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古劍三的韻味,打完後一直沒緩過來,尤其感覺謝幕《千秋》做的特別好。我本身很喜歡中國古代文化,回味許多遍後決定在這裡做了一個長文分析。
當然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望盒友指正。
在小黑盒你甚至能學到知識!(不是)
為了體驗強烈建議開音樂聽!!!這個謝幕的優秀音樂要佔一半!!!(文章最後插了cg視頻,也可以直接去看)
岑府桌上的畫冊
這本畫冊根據內容可以分為兩個大部分:中華傳承發展史與古劍三角色故事。
中華發展史·上古時期
從右往左看
燧人取火
“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有傳教之臺,有結繩之政。” ——《三墳》
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國家叫燧明國,這個國家偏僻荒遠,遠到日月的光輝無法照耀到國土。後來燧人氏來此國度休息,取燧枝鑽木取得了火種。
火的發現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預示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開創了華夏文明。因此燧人氏被尊為三皇五帝之首——天皇(燧皇),我們熟知的女媧與伏羲就是他的孩子。
襄垣造劍
古劍一的故事中有一位鑄劍大師,名曰襄垣,是蚩尤的胞弟。
襄垣取火神祝融之源火“燎原火”、金神蓐收之源金“烈瞳金”、水神共工之源水“玄冥水”、風神飛廉之源風“青萍風”,並將萬名俘虜魂魄封存劍中,之後又以身殉劍成為劍靈,最終成就了這把開天闢地第一劍——始祖劍·斷生。
而此劍後來被蚩尤帶去與伏羲交戰。
其實歷史包括神話中並沒有襄垣此人,但襄垣造劍這一設定也不是空穴來風。
“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管子·地數》
古書中記載造出第一把劍的是蚩尤,古劍一設置了一個弟弟鑄劍,也有些道理。
神農百草
想來這個故事大家也是耳熟能詳。
“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綱鑑易知錄》
上古時期人民為疾病所困卻不知如何治癒。神農以身嘗藥記載藥性,最後流傳下了《神農百草經》。
後人感其認五穀辨草藥的功德,尊神農為炎帝。
嫘祖始蠶
“黃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 ”——《路史·後紀五》
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從而有了蠶絲。
古劍三里也是有嫘祖的,是西陵族長,姬軒轅(黃帝)的結髮妻子,有武有謀。
昆吾作陶
“黃帝有陶正,昆吾作陶。”——《呂氏春秋》
昆吾,顓頊的孫子,被認為是製造陶器的始祖。
倉頡造字
“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經訓》
黃帝時期有史官倉頡,倉頡觀鳥獸形跡而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文字。
文字的出現預示著人類文明的躍進。有文字就有了更明確的傳承。
上古時期內容到這裡,背景音樂主要都是人聲,可能寓示著古樸文明吧。畢竟遠古社會還沒有那麼發達先進。
中華發展史·歷朝歷代
土圭
“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周禮·地官·大司徒》
這個看起來很眼熟的東西,土圭,就是日晷的前身。土圭大概出現在夏商周時期,用以計時,正好銜接上了上面的上古時期。
而且很明顯背景音樂裡出現了簫,稱得上非常妙的一道聲音!
