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 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 ——南宋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 十二元辰,寅生属虎,功曹元辰。卯生属兔,太冲元辰。辰生属龙,天罡元辰。巳生属蛇,太乙元辰。午生属马,胜光元辰。未生属羊,小吉元辰。申生属猴,传送元辰。酉生属鸡,从魁元辰。戍生属犬,河魁元辰。亥生属猪,登明元辰。子生属鼠,神后元辰。丑生属牛,大吉元辰。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零 文章缘起
“我去,申猴!十二元辰也被贬啦,还是专程下凡帮忙?”
“嗯,影神图里有四个,四个辅助角色,还行还行。”
“这村子怎么叫‘六六村’?倒确实比‘十二村’顺口。”
“六丁六甲,从不吃素!”
“啊?你不是叫寅虎吗。十二元辰当挺好,怎么向下对齐啊。”
然后被暴打了四小时,虎哥说他是白虎星君我都信。
再看寅虎影神图(图1-2), “元辰殿内” 。
“六丁六甲怎么又在元辰殿上班了?”查资料。。。
“没记错,是六甲的话应该是甲戌、甲申、甲辰、甲寅,而且六丁六甲神
都有名字的。”
(六丁六甲是可能在元辰殿上班的,这里纯是我孤陋寡闻、半瓶水瞎晃荡,后文会详述。)
通关第三章看画卷
“嗯,六丁六甲画了十个。”(图1-1)
“虎哥和龙大爷是人外,申猴和戌狗是人形。
六丁是六个女将!
怎么轮到六丁就知道六丁玉女了?”
游戏全成就以后,我对“十二元辰还是六丁六甲?”这个问题始终无法释怀,所以查了查资料写了这篇文章。虽然想尽力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但奈何能力不足,资料查的越多,问题得就越多,多次尝试后只得到一个比较模糊的结论。
PS:这结论甚至能被我自己的邪道论证法推翻。
这周三的录音笔里,四十二说,“伟大的文本都不只有一个结论” ,可能西游记就是这种吧。
所以,如果您点开这篇文章是想看铁证如山——全成就玩家怒批游科乱编西游,那应该要失望了。如果您是打完游戏,和我有类似的困惑,又或是更多了解一些“六丁六甲”和“十二元辰”的相关内容,那这篇文章应该能为您解答一些疑惑,再不济也能指明一些资料查证的方向。
一 从天干地支开始
要聊十二元辰和六丁六甲,天干地支是绕不开的。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为什么是十?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解释。
这里列举三种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
- 来自于“十月太阳历”[1.1],《山海经》里的日出日入之山各有六座就是证明;
- 来自于一日十时的十进制计时制度[1.2],考古实证是 1897 年内蒙古托克托县出土的汉代日晷,该日晷将一天划分为十时百刻;
- 来自于十日一旬的纪日法[1.3],但这种纪日法过于简单,容易出错,“羿射十日”这一神话就是这种纪日法被取代的映照。
但无论如何,天干的诞生都离不开太阳和十进制计数法,而它的诞生时间最起码可以追溯到商代以前。
至于天干的十个字,其都来自于甲骨文,作为象形文字,自然有其取像于现实的地方。但取像于何处,说法很多,像与不像又见仁见智,这里就不多谈了。
十二地支为什么是十二?
这和月亮有很大关系。
- 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每过大约 29.5 天,就会有一天晚上几乎无法看到月亮。因为此时月亮正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未被太阳光照亮的黑暗半球正对着我们,这个时间点被称为“朔”;
- 而当月亮被完全照亮的半球正对我们时,地上的人会看到天上的一轮满月,这个时间点被称为“望”;
- 一次完整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两次“朔”或两次“望”之间的时间,叫做朔望月。 朔望月的长度并不固定,但差不多是一年十二次。
农历每月初三新月出现叫做“朏 fěi ”,在人类还没有学会推算“朔”以前,“朏 fěi ”就是每月的月首。周代的金文,把“朏”叫做“初吉”,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周人对月亮的欢迎[1.4]。
我们可以想象,在残月已过、新月将至的一个傍晚,古人引颈西望,仔细观察天边是否会有一丝月牙。而这一刻,新月所在天区的星象,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1.5]。
根据郑文光先生的推算,公元前2100年,即传说中的夏初,那段时间,寅月的朏日,新月始现的位置正好在狮子座头部,其周围的星象
极似早期甲骨文中的“寅”字。而子、丑、辰、巳、未、酉等月,其相应位置的星象也都与甲骨文字形极为肖像。其余五支,也都有逻辑上合乎情理的形象推衍[1.6]。因展开太费篇幅,这里不多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郑文光先生的大作《中国天文学源流》P120-P132。
十二个朔望月看了十二片星象,提炼出十二个甲骨文,十二地支由此而生。
作为知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也有在机核网首部院线电影《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中出现。我 12号刚啃完《中国天文学源流》,13 号就在电影院中看到了作者,真的是意料之外的彩蛋。
另外电影非常好看,有机会看的一定要去!附近没排片可以给电影院打个电话催一下什么的。
看完出了电影院,旁边一个陌生老哥问我,“你看过《霍比特人》的纪录片吗?”。
我说没。“那你一定要看!和这片子一样,牛!”
十二元辰到底是哪十二颗星星?
这是一个常见的疑问?但“辰”是方位,并非星辰。
《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 杜注:“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谓之辰。” 疏:“辰为日月所会,一岁十二会,从子至亥也。”
这里的引文很好理解,“太阳和月亮遇到一起的地方叫“辰”,它们一年有十二次相遇,这十二次,就叫从子到亥的十二支”。
那古人如何知道太阳跟月亮相遇了呢?
答案是上文提到的“朔”,这一天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对于地上的人来说,日月的位置重叠,月球没被照亮的黑暗面朝向大地,所以几乎看不到月亮。
图1-8 日月之会示意图
上文也讲了,古人一年观测了十二处不同方位的星象,刚好间隔一个朔望月,所以每处星象之间相差30度左右[1.6]。如此,天空被划分成十二等分,用于分割的十二方位被称为十二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天和地在哪里交汇?又该如何划分为十二个部分? ——屈原《天问》
十二辰正是《天问》这一问的答案,“十二支应用于天空区划,就是十二辰,即沿着地平线的大圆,以正北方为子,向东、向南、向西依次为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5]
后来,十二辰被道教尊为神明,在道教文献中有很多别名,“十二辰神”、“ 十二神”、“ 十二值”等。当然还有“十二元辰”,也即是《西游记》中“十二元辰”神名的由来。
PS:因为本文涉及到的文献比较多,就在每节文章后面的隐藏内容里放了相应的注释,这样注释不至于过长,找起来也方便些。文末会再放一份整体的。
[1.1]陈久金.(1988).天干十日考.自然科学史研究(02),P119-127.
[1.2]刘宗迪.(2010).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商务印书馆.第二章第二节
[1.3]郑文光.(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P22-23.
[1.4]郑文光.(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P24.
[1.5]郑文光.(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P109.
[1.6]郑文光.(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P120-132.
