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耶,终于要从这个坑里爬出来了。该说的都说完了。虽然不知道能起什么作用,但总算能够把憋在心中的话都吐出来,也是人生一大爽事。
声明:本文会对股市做一些分析,不能作为股票投资依据。一切基于公开资讯
信息,无恶意解读。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切勿轻信网络讯息。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注重做实事解决问题。版号现在要讨论的应该是怎么做,而不是有没有。一味的骂没有任何意义,我不喜欢当网络怨妇。
而且现在很多国产游戏连基本的流畅游玩都做不到,就算没版号上市也是死路一条。相反有版号还能为游戏烂找个借口。
在机核网待了这么多年,这种稀里糊涂的游戏我看得太多了。前面都吐槽过,可以点我账号去翻来看看。
现在国产游戏当务之急,无论买断还是内购,是需要先把玩法设计思路理清楚,把基础夯实。很多项目组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做,结果到后面就看着自己的游戏在自己手里一点点烂掉,真是让人崩溃。
版号政策捉摸不透,导致很多游戏公司失去信心,主动撤资解散。我觉得对于游戏从业者来说,现在这个环境其实是个机会。这个机会不算好,但好歹也是机会,而且时间比较紧张,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行业最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趁游戏行业热钱还未下定决心,抓市场洗牌时机,用优秀的自研产品抢占市场”。
版号这次强制关闭大半年时间,吓跑了很多热钱。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什么是“热钱”。热钱是跨行业投资,就是做其他行业的老板投资组建一个游戏公司,招募团队做游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骂资本吸血、割韭菜、吃相难看了吧?没错,资本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润。但我坚持认为资本只是中立的工具,完全要看使用的人如何做。
我们的国家也是国资,也需要用国企赚取利润,来维持国家运转建设。光靠收税是不行的,国家还要经常退税减免税,来鼓励资本合法做生意赚钱,这样才能盘活经济。
人类社会的运转机制就是资本做生意赚取利润,这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游戏打副本,一定要理解副本机制。副本不会管你生气骂,只会按照自己的机制来运转,要么就理解机制通关,要么就被淘汰。
要承认,绝大部分热钱确实是以追求短期利润为目标的投资,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客观上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热钱源源不断的来投资游戏呢?
那是因为游戏真的很香。如果一个行业连吸引热钱的能力都没有,只能说明这个行业完蛋。热钱的涌入客观上可以增加出好游戏的几率,为从业者们带来更多机会,当然也有更多风险。
相比于很多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工业,还有线下服务业,比如电影、网吧、歌厅以及一系列服务业,游戏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在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游戏的优势还没有这么明显,还只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
但现在疫情深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一切商业都逐渐开始围绕“居家”展开,很多传统线下服务行业被边缘化。游戏作为站在居家消费概念顶端的王者,可以大口吃居家红利。
游戏的第一个优势是:盈利点非常明确稳定,回款快。
无论是买断还是内购,玩家付费金额数据直接进入游戏营运后台,研发、发行、平台三方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一目了然,没有什么纠纷。就这一点,足矣秒杀一大堆传统行业。
当然游戏平台转账也要按照每个月的账期流程来做,但绝对不会像传统行业那样不透明。传统行业甲方恶意做假账搞假亏损,转移资金拖欠货款的烂事太多了。为了钱搞出人命来也不稀奇。
回款难一直是困扰传统行业的毒瘤。多少老板为了收货款发愁,会活活拖到家破人亡的都有。房地产是欠账重灾区,恒大债务暴雷这次搞死了不知道多少供应商,真是看得头皮发麻。
在印象中,我似乎没有听过哪个游戏平台拖欠款项的事情,当然发行有没有拖欠研发货款我不知道,反正感觉在游戏行业里,似乎很少发生债务纠纷。游戏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部分,消息传得比较快,很难完全压住。传统行业相当不透明,很多问题外人是看不到的。
很多传统行业老板都说,宁可少赚点,也怕被拖款。谁能帮我把货款讨回来,我立马当场跪下给他磕一个,会所嫩模包玩到吐。就是这么卑微……
游戏的付费点是最明确稳定的,不像其他那些APP还要想破头找广告甲方把流量变现。广告这种盈利还是很难,别看头部广告商愿意大把花钱,市场上能有几个头部甲方呢?
