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守護的實際運用舉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12-11 04:28:12 作者:GWS心理諮詢師 Language

安寧守護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有期限的,不管是動物還是人,所有事物都會有離去的那一天。但是他們在我們心中留下的痕跡,卻被我們細心珍藏。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值得被我們銘記的事物,不管別人看來怎樣,他們對我們一定是意義非凡的。有可能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甚至有可能是我們曾經非常喜歡的寵物,也有可能是我們再也無法經歷刻骨銘心的過去。這些對我們重要的事物,在離去的那一瞬間都會或多或少給我們帶來一些內心上的衝擊。當我們難以獨自承受這份悲傷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他人的幫助。這也就是安寧守護的工作內容之一。

一、放下道理,共情來訪。

有一個很多人安慰他人的時候都會出現的一個行為。那就是嘗試著講道理,或者是制止當事人的哀傷情緒。比如“你不要再哭了,把眼睛哭壞了怎麼辦”“他已經走了,你再哭也沒有用”。不知各位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話語,如果有的話,可以回想一下,當你在失去重要的事物,非常痛苦想要抒發內心情緒的時候,聽到他人這麼說你是什麼樣的感受?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多次提到過,情緒一旦產生不會憑空消失,強行的停滯只會使其越發強大,進而發展到我們無法控制的那一天會以極具破壞力的方式爆發出來。如果在當事人想要抒發情緒的時候,我們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其停止抒發行為,首先第一點他會感到更加的痛苦甚至會對你產生憤怒。第二點就算他停止了,也會對他生理上造成一些損傷。第三點就像我剛才講的一樣,會在內心形成一個未完成事件,會有很多種更嚴重的狀況出現。比如:他會認為這個事物並沒有離開,他並且堅定的相信自己是對的。我見過至少四個哀傷事件未得到妥善的處理而導致的這個情況。他們嘴上雖然說,對,那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他已經離開了我)。但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糾纏那個未完成哀傷處理的事物。對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之後,來找到我們,才剛剛知道原來是哀傷事件沒有處理好。

所以說,當當事人想要抒發哀傷情緒的時候,我們作為他尋求幫助的人,一定不要去用科學道理去制止他的哀傷行為,讓他以自己的方式抒發出來,這樣已經成功一半了。

二、尊重來訪,先跟後帶

安寧守護是一門要求學習者擁有大量且廣泛的知識儲備的技術,因為它的內容包括心理,醫學,宗教,人文,社會等等共九個範圍。因為當你面對來訪者的時候,我們需要以來訪者的視角或者方式來處理這個事件。當你不瞭解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以及成長經歷中學習到關於處理哀傷事件的行為時,我們就很難與來訪者在一起了。比如說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專屬於他們處理哀傷事件的習俗和行為。難道我們在進行安寧守護的時候,需要強制讓他們遵守我們漢族的處理方式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科學的。所以在處理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尊重來訪,然後先跟後帶。

尊重來訪,很簡單,同時也容易出錯。因為我們的大部分人的教育經歷,就是破除迷信,維護科學。在當今社會體系中這也是最為主流的聲音,很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都堅定地實施這個理念。所以當我們在聽到來訪者講述有關靈魂,宗教信仰的時候我們不免在內心產生懷疑甚至是嘲笑。嘲笑他們不懂得科學技術,嘲笑他們都2024年了還這麼封建迷信。但,這有什麼作用呢?或許會有,讓我們在生活當中從被嘲笑的一方,利用我們所謂的科學真實變成了嘲笑的一方,我們終於在這一刻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覺。多麼可憐。

不管我們是什麼身份,我們都希望當事人因為我們的出現而變得更好,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根據他想要用來解決哀傷事件的行為去處理他自己的情緒,即使這個行為在你看來再不科學再愚蠢。我們應該去尊重他,除非你希望,你的出現讓當事人變得更加痛苦。

第二先跟後代。如果到此為止的文章內容你都完全的看下來了,到這一步就非常簡單了。當他的哀傷情緒處理到他認為可以接受的程度的時候,我們來用科學的技術和方式引領他計劃和完善未來。這樣一套下來哀傷事件對他的現實生活影響就會少很多,我們也就達到了幫助他的目的。

三、具體事例,具體分析

安寧守護的實際運用舉例-第0張

好重新回到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出發的原因,原因是我在一篇關於到寵物的文章下發表了此評論,那篇文章的內容,我會放在評論區各位可以去自行查看。我只是來分享一下我如何簡單的處理這個事情。

如果說這個哀傷事件真的是我以一個諮詢的方式去處理的話,我或許會更接近來訪者一些。但是我在評論區的話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他避免被其他人的評論而更痛苦。所以我在關於評論區和當事人有爭議的這一點,做出了一個更傾向於讓當事人接受,而且避免其他人質疑的一個方向。具體事實真相是什麼,我們不去討論。當事人寫這篇文章主要原因是寵物去世了,孩子病好了。他用來哀悼寵物的方式就是將它賦予特殊的意義,認為是寵物的離開,才會讓孩子變得健康。雖然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匪夷所思,但是在當事人的世界當中,這或許就是最貼合他自己的。所以我會選擇繼續強化這一點,而不是去否認他,這樣才會讓當事人感覺更舒服一點。

願我們的存在,讓身邊人過的更好。

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各位喜歡的話不妨點贊關注加充電,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我們共同討論一起進步!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