二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
“十二元辰”有点苗头了,我们再来看看“六丁六甲”
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
《白虎通》里的这句话解释了“干”和“支”的含义。天干为主干,地支为枝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便能以最小公倍数 60 完成一个计数周期。
依现在获得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天干地支在殷商时就已得到广泛应用。甲骨上的“卜辞”,占卜日期大都以干支纪日起头的,比如“癸酉卜”、“己卯卜”,像图2-1(《甲骨文合集》编号 24913)中间一行写的是:“戊戌卜,鼎(貞):今夕𢼄(啟)。八月。[2.1]”。十天干也常出现在商朝君王和王后的名字中,比如盘庚、武丁、帝辛 (纣王),又如历史课本上的的后母戊鼎。
出土的商代甲骨中更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表,如图2-2(《甲骨文合集》编号 037986 片)。
上表(图2-2)一共包含 60 个组合,甲子排第一,因此,一循环常被称作一甲子。武侠小说里常见的“一粒朱果下肚,便抵得上一甲子苦修”,这里就是用“一甲子”来代指六十年时光。
在商代
,天干地支用于纪日,但随着后世的发展,甲子计数也被用于纪月、纪年、纪时。我们现代人最熟悉的就是纪年和纪时,比如一天十二时辰,又比如 2024 年是甲辰龙年,正好是六甲之甲辰。所以游科做了辰龙,还挺应时应景的。
从方仙道到道教神明
方仙道形成于战国时期,至秦汉大盛,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方士集团。他们尊奉黄帝为始祖,精通天文、医学、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时称“方士”[2.2]。
六十甲子从诞生之初就与天文历法脱不开干系,而占星择日之术几乎是与天文历法并生的。所以六十甲子很快就被运用到方术之中,主要有四个应用方向:
- 其一,是择日之术 尹湾六号汉墓出土的 《六甲占雨》(木牍编号九正)和《行道吉凶》(木牍编号九〇-一一三),都以六十甲子为根据进行占卜,占卜某天是否下雨、行道吉凶[2.3] ? 《六甲占雨》更是特别突出了“六甲”,黄儒宣先生据此认为放马滩秦简中的《六十甲子》可能也是用来占雨择日(两者构图极为相似)[2.4]。
- 其二,是军事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的 《稷辰》篇、孔家坡汉简 《日书》 “彻日”条,都有 “六甲相逆,利以战伐”的记载。[2.5] 《汉志》“五行家”分类中列有 《风鼓六甲》二十四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同属 “五行家”的其他诸书题名为 “刑德” “用兵”来看,类似的书可能已与兵学有关。 《汉志·兵书略》阴阳类小序写到: “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2.6]
- 其三,是遁甲 《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李贤注: “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今书 《七志》有 《遁甲经》。”甲为阳,六甲之阴为六丁,刚好组成六丁六甲。后世所谓“奇门遁甲”就发轫于此,在各种文献中,“奇门遁甲”常常与军事联系在一起。
- 其四,是役使鬼神 《后汉书·梁节王畅传》: “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李贤注: “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 葛洪的 《神仙传》对于六甲之神也有记述,葛洪说左慈 “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
随着时代发展,大量来自于方仙道的方术被纳入道教,各种版本的六丁六甲被道教诸派吸收。
到了汉晋,六丁六甲的神明信仰已经基本成型。魏晋时存在大量喜好道教的士族群体,他们交游广泛,与各大道教团体关系良好,这种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六丁六甲术的交相授受。比如,“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的王徽之就曾从许迈处学过六甲阴阳符[2.7]。
及至南北朝,道教灵宝和上清两派都已在使用六甲符箓[2.8],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记录当时有一套十卷本的《六甲通灵符》。
六丁六甲,从不一样!
这一段会很长,我们按时间顺序梳理一遍宋代以前的六丁六甲形象:
东晋道经中的六丁六甲
东晋上清派的《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中说上清琼宫有灵飞六甲玉女六十人,她们作为“六甲之神,时乘六龙,以宴庆云,盻看六合,回降服符者寝房也。”
按这套经文的描述,此时的六丁六甲都是女性形象,并且是六十甲子的一部分。但经文中已经展现出些许六丁六甲的特殊地位,首先,六甲直接用来代指这六十位玉女,其次经文中还有“侍我六丁”的句子,但没有提过六乙、六丙等其他组合。
这部《灵飞经》(没错,小楷人都知道的钟绍京《灵飞经》写本(图2-3)和这部经同出一源[2.9])中详细描写了六十位玉女的名、字和形象(图2-4),我们这里举游戏里那四位的例子(如无特殊说明,后文也只举这4个例子):
甲戌,黄素玉女,名神光,字非廉。玉女青绿黄销帔,红销服,紫裙,执白符。 甲申,太素玉女,名真元,字琼石。玉女白帔,红销服,红裙,执浅红符。 甲辰,拜精玉女,名龙源,字灵素。玉女紫帔,皂缘青裙,黄销服,浅红符。 甲寅,青要玉女,名启元,字惠精。玉女紫帔,皂缘红销服,青裙,黄销符。
这部经中的六丁六甲主要起辅助修炼的作用,同时也是修炼进度的标尺。
首先,修炼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按照经文的描述,在心中存思六甲玉女的形象,然后念相应咒语,之后吞掉对应的符。
按着经文流程坚持吞符六年后,你就能看到六甲玉女了,没看到说明修炼不到家。六甲玉女会跟你说话,传你真经,之后就能长生于天地之间了。
南朝道经中的六丁六甲
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是道教历史上的第一部神谱。陶弘景将人间的朝廷结构移用到神仙世界中,依据天界在上,人界在中、地狱在下的顺序将天仙、地仙、鬼仙按照位分的尊卑加以甄别后组织为道教神谱[2.10]。
在这一部神谱中,也有六丁的位置,而且地位还不低。《真灵位业图》一共有七阶,六丁六甲位于第四阶——“太清”,在右位一百九仙真之中。《真灵位业图》是这样称呼他们的:“六丁使者”(图2-5),同一阶层中有“六戊玉女”,所以这里的“六丁使者”应为男性形象。
另外,《真灵位业图》中有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壬、六癸,但就是没有六甲,不知道是陶弘景故意为之,还是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错漏。
图2-5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正统道藏 05.洞真谱录类.明正统十年内府刊本
唐及五代道经中的六丁六甲
先谈六甲
《金锁流珠引》是一部 29 卷的道经,经中自叙此经是张道陵所授,中华仙人李淳风注。“张道陵所授”明显是假,而“李淳风(602-670)注”大概率也是假的,因为经中很多地方都与初唐的道教发展状况相违背。据英国学者巴雷特考证,《金锁流珠引》成书年代大概在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差不多是唐代宗在位的时候[2.11]。
《金锁流珠引》卷十六到卷十九,都是在讲六甲阴功,主旨跟之前的《灵飞经》差不多,都是在教你怎么通过服符来得道飞升,只不过《灵飞经》是六丁符,这个是六甲符。
但这套道书对六甲的描述很有意思:
老君六甲符序云:天地万神,皆六甲之部使也。
六甲有大将军十一人,从官千二百人,玉童玉女符吏等九百七十人,兵兽使等足可一十二万人,为上等。太上老君置为天地六甲,军有六营,营有四处。
书中的六甲,俨然是一支神灵军队,不是几个有名有姓的神灵那么简单。这或许也是六丁六甲形象复杂多变的一个原因,十几万人呢。
“是,名牌上写的是甲辰。但我是甲辰01894,上回那个是甲辰75232。工号都念不对!也好意思召神?”
所以,注者在里面写了,“六甲神多有重名重姓,不能一一记得。以竹木为小牌子,书其神名,将吏玉女名,一一记之……出牌子,便呼之,立应验也。”
同为唐代道书的《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筭法》,就记载了另一套六甲神的姓名:甲子神名王文卿,甲戍神名展子江,甲申神名扈文长,甲午神名卫上卿,甲辰神名孟非卿,甲寅神名明文章。据说经常念诵这些神名可以消灾辟邪、益寿延年。
《黄庭遁甲缘身经》中的六丁六甲,基本上是随叫随到的贴身保镖,保护范围比保镖还广。入疾病家、死生家,入山林避难者,辟除恶神鬼者,入军阵辟兵,欲辟火者,欲辟水难者,都可以呼叫六甲神。
甚至连官司都可以避开,“若官司口舌,书六庚六辛符,并呼其神姓名,又呼甲辰神官符,口舌相向,悉皆和解。”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中的六丁六甲更为特别,他们被元始天尊派下界来,为凡间饱受生育苦难的妇女保胎护命。后世说怀孕的妇人“身怀六甲”可能就来自于此。
经文虽说是“六甲直符”,但却列举了六十甲子神的全部名姓:
