊戲公司失去信心,主動撤資解散。我覺得對於遊戲從業者來說,現在這個環境其實是個機會。這個機會不算好,但好歹也是機會,而且時間比較緊張,甚至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遊戲行業最好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趁遊戲行業熱錢還未下定決心,抓市場洗牌時機,用優秀的自研產品搶佔市場”。
版號這次強制關閉大半年時間,嚇跑了很多熱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什麼是“熱錢”。熱錢是跨行業投資,就是做其他行業的老闆投資組建一個遊戲公司,招募團隊做遊戲。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罵資本吸血、割韭菜、吃相難看了吧?沒錯,資本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潤。但我堅持認為資本只是中立的工具,完全要看使用的人如何做。
我們的國家也是國資,也需要用國企賺取利潤,來維持國家運轉建設。光靠收稅是不行的,國家還要經常退稅減免稅,來鼓勵資本合法做生意賺錢,這樣才能盤活經濟。
人類社會的運轉機制就是資本做生意賺取利潤,這是無法改變的。就像遊戲打副本,一定要理解副本機制。副本不會管你生氣罵,只會按照自己的機制來運轉,要麼就理解機制通關,要麼就被淘汰。
要承認,絕大部分熱錢確實是以追求短期利潤為目標的投資,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客觀上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熱錢源源不斷的來投資遊戲呢?
那是因為遊戲真的很香。如果一個行業連吸引熱錢的能力都沒有,只能說明這個行業完蛋。熱錢的湧入客觀上可以增加出好遊戲的幾率,為從業者們帶來更多機會,當然也有更多風險。
相比於很多傳統行業,比如製造業工業,還有線下服務業,比如電影、網吧、歌廳以及一系列服務業,遊戲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在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遊戲的優勢還沒有這麼明顯,還只是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
但現在疫情深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一切商業都逐漸開始圍繞“居家”展開,很多傳統線下服務行業被邊緣化。遊戲作為站在居家消費概念頂端的王者,可以大口吃居家紅利。
遊戲的第一個優勢是:盈利點非常明確穩定,回款快。
無論是買斷還是內購,玩家付費金額數據直接進入遊戲營運後臺,研發、發行、平臺三方都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一目瞭然,沒有什麼糾紛。就這一點,足矣秒殺一大堆傳統行業。
當然遊戲平臺轉賬也要按照每個月的賬期流程來做,但絕對不會像傳統行業那樣不透明。傳統行業甲方惡意做假賬搞假虧損,轉移資金拖欠貨款的爛事太多了。為了錢搞出人命來也不稀奇。
回款難一直是困擾傳統行業的毒瘤。多少老闆為了收貨款發愁,會活活拖到家破人亡的都有。房地產是欠賬重災區,恒大債務暴雷這次搞死了不知道多少供應商,真是看得頭皮發麻。
在印象中,我似乎沒有聽過哪個遊戲平臺拖欠款項的事情,當然發行有沒有拖欠研發貨款我不知道,反正感覺在遊戲行業裡,似乎很少發生債務糾紛。遊戲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部分,消息傳得比較快,很難完全壓住。傳統行業相當不透明,很多問題外人是看不到的。
很多傳統行業老闆都說,寧可少賺點,也怕被拖款。誰能幫我把貨款討回來,我立馬當場跪下給他磕一個,會所嫩模包玩到吐。就是這麼卑微……
遊戲的付費點是最明確穩定的,不像其他那些APP還要想破頭找廣告甲方把流量變現。廣告這種盈利還是很難,別看頭部廣告商願意大把花錢,市場上能有幾個頭部甲方呢?