而且现在疫情影响经济,广告甲方们会更加谨慎的使用预算,更注重流量转化率。这就意味着APP们必须花更大的成本争夺流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游戏行业的第二个优势是:制作成本弹性很大,比较容易控制。
现在的游戏设备格局就是美国掌握电脑、日本掌握主机、中国掌握手机。
虽然美国微软有主机,但XBOX本质上还是电脑互联网的一个延伸设备。日本牢牢掌握着主机市场,也在大口吃着疫情红利,地位不可动摇。中国不可能再去这两个领域硬怼,必须扬长避短,所以只能集中攻关手机互联网。
游戏这种产品,由于玩法多样化的特点,所以成本比较容易控制,穷有穷的做法,富有富的做法。PC和主机的3A游戏研发成本很高,但也有很多低成本的独立游戏。
手游的研发成本更低,很多时候成本大头反而是市场宣发。如果项目组有天赋,灵感爆炸,做出了很有创意但画面简单的游戏,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游戏资金利用率是最高的,制作预算可以全部用在产品研发上。不像网剧,制作费用大头都被小鲜肉吃掉了。
游戏的第三个优势是:人才容易招。
人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空有投资,没有人执行,这是没有意义的。游戏行业时尚酷炫有趣,而且工作环境相对舒适,也有机会提供相对不错的待遇,深受年轻人们喜爱。
很多年轻人甚至自费自学游戏技术,半路入行。我在机核网看了很多独立游戏组,都自称是半路自学入行做游戏,比如《艾希》。
这在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试问听说过有年轻人为了进工厂进工地,自费自学相关技术吗?工厂工地的年轻人才现在几乎要断档了。即使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去,多半也撑不了多久就会提桶跑路。
大概在十年前,我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统计中国制造业从业者平均年龄为32岁。现在找不到那篇文章了,也不能保证其准确。
但是在十年前就能看到这种论点,绝非空穴来风。现在制造业从业平均年龄肯定在30以上,只会更高不会低。其他行业比如建筑业,老龄化只会更严重。
从业平均年龄这么高,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就是危险信号。这里不单说基础工人,就是技术人才都没有年轻人。很多工厂就是活该缺人缺死,把所有员工都当牛马,没技术的是产能,有技术的就是牛马,搞毛。
况且游戏还可以画情怀大饼。很多组高喊情怀,就有年轻人愿意用爱发电。即使是互联网,其他行业也做不到这样。
游戏的第四个优势是:轻资产模式不会发生金融风险。
游戏是轻资产行业。所谓的“轻资产”就是公司没什么不动产或者大量高价值物品,比如设备和贵重物品。
像房地产和制造业这样的行业,有大量实体资产,占用大量资金,所以经常为了周转资金要去抵押资产来换取现金,同时承诺高额利息。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杠杆化”。
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资金出了问题,无法及时还本息,就是违约,会被债主强制拍卖抵押资产。这样做其实对借贷双方都是严重损失。
因为质押物本身在借贷流程中就要按照折价来计算贷款额,这是借钱方的损失。违约会扰乱借贷双方的信任,让贷款方拉黑借钱方,不利于后续合作,间接也损失了未来可能的业务机会,属于非常严重的金融风险事故。
游戏行业的经营模式就决定不会发生金融风险。一般说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游戏公司抵押自己一大堆房子,换钱去做游戏。
当然也许有游戏公司或者项目组卖房卖车做游戏,但规模很小,距离产生金融风险差很远,不需要担心。
做游戏是很实在的行业,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为什么会这么好呢?就因为游戏回款很快,资金周转速度远高于传统行业。只要项目熬到上市销售,收回资金的速度就有所保证了。
而传统行业的回款慢极大增加了风险,全程都需要公司垫付大量资金,还很难及时收到货款。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是游戏公司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欠薪,这个不算金融风险,只是劳资纠纷。金融风险指的是公司经营大量吸收金融机构资金和社会资金,然后无法按时兑付本息,导致大量债务人受到损失。
如果员工被公司强行要求集资,然后受损,这个也属于金融风险。没有公司会因为发工资把自己发倒闭的,只会有集资把自己拖死的。
综上所述,有什么理由不看好游戏行业呢?当然首先要排除掉一边高喊情怀硬核,一边转阿区几块钱白嫖游戏,一边叫国产游戏要完蛋的。
我很看好国产游戏前景,但一定要讲究策略。我所有的吐槽里,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策略”。
在此我要特别奉劝正在游戏行业工作的各位,在现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轻易换行业,尽量苟在游戏比较好。如果在游戏行业都赚不到钱,你去其他行业还能赚钱?