甲戌展子江直符,从官十四人,持符降下,定三魂,安七魄,保胎护命。 甲申扈文卿直符,从官十六人,持符降下,定三魂,安七魄,保胎护命。 甲辰孟非卿直符,从官十四人,持符降下,定三魂,安七魄,保胎护命。 甲寅明文章直符,从官十六人,持符降下,定三魂,安七魄,保胎护命。 注:太占篇幅了,就只列了游戏里的四个
经中亦有神咒:“六甲直符驱魇魅,六丁玉女护我身。”,能明显看出六丁六甲的分工倾向。
再讲六丁
《灵宝六丁秘法》,作者不详,大致成书于唐末至五代十国。开头讲了个小故事,说黄帝打不过蚩尤,于是“仰告上玄,感降九天玄女,受此真诀,令却去凶害,济物利人。”
这个故事很可能就是《水浒传》第 42 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原型,九天玄女、六丁玉女、遁甲之术在道经中往往是高度绑定的,相关书籍大多都要讲一个“玄女授书→玉女传诀→黄帝修之→藏诸名山→后人得法”的小故事。
图2-6 九天玄女印 引自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三卷)
《灵宝六丁秘法》里描述了六丁玉女的名、字和形象:
丁卯玉女名文伯,字仁高。神戴冠着礼衣,手把莲华,上朱衣下青衣,以子丑日下在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问之。 丁丑玉女名文公字仁贵其神两手把莲华、上朱衣下黄衣,以寅卯日下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问之。 丁亥玉女名文通,字仁和。右手把镜自照揜心,左手把莲华,上朱衣下紫衣,以辰巳日下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间之。 丁未玉女名叔通,字仁粲。左手把镜照,右手执莲华,上朱衣下黄衣,以午未日下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问之。 丁巳玉女名庭卿,字仁叔。神左手把莲华,右执白叠布巾,上锦衣下赤衣,以申酉日下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问之。 丁酉玉女名文卿,字仁通。神领一小儿在仙手,抚头把白叠布巾,上朱衣下白衣,以戌亥日下人间,要知吉凶,召而问之。
六丁玉女各有值班的日期,对应的日期叫对应的神明。除开“要知吉凶,召而问之!”外,六丁玉女还常与隐身术相关联,应当是方术在道经中的遗留。
《灵宝六丁秘法》有六丁隐遁法局,在这个隐身术里,六丁负责隐藏人的不同部分,即所谓“丁卯隐人身,丁巳隐人命,丁亥隐人禄,丁酉隐人魂,丁未隐人魄,丁丑隐人精神”。
六丁六甲与生肖形象的第一次交汇
唐代的《上清黄庭养神经》中的六甲,每一甲都各有一个玉女、一个神将,姓名也和其他版本不同。比如:
甲戌旬,玉女名登姑,上绛下紫衣。甲戌旬,神将天内吏,张不临,天一子也。 甲申旬,玉女名开明,上白下红衣。甲申旬,神将天冲,吏程子恩,天一子也。 甲辰旬,玉女名婴台,上黄下青衣。甲辰旬,神将天禽、吏公孙大君,天一子也。 甲寅旬,玉女名登赴,上绛下红衣。甲寅旬,神将天心,吏徐君望,天一子也。
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六甲,有一批特别的从神——六甲兽士。
六甲兽士十二人。 子兽士,鼠头人身,持镶黑衣。丑兽士,牛头人身,持矛黄衣。寅兽士,虎头人身,持戟青衣。卯兽士,兔头人身,持戟青衣。 辰兽士,龙头人身,持戟黄衣。巳兽士,蛇头人身,持戟赤衣。午兽士,马头人身,持戟赤衣。未兽士,羊头人身,执戟黄衣。 申兽士,猴头人身,执戟白衣。酉兽士,鸡头人身,持弩白衣。戌兽士,狗头人身,持弩黄衣。亥兽士,猪头人身,持镶黑衣。
看经文的描述,这“六甲兽士十二人”明显出自十二生肖,而且形象很接近游戏里的申猴、戌狗、辰龙、寅虎。只不过这时,他们还不是六丁六甲的主官。
五代的《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经中也有六丁玉女法,还说孙武、吴起、韩信、白起都练过,那“西蜀宰相诸葛武侯,施七擒七纵之术,提此蛮王贼将,亦此法”。
这卷经中,六丁同时有玉女和神将,并列出了六丁神将的姓名、衣冠、兵刃、能力:
第一,丁卯神将门者,徐仪户名公孙齐,神着道服裙,冠中有兔头,右手持戈,有兴云致雨破阵之力。 第二,丁丑神将门者,徐可户成子,其神着黄衣裙,冠中有牛头,左右手持钨,名子林,入海取异宝。 第三,神将门者,司马光户石戟。其神着皂服裙,冠中有猪头,右手持𬭚,名凌成,陆飞行万里,取世上好物。 第四,丁酉神将门者,石众户干可。其神着白衣裙,冠中有鸡头,左手持弩天女曰驱使鬼神飞走雷电,有兴云致雨之力。 第五,神将门者,公孙借户司马胜。其神着黄衣道服裙,冠中有羊头,左手持戟,有变昼为夜之力。 第六,丁巳神将门者,公孙光户司马卿。其神冠中有蛇头,着绯衣服裙,左手持𨩎,有移山覆海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对六丁神将的描述,强调了“冠中有兔头”,其后的牛猪鸡羊蛇,分别对应了六丁地支的生肖动物,这里的形象跟游戏中六丁玉女和申猴、戌狗头上的冠很相似。
注意角色头上的冠(原作者微博@墨湫龍)
根据高中正先生的考证,六丁六甲与十二生肖形象上的关联应该可以上溯到南梁[2.6]。
《梁书·王僧辩传》记载侯景之乱时,提到侯景 “遣五千兔头肉薄苦攻”。“肉薄” 是指两军迫近,以徒手或短兵器搏斗。那这里的“兔头”就很奇怪了,总不可能是侯景手下有兔头人身的福瑞兵吧。
结合刚才丁卯神将冠中有兔头的描述,以及六丁六甲自古以来与军事的强关联性,答案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用于军事的厌胜之术,通过让士兵头戴兔头冠或兔首面甲,来祈求神助、获得战斗胜利。
“兔头”也刚好能合上“丁卯神将有兴云致雨破阵之力”的描述。
六丁六甲最早的图像材料
四川剑阁鹤鸣山唐代道教摩崖造像,位于剑阁县城东约一公里的鹤鸣山山巅,这批造像一共有六座龛窟。其中,第二号龛和第五号龛外壁的两侧,有两组浮雕神像,像高 90 厘米左右,头戴盔、身披甲,都做武士打扮[2.13]。两组浮雕神像各有 12 位神将,都是六六分列龛窟外壁两侧,两组神像极为相似,应该是指代同一组神明。
对于这十二位神将的身份,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六丁六甲[2.13][2.15];
二、十二时神,也即十二元辰[2.14][2.16]。
我个人比较赞同母学勇老师的观点,这里应该是六丁六甲,因为在左右两侧的浮雕中,各有一神,分别手持黑鱼和白鱼,这明显是在反映两侧神明的阴阳属性[2.13]。
更有区分阴阳之必要的,无疑是以丁甲划分阴阳的六丁六甲。十二元辰虽然也有阴阳之分,但道经往往并不强调其阴阳属性。
简单总结下宋以前的六丁六甲形象
- 形象千变万化 宋以前的六丁、六甲神不仅是纷繁复杂的道教神,而且没有固定的宗派立场,还被各个宗派赋予了不同特点[2.12]。
- 有明显的方术色彩 六丁六甲本就来自于方术,其相关法术与预测吉凶、消灾避祸、遁甲隐身、战场破阵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 注重阴阳之分 相关文献几乎都在强调六丁六甲的阴阳属性 。六甲为阳,大多数时候以神将称呼;六丁为阴,玉女的形象要更多些。但这不是绝对的,六丁六甲都可为神将或玉女。
- 从南梁开始与生肖形象有一定关联 六甲从神中出现了兽头人身的六甲兽士,六丁六甲的形貌描述中,出现了带对应生肖头冠的表述。
[2.1]郭沫若、胡厚轩.(1982).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编号24913.
[2.2]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22.
[2.3]连云港市博物馆.(1997).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P20 和 P69-70.
[2.4]黄儒宣.(2013).《日书》图像研究.中西书局.P145-149.
[2.5]王子今.(2003)睡虎地秦简 《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P118.
[2.6]高中正.(2016).《梁书》“兔头”发微——兼论南北朝时方术与兵学的关系.中国史研究(04),61-73.
[2.7]吉川忠夫.(1998).六朝道教の研究.春秋社.P3
[2.8]刘仲宇.(2013).符箓平话.宗教文化出版社.P70-77.
[2.9]許蔚.(2016).唐人寫本《靈飛經》與《上清素奏丹符靈飛六甲》的復原.新国学(01),154-176.
[2.10]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二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572.
[2.11]巴雷特著 吕鹏志译.(2006).《金锁流珠引》年代考.宗教学研究(02),24-25+222.
[2.12]井上丰.(1992).六丁·六甲神の変容———初期道教と経典を中心にして.东方宗教(80),15-32.
[2.13]母学勇.(1994).剑阁鹤鸣山石刻道教图谱的内涵初论.四川文物(02),36-39.
[2.14]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三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60.
[2.15]曾德仁,李良,金普军.(2004).四川剑阁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四川文物(06),10-15.
[2.16]胡文和.(2004).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P3.
