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玩完了,先來挑點毛病。
許多配音演員的配音帶有方言,就算沒有方言的也很符合家庭生活的語氣。很接地氣。
問題是,一到了男主和女主這裡,就有了男偶像和女夾子的感覺,作為一個以“逃離大山的女孩”為主題的故事。其實我覺得應該把這個女孩,平凡化。而不是以夾子配音,勾起玩家自然而然對她的可憐。動人的故事,真實的複述就好了。
第二,女主角自述時,女文青味太強了,雖然我知道是未來走出大山的女主,對年輕時的旁白複述。但這種文青味,會破壞故事的真實感。最重要的其實是描繪生活上的用詞。
像是這裡,文本用的80%表示的是交了很多錢。但倘若是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兩個月來,我在注塑廠賺了4500元,伙食費扣掉300元,洗漱用品20元,剛來時借了小晴200元,開支時我還給了她,又給了家裡3500元,我手上還留了一些錢。
(可能沒有伙食費,這裡僅作為例子)
這樣更加細碎的賬目,其實更能凸顯出這錢賺得不容易,開支時非常小心,家裡壓迫較大這種感覺。
因為只有可支配的錢很少的時候,才會一點點錢都要記賬,都要盤算。
單單一個給家人80%,會顯得家庭和女主都太有文化,也感受不到“錢”對女主很捉襟見肘這個感覺。
總之,故事描述的並不像是個17歲不再念書,進廠打工的,山裡姑娘的生活。
而從遊戲對於廠房工人,父母,年輕工友的臺詞描寫,能夠看出是有生活,接地氣的。這就使得女主融入不了這種環境。
不是她要走出大山,因此就該表達“融入不了”的融入不了。
而是在一片苞米地裡,長出了一顆水稻的奇怪觀感。
這方面,我覺得遊戲的文本有種“各玩各的”感覺。
再來說優點,遊戲對於手這個鏡頭的表達很好,很觸動人心。也極快地從家中的生活,轉移到了廠裡的生活。
而切割小物價的小遊戲,它很好地呈現了這份工作的枯燥感,和給女主帶來的麻木感。加上適度展現了工友們的年紀與生活,這的確會讓一個年輕的生命擔心自己的未來會在重複的、麻木的勞作裡消亡。
然後故事巧妙地借用了女主閱讀“多情劍客無情劍”的故事,來講述自己的寂寞。
只有數過梅花的人,才知道數梅花的人有多寂寞。於是女主在無法去網吧和喜歡的、希望他能娶她將她帶出的大山的男生一起玩遊戲時,她會默默地數自己切割的零件數量→雖然數這個數本來就是很合理的(計件工資),但這裡與讀書時的寂寞交相呼應了。做得很好。
Demo的結尾,在女主收到了男主給予的遊戲皮膚,最開心時,卻摔碎了400元的二手手機來到了高潮。那是她與外面世界溝通,唯一的渠道。
攢錢離開了大山,她唯一的同齡朋友(大她三歲)小晴的生活怎麼樣?她有沒有遇到危險,還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喜歡的男孩子剛剛送給她遊戲皮膚,她卻無法再聯繫他了。
這種揪心的感覺,表達的非常真實,也非常棒。如果體驗過Demo,的確會對後續故事的發展,產生濃烈的興趣。
最後,希望早點做出完整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