簫這一樂器的歷史可以追逐到遠古時期。畫面是從上古時期轉到夏商周時期,而音樂也從人聲慢慢過度到以簫為代表的樂器,完美符合時間線。
占卜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周禮·春官》
當然這也是上古時期傳下來的東西了,前有伏羲算卦,後有龜甲做卜。
祭祀
“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禮記·禮運》
銅鼎在夏商周時期最初用作祭祀禮器,祭祀鬼神先祖,以求風調雨順、人民富足、國家昌平。
編鐘
“大喪,廞其樂器,及葬奉而藏之。”——《周禮·春官》
“鐘鼓欽欽,鼓瑟鼓琴。”——《詩經》
編鐘開始作為禮器起於夏商周,而後興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朝,並漸漸成為了樂器。
造紙術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漢書·蔡倫傳》
上面是秦朝,現在便接上了漢朝,四大發明造紙術登上歷史舞臺。
紙這一輕便載體的出現極大程度地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並對全球知識傳播和文化交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從造紙術這一頁開始,笛子加入音樂。秦漢時已出現七孔笛,到了唐宋則發展的更為完善。
地動儀
“張衡性精微,有巧藝。作地動儀,以精銅鑄其器,圓徑八尺,形似傾樽;其蓋穹隆,飾以篆文;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發機,皆隱在樽中,周密無際,如一體焉。地動機發,龍即吐丸,蟾蜍張口受丸,聲乃振揚。司者覺知,即省龍機,其餘七首不發,則知地震所從起來也。合契若神,觀之莫不服其奇麗。自古所來,未嘗有也。”——《續漢書》
東漢地震頻發,為掌握全國地震動態方便賑災,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不僅加強了人類對於地震的認識,也給予了現代預警地震的思路。
雕版印刷
“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於市肆之中。”——《白氏長慶集》
四大發明印刷術,隨著雕版印刷出現時間軸已經到了唐代。這是一種用木板刻字,隨後刷墨印字的印刷方法。雖然唐朝時發明了雕版印刷,但實際要到唐中後期才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以前書籍多半還是靠手抄的,書稀少傳播也不方便。早期雕版印刷用於佛經傳播,而後來不僅只有文學經典,也會印刷市井書籍,大大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背景音樂小提琴與大提琴驟然發力。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文化交融的時代,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中西文化大交融也體現在了音樂之中。
趙州橋(安濟橋)
“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石橋鉻序》
趙州橋由工匠李春建於隋代,後來又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
趙州橋是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的橋樑,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它不僅是中國造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對全世界橋樑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也被稱為“天下第一橋”。
曲轅犁
“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闊狹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迴旋,惟人所便。”——《農書》
曲轅犁是唐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僅迴轉輕便靈活,還高效精細,節省了人力畜力。同時它也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高中歷史經常考)
活字印刷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夢溪筆談》
(不得不吐糟啊,宋書真的幾乎沒怎麼提到活字印刷。首次提到不過《夢溪筆談》中的寥寥幾個字。不知道是不是畢昇作為平民身份地位太低的緣故)
活字印刷,北宋畢昇發明,這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雕版印刷雖然便利,但是雕版因為刻錯一個字就要重新雕刻,製造到底繁瑣且成本巨大。而活字印刷一字一模,之後組成字組,塗抹印刷省時省力省錢。這與後來鉛活字的發明大概有點聯繫,此後便是文化繁榮。
司南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論衡》
四大發明指南針的前身,這一發明象徵了探索與航海時代。它在航海、貿易、傳播文化等多個領域發揮了無比重要作用,推動古中國與世界的進一步交融。
