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Bastion》(2011)
Supergiant Games工作室的处女作,远观像是一段贯穿着勇气、坚韧的童话故事,而细细近看我们才会渐渐发现:这更像是一部通过憨态可掬的游戏操作和碎片化的旁白式叙述,来展现关于民族主义与灾后余生的悲剧。
当你醒来时,世界经历了末日
作为大灾难后罕见的幸存者“小子”,你从梦中醒来,跌跌撞撞地逃出坠落的世界,最终发现了所谓的“堡垒”——一座悬浮在天空中的巨大浮岛,同时也是灾后避难生存的最佳场所。唯一的问题在于:它还没有建成,剩下的碎片散落在天涯海角的废墟中以及充满敌意的土地上。随着你迈出第一步,这个崩坏的世界便逐渐栩栩如生:因为这些古老的桥梁、楼梯和城市街道的碎片,将从无底深渊中浮现至你的脚下。这种与内森德雷克“走哪塌哪”背道而驰的场面,除了视觉吸引力之外,还可以非常巧妙地推动玩家朝何处前进,从而指导你的游玩进度。
快节奏的战斗需要你保持轻盈的脚步
游玩《堡垒》时遇到的挑战主要源于对空间的感知,以及攻击的目标选择。虽然堡垒的世界确实在你周围升起,但它只延伸到主角半个身子这么远,不慎失足的危险总是存在的——好在跌落边缘的惩罚只是轻微的血条损失。随着游戏的推进,主角会在战斗中遭遇多样化的新敌人:有些敌人喜欢成群结队地攻击,而另一些敌人则会不断射出子弹,将你困在角落里。为了生存,游戏迫使你迅速采取行动,用各种不同的武器猛烈抨击那些最有可能受伤的敌人。
主角可以在任何时候携带两把武器,以及一种技能。关于武器设计的某些方面,《堡垒》甚至可以和开发商九年后的出圈作《哈迪斯》掰掰手腕。每种武器都有五层升级阶段,每层升级后可以在两种被动属性中任选其一,并可随意来回切换。这种被动属性的切换,在其他ARPG游戏中似乎并不多见。当然,每种武器还可以解锁自己的训练场,考验你的战斗实力。考验方式主要在于,迫使您根据特定模式摧毁目标以赢得最佳时间的谜题,或是测试你捣碎这些目标的速度,从而获得奖品来升级装备。训练场中的考研与实战一样,节奏偏快,需要在进攻的同时结合灵活的闪避与盾反——尽管这款游戏的操作体验在12年后的今天显得有些僵硬。因此在 PC 平台上推荐使用鼠标和键盘,以便提高远程武器的精度。
勇气传说?or 文明危机?
游戏进度推进到六成左右时,游戏的主题忽然开始走向令人不知所云的沉重与阴暗。从旁白零碎的口述中,我们可以初步得知:大灾难下似乎还隐藏了一对民族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随着主角的深入探索逐渐演变成了激烈的冲突,在冲突中人们相互中伤,城市建筑轰然崩塌,民族内部出现背叛。在这一切结束后,主角将面临抉择:重新来过还是放下仇恨?
无论如何选择,米娜桑都会迎来脱离灾难折磨的结局。首周目结束,我们也许无法足够清楚地认识到:究竟是何种民族矛盾,引发了这场灾后悲剧。开启多周目后,在旁白一句又一句的碎碎念中,仿佛可以看见高度发达的文明所持有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对于原始民族,发达文明几乎无差别地歧视对方,甚至毫不留情地占领其要塞,试图实现殖民统治。仇恨随着历史推进而加深,酝酿出抵御野蛮文明复仇的堡垒;又随着大灾难一声巨响,在大难临头之时短暂消停。而随着灾后的重建,两个民族间交织的命运再次站在了悬崖边缘。主角的抉择也将影响两个民族的安危。
尽管如此深刻的文化评价探讨,在碎片化的叙事和较为生硬的剧情转折中被打散,但在由出色的美术风格以及洒脱的吉他声所构成的童话外衣的衬托下,又显得那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