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推荐#
在《FF16》无聊过场时我会开始刷手机的新消息,在《暗黑破坏神4》漫长的副本跑图时我会开始放空大脑神游。无疑它们都带给过我愉快的游戏过程,但是难以带来持续的专注,如果要找一个反例,大概是《文明》这种需要让我的大脑持续运转,与之互动起来的游戏,就是“下一回合见”,然后一不小心就天亮了的那种。
那么2023目前为止,我的“最佳《文明》奖”,大概属于两个游戏,那就是《火山的女儿》和《沉默的蟋蟀》。
3月养女儿,7月养蛐蛐
——回合制养成就是这样让人欲罢不能
在《火山的女儿》中,游戏的时间虽然只有42回合,但是我们要给女儿完整的一生!
在《沉默的蟋蟀》中,游戏(单周目)虽然只有15个回合(一个虫季15天),但我们要组建出最强的蟋蟀队伍,用它(们)来征服各种赛事!
回合制养成游戏的乐趣在于:几乎每一项属性都可以成长,几乎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日常”可以安排,而在特殊的时间点会迎来节点事件,你的日常决定了重要节点的故事走向,节点反过来回馈了特殊的游戏体验——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一切皆操控于你手中。
在《沉默的蟋蟀》中,你每天可以进行1次蟋蟀捕捉、消耗体力完成各种郊外奇遇、在商店购买蟋蟀和各类相应用品、在斗场获得3场胜利、在季虫房完成蟋蟀的洗虫喂食养蛊等各类打理,这就是每天的“日常”;
然后第9、13天的国虫杯、15天的季末赛与天梯、中后期开放的友谊赛与联赛*就构成了“节点”
——在每个虫季你慢慢打造出来的强大蟋蟀队伍,会对于收官时的各类赛事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决定了最终成败的部分,在于你此前的日常经营——*结交虫友,满足条件可以拉进自己的“字号”也就是战队
蟋蟀未动,粮草先行
——《女神异闻录》风格的日程规划乐趣
日程规划目标是累积更多的资源最终用于组建强大的蟋蟀战队,那么按类型可以大致分为:蟋蟀的获取、钱的获取*。*除了虫蜕其他一切都可买,所以放在下一个养成的环节。
蟋蟀的获取来源有:(1)每天一次的野外抓捕、(2)蟋蟀店获取、(3)郊外的买虫或者抓虫事件。这个部分好玩的地方在于,首先都有对应的小游戏。
比如野外抓捕就像是扑克牌“翻牌”游戏,你可以根据虫鸣的方位判断大致的位置,有一定次数的“无打扰”点击,超过限定次数之后每次都会增加区域内蟋蟀的逃跑概率。
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变量增强可控性,比如被完全分隔开的没蟋蟀的区域会整体消失、每个区域会有3个随机工具(范围消除、降低逃跑率、增加勿打扰次数等等)、每次还可以选择一个场外捕捉工具(比如降低蟋蟀受伤概率,甚至是增加异动期)、地图中存在若干“兴趣点”,可以起到增减勿打扰次数、增减每次点击逃跑率等效果——如果每次点击逃跑率被降低到零,就等于你可以从容不迫的把所有草地“翻牌”完毕了。
其次就是,这些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成长性”
——比如野外抓捕地的等级是和你的声望相关、抓捕中获得洗虫水和捕捉工具则受到“援建”道具批发市场的等级影响:在《沉默的蟋蟀》中,比较好的一点是系统彼此之前都进行了强关联,这就让日常的养成抉择多了很多思考方面的趣味性。
钱的获取主要来自于斗场斗虫与各类赛事奖金——每天限定三胜,酬金由斗场等级和虫师证等级共同决定。那么问题很快就来了,能养几十只蟋蟀,只能三胜,其他的干嘛呢?答案是野外还可以斗虫,在野外可以遇到小男孩、小女孩、少女、老婆婆、工人、富商甚至是开发者,他们有的可以斗虫,有的可以买虫,共同构成了一个“斗虫俱乐部”风格的存在。
然后野外的活动非常丰富,甚至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小游戏存在。这是一个《杀戮尖塔》风格的事件树向前推进,你可以根据未来可预见的活动选择郊外的体力如何分配。除了斗虫和买虫类活动,你还可以参与轮盘竞猜(8组蟋蟀对决的胜负)来赢取奖金、或者是在茶馆休息几率获得更多的体力、获得虫食洗虫水书籍等稀有物品、还有让接下来若干比赛积分加倍&输了获得双倍赔偿这样的规划类项目。这各部分也挺好玩的,在于:
(1)其中同样存在不错的策略性比如有接下来4次行动体力消耗减半,配合凉亭、茶馆等获得体力的活动,甚至能一定时间内“电表倒转”,达成体力越用越多的效果。
(2)存在隐藏事件比如和开发者斗虫可以获得最强虫食、获得隐藏的捕虫地点信息等等。
成为最强: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但是蟋蟀全都要
如果说野外抓蟋蟀就像是开盲盒——等级、隐藏斗口(技能)、属性等等一切都是未知,但每一只“初生”的蟋蟀,都有其独到的价值,比如第一战胜利会获得双倍酬金的“毛口”加成,还有完全没战斗过的可以兑换成虫蜕用于给其他蟋蟀进补等等。
但是在此之后,蟋蟀们也会面临截然不同的虫生——为了最后的大赛考虑我们只需要大、中、小三种体型的强力蟋蟀各三只,其他的必然沦为赚取一次毛口就丢弃甚至是直接换虫蜕的工具虫存在。不过自己的“虫王”,要极尽可能的呵护,那么如何才能让它变的更强呢?
