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游戏】后室-Backrooms:第三届主题竞赛-"山海"(下)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11-08 01:41:21 作者:不是肥狗 Language

第三届主题竞赛导航页

“夔”

据《山海经·大荒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我们在勘探流波山时曾发现一具与“夔”相似的实体的大型骸骨,根据现场剖析,我们最终得出该具骸骨正是来自夔,除此以外我们并未在流波山观察到其他夔的活动痕迹,由此我们断定该生物已经绝迹。

“英招”

“英招”是一种体型中等的中立性杂食性类半人马型个体实体。“英招”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均退缩。第三趾发育,掌骨非常长,而趾(指)骨则比较短,单蹄。上半身与人体相似;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50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背长一对翅翼,可在空中短暂滑翔;“英招”毛色复杂,以黑色毛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实体的头颈极其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英招生活在槐江山上,据《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已知“英招”似乎拥有较高智能,但并未对人类表现出任何兴趣。“英招”的存在似乎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巨大的促进生长作用,且可以大规模控制附近的植物。除此以外,由于英招的出现时间并不规律,我们无法了解更多关于它的习性。

“当康”

“当康”是一种大型的杂食性兽型实体。“当康”体重90~200千克;体长为1.5~2米(不包括尾长),肩高90厘米左右(逐渐向后尾逐渐倾斜),尾长21~38厘米,耳长24~26厘米;“当康”有一层厚厚的双层毛皮,整体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顶层由较硬的刚毛组成,底层下面有一层柔软的细毛。背上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毛粗而稀,冬天的毛会长得较密。躯体健壮,头部和前端较大,后部较小。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也就是拱鼻);每脚有4趾,且硬蹄,仅中间2趾着地;尾巴细短;由于它的眼睛非常小,所以当康视力极差,但它们有一个长而直的鼻子,使它们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敏锐嗅觉。“当康”犬齿发达,雄性当康有两对不断生长的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可以用来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齿平均长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当康的犬齿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当康生活在山脉中,据《山海经·东次四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当康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衔懿行云:‘当康大穰,声转义近,盖岁将丰稔,兹兽先出以鸣瑞’。”“当康”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最活跃,在受干扰的地区变成夜间活动,通常在日落前不久开始并持续整个晚上。白天要花费大约12个小时的时间在密集的树叶丛中睡觉,然后醒来在夜晚的掩护下出外觅食。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早晨和黄昏时分活动觅食,中午时分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当康”喜欢泥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

“赤鱬”

“赤鱬”是一种两栖类肉食性中立鱼型实体。“赤鱬”一般身长约160~270厘米,体重约12~22千克,最大可达3米以上,分为头、躯干、四肢及尾4部。头大而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外鼻孔小,略呈椭圆形,近吻端;鼻间距较大;眼小,背位,无眼睑;眼间距较宽,约为眼与鼻孔间距离的1.5倍;口裂特大,偏腹位,上唇唇褶在口裂后部清晰,犁骨齿与上领细齿平行排列,齿列正中处微凹;舌大,扁圆形,前端连于口腔底部。 躯干部扁平;体两侧各有一条很宽很厚的皮褶。四肢短而粗扁,前肢4指,无爪;第四指外缘有宽厚的缘膜,后肢5趾,第3趾最长,趾间微蹼。实体体表光滑湿润,呈现赤红色富有皮肤腺,受到刺激后能分泌乳白色粘液,头部背腹面密布成对的疣粒,眼眶周围疣粒更为密集,排列较为整齐;头顶中部,上下唇缘及咽喉中部光滑无疣;吻端及头背之疣粒排列不甚规侧,眼眶下方、口角后及颈侧有成行疣粒,背腹面疣粒较大。体表皮肤较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沿体侧腋胯间有纵行皮肤褶。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赤红色,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灰白色。实体的面部奇像人类,并且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发育不完善,因而也像青蛙一样,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作为辅助呼吸,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