自媒体?电商?直播?长短视频?公众号?APP?社区?别逗了,这些比游戏差远了好吧,只有游戏当这些行业的甲方。游戏现在难,这些只会更惨。现在换行业就是49年加入国军。
当然游戏也有缺点,就是没有政策支持,而且入行门槛很低。
政策么,大家都看到了,不必多说。上面说了这么多游戏的优点,就意味着游戏入行门槛很低。像传统制造业,门槛很高,老板一定是行业技术专家,而且需要大量投资。比如新能源产业,几百亿丢进去也就打个水花,还要不断的投资,还要国家先点亮科技树。
这种投入对于游戏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游戏的投入弹性很大,还能半路自学入行,老板也不一定需要懂技术,只要招到的项目组脑子开窍就能做。
站在资本角度来看,这叫“产品没有护城河”。虽然会有爆款在顶端大赚特赚,但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把市场份额逐渐稀释。
玩家口味会不断变化,即使有某些爆款霸榜,但下面仍然能有其他游戏分走玩家付费和热度。霸榜爆款永远无法把其他竞品排除出市场。这样的市场空间就比较有限。
而制造业不同,一旦一个公司能够在行业技术上拔得头筹,就很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不断虹吸市场份额,使得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大火的新能源就是这样,炒股的都知道,知名龙头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生意越做越大,几乎没有能竞争的对手。
而且制造业一旦实现技术突破,是可以凭空创造出新市场的。虽然说现在游戏开始和元宇宙概念沾边,但元宇宙这个东西过于玄学,不能算是被游戏创造出来的,反而应该说游戏是属于元宇宙的一部分。
当然,游戏的优点足以抵消缺点。在一段时间内能稳定赚钱,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就足够了。打工仔们不需要想这些事,只要待遇够就行了。
综上所述,游戏的这些优点,其他行业老板不可能看不到。而现在疫情已经把很多行业逼到绝路,很多行业真的活不下去了。
以前这些跨行业热钱投资游戏,只不过是为了多一条资产投资增值道路,现在性质已经变了,被疫情倒逼出来的资金,很可能会把游戏当成救命稻草来抓。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疫情已经彻底改变了经济结构,我们需要经历阵痛来适应新经济格局。每个行业都有龙头公司,这些公司的大老板们不可能放任自己资产被疫情毁掉,一定要拼命找出路。
我们坚决支持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但客观上说,疫情清零的执行确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这次上海疫情做得怎么样,心动自己最清楚。现在疫情已经严重动摇了很多行业的信心,就像这次上海疫情被物流停摆卡住的很多电商,连电商都瘫痪了,这是很多老板没想到的。
很多电商以为可以吃疫情居家红利,结果发现一旦封锁到自己头上,一样完蛋。这次上海疫情就憋死了不少中小规模的电商。其实这些老板还可以继续苟的,但心态崩了,不愿意再去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肯定要思考新出路。
现在因为版号卡住,导致很多热钱投资的游戏公司解散失败。这是因为热钱老板们不了解版号情况,心里没底,所以被迫止损撤退,但他们不会放弃游戏的。现在我们也不清楚版号以后的态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旦版号开始出现一定的规律,比如窗口期时间固定化,或者审核标准逐渐明确化,又或者从这次开放以后重新宽松不再卡死。那么热钱又会蜂拥而至,拼命往游戏里挤。到时候市场竞品会更加爆炸多,数量成倍往上翻。
即使版号又重新关闭,也无法阻挡热钱老板们的决心了。因为大家都搞清楚游戏行业的情况,都知道可以搞海外发行赚钱。海外发行又不是什么垄断行业,国内很多渠道公司都可以做,网上随便搜就一大把,不过就是钱的问题。只要投资的游戏本身质量过硬,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趁着很多热钱游戏公司晕头转向的时候,像心动这样的专业游戏公司就获得了一个比较微妙的机会。
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时间把游戏推出上市,无论国内外都行,那么一旦等市场形成共识,热钱们下决心往游戏行业冲,到时候竞争就会更加激烈。
如果项目们还犹豫不决,在公司需要的时候不奋力一搏,难道等以后市场更加惨烈的时候又来后悔努力?
