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遊戲】後室-Backrooms:第三屆主題競賽-"山海"(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1-08 01:41:21 作者:不是肥狗 Language

第三屆主題競賽導航頁

“夔”

據《山海經·大荒經(大荒東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我們在勘探流波山時曾發現一具與“夔”相似的實體的大型骸骨,根據現場剖析,我們最終得出該具骸骨正是來自夔,除此以外我們並未在流波山觀察到其他夔的活動痕跡,由此我們斷定該生物已經絕跡。

“英招”

“英招”是一種體型中等的中立性雜食性類半人馬型個體實體。“英招”體格勻稱,四肢長,第三趾發達,具蹄,第二、四趾退化,僅餘退化的掌骨和蹠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很長,尺骨和腓骨均退縮。第三趾發育,掌骨非常長,而趾(指)骨則比較短,單蹄。上半身與人體相似;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500釐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背長一對翅翼,可在空中短暫滑翔;“英招”毛色複雜,以黑色毛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實體的頭頸極其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

英招生活在槐江山上,據《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已知“英招”似乎擁有較高智能,但並未對人類表現出任何興趣。“英招”的存在似乎會對周圍的植物造成巨大的促進生長作用,且可以大規模控制附近的植物。除此以外,由於英招的出現時間並不規律,我們無法瞭解更多關於它的習性。

“當康”

“當康”是一種大型的雜食性獸型實體。“當康”體重90~200千克;體長為1.5~2米(不包括尾長),肩高90釐米左右(逐漸向後尾逐漸傾斜),尾長21~38釐米,耳長24~26釐米;“當康”有一層厚厚的雙層毛皮,整體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頂層由較硬的剛毛組成,底層下面有一層柔軟的細毛。背上披有剛硬而稀疏的針毛,毛粗而稀,冬天的毛會長得較密。軀體健壯,頭部和前端較大,後部較小。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也就是拱鼻);每腳有4趾,且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巴細短;由於它的眼睛非常小,所以當康視力極差,但它們有一個長而直的鼻子,使它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敏銳嗅覺。“當康”犬齒髮達,雄性當康有兩對不斷生長的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可以用來作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齒平均長6釐米,其中3釐米露出嘴外;雌性當康的犬齒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當康生活在山脈中,據《山海經·東次四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當康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銜懿行雲:‘當康大穰,聲轉義近,蓋歲將豐稔,茲獸先出以鳴瑞’。”“當康”是夜行性動物,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最活躍,在受干擾的地區變成夜間活動,通常在日落前不久開始並持續整個晚上。白天要花費大約12個小時的時間在密集的樹葉叢中睡覺,然後醒來在夜晚的掩護下出外覓食。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當康”喜歡泥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

“赤鱬”

“赤鱬”是一種兩棲類肉食性中立魚型實體。“赤鱬”一般身長約160~270釐米,體重約12~22千克,最大可達3米以上,分為頭、軀幹、四肢及尾4部。頭大而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外鼻孔小,略呈橢圓形,近吻端;鼻間距較大;眼小,背位,無眼瞼;眼間距較寬,約為眼與鼻孔間距離的1.5倍;口裂特大,偏腹位,上唇唇褶在口裂後部清晰,犁骨齒與上領細齒平行排列,齒列正中處微凹;舌大,扁圓形,前端連於口腔底部。 軀幹部扁平;體兩側各有一條很寬很厚的皮褶。四肢短而粗扁,前肢4指,無爪;第四指外緣有寬厚的緣膜,後肢5趾,第3趾最長,趾間微蹼。實體體表光滑溼潤,呈現赤紅色富有皮膚腺,受到刺激後能分泌乳白色粘液,頭部背腹面密佈成對的疣粒,眼眶周圍疣粒更為密集,排列較為整齊;頭頂中部,上下唇緣及咽喉中部光滑無疣;吻端及頭背之疣粒排列不甚規側,眼眶下方、口角後及頸側有成行疣粒,背腹面疣粒較大。體表皮膚較為光滑,散佈有小疣粒。沿體側腋胯間有縱行皮膚褶。體色隨棲居環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赤紅色,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灰白色。實體的面部奇像人類,並且可以用肺呼吸,但由於肺的發育不完善,因而也像青蛙一樣,需要藉助溼潤的皮膚來進行氣體交換,作為輔助呼吸,所以必須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