而且現在疫情影響經濟,廣告甲方們會更加謹慎的使用預算,更注重流量轉化率。這就意味著APP們必須花更大的成本爭奪流量。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遊戲行業的第二個優勢是:製作成本彈性很大,比較容易控制。
現在的遊戲設備格局就是美國掌握電腦、日本掌握主機、中國掌握手機。
雖然美國微軟有主機,但XBOX本質上還是電腦互聯網的一個延伸設備。日本牢牢掌握著主機市場,也在大口吃著疫情紅利,地位不可動搖。中國不可能再去這兩個領域硬懟,必須揚長避短,所以只能集中攻關手機互聯網。
遊戲這種產品,由於玩法多樣化的特點,所以成本比較容易控制,窮有窮的做法,富有富的做法。PC和主機的3A遊戲研發成本很高,但也有很多低成本的獨立遊戲。
手遊的研發成本更低,很多時候成本大頭反而是市場宣發。如果項目組有天賦,靈感爆炸,做出了很有創意但畫面簡單的遊戲,更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遊戲資金利用率是最高的,製作預算可以全部用在產品研發上。不像網劇,製作費用大頭都被小鮮肉吃掉了。
遊戲的第三個優勢是:人才容易招。
人才是決定行業發展的決定因素。空有投資,沒有人執行,這是沒有意義的。遊戲行業時尚酷炫有趣,而且工作環境相對舒適,也有機會提供相對不錯的待遇,深受年輕人們喜愛。
很多年輕人甚至自費自學遊戲技術,半路入行。我在機核網看了很多獨立遊戲組,都自稱是半路自學入行做遊戲,比如《艾希》。
這在傳統行業,特別是製造業和建築業,是完全無法想象的。試問聽說過有年輕人為了進工廠進工地,自費自學相關技術嗎?工廠工地的年輕人才現在幾乎要斷檔了。即使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進去,多半也撐不了多久就會提桶跑路。
大概在十年前,我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說統計中國製造業從業者平均年齡為32歲。現在找不到那篇文章了,也不能保證其準確。
但是在十年前就能看到這種論點,絕非空穴來風。現在製造業從業平均年齡肯定在30以上,只會更高不會低。其他行業比如建築業,老齡化只會更嚴重。
從業平均年齡這麼高,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就是危險信號。這裡不單說基礎工人,就是技術人才都沒有年輕人。很多工廠就是活該缺人缺死,把所有員工都當牛馬,沒技術的是產能,有技術的就是牛馬,搞毛。
況且遊戲還可以畫情懷大餅。很多組高喊情懷,就有年輕人願意用愛發電。即使是互聯網,其他行業也做不到這樣。
遊戲的第四個優勢是:輕資產模式不會發生金融風險。
遊戲是輕資產行業。所謂的“輕資產”就是公司沒什麼不動產或者大量高價值物品,比如設備和貴重物品。
像房地產和製造業這樣的行業,有大量實體資產,佔用大量資金,所以經常為了週轉資金要去抵押資產來換取現金,同時承諾高額利息。這就是所謂的“金融槓桿化”。
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資金出了問題,無法及時還本息,就是違約,會被債主強制拍賣抵押資產。這樣做其實對借貸雙方都是嚴重損失。
因為質押物本身在借貸流程中就要按照折價來計算貸款額,這是借錢方的損失。違約會擾亂借貸雙方的信任,讓貸款方拉黑借錢方,不利於後續合作,間接也損失了未來可能的業務機會,屬於非常嚴重的金融風險事故。
遊戲行業的經營模式就決定不會發生金融風險。一般說來,沒聽說過有什麼遊戲公司抵押自己一大堆房子,換錢去做遊戲。
當然也許有遊戲公司或者項目組賣房賣車做遊戲,但規模很小,距離產生金融風險差很遠,不需要擔心。
做遊戲是很實在的行業,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為什麼會這麼好呢?就因為遊戲回款很快,資金週轉速度遠高於傳統行業。只要項目熬到上市銷售,收回資金的速度就有所保證了。
而傳統行業的回款慢極大增加了風險,全程都需要公司墊付大量資金,還很難及時收到貨款。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遊戲公司經營不善破產倒閉欠薪,這個不算金融風險,只是勞資糾紛。金融風險指的是公司經營大量吸收金融機構資金和社會資金,然後無法按時兌付本息,導致大量債務人受到損失。
如果員工被公司強行要求集資,然後受損,這個也屬於金融風險。沒有公司會因為發工資把自己發倒閉的,只會有集資把自己拖死的。
綜上所述,有什麼理由不看好遊戲行業呢?當然首先要排除掉一邊高喊情懷硬核,一邊轉阿區幾塊錢白嫖遊戲,一邊叫國產遊戲要完蛋的。
我很看好國產遊戲前景,但一定要講究策略。我所有的吐槽裡,提到最多的詞就是“策略”。
在此我要特別奉勸正在遊戲行業工作的各位,在現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輕易換行業,儘量苟在遊戲比較好。如果在遊戲行業都賺不到錢,你去其他行業還能賺錢?