“赤鱬”生活在水体中,据《⼭海经·南⼭经》中记载:“其中多⾚鱬,其状如鱼⽽⼈⾯,其⾳如鸳鸯,⾷之不疥。”“赤鱬”每年5~8月进行生育,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性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卵为乳黄色,直径5~8毫米,并形成长达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的念珠状卵带,飘浮在水中,有时也成块粘贴在石壁上。孵出的幼体形状似蝌蚪,体长为2.8~3厘米,体重0.28~0.3克,体表的背面为浅棕红色,腹面为浅黄色,全身密布黑色素细胞小点,头稍向腹面低弯,头前的上颚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头前方背侧有一对深黑色的小眼睛,靠近前肢前面的颈部左右两边各有三根树枝状的外鳃,为呼吸器官,每根鳃枝上长着似绒毛的桃红色须状物14~15束,外鳃要待肺形成后才逐渐消失。幼体生长缓慢,10岁以内以植物为食。“赤鱬”的寿命较长,可达300~400岁。

“灭蒙鸟”

“灭蒙鸟”是一种高度智慧的小型中立鸟型实体。“灭蒙鸟”体长53~71厘米,体重400~490克,寿命约150年。尾巴短,头部圆,面部长毛,喜攀爬,不善飞翔。身体为深浅不一的灰色,脸部眼睛周围有一片狭长的灰色裸皮;头部和颈部的灰色羽毛带有浅灰色滚边,腹部的灰色羽毛则带有青色滚边;主要背羽青蓝色;翅羽鲜红色;鸟喙呈黑色,虹膜淡黄色。幼鸟的尾羽尖端带有黑色,虹膜为浅灰色,随着年纪渐长会变为黄色。“灭蒙鸟”的翅根处长有灵活的手臂结构,长有四指,善于抓握,且适合操作复杂工具。 “灭蒙鸟”的言语能力强,天资聪颖,智商高,擅长模仿其他物种语言。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浆果等,有时也会吃花和树皮,以及昆虫和蜗牛。“灭蒙鸟”为一夫一妻制,繁殖期开始于8岁左右,繁殖季节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筑巢在离地面10~30米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枚卵,偶尔4枚。孵化期28至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厘米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离巢期大约80天。

“当扈”

“当扈”是一种小型中立的鸟型实体。“当扈”体长约190厘米,实体羽毛多呈赤色,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虹膜栗红色,眼周裸出。嘴淡角色,基部转黑。颈下有一显著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为金黄色,向后转为栗红。“当扈”的颈部长有一圈极庞大的绒须状鬃毛,鬃毛结构特殊,内部有极细小的骨骼与肌肉结构,呈赤褐色,平时会紧贴在身体两侧。当需要飞行时,“当扈”将展开须毛并以此在空中长距离飞行。

“当扈”生活在山脉中,据《⼭海经·西⼭经》:“上申之山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之不眴⽬。”“当扈”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 雌当扈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当扈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比翼鸟”

“比翼鸟”是一种小型中立的鸟型实体。“比翼鸟”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全身羽毛呈青色,并缀有暗红色斑点;胸腹部有黑色条纹;羽毛亮而紧凑,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白麻花纹;颈下无白环,尾羽不上卷。“比翼鸟”只有一只翅膀与一只眼睛,必须两只并在一起才能够飞翔。“比翼鸟”的身体内侧长有连接腔,雌雄两方将通过内部的触手勾连在一起。

“鸣蛇”

“鸣蛇”是一种体型中等的中立蛇型实体。“鸣蛇”头扁大,呈明显的三角形,头部黑色,头部鳞缘呈红色,吻鳞高。体背面黑色,具有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斑纹。体两侧为散状黑斑纹,腹鳞外侧有黑褐斑,腹面呈淡黄色或白色。脊椎处长有一列尖刺;背部长有两对翼型翅,羽色青紫色,只有在捕食和遇到天敌时才会展开,并进行中距离飞行。尾短细为标准的毒蛇尾状,有时尾下呈灰黑色。“鸣蛇”体长可达8米以上,体重为1~1.25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鸣蛇平时性情比较温和,白天蜷曲不动,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此实体极度贪食,在食物供给不足时吞食同类。鸣蛇属繁殖系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每次产卵7~15枚,孵化期40~50天。鸣蛇的食欲旺盛,每隔7~8天便要摄食一次。重500克左右的蛇,每次可吞食2~3条小杂鱼,多者可达5条。几十厘米长的小幼蛇亦能吞食较大的蟾蜍。在吞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互咬伤或吞食现象,在食物缺乏时尤为明显。

