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少保于谦的介绍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2-19 12:18:32 作者:不秃头的狐狸 Language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考城,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

大明少保于谦的介绍-第0张

- 早期经历:于谦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十九年(1421年)考中进士,开启官员生涯。宣德元年(1426年)任御史,在明宣宗亲征朱高煦时,严词责备朱高煦,获明宣宗赏识。

- 巡按江西:宣德年间外出巡按江西,为数百被冤枉囚犯平反冤情,还上奏弹劾陕西官校欺压百姓的罪行。宣德五年(1430年),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 巡抚晋豫:于谦在任期间,关心民情,当地出现灾情会马上上报朝廷。正统六年(1441年),提出给贫困户发放谷物和地方官员升迁新标准的政策。还下令加厚黄河防护堤,在大路两旁种树打井,将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收为官屯以资助边防经费。

- 为官清廉:“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专权。正统六年,王振指使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于谦被判处死刑,后因王振认错人而免除死刑,降职为大理寺少卿。但在山西、河南官吏百姓及藩王请求下,于谦再次担任巡抚。

- 担当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于谦反对南迁,主张保卫京城,得到郕王肯定。他调派各地军队开赴京师,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郕王暂代皇帝处理政务时,于谦在朝堂混乱时稳定局面,朝廷上下开始重视依赖于谦。后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请求皇太后将郕王立为皇帝,即明景帝。

大明少保于谦的介绍-第1张

- 京城保卫战:明景帝即位次年十月,于谦负责军马调动。也先部队挟持明英宗攻下紫荆关,于谦力排众议,出门迎战,调遣将领和士兵在九门外摆开阵势,亲自督战,下令退却者格杀勿论,最终击退瓦剌军,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大明少保于谦的介绍-第2张

- 含冤遇害: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与权臣石亨、徐有贞及宦官曹吉祥不和。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支持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后,以谋反罪名逮捕于谦,判处于谦死刑并抄家。

于谦,无疑是明朝历史上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的一生,是忠诚与担当的壮丽史诗,是正义与智慧的不朽传奇。

在政治舞台上,于谦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巡按江西时,他明察秋毫,为众多蒙冤囚犯昭雪,以公正之心维护法律尊严;巡抚河南、山西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无论是治理黄河水患,还是为受灾民众发放救济粮,桩桩件件,都彰显出他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尽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

军事上,于谦更是力挽狂澜的英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陷入空前危机,皇帝被俘,人心惶惶,朝堂之上迁都之议甚嚣尘上。于谦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坚决反对南迁,力主抗战。他迅速组织京城保卫战,调配兵力、整肃军纪,亲自督战,激励着将士们的士气。在他的指挥下,明军成功击退瓦剌,保卫了京城,拯救明朝于危难之中,这份果敢与智慧,这份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令人钦佩不已。

他的品格如同松柏般坚韧,面对奸臣王振的专权,他坚守原则,绝不阿谀奉承,即便因此遭受诬陷,也未曾动摇心中的正义。他的诗作《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清白正直,磊落光明。

于谦虽最终含冤而死,但他的功绩与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英雄,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守正义,担当作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勇前行 。


于谦墓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