自媒體?電商?直播?長短視頻?公眾號?APP?社區?別逗了,這些比遊戲差遠了好吧,只有遊戲當這些行業的甲方。遊戲現在難,這些只會更慘。現在換行業就是49年加入國軍。
當然遊戲也有缺點,就是沒有政策支持,而且入行門檻很低。
政策麼,大家都看到了,不必多說。上面說了這麼多遊戲的優點,就意味著遊戲入行門檻很低。像傳統製造業,門檻很高,老闆一定是行業技術專家,而且需要大量投資。比如新能源產業,幾百億丟進去也就打個水花,還要不斷的投資,還要國家先點亮科技樹。
這種投入對於遊戲來說是無法想象的。遊戲的投入彈性很大,還能半路自學入行,老闆也不一定需要懂技術,只要招到的項目組腦子開竅就能做。
站在資本角度來看,這叫“產品沒有護城河”。雖然會有爆款在頂端大賺特賺,但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把市場份額逐漸稀釋。
玩家口味會不斷變化,即使有某些爆款霸榜,但下面仍然能有其他遊戲分走玩家付費和熱度。霸榜爆款永遠無法把其他競品排除出市場。這樣的市場空間就比較有限。
而製造業不同,一旦一個公司能夠在行業技術上拔得頭籌,就很容易形成馬太效應,不斷虹吸市場份額,使得自己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越拉越大。現在大火的新能源就是這樣,炒股的都知道,知名龍頭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生意越做越大,幾乎沒有能競爭的對手。
而且製造業一旦實現技術突破,是可以憑空創造出新市場的。雖然說現在遊戲開始和元宇宙概念沾邊,但元宇宙這個東西過於玄學,不能算是被遊戲創造出來的,反而應該說遊戲是屬於元宇宙的一部分。
當然,遊戲的優點足以抵消缺點。在一段時間內能穩定賺錢,對於絕大部分公司來說就足夠了。打工仔們不需要想這些事,只要待遇夠就行了。
綜上所述,遊戲的這些優點,其他行業老闆不可能看不到。而現在疫情已經把很多行業逼到絕路,很多行業真的活不下去了。
以前這些跨行業熱錢投資遊戲,只不過是為了多一條資產投資增值道路,現在性質已經變了,被疫情倒逼出來的資金,很可能會把遊戲當成救命稻草來抓。
這話絕非危言聳聽。疫情已經徹底改變了經濟結構,我們需要經歷陣痛來適應新經濟格局。每個行業都有龍頭公司,這些公司的大老闆們不可能放任自己資產被疫情毀掉,一定要拼命找出路。
我們堅決支持疫情動態清零政策,但客觀上說,疫情清零的執行確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改善。這次上海疫情做得怎麼樣,心動自己最清楚。現在疫情已經嚴重動搖了很多行業的信心,就像這次上海疫情被物流停擺卡住的很多電商,連電商都癱瘓了,這是很多老闆沒想到的。
很多電商以為可以吃疫情居家紅利,結果發現一旦封鎖到自己頭上,一樣完蛋。這次上海疫情就憋死了不少中小規模的電商。其實這些老闆還可以繼續苟的,但心態崩了,不願意再去賭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肯定要思考新出路。
現在因為版號卡住,導致很多熱錢投資的遊戲公司解散失敗。這是因為熱錢老闆們不瞭解版號情況,心裡沒底,所以被迫止損撤退,但他們不會放棄遊戲的。現在我們也不清楚版號以後的態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旦版號開始出現一定的規律,比如窗口期時間固定化,或者審核標準逐漸明確化,又或者從這次開放以後重新寬鬆不再卡死。那麼熱錢又會蜂擁而至,拼命往遊戲裡擠。到時候市場競品會更加爆炸多,數量成倍往上翻。
即使版號又重新關閉,也無法阻擋熱錢老闆們的決心了。因為大家都搞清楚遊戲行業的情況,都知道可以搞海外發行賺錢。海外發行又不是什麼壟斷行業,國內很多渠道公司都可以做,網上隨便搜就一大把,不過就是錢的問題。只要投資的遊戲本身質量過硬,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趁著很多熱錢遊戲公司暈頭轉向的時候,像心動這樣的專業遊戲公司就獲得了一個比較微妙的機會。
如果現在還不抓緊時間把遊戲推出上市,無論國內外都行,那麼一旦等市場形成共識,熱錢們下決心往遊戲行業衝,到時候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如果項目們還猶豫不決,在公司需要的時候不奮力一搏,難道等以後市場更加慘烈的時候又來後悔努力?