三 六丁六甲 逐渐定型
宋代是道教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道教的神灵体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跟晚唐以后诸多新的道法派别兴起有很大关系。不同道派,各有各信奉的神灵体系,各有各供职的天庭机构[3.1]。
天庭越来越复杂,神灵在天庭中扮演的角色自然也越来越固定。就好像公司只有七八个人的时候,人人都是“多面手”,等公司做大,自然就“专人专职”了。
护法神将
六丁六甲的基本职能,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固定,确定为道教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历行风雷,制伏鬼神。普通人也能借六丁六甲的神力(配符或念咒)趋吉避凶,延寿护生。
南宋王契真编的《上清灵宝大法》中提到了六丁六甲秘讳,从中可以看出六丁六甲各自的神职。
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 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
图3.1 六丁六甲秘讳《上清灵宝大法卷之二》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念完六丁六甲的秘讳之后,需要“掐十二宫诀,取十二宫气”。 十二宫诀又名十二辰诀,地支十二辰与手指上的十二个部位配合进行掐诀。从这个举动能明显看出六丁六甲与十二辰存在比较强的关联。
再来看基本职能定型后六丁六甲的形象。
南宋道经《上清六甲祈祷秘法》里,六丁六甲被拿出来单独描述,可见他们的十二神小团体已经成型。书中列举了六甲阳神和六丁阴神的名字和形貌,这时的形貌更有神怪特色:平均身高“二丈有一”,肤色也有白有黄有红,眼睛数量也有“三目”、“五目”:
甲戌神,字林齐,名虚逸。甲戌林齐逸虚真君,着绿袍,马皮吊,䪃,系束带、身长二丈有一,五目,面如傅粉。 甲申神,字权衡,名节略。甲申权衡节略真君,着白葵花战袍,青皮吊䪃,身长二丈有一,三目,面黄色。 甲辰神,字衮昌,名通元。 甲寅神,字子靡,名化石。 丁卯神,名文伯,字仁高。 丁丑神,名文公,字仁贤。 丁亥神,名仁通,字仁和。 丁酉神,名文卿,字仁修。 丁未神,名升通,字仁恭。 丁巳神,名卿,字仁敬。
注:1.《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在流传过程中有散佚,明代《正统道藏》[3.2]里只剩下甲子、甲戌、甲申的外貌描述。
2.六丁的名和字能与《灵宝六丁秘法》基本对上,可见其传承关系。
对六丁六甲在不同经典中的不同形象,《上清六甲祈祷秘法》打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补丁:“六甲神像,可千变万化。或独头,或三头,或一头身披金甲,或锦袍来降。”
一句“可千变万化”消灭了所有争论,不管游科把六丁六甲的形象做成福瑞分级图上的哪个阶段,都可以说:
此事在《上清六甲祈祷秘法》中亦有记载。
但这么讲未免有点太耍赖,而且我文章不就白写了嘛。
所以我们再往后看看。
疑似出于宋代的《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中有一套六丁六甲符,符印的旁边写着咒曰:
丁卯之阴,兔首人身,姓孔名林。吾呼降神,助吾习化,威摄万兵。藏吾藏吾,出入幽冥。急急如律令! 丁巳之阴,蛇首人身,姓盛名叔。吾呼降神,助吾习化,威摄万兵。藏吾藏吾,视吾皆盲。急急如律令! 丁未之阴,羊首人身,姓屈名旺。吾呼降神,助吾习化,威摄万兵。藏吾藏吾,出入幽冥。急急如律令! 丁酉之阴,鸡首人身,姓杨名清。吾呼降神,助吾习化,出入万兵,隐藏吾形,视吾者盲。急急如律令! 丁亥之阴,豕首人身,姓石名靖。吾呼降神,助吾习化,隐迹藏形,出入万军,如游无人。急急如律令! 丁丑之阴,牛首人身,姓费名陵。吾呼降神,助吾习化,隐迹藏形,出入万军,如瞽如盲。急急如律令! 甲子阳神,鼠首人身。黑龙为甲,龙韬虎巾。助吾习化,隐藏吾形。万卒千骑,视吾皆盲。急急如律令! 甲寅阳神,虎首人身。青龙为甲,取吾藏形。使吾威摄,万寇皆惊。或见或隐,人神不闻。急急如律令! 甲辰阳神,龙首人身。黄龙为甲,助吾威灵。藏吾元化,吾化吾形。出入万众,如入无人。急急如律令! 甲午阳神,马首人身。赤龙为甲,红袍绛巾。助吾威摄,万寇伏惊。藏吾现吾,逐物化形。急急如律令! 甲申阳神,猿首人身。白龙为甲,手执神锋。助吾习化,随物成形。威摄万惧,隐藏吾形。急急如律令! 甲戌阳神,狗首人身。黄龙为甲,威伏寇兵。助吾行化,随物化形。藏形隐体,人神不闻。急急如律令!
这套咒文里的六丁六甲都是兽首人身的形象,六甲阳神还专门强调了身上的甲胄,但没有强调六丁阴神的甲胄,这可能与早期六丁玉女的形象有关系。可惜《太上六壬鉴符阴经》的断代时间不明确,只能说是疑似宋代,实际时间可能会推迟到元代。
另外,这套咒文也很好的展现了六丁六甲与军事的强关联性。
《太上六壬鉴符阴经》里面说,孙膑求师于鬼谷子时,负责看鬼谷子家的果园。有一天,有一只白猿翻墙进来偷果子,被孙膑给逮住了,于是白猿传给孙膑一套“玄文”。
经里记载的六丁六甲符,就来自于这套“玄文”,传法小故事里的孙膑、鬼谷子、白猿在历史上和传说中都和军事有很大关系,所以咒文里这套符的主要功能就是入阵避兵。
这类兵书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点,就是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能“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答案是这些猛将、兵圣之类的人物都练过战场法术。
实际中古战锤,震旦龙裔Desu。
天庭螺丝钉
作为护法神将,六丁六甲太好用了,所以在不同道经里往往供职于不同的天庭机构,宋以后的文献给他们编了很多起源故事。
不过,就像机核内部有“头派”一样,六丁六甲虽然起源故事不一,但基本可以说是“北派”,即北极紫薇大帝的从属。
最开始,在北帝派(创建于唐玄宗时期)的“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六丁六甲为“北极天蓬元帅”麾下神将,排名最末[3.3]。
六甲神将,青帻,头盔,金甲,仗剑。六丁神将,赤帻,头盔,金甲,仗剑。
这里的“北极天蓬元帅”是北帝坐下北极四圣之首,唐宋之间,他的信仰极为流行,位格最高的时候,被尊为“
苍天上帝”。的确,他是猪八戒的原型之一,但比西游记里的天蓬元帅要厉害多了[3.4]。《云笈七签》中说他是“北帝上将,制服一切鬼神”。
等到了南宋,北帝信仰越发普及,奉行雷法的其他道派也开始信奉北帝,在《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中北极紫薇大帝获得了一个新的职权——“掌握五雷”,六丁六甲也随之转为北帝直属,“成了节度雷霆之使”[3.5]。
等到了明代,北极四圣之一的真武元帅已经渐渐升格成了北极玄天上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真武大帝。这时的真武大帝,信仰隆盛之极,六丁六甲就成了真武大帝的部将[3.6]。《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曰:“仰启玄天大圣者,北方壬癸至灵神。金阙真尊应化身,无上将军号真武……六丁玉女左右随,八杀将军前后卫。”,又曰,“真武神将,敬奉天尊教敕。乃披发跷足,踏螣蛇八卦神龟,部领三十万神将,六丁六甲。”
明代的六丁六甲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明代的六丁六甲理应更贴近西游记中的六丁六甲。
图3-2来自《真武灵应图册》,据王育成先生考证,这套图册出于永乐后期的武当山道士之手[3.6]。
图3-3 则为武当元和观中陈列的六甲鎏金铜像,这六尊铜像原本都供奉于玄岳门前的庵堂内,后因殿宇破败才迁至元和宫大殿。这六尊六甲神将,皆是鎏金铜铸而成,身披铠甲,做武将打扮,神态威严又各有情貌[3.7]。
作为真武大帝道场,以及明以后真武信仰的核心地代,出自“非真武不足当之”的武当山的图像材料,应该最能为我们说明真武部将六丁六甲的应有形象。
图3-2中在地上追着打人的六女六男,就是六丁六甲。有很明显的男女之分,六丁玉女和六甲神将[3.7]。
而被打的那个人(六天魔王),口中吐出了坎离二炁,化作苍龟巨蛇,想要偷袭天上的真武大帝。结果龟和蛇被真武一脚踩中,顷刻炼化(呃…顷刻降服。
游戏里的龟蛇二将,正是这里的苍龟巨蛇,不过龟蛇二将的来源有很多版本,这只是其中一种。
PS:这里的六天魔王不是之前织田信长那个佛教的第六天魔王,而是道教里的六天大魔王,道教故事里的老反派了,谁都要打一遍。
上图3-3 中的六甲鎏金铜像,形象也与《真武灵应图册》中的六甲神将接近。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认定:永乐后期的武当山道士,他们心中的六丁六甲应该就是上面两张图里的样子。
———————————————————————————
那明代的非道教人士,心中的六丁六甲又是什么形象呢?
