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星際:異端先知》的暢想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2-14 03:32:26 作者:batman118 Language

這是一篇意料外的文章,為娛樂而作,沒打算預測中什麼,只是記錄下頑皮狗新作《星際:異端先知》首款預告裡那些故意的、有趣的孔隙引發我一個普通觀眾的聯想。
預告的第一個畫面是一串虛構的字符。起初我以為這是現實存在的語言,可能是我其實並不知道長什麼樣子的阿拉伯文等古文字,但在粗略比對過後,才發覺應該不是已知的語言,它可能長得有些像泰文卻又並不是。可以注意該串字符的出處:Ancient Sempirian Scripture,1986。Sempirian, 塞姆皮里亞,是一個新造的名詞,用以稱呼遊戲封面上破碎衛星後的那顆星球,據已知消息這顆星球會是故事的主要場景;Scripture,意指宗教的經文,所以在頑皮狗創作的這顆新的星球上,存在一種新的語言,這種語言的使用者有某種近似人類的宗教信仰,同樣寄託在經文上面。經文的內容其實不怎麼令人驚喜,“為了抵達神聖的終點,世世代代必須經受住磨難”,我們可以想象現實裡的宗教也是差不多這樣的觀念,頑皮狗只是換了下皮。所以有趣的是,這種語言、這種宗教的使用者是誰。我們跳到預告片的結尾,被玩家們吐槽太俗的機器人的臂架上倒是有一圈這種語言的裝飾。
所以我不禁要問,是機器人在使用此種語言、此種宗教嗎?抑或是什麼別的,仍未在預告裡露面的虛構形象?而機器人只是這個神秘的虛構形象的造物,是我們操縱的主人公碰到的小小阻礙。我個人傾向於前者,是機器人有了意識,或者說是AI有了意識。這就不得不提“1986”這個特定的年份了,在官方對遊戲故事的簡介中,這顆星球是一個600年以來未有人逃離的“百慕大三角”,如此宏大的時間尺度,和1986一個離我們現實生活比較相近的年份放在一起,顯得非常可疑。我在瀏覽器輸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6”,就發現原來1986年是世界上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出現的年份,由一個在德國工作的科學家恩斯特·迪克曼思(Ernst Dickmanns)發明。我當然不是想說,是這臺自動駕駛汽車編寫了這句經文,而是在對聖經撰寫過程的研究中,有一種猜測是出埃及記是那個最早的猶太人有意識要去記錄的事件,然後出埃及記往前還有一本創世紀,這就是後人在出埃及記的時間節點上再往前去編寫的。所以機器人往前去編寫它們發展的歷史,並不是一個沒有對象可供參考的做法,編劇可以挪用它。
在結尾出現遊戲標題《星際:異端先知》時,“異端先知”最先是以開頭處的虛構字符的樣式被呈現出來的,不難聯繫起來,異端先知與這種語言的使用者有關,是在這種宗教的語境下的。這可能是這次故事的關鍵元素,作為英文使用者的人類與作為虛構語言使用者的機器的接觸,或者說衝突,隨故事發展可能也有溝通。所以其實我最近感興趣的東西是宗教的文本,當頑皮狗公佈這個預告的時候,裡面的類宗教元素就引發了我寫這個娛樂文章的衝動。畢竟AI也是時下熱門的話題,當然AI在現實生活中還遠未到擁有自主意識的地步,它和人類思維的方式還有很大差距。簡單來說AI沒有人類那樣對意義的追求,它是按部就班的,所以怎麼樣通過虛構故事去表達AI有了質的變化,讓AI有自己的語言、信仰的確不是一個在相對更大眾的媒介、在主流人群的目光下有過嘗試的組合。