鸣蛇生活在伊水中,据《山海经·中次二经》记载:“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朱厌”

“朱厌”是一种高智能中立的猿型实体。“朱厌”体长3~5米;尾长55~60厘米;雄性重180~420千克;雌性重160~310千克。朱厌身上的体毛主要以赤色为主,具有光泽。手、足呈赤色,但上臂内侧、喉部、颈侧、顶部、臀部及股部均为灰白色,形成明显的对比色。“朱厌”的大白斑长在臀部的两侧,斑上的毛又白又长。背部和肩部的毛也较长,雄猴的头顶中央还有尖形的长长的黑色毛冠。眼周和吻鼻部赤红色,鼻端上翘呈深黑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红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当朱厌感知到危险或受伤时,其体内的血脉就会进行一次短暂的激活,全身会燃起某种不具物理实质的火焰,此种火焰不具温度,但使四周的其他智慧生物陷入互相攻击的混乱状态。据研究,每只朱厌体内的血脉都有激活时效以及次数,当体内仅存的血脉激活完之后,朱厌与一般的猿猴并无太大区别。

朱厌生活在山脉中,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诸怀”

“诸怀”是一种大型敌对兽型实体。“诸怀”体型巨大,体长5~8m,尾长1~2米,正常体重800公斤左右,肩高1.9米~2.2米。体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诸怀”头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内的瞳孔为褐色,但透过反光,常呈现出蓝绿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额顶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后向后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渐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长,末端有一束长毛。雄兽和雌兽均有角,但雌兽的较小。雄兽的四角弯度很大,由额骨高起的棱上长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弯,复又向上,最后角尖又向内并略向后弯转。“诸怀”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能够通过模仿附近环境的声音使附近的流浪者在潜意识中放松警惕,并将其吞食。

“诸犍”

“诸犍”是一种大型敌对兽型实体。“诸犍”体长350~55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发达。“诸犍”的体形低矮强壮,头部较圆,腿较短,尾巴较长。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云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棕色的云纹,头部的云纹小而密,背部的云纹密而较大。“诸犍”长有一对较长的青色尖耳,,面目附着一层骨质甲,这层骨质甲深入皮肤中,由薄的角质组织覆盖,整体呈现出幽绿色,坚硬无比,形态类似人脸。“诸犍”的眼长在骨质甲中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眼部受伤。“诸犍”喜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既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傍晚出来游窜觅食,直到天明才休息。雄诸犍的领地范围可达40平方公里,通常会与多只雌性实体的领地相互重叠。诸犍的感官发达,嗅觉及视觉极为敏锐,动作敏捷,善于爬树,可以捕捉树上的猴类和鸟类;也善于跳跃,一跃可达6米高,12米远;但不喜欢游泳。

诸犍生活在山体中,据《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诸犍”

“鲲”

“鲲”是一种体型极度巨大的鱼型实体。目前一共发现了六只“鲲”个体。实体的体长从2000km到8000km不等,重量无法估计。“鲲”身躯较为瘦长,背部呈一种极光般在光线下渐变的紫青色。“鲲”的鳍肢极长,一般可以达到体长的三分之二左右。鳍肢的上方为青蓝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白色。实体的鳍肢后缘带有波浪状的刻缺,且腹部带有平滑的流线型褶皱。“鲲”的表皮致密,具有奇特的光学效应,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带有迷惑性的反光。由于实体的体积过于庞大,我们对其的了解极少,仅有少数观测记录证明其存在。