我们之前提过很多次,六丁六甲和军事有很深的关联,很多兵书里都会有遁甲奇门、六丁六甲的相关内容。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就记载了一套六丁六甲的军旗,其上不但绘制了兽头人身的六丁六甲,还配有符箓,用以役使这十二位神将。
客观来讲,戚继光这个人是比较迷信的,他算是前两天【这题我会#1】电台里聊的那种老板,招人必须看星座,什么上升星座、太阳星座、月亮星座都要看。
他写的《练兵实记》杂集卷三是“将官到任宝鉴”,讲军队人事安排的。
而戚将军给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凡上官赴任,移居入宅,嫁娶出行修作一应等事,先看作主之人,本命无犯冲克,然后选用。今人但求日吉,而不知本命冲克所犯,是宜详察。 ”
强调了本命冲克的重要性之后,戚将军还顺便吐槽:“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懂这个啦,只知道看黄道吉日。不知道啊,这人的本命元辰也很重要”。
作为传统命理信奉者和作为明朝数一数二的军事家,戚继光对于六丁六甲形象的认识颇具参考性。
————————————————————————
对明代普通文人来说,六丁六甲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来看明代大百科《三才图会》,这是由明文献学家、藏书家王圻及其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书成于明万历 35 年,共 106 卷,分十四类: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3.9]。
《三才图会》里的六丁六甲跟《纪效新书》里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甲胄有出入,六丁六甲手中的兵器竟都能一一对应。可见两个版本的图像存在一个共同的范本,也就是说当时的明朝人已对六丁六甲有一个共通的基本印象:
十二神将,兽头人身,披坚执锐。
而这种形象,可以上述到唐代的《上清黄庭养神经》,“六甲兽士十二人。 子兽士,鼠头人身,持镶黑衣。丑兽士,牛头人身,持矛黄衣。寅兽士,虎头人身,持戟青衣……”,这里的六甲兽士还只是六丁六甲的从神。这极有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两种形象发生了融合,毕竟明代的六丁六甲基本只有十二神将,没人记得他们的部属了。
[3.1]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33-34.
[3.2]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上清六甲祈祷秘法.明正统十年内府刊本.
[3.3]邢飞.(2006).上清天蓬伏魔大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56.
[3.4]李远国,王家祐.(1997).天蓬元帅考辨.四川文物(03),51-56.
[3.5]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196-197.
[3.6]肖海明.(2007).真武图像研究.文物出版社.P16.
[3.7]王福谆.(2011).“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之三古代大型铜人像和铜神像(续完).铸造设备与工艺(03),53-58.
[3.8]肖海明.(2007).真武图像研究.文物出版社.P367.
[3.9]王秋菊.故宫博物院官网-《三才图会》词条.
四 从十二生肖到十二本命元辰
鉴于前面讲六丁六甲的流水账实在是又臭又长(捏鼻,所以我们接下来尽量删繁就简,少说屁话多放图,尽快地把十二元辰的时间也拉到明代。
十二生肖的形成
十二生肖(十二支兽)具体何时诞生,我们无从得知。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系统性相配的文物证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7年的秦简[4.1]。
放马滩秦简《十二支占盗》、睡虎地秦简《盗者》及孔家坡汉简《盗日》等篇中皆见一种以十二禽配合十二支占卜盗贼的方术。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睡虎地秦简《日书 • 盗者》
图4-1 引自《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 孙占宇、鲁家亮 武汉大学出版社
此时的十二禽虽然与后世十二生肖有一定差异,但已经很接近了,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这时的禽,是鸟兽的合称)。
到了东汉初年,十二支配禽的名称开始始与后世十二生肖完全一致,见于王充《论衡》: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虵(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水胜火,故豕食虵(蛇);火为水所害,故马食鼠屎而腹胀。 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虵(蛇)也。申,猴也。 ——《论衡 • 物势》 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螯,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 ——《论衡 • 言毒》
但在《论衡》中,我们仍找不到以十二禽纪年或作为属相的记述。到东汉中期,干支纪年被普遍使用,同时期的道教文献中开始出现单纯以十二支记述生年,配合十二禽卜算命运的记载。
寅申之岁,其人似虎,日月相直,殊不得相比。所以然者,寅为文章,在木之乡,山林猛兽,自不可当。但宜清洁,天遣令狩,不宜数见,多畏之者,名之为虎。年在寅中,命亦复长,三寅合生,乃可久长。 申为其冲,了不相亡,多恶畏夜,但能缘木上下,所畏众多。其命在金,行害伤人。故令小寿,是为可知。 ——《太平经》之《有德人禄命诀》
这时我们可以说,十二生肖在东汉初期已经初步形成了[4.1]。
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 辰(指管的弟弟管辰)问其故,辂曰:“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此皆不寿之验。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得讳,但人不知耳。 ——《三国志 • 魏书 • 管辂传》
管辂传里的这段话,是说:管辂觉得自己只能活个四十七八岁,他弟弟问他为啥。他给的解释里包含一句“吾本命在寅”,说明在他看来属虎也是短寿之命的一个原因[4.2]。
这种把出生年份和个人命运结合起来的说法,随着时代演变,逐渐发展成了本命元辰信仰。
本命元辰
文章开头时,我们简单提了一下十二地支是如何划分的,顺便讲了“辰”字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那“元辰”呢?
岁复当生次,星临本命辰。 ——宋范成大《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
元辰来自于本命元辰,也即是范成大诗中的“本命辰”。
本命元辰,基本上就是根据人出生年的地支或者干支,按照一定规则得出这个人对应的本命元辰。其有两种计算方法[4.2]:
- 十二年周期法,即仅以生年之地支循环一周来计本命。 上文提到的管辂说“吾本命在寅”,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 六十年周期法,即合天干与地支一起,以生年之干支循环一周来计本命。范成大的“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活到61岁,刚好过了一甲子。
确定依据以后,本命还可以继续深化,以十二地支为依据,可以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将自己的本命分配给北斗七星;以六十甲子为依据,可以按五行方位,将自己的本命分配给五岳。比如《旧唐书·礼仪志》,“玄宗乙酉岁生,以华岳当本命。”[4.3]。
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到了明代,本命的计算方法趋于简单,要么根据十二地支对应十二元辰,要么根据六十甲子对应六十甲子太岁神。
十二元辰,寅生属虎,功曹元辰。卯生属兔,太冲元辰。辰生属龙,天罡元辰。巳生属蛇,太乙元辰。午生属马,胜光元辰。未生属羊,小吉元辰。申生属猴,传送元辰。酉生属鸡,从魁元辰。戍生属犬,河魁元辰。亥生属猪,登明元辰。子生属鼠,神后元辰。丑生属牛,大吉元辰。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上面的引文,算是把十二元辰跟十二生肖的关系作了个总结,两者并不能直接等价,但都是一对一的锁死关系。
元辰殿
元辰殿内,寅虎立在砧台前,敲敲打打。 ——寅虎影神图
随着本命信仰的兴起和广泛传播,从唐代开始,就有皇帝在宫观寺庙里设立本命道场,以求消灾避祸、延年益寿[4.3]。到了宋代,这种设立道场来护佑本命的行为被发扬光大,几乎每一个宋代皇帝都曾经设立道场,修建本命元辰殿供奉自己的本命[4.5]。
也有皇帝下令修建十二元辰殿的例子,《翊圣保德传》里面说,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有神仙显灵于陕西周至县道士张守真家,自称为玉帝辅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宋皇朝。宋太祖对此 “未甚信异”。等到宋太宗嗣位,才开始是信这位“黑煞将军”,太宗下令在终南山建了一座上清太平宫。
中正之位列四大殿,前则玉皇通明殿,次紫微殿,次七元殿,次则真君(指黑煞将军)殿,东庑之外,有天蓬、 九曜、 东斗、 天地水三官四殿;西庑之外,有真武、 十二元辰、 西斗、 天曹四殿。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里记述了太平宫的神像设置,十二元辰在西庑之外,只是配祀,但也有专门的一方殿宇。
后来为本命元辰祈福的风气影响到民间,很多道观寺庙都会修建元辰殿,方便香客们上香祈福[4.2][4.5]。
根据当地本命元辰计算方式,元辰殿里供奉的元辰各不相同。晋城玉皇庙元辰殿里的是十二元辰,北京白云观元辰殿里的是六十甲子太岁。据说北京人小时候会去白云观里给自己的甲子太岁上香,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习俗。
六丁六甲最早就出自于六十甲子,而且五代道经《太上宣慈助化章》里有“除灾解厄六甲元辰度厄君”的神名。
元代道经《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里又提到“甲子日”归“关会六甲元辰将”管辖,需要他们下界保胎,并“预定当生日时吉凶事”。这也是本命元辰信仰的一个侧面
所以寅虎不管是六丁六甲还是十二元辰,都可以在元辰殿上班。
[4.1]孙占宇、鲁家亮.(2017).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P83
[4.2]刘长东.本命信仰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54-64.