心动现在非常需要项目们的业绩支持,因为股票确实跌得很惨,非常萎靡。心动在港股上市,这里就不放K线截图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看,都是公开的。这里需要复习一下之前的帖子:
闲扯:为什么游戏再烂也要强行上市销售?从金融投资市场的运作原理机制来看游戏行业的一些荒诞事情
黄老板已经公开承诺了,公司在2023年要达到收支平衡。这是公开新闻,大家搜一下就看得到。上市公司的老板是不能乱说话的,说出来就要做到。
那么按照股市的制度规定,大家要在2024年看到2023年年度财报,才能确定心动是否兑现承诺。
年报一般在4月30日左右出具,不能再晚。那么大概在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所有的项目都要交答卷,行就行,不行就走。
开源节流的效果有一定滞后性,公司不可能拖到出财报前一天才开始做调整,所以在明年7月就要开始做事。
距离现在刚好还有一年。所有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项目都要走人,就这样。一定要有人为项目失败负责。
港股在今年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它有个毛病,就是很容易受到流动美元的影响。现在美国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强行大幅加息回收流动美元,对港股的影响会很大。所有在港股的股票都会受到牵连。
当然这不是说心动在下半年还会继续暴跌,但公司确实需要更坚实的业绩支持。不管怎么样,今年下半年的各项目的表现非常重要。
因为资本市场在明年会看今年的年报,如果业绩有较好的改善,都不说盈利,至少亏损要缩小,最好能大幅缩小,这样就能给资本市场信心。
我之所以从4月份第一次吐槽就反复强调心动对《铃兰》预期拉满,就是这个原因。事实上在去年广州核聚变的时候,我就在关注心动股价走势。那个时候,心动股价就像用脸盆泼水一样,一路暴跌。即使中间有一些反弹,也还是继续跌。
到写稿日(7月13日)为止,心动股价19.22港元,距离之前的历史最高价114.5港元,已经跌去了将近83.21%,属于脚踝斩,看着都让人头皮发麻。任何一个公司的股东都无法长时间忍受这样的颓势,黄老板这次已经下决心要做事。
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当然,股市这玩意涨跌因素非常复杂,经常出现业绩很好,但股价还是一地鸡毛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公司的业绩一定是决定资本市场态度的唯一因素。
其实在港股,心动有这个股价已经算不错了。港股对互联网科技公司一向比较中意,给的股价估值也相对较高。
像很多传统行业,比如在内地A股上市的制造业股价能够上几十元人民币,但在港股的股价只有2~3港元左右。港股遍地都是这种莫名其妙的烂白菜股,很多常年徘徊在1港元的股票,被戏称为“仙股”。
当然有人肯定会骂,资本就知道钱钱钱,唯利是图。确实,资本市场看的就是钱,但看钱有看钱的好处。钱是一个很明确的指标,项目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忽悠。
就像高考一样,学生考砸了,喊冤说我努力啦我无怨无悔,有用吗?学校只会按照分数来录取,谁会管你有没有努力呢?谁不在努力呢?对吧。
其实我觉得在社会上行走谋生,谈钱反而是最好的。不谈钱谈什么?难道谈情怀?情怀又不能买饭吃,我宁可谈钱……
从投资机构的研报和媒体资讯来看,资本市场对心动的态度目前较为平稳,姑且可以算是看涨。所有的研报对心动的评价都是“未来可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机构研报其实说的都是车轱辘话,永远都是未来可期。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研报内容,显示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机构们目前关注的是《派对之星》和《T3》。现在只要谈心动,就必提这两个游戏,特别是《派对之星》,因为在国内外都上市销售了。《T3》在海外上市销售,也持续获得机构关注。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资本市场对心动有了明确炒作标的物,这个很重要。为什么机构研报不说《伊甸猫》呢?为什么不说心动代理的其他游戏呢?因为机构很清楚,只有自研才是亲儿子,才能代表公司。
其实我对这两个游戏完全没兴趣,不会玩。我不喜欢纯PVP游戏,喜欢安静思考。不过出于对人才的爱护,还是祝这两个组能再接再厉。
这两个游戏在今年很关键,明年大家都等着看这两个游戏的业绩。如果业绩不错,这两个组就是有功之臣,在公司里前途无量。
那么还在做的《火炬之光》和《铃兰》,就要加把劲。其实机构们也提过,但没有上市销售的游戏,资本市场是不感兴趣的。
终于,把一肚子话都吐完了,浑身清爽。我始终对中国游戏持乐观态度。从17年注册机核网账号至今已过去五年之久,我看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游戏制作人,也终于有机会深入认识游戏行业的情况。
中国游戏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商业化思维不足,还夹杂着太多个人情绪,持续影响着游戏制作人们,造成了很多困扰。事实上,游戏付费方式并不能决定游戏品质的好坏。
诚然,市场上确实有很多不行的游戏,败坏了游戏形象,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之所以看到这么多烂游戏,是因为我们身处中国游戏市场中,挨得近自然能看得多。
国外的游戏只有足够好,才能被推荐给我们看。而那些国外的烂游戏,我们压根就不会去关注。长此以往,就会让人生出“中国游戏稀烂,国外就是好”的错觉。“国外”是什么意思?总得细分一下好吧。本来这就是一个筛选市场,烂游戏占多数就是常态。
与其整天在网上发牢骚,不如去翻翻STEAM,去试试那些沉底的游戏,体验一下国外的烂游戏到底有多烂。有很多游戏连正常运行都做不到。
今年估计核聚变彻底凉了,不知道明年疫情会如何,希望能好转吧。我会继续活跃在机核网核聚变的,寻找下一个看对眼还在犯迷糊的游戏。那么就到此为止了,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