“鲲”的体周带有某种足以抵消掉几乎一切形式的外来能量的特殊环境,使得它的质量在空间中几乎为0。实体目前所有个体都栖息在“四冥”区域中。已观测到实体每隔10年都会从“北冥”的海面上腾空而起,并历经1年的时间飞行到“南冥”。在5年之后,实体将迁徙回“北冥”。飞行途中实体将展开鳍肢,如翅膀一样扇动。“鲲”进行该项活动的原因未知,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整个“山海”的物质循环。“鲲”在平时的生活中只会缓慢地在海域中游荡。目前我们仍未观察到“鲲”有进食或者睡眠等行为。

“蜚”

“蜚”是一种大型的、具有高度智能的单一神秘兽型实体。现观察到“蜚”的记录屈指可数,任何针对“蜚”的勘察活动都会由于不合理的自然灾害而中断。根据少量幸存的勘探者与部分模糊的影像资料显示,“蜚”的体长约为16m,浑身覆盖着青灰色的须毛,黑色的表皮紧紧地贴在骨骼上,几乎看不出有肌肉组织的存在。实体的肩部高耸,四肢修长,头部较大,额广,鼻阔,一条狭长的竖眼从额头向下延伸至颚部。“蜚”的瞳孔较小,呈现出鲜红色,在黑暗中依旧会发光。实体眼部上方的大半个额头与整个颈部都被白色的长鬃毛覆盖.“蜚”的四肢各长有3趾,后趾退化,蹄部呈黑色。实体的尾巴较长,上边长有青色鳞片,顶端长有一张可以开口的夹状结构,内部附着大量肌肉,两端生有较长的尖牙。《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所以试图对其进行观察、跟踪、研究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目前几乎可以确定“蜚”的体内滋生有某种未知的微生物,我们将其命名为“蜚疫”,它们的繁殖会大量消耗水分,并且对一切生物的免疫系统都具有着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对于“蜚”的所有调查都已出于安全考虑而中断。

“猰貐”

“我还活着。”

“我会吃掉你们所有人。”

“所有。”

“冉遗鱼”

“冉遗鱼”是一种小型敌对类蛇型实体。全身可达2.5米以上。头与颈区分显著;瞳孔圆形;鼻孔开口于前后两鼻鳞间;吻鳞从头背面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前额鳞短于额鳞,额鳞长几乎等于从它至吻端的距离。半阴茎不分叉,外翻球状,基部为刺区,有数枚并列大刺,远端为小乳突型萼区。体色背部绿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背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黑线之间有两行鳞宽的浅黄褐色纵纹颇为明显。体之前段背鳞后缘色黑,前段腹鳞多呈乳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体背部多呈灰绿色,黑色纵纹贯穿躯尾。长有6只足,耳似马耳。

冉遗鱼生活在腕水中,据《山海经•西次四经》中记载:“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由于这种生物的观察记录比较稀少,习性以及繁殖方式随调查逐步完善。

“讙”

“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中立兽型实体。“讙”体长60—75厘米,尾长为25—35厘米,体重大约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较为一致,缺乏明显的斑纹,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黄色,背部的中线处为深棕色,腹面为淡沙黄色。四肢较背部的毛色浅,后肢和臀部具有2—4条模糊的横纹。尾巴的末端为棕黑色,有3—4条不显著的黑色半环。眉心长有一眼,耳朵的背面为粉红棕色,耳尖为褐色,上面有一簇稀疏的短毛。“讙”的头部圆润,两耳间距较近,大小适中,耳根宽阔,耳阔深,顶端较圆润。脸颊宽阔,使得头看起来相当圆润。眼睛大而明亮,呈圆杏核状,如今颜色可以接受由黄色、金色至绿色,通常有眼线。鼻子是砖红色,有鼻线。“讙”长有三尾具体作用尚未得知,据推测是为了迷惑敌人而进化出的独特器官。

“讙”生活在翼望山中,据《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因其繁殖以及习性与正常猫科无太大区别,这里不过多介绍。

“猼訑”