“赤鱬”生活在水體中,據《⼭海經·南⼭經》中記載:“其中多⾚鱬,其狀如魚⽽⼈⾯,其⾳如鴛鴦,⾷之不疥。”“赤鱬”每年5~8月進行生育,產卵多在夜間進行,雌性一次可產卵400~1500枚,卵為乳黃色,直徑5~8毫米,並形成長達數米至數十米不等的念珠狀卵帶,飄浮在水中,有時也成塊粘貼在石壁上。孵出的幼體形狀似蝌蚪,體長為2.8~3釐米,體重0.28~0.3克,體表的背面為淺棕紅色,腹面為淺黃色,全身密佈黑色素細胞小點,頭稍向腹面低彎,頭前的上顎吻端有一對外鼻孔,頭前方背側有一對深黑色的小眼睛,靠近前肢前面的頸部左右兩邊各有三根樹枝狀的外鰓,為呼吸器官,每根鰓枝上長著似絨毛的桃紅色須狀物14~15束,外鰓要待肺形成後才逐漸消失。幼體生長緩慢,10歲以內以植物為食。“赤鱬”的壽命較長,可達300~400歲。

“滅蒙鳥”

“滅蒙鳥”是一種高度智慧的小型中立鳥型實體。“滅蒙鳥”體長53~71釐米,體重400~490克,壽命約150年。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灰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青色滾邊;主要背羽青藍色;翅羽鮮紅色;鳥喙呈黑色,虹膜淡黃色。幼鳥的尾羽尖端帶有黑色,虹膜為淺灰色,隨著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滅蒙鳥”的翅根處長有靈活的手臂結構,長有四指,善於抓握,且適合操作複雜工具。 “滅蒙鳥”的言語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擅長模仿其他物種語言。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動,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漿果等,有時也會吃花和樹皮,以及昆蟲和蝸牛。“滅蒙鳥”為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開始於8歲左右,繁殖季節約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乾燥季節。築巢在離地面10~30米高的樹洞內,通常一窩產2~3枚卵,偶爾4枚。孵化期28至30天,幼鳥剛孵出時只有14~16克重,5釐米長,約75~80天后羽毛長成,離巢期大約80天。

“當扈”

“當扈”是一種小型中立的鳥型實體。“當扈”體長約190釐米,實體羽毛多呈赤色,頭頂黃銅色,兩側有微白眉紋。虹膜慄紅色,眼周裸出。嘴淡角色,基部轉黑。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為金黃色,向後轉為慄紅。“當扈”的頸部長有一圈極龐大的絨須狀鬃毛,鬃毛結構特殊,內部有極細小的骨骼與肌肉結構,呈赤褐色,平時會緊貼在身體兩側。當需要飛行時,“當扈”將展開鬚毛並以此在空中長距離飛行。

“當扈”生活在山脈中,據《⼭海經·西⼭經》:“上申之山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之不眴⽬。”“當扈”在繁殖季節以1雄配2~4雌組成相對穩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開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漸減少,並停止。 雌當扈年產蛋2窩,個別的能產到3窩,每窩15~20枚蛋。蛋殼色為淺橄欖黃色,橢圓形,蛋重24~28克,縱徑25~32.5毫米,如第一窩蛋被毀壞,雌雉雞可補產第二窩蛋。在產蛋期內,雌當扈產蛋無規律性,一般連產2天休息1天,個別連產3天休息1天,初產雌雉雞隔天產1枚蛋的較多,每天產蛋時間集中在上午9時至下午3時。

“比翼鳥”

“比翼鳥”是一種小型中立的鳥型實體。“比翼鳥”體型較小,體長50~56釐米,體重約1千克;全身羽毛呈青色,並綴有暗紅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比翼鳥”只有一隻翅膀與一隻眼睛,必須兩隻並在一起才能夠飛翔。“比翼鳥”的身體內側長有連接腔,雌雄兩方將通過內部的觸手勾連在一起。

“鳴蛇”

