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哥布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喜歡人類女性、精力旺盛的洞窟生物?還是喊著waaahg的狂暴綠皮部落?亦或是掌握蒸汽科技並且精通商業的地精集團?
哥布林是一種傳說中長相怪誕可怕、小型的類人生物,有著暗綠色的皮膚、長長的尖耳、鷹鉤鼻和金魚眼。最早在中世紀出現,廣泛流傳在多種歐洲文化的民間傳說中。
脫胎於歐洲文化的哥布林,在日本,因其猥瑣的類人樣貌,成為了日式西幻RPG、小黃油當中不可忽略的角色。
從貪婪的地底生物,到修女獵手,再到男同胞的自嘲性稱謂,哥布林是如何一步步進化的?
現代意義上的哥布林最早出現在英國女作家Christina Rossetti所著的詩篇《Goblin Market》。此時的哥布林與所謂的妖精概念類似,因此《Goblin Market》流傳最廣的一箇中文翻譯被稱之為《精靈市集》。
詩篇講述了年輕且貧窮的姐妹麗茲與勞拉相依為命。一日,勞拉被哥布林的叫賣聲誘惑,身無分文的勞拉用一縷金髮換了哥布林的一個果球,然後貪婪的吮吸果蜜。
之後哥布林消失不見,得不到神秘果球的勞拉開始患病,日漸消瘦。
麗茲拿起家中僅剩的一個銀幣,尋找哥布林購買果球。
哥布林們盛情歡迎,最後發現麗茲只有一枚銀幣,便遭受了哥布林的嘲弄與折磨。哥布林通過嘲笑、哄騙和毆打,強迫麗茲喝下他們的果蜜,但麗茲沒有屈服,麗茲的嘴巴不為所動,果蜜全部都弄到了麗茲的身上。麗茲憑藉毅力使得哥布林放棄了他們的計劃。麗茲得以逃脫,回到了家裡。
麗茲讓勞拉吮吸自己身上的果蜜,但勞拉憑藉自己的意志,拒絕了吸食。
經過夜裡麗茲的照顧,早上醒來的勞拉痊癒了。
幾年後,她們作為母親,向後代訴說兩姐妹戰勝哥布林的故事。
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具影響力的詩篇之一,《Goblin Market》擁有極高的傳唱度,但該詩篇對哥布林這個生物沒有細緻的外貌描寫乃至起源習性,只有中世紀時期哥布林的貪婪、狡詐、殘暴的性格特徵。因此在不同版本的話劇和微電影中,哥布林的形象並不是固定的。
而現代對於哥布林生物的細緻描寫的文學作品,較早的一部是蘇格蘭作家麥克.喬治唐納的兒童文學《公主與哥布林》,該書提到了哥布林這個生物的由來:哥布林在數個世紀之前曾是人類,但由於各種原因轉而居於地底,由於這樣的生活方式而使得其形容醜怪,皮膚也變成了暗灰色。他們敵視人類,發誓復仇,並且畏懼陽光,只能在夜晚行動。書中的哥布林比起我們現在熟知的暗綠色生物,仍有不小的差距。
這本書是托爾金幼年時期的最愛,沒錯,就是寫出了《指環王》的那個托爾金。托爾金受其影響,設計出了中土世界的魔法生物Orc(奧克),即半獸人,或者獸人,goblin作為orc的英語譯名而存在。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哥布林等同於半獸人而存在,身材高大,性格兇殘。
後來者桌游龍與地下城,簡稱DND,於1973年發佈,是一個龐大的西幻背景跑團遊戲,2023年TGA年度遊戲《博德之門3》就是基於DND規則改編的CRPG。
據目前可考的歷史,DND第一次將所謂的獸人與哥布林形象區分開來。此時的哥布林,不再是操縱魔法,愚弄普通人的奇幻物種,也不是高大凶猛的獸人形象,而是手拿短棒的部落制原始類人生物,各項能力低於普通人類,作為新手村的常客而存在,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哥布林了。哥布林作為新手野怪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再後來者中古戰錘,是由英國公司GAMES WORKSHOP於1983年發佈的戰棋桌遊,又將哥布林和獸人化為同一個物種,加上屁精,統稱綠皮部落,數量眾多,智力低下,生性殘暴,並且會使用一種名為“waaagh”的魔法,綠皮數量越多,魔法效果越強。綠皮也就成為了哥布林的別稱。