[4.3]上师文.(2012).本命信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P39.
[4.4]汪圣铎 & 王德领.(2008).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86-92.
[4.5]谷东方.(2016).山西高平清代十二辰相菩萨图像辨析.敦煌研究(03),26-34.
五 十二元辰的形象依据
十二元辰的图像材料有很多,起码比六甲六丁多,所以我们直接从图像开始。
从北朝开始,墓葬出土文物中开始普遍出现十二支兽(十二生肖)相关的文物,有壁画、陶瓷俑、铜像、石刻等多种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古人的墓葬制度有关。
如《唐会要》卷三八《葬》载:“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五品以上,明器六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九品以上,明器四十,四神十二时在内。”[5.1]
“十二时”在五代宋初的墓石中称为“十二神”。北宋建隆二年(961) 六月二日太祖之母太后杜氏崩薨,其墓葬中使用的石作称“十二时神”。乾德三年(965) 六月孟昶薨卒,赵宋朝廷依礼诏许其墓中使用“十二时神”等六类石作,说明从宋太祖时期开始合称“十二时”与“十二神”为“十二时神”[5.2]。
元代堪舆家张景文著有阴阳地理书《大汉原陵秘葬经》,以东汉光武帝原陵为依托,记述了唐宋时期的墓葬制度。此书的《盟器神煞篇》写道:“天子山陵用盟器神煞法·····十二元辰,本相,长三尺,合三才”,“大夫以下至庶人墓中的明器…·….十二元辰,长一尺二寸”[5.3]。
另外,据《永乐大典》残卷摘录,自天子到庶人,随葬明器品目中都有十二元辰[5.1]。
没错,此事在永乐大典中亦有记载。
根据谢明良的研究,墓葬里的十二生肖大概可以分为四类[5.4]:
- 兽首兽身[图5-1、图5-2]
- 人身兽首(仅见生肖头部结合人化的身躯)[图5-3、图5-4、图5-5、图5-6]
注:图5-3 的 3D 模型链接在这里,点上传者头像找到单个生肖俑的模型
- 人身人首怀捧生肖,生肖均为兽首兽身[图5-7、图5-8]
- 人身人首头部或肩部置生肖,生肖均为兽首兽身[图5-9、图5-10]。此类还有更简化的版本,即在冠上或陶俑底部写墨字“子丑寅卯”[5.5][图5-11、图5-12]。
后两种生肖俑的表现形式经常被运用在宫观寺庙的造像和水陆画中,即用人身人首+关联动物/符号来提示造像身份。像大家看了很多遍的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雕像,就同时用了这两种方法。
娄金狗带了条白狗,是用对应的动物形象展现身份[图5-13];昴日鸡把鸡藏在手中的太阳里,是用符号化的动物来展现身份[图5-14]。同样是二十八星宿,到了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上,画师就转而用头冠来表现人物身份了,绝大部分星宿头上顶了一个圆盘,通过圆盘里的动物形象来判断身份[图5-15]。但也有更生动立体的头冠,比如尾火虎,他的头冠跟“尾火虎”三字简直完美契合[图5-16]。
掌握了基本方法,我们来看十二元辰。
晋城玉皇庙的十二元辰塑像[图5-17]是用头顶上的红色圆盘来表示身份的,圆盘里用白色颜料画出生肖形象,通过十二生肖与十二元辰的对应关系,来判断身份。永乐宫壁画里的十二元神(十二元辰)[图5-19]也是同样的方法,头顶的圆盘是白色,圆盘中的动物形象为彩色。只是大都模糊不清,无从判断身份,同出三清殿的二十八宿壁画[图5-20]或许能帮助我们想象十二元神曾经的样子[]。
注:因为用的是老照片,所以十二元辰塑像头顶上的圆盘大多残破。近期玉皇庙十二元辰殿重新开放,很多游客都拍照分享到了社交媒体上(版权问题没有引用),这些图片里的圆盘都已修复完整,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看看。
现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神仙赴会图》,据考证大概来自于山西平阳,和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应当出于同一批画师之手,即朱好古和他的门人。这幅壁画大约于 1928 年被日本人田中盗走,不当保存八年多后,纽约山中商会经理田中将其出售给了安大略博物馆(交易于 1937 年 3 月达成)。不幸中的万幸,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修复工作做得很好,在流落海外的大型壁画中,《神仙赴会图》目前的保存状况最为良好。
这幅画中也有十二元辰[图5-21],大部分和三清殿十二元神一样,在头顶圆盘中绘制生肖形象。但也有例外,比如牛和鼠 [图5-22、图5-23] 是在头冠上做了一个立体动物装饰。
狗和兔 [图5-24] ,则是用身边伴随生肖动物的方式。尤其是卯辰背对观众,用怀中白兔昭示自己的身份,非常高明的手法。
这种利用身边动物展现身份的方法,在《道子墨宝》画册“十二月将” [图5-23] 一页中也有展现。
[5.1]王元林.(2013).东亚地区墓葬壁画十二辰图像的起源与流变.考古学报(03),325-346.
[5.2]肖红兵.(2020).“葬仪”与“信俗”:文献所见宋代墓葬石作中的“十二时神”.史林(03),49-58+167+220.
[5.3]刘凤君.(1987).隋唐墓葬石刻十二属神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63-69.
[5.4]谢明良.(2019).六朝陶瓷论集-出土文物所见中国十二支兽的形态变迁——北朝至五代.三联书店.P48
[5.5]邓菲.(2015).形式与意涵的多元化——论两宋考古资料中的十二生肖像.民族艺术(06),90-100.
[5.6]庄程恒.(2020).墓中明堂:十二生肖与南方宋墓的空间意涵.中国美术研究(02),27-40.
六 结算画面
我们先从前文中拿一些接下来要用到的结论:
- 六丁六甲在某些版本中会戴生肖头冠(《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十二元辰更是经常戴,有时也会直接用写在身上的地支文字的代表身份。
- 六丁六甲和十二元辰既可以是兽首人身,也可以是人首人身。
- 六丁六甲的形象存在明显的性别倾向,如果存在女性,那六丁大概率全是女性。
- 六丁六甲和十二元辰并不一样,两者之间画不了等号。
论据准备好了,我们把《黑神话:悟空》里的形象[图6-1]拿出来,一起对比一下。
图6-1 六丁四甲(原作者微博@墨湫龍)
第三章通关画卷里,六丁以“六丁玉女”的形象[图6-2]出现,这没问题。但当她们以这种姿态出现,说明游戏科学角色设计的底本是“六丁六甲”,而不是“十二元辰”。
其中五个头上戴了对应的生肖头冠[图6-3],丁未玉女和其他人不同,头顶一个有角头骨,虽然大概率是羊头骨,但羊的特征并不明显,所以在抹额上写了一个“未”字[图6-4]。这也没问题。
(另外,头顶骷髅、身上有花的元素。这让人想起《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里角星神的形象[图6-5]——作花神打扮、头戴骷髅。不知道是不是游科有意为之,在这藏了什么东西。)
而图中的四甲,寅虎和辰龙是人外,兽头兽身,但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这和明代通行的另一个版本的六丁六甲能对上[图6-6](《三才图会》《纪效新书》)。另外,辰龙在游戏里的形象,其实和出土的生肖俑非常接近[图6-7]。
申猴戴猴头冠、作神将打扮,和《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里的形象几乎一致,这种人首人身的神将形象[图6-2]也在道经描述和图像中出现过。
戌狗戴着狗头冠、作文士打扮,这种形象和墓葬中的十二时神陶瓷俑很接近,但需要注意,那更偏向十二元辰。
不过作为六甲也可解释:一来,早期的六甲使者并不强调神将的形象;二来,“六甲神像,可千变万化。……或锦袍来降。” ;三来,游戏里的申猴也换衣服了,都当神仙了还不准人换衣服吗?
