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特別篇:在黑猴前夜聊審查與分級)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8-21 23:32:23 作者:Tierra Language

本來是不怎麼想蹭黑猴熱度的,以我的遊戲閱歷,恐怕很難輸出比較有深度的遊戲相關的內容。但最近恰好有這麼一部片子《逆行人生》,上映前各種“記錄在案”、“爆”、“廣電局衝暈了”等聲音不絕於耳;結果一看,嘿,不能拍的東西沒咋拍,能拍的東西又拍得一言難盡,有種小鞋未至先削足適履的幽默感,甚至把“唉美團”當口頭禪的品客,都給幹沉默了。此情此景,我不得不聯想到黑猴過審那天,國產遊戲圈的狂熱。黑猴作為第一個在審核上特事特辦的遊戲,其價值和意義值得探討。
在討論文化作品的審查與分級之前,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是:誰最需要審查制度?或者說審查制度服務於誰?
從宏觀來看,答案是文化產業本身。在前工業化時期,由於社會階層和財富不同,文化產品不同受眾之間有著較為明確的壁壘,可以參考炸雞的歷史與黑人的關係。進入工業時代,文化產品藉助信息科技能得到廣泛的傳播,這必然會導致不同受眾人群的對文化產品的訴求呈現多樣化。為了在海量的訴求中尋找一個平衡點,現代的影視、遊戲等文化產業通常會自發建立一套行業內統一的審查制度,讓創作者明白什麼內容能做,以及對不同年齡、種族都適合展示哪些內容。可以說,自發且統一的審查制度,是文化產業的基石之一。
在微觀角度看,上述的審查制度下,一個不太懂遊戲的消費者,也能根據分級來為他的孩子購買相應的遊戲產品,而不太需要擔心孩子會看到不適宜的內容。分級制度多為年齡導向,因為保護未成年人是世界範圍內少有的能達成共識的議題。對於開發者而言,健康的審查與分級制度不但不會扼殺創意,反而會減少創意的“後顧之憂”。看過王小波的一句話,大意為:“當一位作家為了藝術表達而使用露骨的性描寫時,他無法阻止這些文字成為一個十幾歲青少年的性喚起素材。”。分級制度可以儘可能地確保文化作品被“合適的人”欣賞到,從而避免好作品帶來壞影響的尷尬,創作者就不必有王小波的擔心。
然而,目前國內的審查制度,似乎與上面提及的所有優點一個不沾。
拋開部門職責不明,送審流程繁瑣等不談。國內的審查制度所服務的首要對象並非文化產業,甚至並非玩家和開發者,而是政治需求。這倒並不是說類似北方鄰國“將軍的恩情來世也還不完”的刻意為之。而是沒有選擇。中國的主流觀念長期處於“紅色且保守”的狀態,文化娛樂行業也長期處於與“艱苦奮鬥”語義相悖的困境中。馬克思有言:“一個社會的統治思想必然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本就不太需要繁榮的文化產業,和擁有創意和話語權的開發者,因為文化多元化往往能推動社會意識的演進,這是與目前保守主義的大背景是不和的。
同時,東亞特有的強勢傳統家庭觀念,也不歡迎健康的審查制度。在B站許多討論審查制度的視頻中,頻頻有彈幕指出“家長”是萬惡之源。東亞家庭的強勢具體表現為:他們要隨時確保自己是孩子的全職審核員,而不會把審核的職責部分讓渡給社會。許多家長對孩子是否能看電影、玩遊戲,具有一票否決權,並且還不需要為否決做出任何解釋。因為家庭的強勢,國內年齡分級的萌芽“適齡提示”往往形同虛設,孩子們能玩什麼遊戲,通常不取決於制度,而是“家規”。
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國內的審查制度同時存在兩個相反的古怪特性,要麼一刀切,要麼不清不楚。前者,例如未成年人遊玩時間限制,符合了強勢家庭的訴求,畢竟他們對待兩性關係也是一樣,從談之色變到後代焦慮只需要短短几年。模糊的界限也正是政治導向的審查樂於看到的:清晰的規定缺乏解釋的空間,對於開發者和玩家都是公開透明的;而在模糊的界限下,開發者們不太知道雷區在哪,為了過審大有可能選擇自我審查,形成“審查共識”。這種“審查共識”對遊戲多樣性是有害的,因為地圖炮沒有射程,大家躲著躲著最後發現都聚到一塊了。而趨同的產品和審美又可以力保社會主流思想維持現狀。更進一步,官方甚至可以將其包裝成“彈性審查”,在輿論上佔據優勢。
黑猴對於審查制度進步的意義非常鮮明,它可以說是首個既沒有核心價值觀疊甲內容,也沒有大廠可以背靠,就能讓審核特事特辦開綠燈的遊戲。同時,黑猴無論遊戲本身,還是輿論支持,都可以說相當過硬。買斷制的模式使得黑猴在推廣上先天就弱於二遊,但是,不會有一個測評人把黑猴和抽卡二遊正兒八經放一起嚴肅地對比優劣吧?
黑猴的過審,極有可能說明內部還有這麼一批人,他們高頻上網衝浪,沒有脫離時代、脫離人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健康的審查制度。我不想扯什麼宏大敘事,但遊科對於審查制度進步,一定起到了從未有過的作用。在互聯網上,很多年輕人把審核制度的進步寄託於“等我們當了父母”或者“等新一代掌權”。然而,人生的長度相對於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極其短暫,如果不立刻跑起來,烏雲不會從頭頂自己飄走。你可以是開發者,去打造遊戲性與思想性兼得的佳作,你也可以是玩家,在社區為自己的喜好和訴求發聲。黑猴之後,審查制度如果能取得些許進步,那一定不是等出來的,而是真正熱愛遊戲的人們跑出來的。
漆黑的雨夜中,我看到一隻手臂高舉著忽明忽暗的火把。雖為星星之火,未必不可燎原。
——分割線——
審核卡兩次,發佈10分鐘即退稿,這是個不允許談論遊戲相關社會學話題的地方嗎?難道一定要全篇抽象+黑話,隱晦到大多數人看不懂到程度才能發出來嗎?
我非常理解平臺為了保護自身,選擇比較嚴格的審核策略。但是遊戲本質是一種可傳播的媒體作品,任何有影響力的遊戲,都無法避免止於遊戲,甚至可以說越出名的遊戲就越容易和那些“碰不得的話題”扯上關係。
作為國內很成熟且聲量較大的玩家社區,如果機核的原創內容僅停留於討論遊戲本身,我覺得會是一個遺憾的點。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