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社的最後生還者
作為key社被收購前的最後一搏,短篇三部曲企劃最終話的《星之終途》,在9月26號悄咪咪地登錄了Steam平臺,還帶有官方中文,嗯,看來被收購也不完全是壞事。
相較於美少女遊戲(Galgame),視覺小說(Visual Novel)的分類顯然更加適合《星之終途》,遊戲中沒有選項,遊戲開始前也不會給出登場角色年齡提示,相對的,遊戲的閱讀流暢度和故事完整性迎來巨幅提升,也是短篇三部曲中唯一一部長於劇情的作品。
《星之終途》的故事非常簡單:失去女兒的父親與尋找人性的仿生人少女跨越大陸以拯救人類的物語,順帶一提,主角還是個傳奇快遞員,這些設定交織在一起,不難讓人聯想到《死亡擱淺》和《最後生還者》,而故事的走向也與《最後生還者》完全一致。
《最後生還者》憑藉出色的鏡頭化語言和遊戲敘事節奏成為了PS3世代最偉大的遊戲之一,而《星之終途》也利用視覺小說這一載體成功復現了《最後生還者》實現的敘事效果,要詳細介紹這點,需要從創作本作的兩位天才(劇作家田中羅密歐和插畫師SWAV)那裡開始。
懷抱理想的現實主義者——田中羅密歐(劇透預警)
同樣的廢土機器之心題材,同樣的全年齡企劃,《星之終途》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紺野Aster的《亞託莉》,不過,紺野擅長的是在作品中推銷他的理工科知識,而田中羅密歐則擅長對細膩情感的把控,這也是他在業界被蘑菇、虛淵玄等人吹捧的立身之本,舉個例子,都是寫中二病,京阿尼改編的《中二病也要談戀愛》憑藉新奇的設定被許多人奉為“入宅作”,但有羅密歐參與的《魔龍院光牙最後的戰鬥》卻因為描寫過於真實造成另一種意義上的“恐怖谷效應”,被打上了“脫宅作”的標籤(實際上原著小說後者要更早),羅密歐就是這樣一個恐怖的現實主義者。
《星之終途》機械之心的題材無疑給了羅密歐大展拳腳的舞臺,沒有什麼比一個三無白毛仿生人少女更好描繪,這個“為艾瓦德而存在的哈達莉”,太容易被敘事者賦予各種顏色了,他大可以給仿生人女兒菲莉婭一把槍,通過這把槍來寫女兒的成長,從一開始對槍械的排斥,到違背機器人三定律私自開槍保護父親裘徳,再到獨當一面,在兇險的末世中與敵人斡旋,保護受重傷臥床不起的老父親,可羅密歐偏不,到工作人員字幕滾動完成前,菲莉婭沒有向人類開過一槍,負責開槍的從來都是女兒的保護人裘徳,而誰能想到,一個用了一半篇幅介紹塑造完成時的父親角色,居然在羅密歐的筆下得到了再成長。
故事著重描繪失去人性的父親裘徳和想變成人的仿生人少女菲莉婭這對組合,可荒誕的是,菲莉婭本在一開始就擁有人性,她要如何從拋妻棄女、喪失人性、並將其視為機器人貨物的裘徳那裡獲取人性呢?在羅密歐的筆下,由AI製成的高科技AE(Artificial ego,人造意識)仿生人菲莉婭並不是什麼“高性能”蘿蔔子。
遊戲糕手大概也能算高性能吧?
相反,菲莉婭的塑造反而有些低能,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一個因為聖母心而製造麻煩的劇情工具人,是一面鏡子:裘徳現實主義者工作狂的特性讓他無法將菲莉婭視為人類,甚至對她“程序生成的情感”感到厭煩,但他又因為委託人的委託又要在菲莉婭面前隱藏自己送貨的目的,因此在面對菲莉婭時,只得壓抑身為人類的負面情感,縱使菲莉婭因為“博愛”犯下足以讓二人送命的重錯,他也會出於對工作的負責而不把怨氣發洩到“貨物”身上,忽視她的愚蠢,並裝作是個理解她的人。
拜此所賜,在情感溫室長大的菲莉婭自然也只學到人類的正面品質,但這也正是身為現實主義者的羅密歐所排斥的理想主義者才具有的品質。
在即將抵達旅途終點的路上,羅密歐借角色之口否定了二人的旅途,並將旅途中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潑向理想主義:
我管你是Ae型還是什麼型,機器裡怎麼可能會有心靈啊。你肯定是由程序控制的吧。
這種程度的玩意居然想裝成人的樣子。居然還表演出了傷心和生氣!想小看人類也該適可而止了!