另外,申猴和戌狗在游戏和影神图里是直立行走的兽头兽身形象,在第三章通关画卷里是人形,说明《黑悟空》里的六丁六甲大概率都有两个形态。
此事在《上清六甲祈祷秘法》中亦有记载。
“六甲神像,可千变万化。或独头,或三头,或一头身披金甲,或锦袍来降。”
最后,寅虎影神图提到,他们几人在元辰殿上班,这个前面也有解释。如果是十二元辰,自然在十二元辰殿;如果是六丁六甲,则可以去六十甲子元辰殿上班。
《六十甲子神仙图》卷,引用自“北京保利拍卖”公众号
这么看下来,只剩下两个问题了
- 直立行走的兽头兽身和兽头人身,虽然接近,但并不一样。不过这只是小改动,而且改得很好、很合理。真做成兽头人身,这四位角色应该很难像现在这么讨喜了。
- 如果是六丁六甲,就不该叫他们申猴、戌狗、辰龙、寅虎,这是对十二生肖的称呼,拿来叫十二元辰倒还可以。
要想解开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转换思路:
现实的信仰体系里,六丁六甲是不等于十二元辰。但《西游记》的神魔世界观,也不能等同于现实的信仰体系。《西游记》里有很多跟现实神话传说体系对不上的地方,说不定,《西游记》里的“六丁六甲”和“十二元辰”就是同一波人,这两个词只是互为别称。
那现在让我们回到西游记,西游记版本众多,这里选择了三版作为参考:《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世德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批本)、以及中华书局 2014 年 10 月出版的《西游记 上下2册 中华书局经典小说原文注释系列 吴承恩著 李天飞校注》
简单说下理由:
- 世德堂本是现存刻本中时间最早(1592 年刊行)、影响力最大的版本。那张图,改编自1592年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jpg,指的就是这个 1592。
- 现代出版的西游记一般以世德堂本为底本,然后用其他的版本补一下世德堂本的缺漏。李批本是最常被拿来补漏的,所以这个也绕不开。
- 李天飞老师校注的版本是我认为近年来最好的一个版本,校勘态度认真,原则清晰明了、有理有据,注释多且靠谱。因此借这篇文章顺便推荐一下。
PS:李老师也玩黑神话了,B 站有两期他聊黑神话悟空的视频,请点这里和这里)
如何判断西游记里的“十二元辰”和“六丁六甲”是不是同一拨人,我们逆练“同一人论证法”,直接看他们两拨人有没有同时出现过。
“十二元辰”和“六丁六甲”这两个词在同一时间、地点出现的只有一处,且三个版本在这一处的描述完全一样(其实上面选了三版,只是为了显得很严谨):
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这一去,但见那: 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 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 四大天王,五方揭谛: 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 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吒前部先锋。 罗睺星为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 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 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最喜相争。 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 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 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层。 角亢氐房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 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 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 停云降雾临凡世,花果山前扎下营。
话说那齐天大圣搅乱蟠桃会,又盗老君九转金丹。玉帝派纠察灵官(王灵官)出殿遍访,查究事实,得知确是齐天大圣所为,于是有了上面这一幕——十万天兵围困花果山。
描述列阵扎营的韵文里有“ 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 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 ”
这句话讲了四个神仙组合,十二元辰、五瘟、五岳、六丁六甲,假如西游记里十二元辰真的等于六丁六甲。
那对他们的描述,就算没一句话讲完,也应该连着说才对,没必要中间隔着五瘟五岳。
所以,论证完毕:《黑悟空》里关于六丁六甲的内容,大体上是对的,但称呼是错的,游戏里出现的四甲应该叫甲申、甲戌、甲辰、甲寅。
—————————————————————————————————————
强行解读!
这游戏要做出来,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所以这错误肯定不是不小心犯的。绝对是故意选择用十二生肖名字的,最好想的理由——拉近角色与玩家之间的距离。比起六丁六甲,现代中国人肯定更熟悉十二生肖。事实也证明了,用这四个名字做辅助角色,效果非常好。
但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看似是搞错了的名字,但游戏科学在背后藏了东西。只是现在信息不足,我们无从知晓。
所以接下来我会尽量发散思维,给出一个勉强能通的解释。
注意:这篇文章之前的内容,虽然结构非常散乱,但涉及到的观点和图片我都尽量找到了来源和出处,自认还是比较有根据的。
可接下来的论证我自己都觉得很牵强,写出来只是图一乐,享受一下过度解读、浪费脑力的感觉,千万别信!
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 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
反转结论的关键,又是这句韵文。“大力天丁”这个词看起来只是对天兵天将的一种形容,不过是个常见的夸词。
“大力天丁”虽然在道藏中频频出现,但绝大部分时候都出现在两部道经里:《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和《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刚好,这两部经都是宋代天心派的根本道经。
宋代天心派有一部分神仙谱系来自于我们之前提到的北帝派,但他们创设了一套全新的神灵系统——北极驱邪院。
北极驱邪院是一个由众多神灵组成的天庭的官僚机构,之所以名为“院”,是受了宋代官僚机构中的宣徽院、枢密院等“院”的影响[6.1]。
所谓北极驱邪院者,乃三界纠察之司,万邪总摄之所。行其法者,则上通章奏,下达文移,救死度生,珍妖灭怪,考治鬼祟,難勘妖邪,是其职也。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七十八邙八,正统道藏本
简单来说,北极驱邪院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考校三界功过,所谓“三界纠察之司”;二是批断鬼神罪过、处理妖魔祸害之事,所谓“万邪总摄之所”[6.2]。
而为了保证北极驱邪院能够顺利行使自己的职能,天心派道士给北极驱邪院安排了大量的从属将帅。而其中很多神明的头衔,都是“大力天丁”,比如:
大力天丁都元帅,大力天丁都使者,大力天丁勾力士民子,大力天丁捉鬼将崔舒宣,大力天丁缚鬼将卢机权,大力天丁枷鬼将邓文行,大力天丁拷鬼将窦杨尧,大力天丁崔舒宣,大力天丁卢机权,大力天丁邓阳光,大力天丁窦行文。
天心派还另有一套“大力天丁追捉邪魔恶鬼法”,招来的神将是“大力天丁四位神将”:
东方大力天丁追鬼神将温玉,著青衣大袖,戴青帻赤面,手持双刀。 南方大力天丁捉鬼神将李公达,披赤文大袖,头戴赤帻,面色赤黄,手执铁棒。 西方大力天丁缚鬼神将吴天安,身著金甲,头冠素㥽,面色黄白,手把铁索。 北方大力天丁考鬼神将刘武真,身著皂衣大袖,头冠黑帻,面目青黑,执戟。
如此高频率地作为头衔出现,还都是有名有姓的神灵的头衔,这种情况跟其他道经中出现的“大力天丁”完全不一样。
其他道经中的“大力天丁”,大多是虚指,指某一类天兵天将,后面不会跟“大力天丁”的名姓。比如《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中有“双龙御车,力士捧节。前呵后卫,大力天丁。玉童玉女,执绶执印。”,这里的“大力天丁”明显就只是气氛组。
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在北极驱邪院的体制内,“大力天丁”是个固定头衔/职位。
现在通行的《西游记》,虽然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版本,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套书肯定经过一个很懂道教的人的手,这个人大概率还是全真教背景,书中大量的内丹术语就是明证,四大天师的非主流人选、部分道教文本的挪用可作旁证[6.3]。
这样说的话,“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可能就是故意这么写的。利用“大力天丁”一词与北极驱邪院的强关联性,暗示十二元辰的身份。
刚巧,天心派的神灵体系中还真有相似的形象:
元妙宗 著《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之二对二 《识法中圣像》,正统道藏本
子日直符,鼠头人身,黑衣,执镶。 丑日直符,牛头人身,黄衣,执镶。 寅日直符,虎头人身,著青,持矛。 卯日直符,兔头人身,著青,持矛。 辰日直符,龙头人身,黄衣,持矛。 巳日直符,蛇头人身,赤衣,持戟,有绋。 午日直符,马头人身,赤衣,持戟。 未日直符,羊头人身,黄衣,持戟。 申日直符,猴头人身,白衣,持枪。 酉日直符,鸡头人身,白衣,持枪。 戌日直符,狗头人身,黄衣,持枪。 亥日直符,猪头人身,黑衣,持镶。 注:矛应该为“ 钅矛”,“钅矛者,戟上有赤芾”。 ——(北宋)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之二对二 《识法中圣像》
“直符”是宋元道教科仪文献中比较常见的神祗官职名称。他们通常充任某些高位阶大神的护法官将,主要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或遵照指令前去执行任务。
但“直符”有很多,“十二支直符”却并不多见。历代道书只有两处,另一处在北帝派的“上清天蓬伏魔大法”里,形象与上文几乎完全一致,只是从兽头人身换成了人戴着兽头冠[6.4]。
十二支直符: 子日直符,鼠头冠、黑衣,持枪。丑日直符,牛头冠、黄衣,持枪。寅日直符,虎头冠、青衣,执矛。卯日直符,兔头冠、青衣,执矛。辰日直符,龙头冠、黄衣,执矛。巳日直符,蛇头冠、赤衣,执戟,有拂。午日直符,马头冠、赤衣,持戟。未日直符,羊头冠,黄衣,持戟。申日直符,猴头冠、白衣,执枪。酉日直符,鸡头冠、白衣,执枪。戌日直符,狗头冠、黄衣,执枪。亥日直符,猪头冠、黑衣,执枪。 六甲神将,青帻头盔,金甲仗剑。六丁神将,赤帻头盔,金甲仗剑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五十六“上清天蓬伏魔大法”
