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在《维多利亚2》:给世界上最穷最乱的国家一座金山会发生什么事情?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10-18 14:08:30 作者:vestige Language

如果要选出个世界上最乱最穷的国家,海地绝对是最有竞争力的一个。作为美洲历史上第二个独立共和国和第一个黑人共和国,这里毫无下限的统治和积贫积弱可谓是“自古以来”,没人能救——可能一夜之间整个海地岛西侧都变成“纯金马桶”还有那么一点可能。
今天的海地首都太子港

今天的海地首都太子港

但有P社的天顶星魔幻科技,一切都是可能的!在《维多利亚2》里,不仅能轻而易举将海地变作“纯金马桶”,还能很清楚地在这个最能模拟近代历史发展逻辑的魔幻游戏里(你不把泄露版《维多利亚3》当作游戏又像我一样不想等这最后几天的话),看这个“纯金马桶”是逆天改命,还是继续沉沦。
1836年,《维多利亚2》开始的一年,海地正处于历史上相对“稳定”的阶段——重新统一海地的前义军领袖布瓦耶25年总统任期的后期。P社并没有给特地给海地设置什么障碍,比如1825年和法国签订的1.5亿法郎赔款条约,游戏里就完全不存在。
至于这个赔款负担有多重呢?可以简单地和《辛丑条约》做个对比——大清4亿人口,金额接近10亿美元;海地60万人口,金额大约1200万美元,根本没有什么靠谱经济来源的海地人的负担还要重接近十倍,要知道这还是《辛丑条约》签订的76年前。
海地开局的条件因此远比现实好,但也实在说不上多好。虽然取缔了奴隶制(我比美国先进!),但剩下的近代化改革几乎为零。16万劳动人口,90%是烟草农民,识字率低,仅仅能维持温饱。因为时代限制,用祖传引擎的《维多利亚2》只能做到一个地块一份原材料产物,所以四块地的海地种出来的只有毫无工业价值、还是纯消费品里需求价格都比较低的烟草,不仅对工业没什么帮助,还导致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品类消费品也全得靠进口。
其实海地殖民时期的经济作物是蔗糖,只不过《维多利亚2》原版游戏没这个产物。海地独立以后,这类种植园被全部没收然后拆做小块农田平均分给小农。此举深得民心却彻底摧毁了海地最大的经济来源。

其实海地殖民时期的经济作物是蔗糖,只不过《维多利亚2》原版游戏没这个产物。海地独立以后,这类种植园被全部没收然后拆做小块农田平均分给小农。此举深得民心却彻底摧毁了海地最大的经济来源。

但假如海地独立后如果真的只种烟草,那后续发展很可能比现实好。种植园经济是拉丁美洲殖民主义经济的招牌,海地独立时为了彻底摆脱殖民主义的经济影响将国内种植园全部连根拔起,可是国内的小农生产水平根本还没发展到能够自给自足的程度,结果就是饭也吃不饱,也没什么收入。还好,至少在《维多利亚2》里,生产组织形式没有什么影响,原料生产差异没那么大,这也导致这里不存在现实意义的小农。
当然海地种地能种出来什么,控制台说了算。一夜之间海地四地全部触发了淘金热事件,地里种的烟草全变金子了,农民伯伯也瞬间随之转行矿工,海地岛这下是真变成纯金打造的岛了。淘金热还带来了个为期两年的小buff,生活质量上升,移民吸引力提高——但欧洲的移民都游到美国去了,没一个相信海地岛变成纯金岛的传言。其实这也正常,移民吸引力+300%,但0*(1+300%)还是0。
真实的淘金。让摄影师萨尔加多(《地球之盐》的主角)声名大噪的照片之一。这还是1986年巴西的淘金热,19世纪美国西部、澳大利亚、南非的情况不会有本质区别。