首先是变异:在《沉默的蟋蟀》,虫均“蜘蛛侠”彼得帕克,在自身的变异期内,每天会有变异概率获得属性提升(3选1),不过我们在选培养的主力虫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变异期越来越好,因为一个虫季就15天,每个季度只能保留3只功虫参与最后的天梯决胜,所以重要的是获得虫时的变异期与赛季剩余时间是否契合。游戏中存在提升变异期、变异时间和同时提升的“洗虫水”(仅可在最初获得时使用),对于培养主力而言,可能拿到一个变异期已经所剩无几但是数值基本大成的蟋蟀是更容易培养的(可以用洗虫水再给它“续费”变异期)。
然后是科技与狠活——包括封王、吃喝、进补甚至是“双修”。封王大概是心理暗示?被封为大王、二王、三王的三只蟋蟀每天会有20%、10%、5%的几率触发补齐短板,功虫有类似设定,所以第一虫季的功虫可以获得相当漫长的“进化”时间。吃喝是指虫食与虫水——最顶级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就能给蟋蟀一项属性最多5个箭头×吸收概率,这是一种覆盖制,一般食物吸收率是1-90%完全看脸,秘制食物35-100%会相对靠谱很多。
进补值得聊一下是因为单独做了个小游戏——玩一个消除游戏让5只蟋蟀依次吃三轮虫蜕,这毫无疑问是实力大涨的最重要环节,不过同样每虫限定一次,按每虫季3×3的队伍配置来说,最多两次进补就足够了。最后就是双修——这也是demo无法玩到的内容,后期获得三尾(雌虫)之后可以给功虫下雌进一步提升属性: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难道不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么?
59分,还剩一道大题没做......居然不及格?
——作为伯乐,需要的是慧眼如炬
游戏中,每个虫季结束时,我们可以保留的有:选定3只功虫、决定市场登记上限的虫缘(功虫品质决定)、声望值&已解锁捕捉地点,以及最重要的,虫师证等级。
在虫师证考试中,我们需要对4组对决完成竞猜,胜负、是否秒杀、胜利轮次,这也是对于我们对于游戏机制“学习”过程的一次全面考察,那么如何判定蟋蟀的胜负呢?
在平时我们可以比较蟋蟀的8项基本属性强弱、等级高低(等级越高有越强的再战概率)、技能档次和触发概率等等。但是在考试中,这一切都是不可见的,我们就需要凭借“眼力劲”去判定蟋蟀的强弱:比如牙齿的长度决定了暴击、大小则决定了攻击力等等,如果说《沉默的蟋蟀》我们扮演的是蟋蟀的伯乐,那么作为伯乐,最需要的就是慧眼如炬。
当然,哪怕做出了最理性的判断,现实的斗场,依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像是我三级虫师证前3题答对已经获得59分,离合格的64分一步之遥,最后一道题随便对一个分支都可以过关,然后这道题目其中一只蟋蟀等级更高、更粗壮,于是我选择它一击秒杀,迎来的确实三题全错出局的结果——蟋蟀的比赛,数值决定的只是更大的获胜概率,但是战斗的结果而言,一切皆有可能。
三局两胜制的比赛,可能数值处于弱势的蛐蛐30%概率连续再战,最终在决胜局频繁触发技能和暴击完成反杀,而作为场外操盘手的我们,可以通过“打草”来达成顺风战的保险增强或者逆风战的放手一搏,来获取一场超乎想象的胜利,而这场胜利,或许就在杯赛最为重要的决胜局。
一杯茶,一包烟,一笼蛐蛐斗一天
正式版《沉默的蟋蟀》长达10个虫季,对比可以玩数十个小时的demo来说,内容更是丰富到不可思议——当然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玩家本人累积的成长性并不是那么直观,并不足以抹除抓虫、洗虫、喂食等方面随机性带来的影响,有可能你第2、3个虫季能获取的主力功虫害不如第1个赛季;
以及更重要的问题大概是,那个“侦探系统”,虽然可以理解为是“名声”相关,但作用上它又像是一个“主线剧情”的定位,这就让出钱出力还涨恶名的过程看起来有点不知所谓。
但是这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难以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沉默的蟋蟀》成为了我打开以后,完全忽略了时间流逝,只剩下一个它的那种游戏——不断循环往复的“下一回合见”:一杯茶,一包烟,一笼蛐蛐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