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平底锅
不知各位小时候有没有尝试过拍卡游戏?就是那种大家一起把收集到的卡片拿出来,并尽力拍翻别人卡片的游戏——胜者获得所有,输者损失惨重,这往往是拍卡游戏结束后会出现的局面。
为什么笔者今天会突然提到拍卡游戏呢?原因大概是我最近玩到一款既视感很像“拍卡游戏”的电子游戏,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宇宙大冒险》(英文名:《Big bia》)
堆叠卡片与神奇的既视感
有一说一,笔者很久之前便注意到了《宇宙大拍扁》这款游戏(大概这游戏还在EA阶段便知道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颇为清奇的视觉展现方式,说实话,光看游戏的宣传图便能清楚,本作采用的是半俯视角度展开游戏,因此,在观感上会给人一种低头面向一盒卡牌的神奇既视感。
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会在前面提到”拍卡游戏“的缘故,在这种视角下进行游戏,确实会让人在恍惚之间想到小时候和朋友一起玩的卡片游戏,再加上游戏角色本身大颗粒像素组合而成的简单形象,可以说看起来别有一番意趣。
拍扁、吞噬、组合,有趣十足的底层逻辑设计
其实一开始,笔者也好奇过,本作的名字为什么叫《宇宙大拍扁》,这名字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体验了游戏一段时间之后,笔者才发现,《宇宙大拍扁》这一名字确实很贴合游戏,准确来说,是贴合游戏的玩法——本作的核心,可以说就在于”拍扁“二字,在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不断将卡牌”拍“在一起,让自己的卡牌变得更强力,像是若把同品质的道具放到一起,则道具会自动晋升到下一品质,人物放到一起,也是同理。
只有通过不断让角色吞噬道具,并与其他角色组合在一起,玩家便能够获得更为强大的角色——听起来游戏的基本逻辑设计似乎很简陋,对吧?
但实际不然,本作通过大量为各角色设置词条,同时在机制、属性上做手段,让游戏内的“拍扁”变得乐趣横生,像是一位本来不怎么起眼的角色“修女”,刚开始只是一张血量较低,攻击力约等于无,而且技能只能回复三滴血的角色卡,但通过后面使之吞噬道具,与其他角色组合,我们能让她的技能变成一次回复几十滴血的神技,与此同时,她的血量也从原本的三四十升到了六十五,技能也多了一个被动群体伤害技、一个战斗结束后能增加生命上限的被动技与一个可以获得减伤的主动技能——整体游玩体验下来,本作最能让我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的,可以说便是角色的培养了。
此外,游戏内还有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可以触发,并且,游戏内的随机事件都很有梗(体验过本作的玩家应该知道游戏内的文案有多逗乐),玩起来能称得上既有趣,又欢乐。
结语
虽然目前玩家社区中,《宇宙大拍扁》的风评并不好,但笔者体验下来,感觉游戏整体框架还是蛮完善的,趣味性也足够。
但可惜的是,从去年推出正式版以后,制作组便很少再对本作进行内容拓展性更新了,并且目前游戏的难度也的确有点高,所幸的是,游戏目前并无什么大型恶性BUG,玩家正常体验游戏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