真实的淘金。让摄影师萨尔加多(《地球之盐》的主角)声名大噪的照片之一。这还是1986年巴西的淘金热,19世纪美国西部、澳大利亚、南非的情况不会有本质区别。

单从经济上来说,金矿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由于能直接从贵金属里扣税,政府相当于平白无故多了一大笔收入。这个时候把教育和行政支出拉满,将收入税拉到经济政策所能达到的最低,同时稍微收一点点关税,财政收入都能保持为正,真要付那份巨额赔款也能算可以承担。
而对以劳工为代表的群众来说,情况会复杂一点。金子确实给劳工带来了更高的收入,真正有了积蓄,而且钱包还比同为底层的士兵(此时军队支出是拉满的)更鼓。更现实的情况是——他们有钱但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维多利亚2》最魔幻的部分火星市场就要出场了。
还是因为计算量过大的问题,《维多利亚2》完全做不了国与国之间的几十种商品的实时贸易,为简化计算取而代之的是中介性质的火星市场。所有产物造出来后优先在国内买卖,然后是一个势力圈的共同市场,还买不到,那就得拜托万能的火星市场了(因为源代码只有P社自己知道,所以这只是当下玩家里比较主流的一个观点)。坐拥无限钱的火星市场把剩下的所有商品买下,然后再按威望分分配优先级,超出需求的部分则直接全部销毁。所有商品全球统一定价,价格波动只受整体供需影响。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全球的生产力水平都还比较落后。没什么威望导致排队靠后的海地就更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P社把机械零件当做那个年代的芯片,工业生产处处需要它,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国在造。所以一旦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很快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严重的短缺,一旦被卡脖子在火星市场排几年的队都买不到。

P社把机械零件当做那个年代的芯片,工业生产处处需要它,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国在造。所以一旦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很快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严重的短缺,一旦被卡脖子在火星市场排几年的队都买不到。

当然很快,海地就被拉进了美国的“朋友圈”中。虽然历史上,美国实在不太在意这个不起眼的邻居,19世纪门罗主义都没怎么上过海地岛。但游戏里AI不会那么挑食,有一个小弟是一个小弟。已经富起来的海地劳工终于能把钱花出去了,除了美国不出产的茶叶和产能不足的衣物,底层阶级的生活需求全部都得到了满足——这可是不少种田玩家的大后期目标。
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精神需求自然也提上了日程。在教育刚刚起步识字率不高、消费水平不错没有大的不满所以斗争度较低的同时,“饱暖思淫欲”将觉醒度拉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这就出现了很滑稽的场景:人们觉得自己觉醒了,但文化水平还是很低,也没有先进思想指导,这一批觉醒都是底层的反动主义者。而更尴尬的是,到这个时候海地政府都还没有推进任何一项改革,统治政党都还是反动主义政党,所以他们也丝毫找不到能反对的点,没多久就又安静了下来,对此我的评价是金子让他们吃得太饱了。当然,现实里这样的人就是通常所说的保皇党,而且海地历史上的确也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出过“皇帝”。
文盲皇帝福斯坦。原本是国民警卫队司令,被意欲培植傀儡的参议院扶上总统之位,结果两年后他就称帝了。

文盲皇帝福斯坦。原本是国民警卫队司令,被意欲培植傀儡的参议院扶上总统之位,结果两年后他就称帝了。

到1845年,在政府资金的持续大力支持下,官僚和教士(《维多利亚2》里承担教育和文化工作)阶层已经基本形成,上院也已经可以通过第一项改革,卫生保健改革。在《维多利亚2》里,只要能够通过,卫生和教育改革简直就是白赚,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就能收获更高的人口和识字率增长。在缓慢推进卫生和教育改革的拉锯战中,海地逐渐达成全球最高的公共医疗水平和中等的公共教育水平,识字率达到接近30%,介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间。要知道历史上直到20世纪初美军占领期海地才有了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的概念,之后直到1987年才确定全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就是现在识字率也不到50%。
《维多利亚2》的报纸系统会登载一点国际新闻和趣闻轶事,但我怎么觉得海地第一次上报纸被阴阳怪气了……