“猼訑”是一种大型敌对兽型实体。“猼訑”躯体粗壮,体长6~9米,肩高120~210厘米,体重185~295千克,肩高等于或低于臀高。头大颈粗,尾短小。四肢粗而长,爪长而利,厚厚的肉垫适于山区捕猎。通体被毛粗而短,唯颈部披毛较长。长有两对耳朵,以及九条尾巴,具有强大的肌肉组织,在捕捉到猎物时可以将其紧紧束缚。背后靠近侧腰部分别长有一眼,可有效防止来自背后的袭击。体色一般为褐灰色或污灰色,脸面、肩胛,前背呈浅灰棕色,耳内白色部浅黄色,胸、腹部,四肢内侧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于其他各处,尾背色调与体背相同,雌性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雌雄均有角但形状和大小均明显不同。雄性角特别大,呈螺旋状扭曲一圈多,角外侧有明显而狭窄的环棱,雄性角自头顶长出后,两角略微向外侧后上方延伸,随即再向后下方及前方弯转,角尖最后又微微往外上方卷曲,故形成明显螺旋状角形。角基一般特别粗大而稍呈浑圆状,至角尖段则又呈刀片状,角长可达1.45米上下,最大可达190厘米。巨大的角和头及身体显得不相称。雌性角形简单,角体也明显较雄羊短细,角长不超过0.5米,角形呈镰刀状。

猼訑生活在基山中,据《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成年“猼訑”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污染性质。

据点和前哨站

M.E.G.CN归零者

我们是M.E.G.CN驻扎在ZH层群内的一个主要组织。也是M.E.G.CN在各楼层内流动规模最大的据点与前哨站。具有相当程度的武装与资源。建立起了较大规模(约70000㎡)的聚居地,具有较完善的供粮、供水、供电与物流系统。

我们致力于ZH层群内的探索工作与保护在这里生存的正常流浪者。

我们将奉献一切Level ZH 0内成员的人身安全。

吾辈为燧,薪火永存。

甲级权限检测中

“九黎”

“九黎”是一个敌对的实体组织,主要由“妖眷”构成,成员树木共有约40000人,还有大量的新成员正不断从沉眠中苏醒。由于成员几乎全部为“妖眷”,“九黎”的作战能力强悍到令人咂舌。

甲级权限检测中

资源

“乌铜”

“乌铜”是一种硬度极高的铜单质,一般呈现赤黑色的磨砂光泽。其利用了特殊的微观技术进行了原子层面的加固,材料强度极高,具有极弱的导热性与导电性,熔点达到惊人的约7000℃。目前T.B.F.未掌握完全冶炼“乌铜”的技术,但已经复原了共4个“乌铜”冶炼炉,可以以缓慢的速度稳定生产“乌铜”,并装配给我们最需要的地方。。

食物

“九州”内的大多数土壤都肥沃而适于种植农作物,且有大量我们从未见过的可食用植物。同样,由于“山海”内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得以获取大量的肉类资源。目前T.B.F.的农业建设在楼层内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

矿产

“山海”的地下饱藏着大量的矿物资源,各类金属矿物与能源矿物的开采正在加紧进行。

林产

“山海”内的原始野生环境生长着大片的优质木材,与各类具有高度药物价值的草药。

能源

位于云顶的实体“瑜”的附近取之不尽的高压电能代表着供电的完全充足,而大量优秀的的新能源正以自己的方式活跃在研究人员的面前。

出入口

入口

  • 一般来说,从前室卡出有概率来到Level ZH 0
  • 阅读山海经中的任意一页,有概率来到Level ZH 0
  • 观摩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曾侯乙编钟、镶金兽首玛瑙杯,有概率来到Level ZH 0

出口

  • 在燧鼎核心内任意方向行进5km会来到Level ZH 1
  • 进入四海中的归墟可能进入Level ZH 1

>> 收起作者与附注内容

Des•Hadequin,花酒 << 作者

无图像/具体图源网址 << 图像来源

未填写 << 附注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