這時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預告最後機器人的設計和表現。它有發出一些難以識別的電子聲,它是類人形態的,但是似乎沒有嘴。語言不通所造成的隔閡,可能是一個頑皮狗編劇去發揮的舞臺,機器人可以不會說英語,就看我們的主角要怎樣去破語言關,像某種“人類學調查”。我其實有意無意地暗示了,作為遊戲主要場景的星球塞姆皮里亞,可能是一個遺失了的地球,那顆破碎呈螺旋狀的衛星和塞姆皮利亞的距離、大小關係,也有些像地球和月球的關係。如果遮住官方對遊戲劇情的描述,“主人公被困在這個星球上”,單看預告片,你很自然會認為這是一個要駕駛飛船穿梭多個星球的太空遊戲。但是依據描述,飛船和太空似乎只是存在在過場中,那個星球才是玩家的“遊樂場”,那麼是什麼樣的獨特之處才足夠應對被拉高的期待呢?我很好奇。依據我上述的想法,開頭的經文寫到,我們機器人應該忍受磨難,這個磨難甚至是世世代代的,意思不就是說人類是那個壓迫我們機器人的對立面嗎?主角為了找到同為太空賞金獵人的夥伴誤入這個去了就回不來了的星球,必然會遭到持對立意識形態的機器人的追殺。為什麼來了這個星球就出不去,因為機械的飛船很可能在這裡被機器人接管了,或者失能了,通過某種手段。地球在未來已被遨遊宇宙的人類遺忘,變成了是機器人在這裡被“囚禁”、被孤立。它們可能是自願也可能是非自願,或許是宗教原因沒有向太空發展,因而太空成了人類獨佔的領地。
這顆星球和異端先知可能只是這個名為“星際,Intergalactic”的系列的一集。如果有第二作,或許有不同的形象,不是機器人的形象,另一種特色的星球作為賞金獵人的去處,帶著她的飛船、槍和激光劍開始另一個故事。我看到一個傳聞說這個設定是從1986年開始特別發展出了太空技術的平行世界,但是我沒有在官方的媒體上看到有此描述,所以我的隨想不是建立在此類可能上的。當回到佔據預告絕大部分篇幅的飛船上,我不禁要問,官方簡介裡寫是設定在數千年後的未來,邏輯情況下是一個足夠的時間讓人類發展出助手人工智能,在飛船裡服務,我們沒有見到。我們看到未來版的保時捷、阿迪達斯,卻沒有看到未來版的chatGPT、未來版的Siri或星球大戰裡的R2D2。你會想起沙丘裡有關人工智能的設定,人工智能被禁用了,人類是以一種返古的方式走向未來,只是沙丘走得稍微遠了點,Intergalactic就剛好走回70、80年代,所有按鍵都需要你用手親自去按的時代。
值得留意激光劍的劍柄,是靠一個扳機啟動的;在它的旁側有一個小顯示屏,上面寫著440,只是隨著劍身倒了過來。你可能想到槍械上顯示子彈數這樣的設計,但這畢竟不是一個第一人稱遊戲,你很難在遊玩時看清楚它。在實機中,小顯示屏的呈現是黃色的光效,在啟動時會發出,靠右,對玩家來說足夠醒目,可能起到提醒“燃料餘量”的功能,反應限制的激光劍使用時長,至於是靠“散熱”自動回覆,還是收集被打敗的機器人留下的“燃料”,就不得而知了。
對近戰的專注和弱化槍械有些像《奪寶奇兵:黃金之圈》,聯繫到機器人身上各部位的護甲,激光劍應該可以把它們都打落下來,是遊玩時的演出效果,或者也存在功能,這樣處決的效率也許遠高過手槍,以此來引導玩家的遊玩方式。但由於激光劍的使用消耗,需要手槍作為填補空隙(maybe回覆燃料)的手段,就不至於喧賓奪主,不是像傳聞中所說要看齊血源,也來個槍反吧?最後一點要說的,就是主角踩在石頭那一跳的動作,到底是如何觸發的。我的猜測是,按奔跑鍵後靠近地形的起伏處自動粘著做出的,類似刺客教條。要另外按x鍵的話就實在繁瑣了,也不易控制要跳往的方向。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