“鳴蛇”是一種體型中等的中立蛇型實體。“鳴蛇”頭扁大,呈明顯的三角形,頭部黑色,頭部鱗緣呈紅色,吻鱗高。體背面黑色,具有70條左右狹窄的紅色橫斑紋。體兩側為散狀黑斑紋,腹鱗外側有黑褐斑,腹面呈淡黃色或白色。脊椎處長有一列尖刺;背部長有兩對翼型翅,羽色青紫色,只有在捕食和遇到天敵時才會展開,並進行中距離飛行。尾短細為標準的毒蛇尾狀,有時尾下呈灰黑色。“鳴蛇”體長可達8米以上,體重為1~1.25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鳴蛇平時性情比較溫和,白天蜷曲不動,將頭部盤縮在身體下面。性懶不愛動,爬行緩慢,但在受到驚嚇時行動敏捷,捕咬目標明確。此實體極度貪食,在食物供給不足時吞食同類。鳴蛇屬繁殖系卵生,5~6月交配,7~8月產卵,每次產卵7~15枚,孵化期40~50天。鳴蛇的食慾旺盛,每隔7~8天便要攝食一次。重500克左右的蛇,每次可吞食2~3條小雜魚,多者可達5條。幾十釐米長的小幼蛇亦能吞食較大的蟾蜍。在吞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相互咬傷或吞食現象,在食物缺乏時尤為明顯。

鳴蛇生活在伊水中,據《山海經·中次二經》記載:“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朱厭”

“朱厭”是一種高智能中立的猿型實體。“朱厭”體長3~5米;尾長55~60釐米;雄性重180~420千克;雌性重160~310千克。朱厭身上的體毛主要以赤色為主,具有光澤。手、足呈赤色,但上臂內側、喉部、頸側、頂部、臀部及股部均為灰白色,形成明顯的對比色。“朱厭”的大白斑長在臀部的兩側,斑上的毛又白又長。背部和肩部的毛也較長,雄猴的頭頂中央還有尖形的長長的黑色毛冠。眼周和吻鼻部赤紅色,鼻端上翹呈深黑色。身體背側、手足和尾均為紅色,背後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身體腹面、頸側、臀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當朱厭感知到危險或受傷時,其體內的血脈就會進行一次短暫的激活,全身會燃起某種不具物理實質的火焰,此種火焰不具溫度,但使四周的其他智慧生物陷入互相攻擊的混亂狀態。據研究,每隻朱厭體內的血脈都有激活時效以及次數,當體內僅存的血脈激活完之後,朱厭與一般的猿猴並無太大區別。

朱厭生活在山脈中,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諸懷”

“諸懷”是一種大型敵對獸型實體。“諸懷”體型巨大,體長5~8m,尾長1~2米,正常體重800公斤左右,肩高1.9米~2.2米。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四肢膝蓋以下的毛白色。“諸懷”頭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內的瞳孔為褐色,但透過反光,常呈現出藍綠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額頂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較小。雄獸的四角彎度很大,由額骨高起的稜上長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彎,復又向上,最後角尖又向內並略向後彎轉。“諸懷”具有較高的智能水平,能夠通過模仿附近環境的聲音使附近的流浪者在潛意識中放鬆警惕,並將其吞食。

“諸犍”

“諸犍”是一種大型敵對獸型實體。“諸犍”體長350~55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諸犍”的體形低矮強壯,頭部較圓,腿較短,尾巴較長。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髮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佈滿了黑色的小云紋。身體的毛色鮮豔,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佈滿了棕色的雲紋,頭部的雲紋小而密,背部的雲紋密而較大。“諸犍”長有一對較長的青色尖耳,,面目附著一層骨質甲,這層骨質甲深入皮膚中,由薄的角質組織覆蓋,整體呈現出幽綠色,堅硬無比,形態類似人臉。“諸犍”的眼長在骨質甲中央,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眼部受傷。“諸犍”喜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潛伏在巢穴或樹叢中睡覺。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佈滿花斑的皮毛上,既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傍晚出來遊竄覓食,直到天明才休息。雄諸犍的領地範圍可達40平方公里,通常會與多隻雌性實體的領地相互重疊。諸犍的感官發達,嗅覺及視覺極為敏銳,動作敏捷,善於爬樹,可以捕捉樹上的猴類和鳥類;也善於跳躍,一躍可達6米高,12米遠;但不喜歡游泳。

諸犍生活在山體中,據《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諸犍”

“鯤”