心動現在非常需要項目們的業績支持,因為股票確實跌得很慘,非常萎靡。心動在港股上市,這裡就不放K線截圖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看,都是公開的。這裡需要複習一下之前的帖子:
閒扯:為什麼遊戲再爛也要強行上市銷售?從金融投資市場的運作原理機制來看遊戲行業的一些荒誕事情
黃老闆已經公開承諾了,公司在2023年要達到收支平衡。這是公開新聞,大家搜一下就看得到。上市公司的老闆是不能亂說話的,說出來就要做到。
那麼按照股市的制度規定,大家要在2024年看到2023年年度財報,才能確定心動是否兌現承諾。
年報一般在4月30日左右出具,不能再晚。那麼大概在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所有的項目都要交答卷,行就行,不行就走。
開源節流的效果有一定滯後性,公司不可能拖到出財報前一天才開始做調整,所以在明年7月就要開始做事。
距離現在剛好還有一年。所有無法完成預期目標的項目都要走人,就這樣。一定要有人為項目失敗負責。
港股在今年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因為它有個毛病,就是很容易受到流動美元的影響。現在美國為了降低通貨膨脹,強行大幅加息回收流動美元,對港股的影響會很大。所有在港股的股票都會受到牽連。
當然這不是說心動在下半年還會繼續暴跌,但公司確實需要更堅實的業績支持。不管怎麼樣,今年下半年的各項目的表現非常重要。
因為資本市場在明年會看今年的年報,如果業績有較好的改善,都不說盈利,至少虧損要縮小,最好能大幅縮小,這樣就能給資本市場信心。
我之所以從4月份第一次吐槽就反覆強調心動對《鈴蘭》預期拉滿,就是這個原因。事實上在去年廣州核聚變的時候,我就在關注心動股價走勢。那個時候,心動股價就像用臉盆潑水一樣,一路暴跌。即使中間有一些反彈,也還是繼續跌。
到寫稿日(7月13日)為止,心動股價19.22港元,距離之前的歷史最高價114.5港元,已經跌去了將近83.21%,屬於腳踝斬,看著都讓人頭皮發麻。任何一個公司的股東都無法長時間忍受這樣的頹勢,黃老闆這次已經下決心要做事。
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當然,股市這玩意漲跌因素非常複雜,經常出現業績很好,但股價還是一地雞毛的情況,但從長期來看,公司的業績一定是決定資本市場態度的唯一因素。
其實在港股,心動有這個股價已經算不錯了。港股對互聯網科技公司一向比較中意,給的股價估值也相對較高。
像很多傳統行業,比如在內地A股上市的製造業股價能夠上幾十元人民幣,但在港股的股價只有2~3港元左右。港股遍地都是這種莫名其妙的爛白菜股,很多常年徘徊在1港元的股票,被戲稱為“仙股”。
當然有人肯定會罵,資本就知道錢錢錢,唯利是圖。確實,資本市場看的就是錢,但看錢有看錢的好處。錢是一個很明確的指標,項目賺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不忽悠。
就像高考一樣,學生考砸了,喊冤說我努力啦我無怨無悔,有用嗎?學校只會按照分數來錄取,誰會管你有沒有努力呢?誰不在努力呢?對吧。
其實我覺得在社會上行走謀生,談錢反而是最好的。不談錢談什麼?難道談情懷?情懷又不能買飯吃,我寧可談錢……
從投資機構的研報和媒體資訊來看,資本市場對心動的態度目前較為平穩,姑且可以算是看漲。所有的研報對心動的評價都是“未來可期”。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機構研報其實說的都是車軲轆話,永遠都是未來可期。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研報內容,顯示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機構們目前關注的是《派對之星》和《T3》。現在只要談心動,就必提這兩個遊戲,特別是《派對之星》,因為在國內外都上市銷售了。《T3》在海外上市銷售,也持續獲得機構關注。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資本市場對心動有了明確炒作標的物,這個很重要。為什麼機構研報不說《伊甸貓》呢?為什麼不說心動代理的其他遊戲呢?因為機構很清楚,只有自研才是親兒子,才能代表公司。
其實我對這兩個遊戲完全沒興趣,不會玩。我不喜歡純PVP遊戲,喜歡安靜思考。不過出於對人才的愛護,還是祝這兩個組能再接再厲。
這兩個遊戲在今年很關鍵,明年大家都等著看這兩個遊戲的業績。如果業績不錯,這兩個組就是有功之臣,在公司裡前途無量。
那麼還在做的《火炬之光》和《鈴蘭》,就要加把勁。其實機構們也提過,但沒有上市銷售的遊戲,資本市場是不感興趣的。
終於,把一肚子話都吐完了,渾身清爽。我始終對中國遊戲持樂觀態度。從17年註冊機核網賬號至今已過去五年之久,我看到了很多才華橫溢的遊戲製作人,也終於有機會深入認識遊戲行業的情況。
中國遊戲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商業化思維不足,還夾雜著太多個人情緒,持續影響著遊戲製作人們,造成了很多困擾。事實上,遊戲付費方式並不能決定遊戲品質的好壞。
誠然,市場上確實有很多不行的遊戲,敗壞了遊戲形象,但我們要認識到,我們之所以看到這麼多爛遊戲,是因為我們身處中國遊戲市場中,捱得近自然能看得多。
國外的遊戲只有足夠好,才能被推薦給我們看。而那些國外的爛遊戲,我們壓根就不會去關注。長此以往,就會讓人生出“中國遊戲稀爛,國外就是好”的錯覺。“國外”是什麼意思?總得細分一下好吧。本來這就是一個篩選市場,爛遊戲佔多數就是常態。
與其整天在網上發牢騷,不如去翻翻STEAM,去試試那些沉底的遊戲,體驗一下國外的爛遊戲到底有多爛。有很多遊戲連正常運行都做不到。
今年估計核聚變徹底涼了,不知道明年疫情會如何,希望能好轉吧。我會繼續活躍在機核網核聚變的,尋找下一個看對眼還在犯迷糊的遊戲。那麼就到此為止了,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