我根本就不該和你一起旅行。我就應該讓你保持停止狀態,像個東西一樣運輸過來。
至此,菲莉婭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人,學到了人類憤怒、悲傷、絕望的菲莉婭第一次舉起了槍,不過槍口的另一側是護送了他一路的老父親。
突如其來的衝突在聲優的賣力演出下極具感染力,而不出意外此時也一定會發生意外,情感變為完全體的菲莉婭被AI視作威脅,在外力威脅下的父與女也順勢和解,裘徳也在此時真正的接受了菲莉婭,並向其敘述自己的過往,在菲莉婭情感達到完全體的同時,裘徳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人性也被喚醒,在故事的最後,委託人威廉說出了末日的真相:AI暴動的原因是因為人類不再是人類,因為基因的改變導致AI無法對人類進行識別,而菲莉婭這種AE仿生人正是AI為了分辨人類而製造的工具,要拯救現存的人類,必須犧牲菲莉婭的自由。犧牲一個人或是犧牲世界,與喬爾相同的難題,但羅密歐早就做好了鋪墊,從幾段遺蹟劇情中不難看出,基因改變並不是人類滅亡的根本原因,末世前喪失的人性才是,犧牲菲莉婭換來的只是一個早已喪失人性的世界,而拯救菲莉婭才能保護裘徳好不容易喚醒的人性,進而拯救裘徳自我認知的世界,就算是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裘徳也只能選擇菲莉婭。
SWAV與少女與槍
除了羅密歐的劇本外,SWAV老師的CG也為遊戲增添了幾分色彩,照理來說,視覺小說外包的劇本和插畫通常是分開且異步進行的,但《星之終途》的畫面卻有一種這樣的魔力:某段的劇本彷彿在照著插畫敘述,另一部分的插畫又像是再復現遊戲的劇本,兩者有種怪異的契合感,會讓人產生身處異地的劇本和畫師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的錯覺。
SWAV老師非常擅長機械X少女的插畫主題,《星之終途》是他第一次擔任遊戲的原畫(此前SWAV老師在遊戲界只擔任過破曉傳說dlc的服裝設計和明日方舟等手遊的主視覺),而他的風格也與Key社的Kinetic Novel(動力學小說?)企劃非常契合。
《星之終途》的畫面以老式電影中的黑白灰為主色調,配合翡翠色的濾鏡,動力質感的鏡頭,以及《死亡擱淺》裡那種簡約科幻風格的UI,採用明暗對比的技法,非常有層次感的在末日世界中凸顯出少女的無瑕。
白與黑
在《星之終途》的畫面中,理想主義者們被賦予了純白的底色,而作為現實主義者象徵的槍和裘徳則被賦予了黑色。
菲莉婭成長的過程,就是角色的主色調從白(不願意接受武器)染黑(接受武器)的過程。
遊戲中類似的畫面細節還有很多,像是在每章節開始前,右側的地圖中都會標註故事發生的位置,畫面左側則會標註故事發生時的天數和具體的畫面來增強遊戲的真實感。
當然,SWAV的插畫往往不太重視角色,更加強調畫面的照明、要素的出場順序等等,部分插畫的人體也會存在一些藝術性的誇張,不過一般而言不會影響觀感。
總的來說,SWAV的第一次出山就創造出了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而他也是一位不亞於田中羅密歐的敘述者,兩者的聯合讓《星之終途》成為了一部幾乎適合所有人的短篇鉅作,即便你已經遊玩過《最後生還者》等鉅作,可以猜出《星之終途》中所有的劇情轉折,遊戲的劇情和CG也可以給你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這可能就是公路片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