“鯤”是一種體型極度巨大的魚型實體。目前一共發現了六隻“鯤”個體。實體的體長從2000km到8000km不等,重量無法估計。“鯤”身軀較為瘦長,背部呈一種極光般在光線下漸變的紫青色。“鯤”的鰭肢極長,一般可以達到體長的三分之二左右。鰭肢的上方為青藍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白色。實體的鰭肢後緣帶有波浪狀的刻缺,且腹部帶有平滑的流線型褶皺。“鯤”的表皮緻密,具有奇特的光學效應,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帶有迷惑性的反光。由於實體的體積過於龐大,我們對其的瞭解極少,僅有少數觀測記錄證明其存在。

“鯤”的體周帶有某種足以抵消掉幾乎一切形式的外來能量的特殊環境,使得它的質量在空間中幾乎為0。實體目前所有個體都棲息在“四冥”區域中。已觀測到實體每隔10年都會從“北冥”的海面上騰空而起,並歷經1年的時間飛行到“南冥”。在5年之後,實體將遷徙回“北冥”。飛行途中實體將展開鰭肢,如翅膀一樣扇動。“鯤”進行該項活動的原因未知,但是客觀上促進了整個“山海”的物質循環。“鯤”在平時的生活中只會緩慢地在海域中游蕩。目前我們仍未觀察到“鯤”有進食或者睡眠等行為。

“蜚”

“蜚”是一種大型的、具有高度智能的單一神秘獸型實體。現觀察到“蜚”的記錄屈指可數,任何針對“蜚”的勘察活動都會由於不合理的自然災害而中斷。根據少量倖存的勘探者與部分模糊的影像資料顯示,“蜚”的體長約為16m,渾身覆蓋著青灰色的鬚毛,黑色的表皮緊緊地貼在骨骼上,幾乎看不出有肌肉組織的存在。實體的肩部高聳,四肢修長,頭部較大,額廣,鼻闊,一條狹長的豎眼從額頭向下延伸至顎部。“蜚”的瞳孔較小,呈現出鮮紅色,在黑暗中依舊會發光。實體眼部上方的大半個額頭與整個頸部都被白色的長鬃毛覆蓋.“蜚”的四肢各長有3趾,後趾退化,蹄部呈黑色。實體的尾巴較長,上邊長有青色鱗片,頂端長有一張可以開口的夾狀結構,內部附著大量肌肉,兩端生有較長的尖牙。《山海經•東山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所以試圖對其進行觀察、跟蹤、研究的行動都以失敗告終。目前幾乎可以確定“蜚”的體內滋生有某種未知的微生物,我們將其命名為“蜚疫”,它們的繁殖會大量消耗水分,並且對一切生物的免疫系統都具有著近乎毀滅性的打擊。目前對於“蜚”的所有調查都已出於安全考慮而中斷。

“猰貐”

“我還活著。”

“我會吃掉你們所有人。”

“所有。”

“冉遺魚”

“冉遺魚”是一種小型敵對類蛇型實體。全身可達2.5米以上。頭與頸區分顯著;瞳孔圓形;鼻孔開口於前後兩鼻鱗間;吻鱗從頭背面可見,寬大於高;鼻間鱗為前額鱗長的2/3;前額鱗短於額鱗,額鱗長几乎等於從它至吻端的距離。半陰莖不分叉,外翻球狀,基部為刺區,有數枚並列大刺,遠端為小乳突型萼區。體色背部綠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背脊有兩條縱貫全身的黑線,黑線之間有兩行鱗寬的淺黃褐色縱紋頗為明顯。體之前段背鱗後緣色黑,前段腹鱗多呈乳黃色或土黃色,後段由淺灰黑色漸變為淺棕黑色。幼體背部多呈灰綠色,黑色縱紋貫穿軀尾。長有6只足,耳似馬耳。

冉遺魚生活在腕水中,據《山海經•西次四經》中記載:“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兇”。由於這種生物的觀察記錄比較稀少,習性以及繁殖方式隨調查逐步完善。

“讙”

“讙”是一種中等體型的中立獸型實體。“讙”體長60—75釐米,尾長為25—35釐米,體重大約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較為一致,缺乏明顯的斑紋,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黃色,背部的中線處為深棕色,腹面為淡沙黃色。四肢較背部的毛色淺,後肢和臀部具有2—4條模糊的橫紋。尾巴的末端為棕黑色,有3—4條不顯著的黑色半環。眉心長有一眼,耳朵的背面為粉紅棕色,耳尖為褐色,上面有一簇稀疏的短毛。“讙”的頭部圓潤,兩耳間距較近,大小適中,耳根寬闊,耳闊深,頂端較圓潤。臉頰寬闊,使得頭看起來相當圓潤。眼睛大而明亮,呈圓杏核狀,如今顏色可以接受由黃色、金色至綠色,通常有眼線。鼻子是磚紅色,有鼻線。“讙”長有三尾具體作用尚未得知,據推測是為了迷惑敵人而進化出的獨特器官。