(明) 佚名 著《道法会元》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五十六京一“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正统道藏本
请看图,六丁六甲和上面的十二个直符,都在“十二支直符”的分类下面。这种情况有两种解释[6.5]:
一,他们都是十二支直符,十二支直符一共有 24 个神将;
二,这是同一拨人的不同称呼,或者说同一拨神灵的不同显化。
好像快能圆回来了,再看唐代的《金锁流珠引》,里面对十二支神有如下记载:
子上神鼠头人身,黑衣,左手持钩镶。 丑上神牛头人身,黑衣,左手持钩镶。 寅上神虎头人身,青衣,左手执𫓴。 卯上神兔头人身,青衣,左手执𫓴。 辰上神龙头人身青衣,左手持𫓴。 己上神蛇头人身赤衣,左手持戟。 午上神马头人身赤衣,左手持戟。 未上神羊头人身赤衣,左手持戟。 申上神是猴头人身,白衣,左手捉箭,右手持弩。 酉上神鸡头人身,白衣,左手捉箭,右手持弩。 戌上神狗头人身,白衣,左手捉箭,右手持弩。 亥上神猪头人身,黑衣,左手持钩镶。
对比发现,这三份描述十分相似,“𫓴”变成“ 钅矛”应该是抄写失误。也就是说,宋代的十二支直符,形象来自于唐代的十二支神,十二支神又与十二元辰极为接近,某些叙述情境下几乎等同。
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御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 《道法会元》卷二百六十五
根据上面这句话可知,北极驱邪院归北极紫薇大帝掌管。这下逻辑链完整了:
北帝派供奉北极紫薇大帝
⇓
北极紫薇大帝掌管北极驱邪院
⇓
北极驱邪院有形象来自十二支神的十二支直符
⇓
北极驱邪院的“北帝系”神灵传承自北帝派
⇓
在北帝派记载中十二支直符和六丁六甲有可能等同
⇓
“大力天丁”在西游记中被用来指代十二元辰
⇓
北极驱邪院有“大力天丁”这一职衔
⇓
西游记中的十二元辰有可能供职于北极驱邪院
⇓
西游记中的十二元辰有可能和六丁六甲等同
论证结束,当然,叠加了两次“有可能”,最后得到的这个“有可能”可能性也不大了,但有和没有还是不一样的嘛。
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这一去,但见那: 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 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
而且围困花果山之前,李天王点兵没点六丁六甲,只点了十二元辰,六丁六甲也不属于“普天星相”的范畴。或许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个是一拨人,不需要重复点。(当然,更大可能是六丁六甲被省略了,毕竟五瘟使者也被省略了)
所以按这个邪道思路论证下来,《黑神话悟空》里的六丁六甲可以等于十二元辰。
我狗哥是叫甲戌,也叫戌狗,没叫错人!
[6.1]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三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453.
[6.2]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196-197.
[6.3]陈洪,陈宏.(2003).论《西游记》与全真教之缘.《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6.4]姜守诚.(2022).宋元道教科仪中的“直符”神.中国本土宗教研究(00),161-177.
[6.5]邢飞.(2006).上清天蓬伏魔大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
后记
总之压榨了自己十来天,终于把这文章写完了。
结尾的强行论证,可能会有些机友看着会觉得:“啥呀这是?硬编出来好几个‘有可能’,论证一点都不严谨,沟子文学都不如。”
确实,虽然我挺乐在其中的,但这种把设定硬凹回来的论证的确没考虑读者的感受,非常抱歉!
但过度解读是真的爽,疯狂殴打文本,直到它承认你的观点,暴力解谜吧大概。
所以如果最近有时间的话,可能会再写一篇阴谋论纯享版的文章,尝试证明游戏里的二郎神没那么重男(阴谋论的世界没有感情,只有利益!口桀口桀口桀……
参考汇总
[1.1]陈久金.(1988).天干十日考.自然科学史研究(02),P119-127.
[1.2]刘宗迪.(2010).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商务印书馆.第二章第二节.
[1.3]郑文光.(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科学出版社.
[2.1]郭沫若、胡厚轩.(1982).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编号24913.
[2.2]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22.
[2.3]连云港市博物馆.(1997).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P20 和 P69-70.
[2.4]黄儒宣.(2013).《日书》图像研究.中西书局.P145-149.
[2.5]王子今.(2003)睡虎地秦简 《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P118.
[2.6]高中正.(2016).《梁书》“兔头”发微——兼论南北朝时方术与兵学的关系.中国史研究(04),61-73.
[2.7]吉川忠夫.(1998).六朝道教の研究.春秋社.P3
[2.8]刘仲宇.(2013).符箓平话.宗教文化出版社.P70-77.
[2.9]許蔚.(2016).唐人寫本《靈飛經》與《上清素奏丹符靈飛六甲》的復原.新国学(01),154-176.
[2.10]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二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572.
[2.11]巴雷特著 吕鹏志译.(2006).《金锁流珠引》年代考.宗教学研究(02),24-25+222.
[2.12]井上丰.(1992).六丁·六甲神の変容———初期道教と経典を中心にして.东方宗教(80),15-32.
[2.13]母学勇.(1994).剑阁鹤鸣山石刻道教图谱的内涵初论.四川文物(02),36-39.
[2.14]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三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60.
[2.15]曾德仁,李良,金普军.(2004).四川剑阁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四川文物(06),10-15.
[2.16]胡文和.(2004).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P3.
[3.1]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33-34.
[3.2]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上清六甲祈祷秘法.明正统十年内府刊本.
[3.3]邢飞.(2006).上清天蓬伏魔大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56.
[3.4]李远国,王家祐.(1997).天蓬元帅考辨.四川文物(03),51-56.
[3.5]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196-197.
[3.6]肖海明.(2007).真武图像研究.文物出版社.P16.
[3.7]王福谆.(2011).“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之三古代大型铜人像和铜神像(续完).铸造设备与工艺(03),53-58.
[3.8]肖海明.(2007).真武图像研究.文物出版社.P367.
[3.9]王秋菊.故宫博物院官网《三才图会》词条.
[4.1]孙占宇、鲁家亮.(2017).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P83
[4.2]刘长东.本命信仰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54-64.
[4.3]上师文.(2012).本命信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P39.
[4.4]汪圣铎 & 王德领.(2008).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86-92.
[4.5]谷东方.(2016).山西高平清代十二辰相菩萨图像辨析.敦煌研究(03),26-34.
[5.1]王元林.(2013).东亚地区墓葬壁画十二辰图像的起源与流变.考古学报(03),325-346.
[5.2]肖红兵.(2020).“葬仪”与“信俗”:文献所见宋代墓葬石作中的“十二时神”.史林(03),49-58+167+220.
[5.3]刘凤君.(1987).隋唐墓葬石刻十二属神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63-69.
[5.4]谢明良.(2019).六朝陶瓷论集-出土文物所见中国十二支兽的形态变迁——北朝至五代.三联书店.P48
[5.5]邓菲.(2015).形式与意涵的多元化——论两宋考古资料中的十二生肖像.民族艺术(06),90-100.
[5.6]庄程恒.(2020).墓中明堂:十二生肖与南方宋墓的空间意涵.中国美术研究(02),27-40.
[6.1]李远国.(2022).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第三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P453.
[6.2]刘莉.(2016).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P196-197.
[6.3]陈洪,陈宏.(2003).论《西游记》与全真教之缘.《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6.4]姜守诚.(2022).宋元道教科仪中的“直符”神.中国本土宗教研究(00),161-177.
[6.5]邢飞.(2006).上清天蓬伏魔大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
[6.6]吴承恩著 李天飞校注.(2014).西游记 上下2册.中华书局经典小说原文注释系列
另外,感谢游戏中通关画卷的原作者 @墨湫龍 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分享的高清大图,也要感谢《黑神话:悟空》WIKI 站 各位贡献者的奉献,不用启动游戏就能看影神图,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而且游戏内不太方便截取整张影神图的文本,所以本文中的影神图都来自哔哩哔哩的悟空WIKI,特别感谢天命编辑部和所有参与WIKI内容编辑的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