冷兵器到熱兵器(火銃火藥)
“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天工開物》
“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燃放,焰絕後子窠發出。”——《宋史》
四大發明火藥登場,宋元時火銃出現,展現了冷兵器到熱兵器的轉變。說來也好玩,火藥的發明應該追溯到煉丹術,那些個道士亂七八糟仙丹有沒有求到不清楚,倒是琢磨出了化學出來。當然了,火藥火銃的發明也表現了中國古代智慧與兵器的完善。
(古劍三中提到葛先生師門的靈火銃,原型就是火銃)
軸式整經工具(這個我不太確定)
“先排絲箄於下,上架橫竹,列環以引眾緒,總於架前經箄,一人往來,挽而歸之紖軸,然後授之機杼。”——《王禎農書》
元朝軸架整經,這種工具產量高、效率快,對於質量有有保證。而且適用於多種纖維,所以一直用到近代。
苞米傳入
我們如今吃的玉米其實是明朝才引進中國的。玉米對於土質要求不高,喜溫喜光喜溼,好養好生長,是很好養成的糧食植物。玉米與同時期的番薯在食用救荒、養殖飼料等方面的價值頗高。
古劍三劇情中也是到了大後期才獲得了苞米的種子。
人痘接種·旱苗法
”旱苗種法,用銀管約長五六寸,曲其頸,碾痘痂極細,納於管端,接男左女右,對準鼻孔吹入之,至七日而亦發熱,今時多用此法,蓋取其簡便捷入,不致脫落而有透洩苗氣之患也,第恐後人用之不善,輕吹之則不驟入,重吹之則迅烈難當,且恐流涕過多,苗隨涕去,往往不驗,今欲垂法後世,當取其法之和平穩當萬全者,而則效之,此所以獨取於水苖也。“——《醫宗金鑑》
天花在古代是一種極其難以治癒的疾病,順治帝就是得了天花去世的。旱苗法是把患者的痘痂取下後陰乾,將之研末成粉後以吹入患者鼻孔。這也是我國古代人民早期治癒天花的方法。
長城
“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史記·楚世家》
“薊鎮邊垣,延袤兩千裡。”——《明史·戚繼光傳》
西周始建,明朝基本完善,我們如今看到的長城大部分也是明朝建立的。在古代它是抵禦別國、異族的城牆,在今朝,它更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標誌。
鄭和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明史·鄭和傳》
耳熟能詳的故事這裡不多敘述。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這對我國瞭解世界構造與文化交流帶去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多種樂器與人聲融合,至此中國古代發展史篇章結束。背景音樂雖偶有西洋樂器,但主要還是古典樂器帶頭奏樂,畢竟這是我國的發展史。
古劍三角色故事·多角色群像
畫師wb:伊吹雞腿子/餅餅大戰貳狗嘰
第二段開始古劍三角色故事。同樣分兩段,前一小段是角色群像,後面則是岑纓的一生。
與北洛雲無月結識,探索無名之地
岑纓由此踏上了逐漸不同的一生。
巫之國
在這裡瞭解了巫臷民和玳族的淵源與興衰。
姬軒轅與嫘祖
上古組夫妻,一個是西陵族長嫘祖,一個是軒轅丘首領姬軒轅(黃帝),十分恩愛。
然而嫘祖封城之戰,戰死西陵,力竭而亡。
昔年之樂啊。
巫炤與司危
巫炤是巫之堂最強鬼師,而司危則是巫之堂最年幼的祭祀。
絕美出場!!!!
北洛與雲無月,白夢澤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圖。水面之上是今生的北洛與雲無月,而水面之下的倒影是千年前的縉雲和幼年雲無月。
因緣際會,皆在白夢澤。
玄戈與霓商(底下還有一個羽林)
玄戈與霓商是北洛的兄嫂,二人年少深情,育有兩子。然而玄戈為始祖魔所傷,早早離世。
羽林性格直爽,對天鹿城忠心耿耿,在魔族第二次入侵天鹿城的時候護城而亡。
黃金飛天鼠與烏金燕
兩大家子是兩大條支線,最後都成了家園寵物。很可愛。
凌星見與凌星曜
兄弟倆一個嚴肅一個歡脫,但關係不錯。相信在經歷了這麼多後也能擁有一番作為吧。
遙月灣
遙月灣、經天輪、赤水、鹿溪,這一方境域都只不過是姬軒轅的一個夢罷了。在夢裡他可以與深愛的嫘祖相守,但在夢裡他仍要鎮守一方抵擋魔族。夢往往能反映人的內心,那麼這個夢境,既表現著姬軒轅對於沒能挽留妻子的沉痛與思念,也展現著他對於自己責任的堅守。
“這赤水,始終是那位大人的一個戰場。”
古劍三角色故事·岑纓的一生
背景音樂笛子加入,故事轉折開始講述岑纓的一生。
這也是遊戲主線中未曾展現、通過這一場謝幕補充的東西。
岑纓上船啟程,北洛雲無月送別
岑纓遠渡重洋,去了西方遊歷
這裡背景音樂以小提琴與大提琴為主,似乎也在代表岑纓的出海向西。
岑纓回到故鄉出嫁成親
背景音樂再一轉,琵琶泠泠,依舊是傳統樂器突出,彷彿是在說岑纓心念故土。
劉兄成家
這是一條遊戲中的支線,劉兄(名字就叫劉兄),筆名義陽未狂生,寫了男女老少皆愛的《青丘塵中記》。而他本人最後也被一隻九尾狐女子賴上了哈哈。從這個彩蛋看家庭美滿,豔福不淺啊。
傳道授業
岑纓走了漫長的半身,最後決心把自己一生所見教授他人。
中西樂器合璧齊奏又輕緩,大概也有些思想融合的意思。
岑纓老去,北洛與雲無月前來看望
畫冊主人的後記有感
天道作何,吞恨者多。千秋竟歲,伏苦飛逐。
崑崙有玉,以為兵戈。山遙海闊,萬世奮飛。
遊戲中最喜歡通過畫畫來記錄事情的就是岑纓,那麼這本畫冊的主人是誰一目瞭然。(仔細注意會發現畫冊的圖案也是一樣的)
這是岑纓瞭解過、看過、走過的世界與一生。
這個結尾謝幕名叫《千秋》由大及小,由國到人。畫面與音樂的結合都用心得讓人感動。
“願我人族,於此魂夢江海、萬古河山之間,星火世傳,奮飛不輟。”
“諸君,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