“讙”生活在翼望山中,據《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西水行百里,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因其繁殖以及習性與正常貓科無太大區別,這裡不過多介紹。

“猼訑”

“猼訑”是一種大型敵對獸型實體。“猼訑”軀體粗壯,體長6~9米,肩高120~210釐米,體重185~295千克,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而長,爪長而利,厚厚的肉墊適於山區捕獵。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長有兩對耳朵,以及九條尾巴,具有強大的肌肉組織,在捕捉到獵物時可以將其緊緊束縛。背後靠近側腰部分別長有一眼,可有效防止來自背後的襲擊。體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汙灰色,臉面、肩胛,前背呈淺灰棕色,耳內白色部淺黃色,胸、腹部,四肢內側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汙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於其他各處,尾背色調與體背相同,雌性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稜,雄性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角基一般特別粗大而稍呈渾圓狀,至角尖段則又呈刀片狀,角長可達1.45米上下,最大可達190釐米。巨大的角和頭及身體顯得不相稱。雌性角形簡單,角體也明顯較雄羊短細,角長不超過0.5米,角形呈鐮刀狀。

猼訑生活在基山中,據《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成年“猼訑”具有極其強大的精神汙染性質。

據點和前哨站

M.E.G.CN歸零者

我們是M.E.G.CN駐紮在ZH層群內的一個主要組織。也是M.E.G.CN在各樓層內流動規模最大的據點與前哨站。具有相當程度的武裝與資源。建立起了較大規模(約70000㎡)的聚居地,具有較完善的供糧、供水、供電與物流系統。

我們致力於ZH層群內的探索工作與保護在這裡生存的正常流浪者。

我們將奉獻一切Level ZH 0內成員的人身安全。

吾輩為燧,薪火永存。

甲級權限檢測中

“九黎”

“九黎”是一個敵對的實體組織,主要由“妖眷”構成,成員樹木共有約40000人,還有大量的新成員正不斷從沉眠中甦醒。由於成員幾乎全部為“妖眷”,“九黎”的作戰能力強悍到令人咂舌。

甲級權限檢測中

資源

“烏銅”

“烏銅”是一種硬度極高的銅單質,一般呈現赤黑色的磨砂光澤。其利用了特殊的微觀技術進行了原子層面的加固,材料強度極高,具有極弱的導熱性與導電性,熔點達到驚人的約7000℃。目前T.B.F.未掌握完全冶煉“烏銅”的技術,但已經復原了共4個“烏銅”冶煉爐,可以以緩慢的速度穩定生產“烏銅”,並裝配給我們最需要的地方。。

食物

“九州”內的大多數土壤都肥沃而適於種植農作物,且有大量我們從未見過的可食用植物。同樣,由於“山海”內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也得以獲取大量的肉類資源。目前T.B.F.的農業建設在樓層內已經具有了相當規模。

礦產

“山海”的地下飽藏著大量的礦物資源,各類金屬礦物與能源礦物的開採正在加緊進行。

林產

“山海”內的原始野生環境生長著大片的優質木材,與各類具有高度藥物價值的草藥。

能源

位於雲頂的實體“瑜”的附近取之不盡的高壓電能代表著供電的完全充足,而大量優秀的的新能源正以自己的方式活躍在研究人員的面前。

出入口

入口

  • 一般來說,從前室卡出有概率來到Level ZH 0
  • 閱讀山海經中的任意一頁,有概率來到Level ZH 0
  • 觀摩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曾侯乙編鐘、鑲金獸首瑪瑙杯,有概率來到Level ZH 0

出口

  • 在燧鼎核心內任意方向行進5km會來到Level ZH 1
  • 進入四海中的歸墟可能進入Level ZH 1

>> 收起作者與附註內容

Des•Hadequin,花酒 << 作者

無圖像/具體圖源網址 << 圖像來源

未填寫 << 附註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