《维多利亚2》的报纸系统会登载一点国际新闻和趣闻轶事,但我怎么觉得海地第一次上报纸被阴阳怪气了……

也是在这个时期,海地终于开始工业化。此时的执政党经济政策是国家资本主义——真的是充满槽点的名字,在这里就简单理解成国家能大量参与资本运作就好。开厂资金攒够以后,太子港很快建起了烈酒厂。烈酒、家具、衣物人称《维多利亚2》三宝,需求量巨大,怎么扩张都不太可能亏钱。烈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看来P社也是酱香型核心科技的信徒。
识字率继续飙升到50以上,导致海地的改革进度在民意要求下大幅加快,几年时间就能从考迪罗改到普选制。这个时候的海地终于吸引了挑剔的欧洲移民的目光。先是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少数族裔,然后西欧几大国的主体民族也逐渐加入进来。移民是P社给新大陆国家的官方作弊,一经启动人口就能爆炸增长,还能轻而易举地本地同化,没有一点不稳定因素。如果移民的是技工,还能直接进厂打工。这个雪球一旦滚起来,只有世界大战级别的长期占领才能够打断。
19世纪欧洲通往美洲的移民潮给西半球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不过P社很难把新世界的吸引力通过游戏机制做出来,就只是加了个简单粗暴的数字加成。

19世纪欧洲通往美洲的移民潮给西半球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不过P社很难把新世界的吸引力通过游戏机制做出来,就只是加了个简单粗暴的数字加成。

已经改命的海地还是要有个小目标。从《维多利亚2》开始,P社史观里就加了一条国际间排座次的等级制。具体到《维多利亚2》,就是按总分严格排下来的八大列强和八大次强。总分由威望分、工业分、军事分组成。威望分可以通过文化研究快速拉升,夸张时甚至不需要工业分军事分都能上列强,人称“吹逼帝国主义”。工业分则直接由各地方在岗技工数按比例取整相加,军事分也是类似的计算将领数,陆军人数和主力舰数量。由于还有一省小国不能作为列强的硬性规定,次强座次大概就是海地所能追求的上限了。
这个目标比想象中来的要更快一些。在游戏进行的第五十个年头,海地就靠威望分来到了第16位的末尾次强。而随着欧洲陷入多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难民争着游过大西洋,工业分也眼看着要指数式暴涨,似乎结果已经不言自明。
1886年的世界前16座次。除了海地,别的15位不说和现实一模一样,至少也合乎常理。

1886年的世界前16座次。除了海地,别的15位不说和现实一模一样,至少也合乎常理。

谁都知道天上掉黄金是怎样赚的事情,但在《维多利亚2》的逻辑里,还要比想象中赚的更多。根源还得倒回到火星市场和供需关系的讨论。贵金属不是任何人的消费品,也不是任何工业制成品的原材料。贵金属的唯一用处,就是能够直接以固定价卖给火星市场换钱。因为完全无视供需关系、有多少就能换多少钱、价格完全固定这些完完全全违背基本商品逻辑的特性,贵金属实际上就是一台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印钞机,你能赚多少取决于它能印多快。而著名的“世界渴望之都”曹州,就是原版游戏当中最大的bug。
真正的宇宙中心曹县(曹州)。一百万需求全部满足的黄金矿工,让曹州所属的南直隶区成为整个《维多利亚2》最肥的地,有言道“谁掌握了南直隶,谁就掌握了世界”。

