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单盛世之年,当时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诸君可以快速回味一下:盘点·2021国单游戏丨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当然不回味也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当年有款叫《笼中窥梦》的独立游戏,全平台销量干到了70W。

什么概念?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国产的《风中旅人》(虽然陈星汉大佬是华人)《纪念碑谷》,将制作人周栋当成是吹哥乔纳森·布洛那样的大咖来顶礼膜拜——就是这么牛逼,因为它在展现设计感(视错觉艺术)的同时,做到了商业化的成功。

然后,在已经足够功成身退、到处开讲座吹牛逼之后,周栋跟他的Optillusion这次带着新作又走来了,并且这次将「艺术家」身份贯彻到底,带来一款颇具哲学气质的《阿蛋等什么》——然后不出意外地扑街了。
关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断剑老师写过一篇雄文,从设计到哲理,为本作都进行了深入剖析:笼中窥梦续作《阿蛋等什么》:无为的暴力与时光的反思
私以为已经写的比较圆备,所以我这里就不花太多笔墨去聊作品的设计、而会更侧重于我对它的「感受」。堂堂70W销量的独游制作人、殿堂级的存在,新作怎么就突然"不走寻常路“?
这一切,要从它的核心设计——「等待」说起。

游戏的名字叫《阿蛋等什么》,其实已经暗示了这部游戏真正意义上的玩法:便是让你什么也不做,静看云卷云舒——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通向游戏的真结局。
从这个角度而言,失去了交互的存在,显然离「游戏」相去甚远,口碑遇冷也就不奇怪。

但正因为“什么都不用做”,表明了它是一部叙事游戏,只不过叙事比较隐晦而已。相较于直白的文字小说,在《阿蛋等什么》中只有充满诗意的简笔画以及无声对白,用人物的肢体动作来提醒你场上发生了什么——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哑剧?没错,就是那样。

阿蛋不知是制作人的自白书,又或者是芸芸众生的写照,总之在游戏中我们会随着阿蛋历经一生,从等待落地投胎开始,到生活中的点滴:等公交、等课、等面试结果……我们便在这份漫长的「等待」中,走过了阿蛋这一辈子。

不过别将它简单划到「叙事作品」的范畴里,因为它也是一部解密游戏。虽然相比较《笼中窥梦》这样充满关卡设计的作品,《阿蛋等什么》的关卡概念会弱很多,但是在100个小关卡之中,还是用「贴纸」的形式埋藏了各个通关目标,而这些贴纸的触发条件便是游戏中隐藏的谜题。可惜因为交互的僵硬和引导的缺失,在集齐贴纸的体验并称不上有多出色。

这个“围绕短关卡做出多重通关目标”的设计,我曾经在另一部冷门独立游戏《哲学模拟器》里见到过,而恰巧的是,那部作品便是用一种沙雕的方式来玩梗哲学,在META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丢丢关卡设计。

所以毋庸置疑,它更是一部哲学游戏。我想没有比「哲学」更能概括这部作品气质的词语了,这是一部充满禅意的作品,只消看几个镜头你就能明白。这个曾经在《风之旅人》后兴起又渐渐冷却的概念,如今在《阿蛋等什么》通过随意展露的几分哲学禅意又被拉回到众人视野。

而更加发人深省的是,制作人真的想用游戏“教会你什么”。在前面我们说过,游戏的核心是「等待」,但与此同时也加了许多隐藏谜题,你可以在关卡中随意倒腾来收集贴纸——不过这有一个问题:你在关卡中倒腾收集贴纸的时间,远大于挂机看播片的消耗。所以屏幕背后似乎传来它们的无声嘲弄:也许你会想寻求各种快速通道,但等待的答案,只有等待而已。

如果再往深一点说,这款游戏的诞生本身就颇具哲学意味:你花了时间跟精力去玩一款名叫「等待」的游戏,不过你却首先需要保持耐心、从「等待」开始。你在等待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游戏的一部分,这是真正打破了第四面墙的瞬间,屏幕后的阿蛋与屏幕前的我们正式融为一体。
遗憾的是,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周栋以及Optillusion的这场“艺术实验”失败了,77条评价、81%好评率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成功的数字。

但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他们也成功了——成功证明了市场「有可为有可不为」。这是一个商业化的市场,在打造艺术品之前,游戏还是应该朝着商品的方向努力。写到这里,我不知该作何感想,但从去年的环境来看,国单确实透露出不少新希望:我们曾经有过NEXT STUIDOS在独游赛道大放异彩,去年更是有国单的百花齐放,我们需要成熟的商业化作品,也需要周栋跟Optillusion这样的艺术家们来拓宽独游的边界,如此才能打造繁荣兴盛的地基。
总之,《笼中窥梦》是足够写进国产游戏教科书的作品,而《阿蛋等什么》也同样如此——不过是作为反例。它告诉我们,过于艺术家的行径在这个市场是行不通的,游戏在成为艺术品之前,首先是商品。不过我相信,才气不会被掩盖,任性只此一次,且看周栋大神如何将脑中思化作手中剑,再度扎进国单的荆棘之路,斩出一个锦绣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