以上的三種西方幻想世界觀,基本上就是哥布林這一形象的奠基者。但同時,早期西幻作品不被人知,加上門類豐富,國內又存在大陸譯本與臺灣譯本,不同的門類加上沒有統一的翻譯使得goblin、orc、以及gnome(侏儒)三者之間關係混亂。在不同西幻體系以及不同版本翻譯中,地精可以是暗綠色哥布林,也可以是矮小的侏儒種。
而將哥布林這種生物傳播到廣為人知的程度還是暴雪的MMORPG《魔獸世界》。
《魔獸世界》中的哥布林,是科讚的原住民,一種低智商的暗綠色類人生物,自叢林巨魔佔領科贊後,便成為了巨魔的奴隸。哥布林們被迫在卡亞礦井挖掘卡亞礦石,為巨魔一族提供巫毒祭祀的材料。而長期接觸卡亞礦石的哥布林,變得狡猾而聰明。
這群哥布林打造了威力強大的工程裝置和鍊金術神器,推翻了巨魔的統治,重新成為了科讚的主人。之後率先發明瞭蒸汽科技,通過輸出先進的科技產品,積累財富。
隨著卡亞礦石的衰竭,哥布林的智力受到了影響,創造能力也隨之降低。哥布林轉向了重商主義,發展貿易賺取財富,從工業文明轉變為商業文明,科贊島也變成了著名的貿易集散地。
魔獸勢力:科贊島
而goblin在翻譯時,臺灣地區將其翻譯成了地精。而《魔獸世界》的gnome種族,則被翻譯成了侏儒。
所以,所謂的地精科技,其實就是哥布林科技。所以你也會看到各種揹著錢袋裝滿金幣到處跑的商人哥布林,也可以看到手拿化學試劑、擅長科學研究的科研哥布林。哥布林一定程度上又和商業屬性與科技屬性綁定起來了。
隨著日本在電子遊戲領域大放異彩,以及日式西幻的流行,史萊姆、哥布林等一眾西幻生物也融入了這些作品中,同樣作為給勇者送分的低級魔物而存在。比如日本的國民RPG《勇者鬥惡龍》系列,史萊姆就是萬年不變的新手村代表。
另一方面,90年代,日本的EROGAME產業,即成人遊戲產業蓬勃生長,除了常見的視覺小說為載體的galgame之外,日式西幻結合R18情節的RPG遊戲也隨著技術手段與需求的增加而變得旺盛。
於是乎,史萊姆、哥布林以及獸人等西幻生物也成為了戰敗CG中的常客,並隨著日式西幻的發展愈演愈烈。甚至還有以哥布林為主視角的黃油,比如《哥布林沃克》。
這種長相怪異醜陋的生物,與膚白貌美的人類女性,天生就是一種異樣的反差。
於是,哥布林這種傳統魔法生物,除了人們所知的貪婪、狡詐,還有了更為知名的習性,性慾旺盛,喜歡人類雌性。
再來就是日本輕小說,大量的產出和參差不齊的質量,一直有著廁紙的稱號,異世界轉生、勇者打魔王、龍傲天等等套路化的故事手段長期充斥著輕小說,變相刺激了反套路模式的誕生。於是就有了穿越成大魔王大沙一方的,也有穿越成史萊姆我踏馬吃吃吃的,那麼自然也有哥布林作為主要反派的哥布林殺手。
最近還有直接轉生成哥布林的《怪物轉生》,將下克上的光榮傳統帶到異世界吧。
哥布林元素的流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反差,弱小、醜陋、戰力低下的哥布林,可以成為凌辱修女的獵手,也能成為大反派守據一方。其本質還是逆襲流派。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逆襲流派中主角的起點可謂是越來越低,早年間有路飛、鳴人、一護這樣的官二代血統逆襲,也有莫欺少年窮、階級跌落的創業青年蕭炎草根逆襲,最後就是到了一無是處連人都談不上的垃圾生物逆襲。起點越低,終點越高,營造的反差就越大,觀眾才能越爽。
而在中國,即使01年指環王電影火熱喧囂,23年博德之門3高舉TGA年度遊戲之杯,目前的西方奇幻依舊不能稱之為大眾,廣大男同胞對於哥布林這個生物的認知,更多的還是基於日式西幻。
日式西幻與正宗西幻中的哥布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異性的渴望,在這樣一個性壓抑的社會,某種方面確實是一個寫照,也能理解男性同胞自稱哥布林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下,還是隱藏著對社會認可的渴望,誰又不希望有人能對自己說出:其實你不是什麼哥布林,你一直都很棒這樣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