真正的宇宙中心曹县(曹州)。一百万需求全部满足的黄金矿工,让曹州所属的南直隶区成为整个《维多利亚2》最肥的地,有言道“谁掌握了南直隶,谁就掌握了世界”。

而我们通过“点金手”将海地全国四地产物换成贵金属,还有更多因素刺激。《维多利亚2》的移民机制是以国做计量的,这样就造成了,如果海地和美国拥有同等的移民吸引力,那么两国吸引的移民就是同一个量级的,虽然美国容纳移民的地理空间数百倍于海地。同样数量的移民到海地就挤在一个岛上,而去美国就散布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这样美国的黄金产地也分不到几个人,不会出现百万黄金矿工的盛况。要知道最破坏游戏平衡的曹州一开始也不过就接近百万劳动人口,但靠新大陆加成,滚起雪球来的海地能轻易拉到几百万劳动人口,破坏性数倍于曹州。
虽然《维多利亚2》的建模实在粗糙,但左上角的古巴、左下角的牙买加和右边的海地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鲜明对比,太子港工厂铺得密密麻麻,另外两个岛上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虽然《维多利亚2》的建模实在粗糙,但左上角的古巴、左下角的牙买加和右边的海地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鲜明对比,太子港工厂铺得密密麻麻,另外两个岛上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P社设计的时候肯定没想到有玩家闲到会做这样的实验。人口涨到一定程度以后,金矿矿井终于塞不下那么多人了——的确,我从来没听过能容纳五十万人的矿坑,而P社设置的这个原料产地规模上限已经很反常识了。工厂也是类似的情况。P社锁死了单地区8个工厂的格子上限,还给工厂扩建设定了时间(1年或2年,关键是整个游戏流程最长不过100年)。当人口增长到一定速度以后,工厂扩建的速度就再也跟不上了。但超级印钞机还是无解,顶着几十的失业率,劳工和技工的生活受到的影响还是相对有限,属实是用魔法打倒魔法了。
这个极端实验足够说明《维多利亚2》的近代化模拟系统完成度之低,但即使如此不完善,到今天为止也再没有游戏的系统能有如此野心并真正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维多利亚3》能不能做到?那也要等最后几天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地要靠“天降金山”来改命,在3代会没那么容易。
大局已定后我还是挂机看海到了1914年这个关键时间点。我们都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穷乡僻壤的海地人可能并不知道。但这一年对海地人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已经永远失去多米尼加并内乱半个世纪海地终于被纳入到门罗主义的范畴。第二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在海地又双叒叕一次政变后正式“接管”了这个粪坑。接下来这丧失部分主权的十几年,更是讽刺地成为海地历史上发展最稳定的阶段之一。
而另一个魔幻世界的海地,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此时,海地并未失去多米尼加,拥有1600万人口,是历史同期海地多米尼加之和的五倍以上。太子港以300万城市人口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城市。海地的总分排在世界第11位——工业分还要更高,世界第10大工业国,落后俄罗斯不到5%,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电子厂和汽车厂。海地海军甚至自己还摸出了两艘无畏舰,真能开到英吉利海峡说一句大英与我谁大。
无畏舰无疑是那个年代海上最有威慑力的存在。但美国只用派出如图这艘排水仅为无畏舰三分之一的防护巡洋舰费城号,不发一炮吓一吓就摆平了海地。

无畏舰无疑是那个年代海上最有威慑力的存在。但美国只用派出如图这艘排水仅为无畏舰三分之一的防护巡洋舰费城号,不发一炮吓一吓就摆平了海地。

当然,这个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海地魔头杜瓦利埃都还没开始上小学呢,后面还有的是更黑暗的时代。海地人自己可能都没做过这样的春秋大梦。这样的梦,就算在P社最矛盾的现实和魔幻结合体《维多利亚2》里,都显得那么荒诞。的确,一个游戏怎么可能会真的用数学模型就能做到具有逻辑的历史模拟呢?但相比海地的现实,这个梦,反而已经是他们最愿意触碰的“现实”。
Haiti, mon pays 海地,我的祖国 Wounded mother I'll never see 那是我再也不能见到的伤痕累累的母亲 ——《Haiti》 Arcade Fire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