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讀後感初稿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9-18 19:42:11 作者:NumLock Language

PS:

1.自產自銷,有感而發;

2.水平一般,功底有限;

3.渴望進步,虛心聽勸。


       世人總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可再次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到的是歷史大勢的不可逆,是被時代浪潮裹挾的無力,是身處局中而不自知的當局者迷。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作者黃仁宇說“全年並無大事可敘”,也許是我過度解讀了,但這種世人習以為常的平平淡淡,反而更凸顯出明王朝的大廈之將傾,讓我驚歎。


       一、歷史大勢之不可逆


       我這裡所說的“大勢”,沒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麼大,這個“大勢”,是萬曆無法反抗的禮儀,是張居正沒能改變的財政體制,是申時行難以維繫的道德觀念,這個大勢,讓清官海瑞謫居海南,讓名將戚繼光練兵只能另起爐灶,讓思想家李贄遠走他鄉。


       明王朝自公元1368年延續至公元1587年,已歷時219年,換了13個皇帝,其中種種問題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既得利益集團,也就是文官集團,已經做大,並且內部腐敗橫行,張居正的努力在其離世後被文官集團迅速清算,就連皇帝也只能做紫禁城中的“吉祥物”,這個王朝需要改革,需要比張居正做的更徹底、更有力、更持久的改革,可是張居正沒有做到,而後更不可能有人比張居正做的更好,那是不是就可以說明,這個王朝已經無藥可救了,它的滅亡在我們現在來看,就是必然。


       作者有段話總結的非常不錯,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汙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


       二、被時代浪潮裹挾之無力


       什麼是時代的浪潮,環境。


       環境是會影響一個人的,那個時代幾乎每個官員都有額外收入,不論被動還是主動。如果你是一名官員,沒有這部分收入,你就融入不了文官集團,你的同事會覺得你格格不入,你的下級會對你產生猜忌,你沒有錢維持自己的生活,就更不可能有錢去給你的上級送禮。


       在京察的時候,你的同年不會為你遮掩,你的同鄉先進不會多偏袒你一點,負責京察的京官會覺得你不重視他,你會從同僚中間凸顯出來,被放到放大鏡下觀察,你有問題,問責,貶謫,不予晉升;如果你沒有問題,你就會像海瑞一樣,官場會流傳你的美名,時間長了,你經受住了考驗,你的名聲越來越大,最後你就會升遷進京做京官,但是由於你的格格不入,由於你的特立獨行,你不會被委任什麼重要的崗位,你只會被當做一個“牌匾”,一個裝飾物。你如果看透一切,就此退隱,可能會得到一個美名,但如果你有抱負,和海瑞一樣,想要做實事,那你不可避免的會觸及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不停的碰壁,最後被貶謫,就這樣,你奮鬥的一生就這麼被裹挾著結束了。


       三、身處局中而不自知的當局者迷


       我們的觀點都是建立在作者為我們梳理完歷史脈絡之後的,換句話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回頭看的,這對於萬曆朝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可能的,可能一個官場老油條可以從張居正的如日中天看出他身死道消後的人走茶涼,但誰都不可能知道1587年遼東邊境上一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小建州酋長,能成為後來的清太祖。


       於我們而言,時代自然是要比萬曆年好上一萬倍不止,但歷史都是留給後人評價的,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去儘自己所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很喜歡一段話,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此後如果沒有炬火,我們便是唯一的光。


       評價歷史是後人的事,我們要做的,是創造歷史,當局者固然迷,但不影響我們做對的事。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