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守护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有期限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所有事物都会有离去的那一天。但是他们在我们心中留下的痕迹,却被我们细心珍藏。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值得被我们铭记的事物,不管别人看来怎样,他们对我们一定是意义非凡的。有可能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有可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甚至有可能是我们曾经非常喜欢的宠物,也有可能是我们再也无法经历刻骨铭心的过去。这些对我们重要的事物,在离去的那一瞬间都会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一些内心上的冲击。当我们难以独自承受这份悲伤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他人的帮助。这也就是安宁守护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放下道理,共情来访。
有一个很多人安慰他人的时候都会出现的一个行为。那就是尝试着讲道理,或者是制止当事人的哀伤情绪。比如“你不要再哭了,把眼睛哭坏了怎么办”“他已经走了,你再哭也没有用”。不知各位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话语,如果有的话,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在失去重要的事物,非常痛苦想要抒发内心情绪的时候,听到他人这么说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在之前的文章当中多次提到过,情绪一旦产生不会凭空消失,强行的停滞只会使其越发强大,进而发展到我们无法控制的那一天会以极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出来。如果在当事人想要抒发情绪的时候,我们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其停止抒发行为,首先第一点他会感到更加的痛苦甚至会对你产生愤怒。第二点就算他停止了,也会对他生理上造成一些损伤。第三点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会在内心形成一个未完成事件,会有很多种更严重的状况出现。比如:他会认为这个事物并没有离开,他并且坚定的相信自己是对的。我见过至少四个哀伤事件未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导致的这个情况。他们嘴上虽然说,对,那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他已经离开了我)。但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纠缠那个未完成哀伤处理的事物。对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之后,来找到我们,才刚刚知道原来是哀伤事件没有处理好。
所以说,当当事人想要抒发哀伤情绪的时候,我们作为他寻求帮助的人,一定不要去用科学道理去制止他的哀伤行为,让他以自己的方式抒发出来,这样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尊重来访,先跟后带
安宁守护是一门要求学习者拥有大量且广泛的知识储备的技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心理,医学,宗教,人文,社会等等共九个范围。因为当你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来访者的视角或者方式来处理这个事件。当你不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成长经历中学习到关于处理哀伤事件的行为时,我们就很难与来访者在一起了。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又有专属于他们处理哀伤事件的习俗和行为。难道我们在进行安宁守护的时候,需要强制让他们遵守我们汉族的处理方式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科学的。所以在处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尊重来访,然后先跟后带。
尊重来访,很简单,同时也容易出错。因为我们的大部分人的教育经历,就是破除迷信,维护科学。在当今社会体系中这也是最为主流的声音,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都坚定地实施这个理念。所以当我们在听到来访者讲述有关灵魂,宗教信仰的时候我们不免在内心产生怀疑甚至是嘲笑。嘲笑他们不懂得科学技术,嘲笑他们都2024年了还这么封建迷信。但,这有什么作用呢?或许会有,让我们在生活当中从被嘲笑的一方,利用我们所谓的科学真实变成了嘲笑的一方,我们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多么可怜。
不管我们是什么身份,我们都希望当事人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根据他想要用来解决哀伤事件的行为去处理他自己的情绪,即使这个行为在你看来再不科学再愚蠢。我们应该去尊重他,除非你希望,你的出现让当事人变得更加痛苦。
第二先跟后代。如果到此为止的文章内容你都完全的看下来了,到这一步就非常简单了。当他的哀伤情绪处理到他认为可以接受的程度的时候,我们来用科学的技术和方式引领他计划和完善未来。这样一套下来哀伤事件对他的现实生活影响就会少很多,我们也就达到了帮助他的目的。
三、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好重新回到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出发的原因,原因是我在一篇关于到宠物的文章下发表了此评论,那篇文章的内容,我会放在评论区各位可以去自行查看。我只是来分享一下我如何简单的处理这个事情。
如果说这个哀伤事件真的是我以一个咨询的方式去处理的话,我或许会更接近来访者一些。但是我在评论区的话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他避免被其他人的评论而更痛苦。所以我在关于评论区和当事人有争议的这一点,做出了一个更倾向于让当事人接受,而且避免其他人质疑的一个方向。具体事实真相是什么,我们不去讨论。当事人写这篇文章主要原因是宠物去世了,孩子病好了。他用来哀悼宠物的方式就是将它赋予特殊的意义,认为是宠物的离开,才会让孩子变得健康。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匪夷所思,但是在当事人的世界当中,这或许就是最贴合他自己的。所以我会选择继续强化这一点,而不是去否认他,这样才会让当事人感觉更舒服一点。
愿我们的存在,让身边人过的更好。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各位喜欢的话不妨点赞关注加充电,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们共同讨论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