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炮兵之王——BM-8-24


3樓貓 發佈時間:2024-04-27 23:27:24 作者:從軍遊戲 Language

各位指揮官們大家好!

近期相信有許多指揮官在遊戲中發現了一輛經典的載具,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炮兵之王,它就是——BM-8-24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0張

在《從軍》中,【S國:BM-8-24坦克小隊】駕駛的便是這輛被稱為炮兵之王的火箭炮。指揮官可在《從軍》裡的武器研發中看到【S國:BM-8-24坦克小隊】,解鎖體驗這輛載具。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1張

BM-8-24是BM-8型火箭炮(BM-8 Rocket Artillery)的履帶改裝型。而BM-8型火箭炮是BM-13型火箭炮(英文:BM-13 Rocket Artillery ,綽號:Katyusha ,譯文:喀秋莎)的改裝版本(BM-8的彈體口徑由BM-13的132mm換為82mm)。BM-13型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研製裝備的一型輪式車載火箭炮。BM-13型火箭炮於1941年開始裝備蘇聯軍隊,在整個二戰期間,總共裝備6800門。該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效果突出,以“喀秋莎”火箭炮之名而著稱 。而BM-8型火箭炮在整個二戰期間總共生產了2400門。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2張

今天教官就帶各位指揮官一起了解下BM-8-24的故事。

研發起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暴露出飛機武器威力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蘇聯人開始著手開發航空火箭彈,並對固體燃料火箭彈進行深入研究。1921年,為專注於火箭技術的研發,第2中央特別設計局正式成立,致力於固體燃料火箭的研製工作。在蘇聯設計師的不懈努力下,他們成功研製出能夠穩定飛行400米的固體燃料火箭,以及射程達到1300米的火箭彈。此外,還開發了РС-82型82毫米和РС-132型132毫米的航空火箭彈。這些技術成果為後續炮兵火箭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8年10月,以ZiS-6(吉斯-6)式6X6載重卡車為平臺,蘇聯進行了火箭炮車載實驗。為了確保火箭彈的最大搭載量,火箭炮被設計成擁有24條工字型發射軌,這些發射軌上下兩排交錯排列,每排各有12條。發射軌的指向與車頭方向垂直,並只能進行高低調整。雖然這種方式的方向射角精度不盡人意,調整速度也相對較慢,但此次實驗成功證明了道軌式發射裝置的可靠性,並確保了火箭彈的正常飛行。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蘇聯後續發展火箭炮夯實了根基。

1939年3月,蘇聯沃羅涅日工廠成功試製出BМ-13-16火箭炮,該火箭炮在載重汽車底盤上安裝了8個導軌式定向器。其發射架採用工字型設計,上下可分別掛載一枚火箭彈。BМ-13火箭炮總共可攜帶16枚М-13型(即РС-132的改進型)132毫米尾翼式火箭彈,發射架左右方向射界各為90度。經過蘇聯軍方的測試,BМ-13火箭炮特別適用於打擊暴露的密集敵軍有生力量集結地、野戰工事以及集群坦克火炮陣地,展現出強大的實戰能力。

1940年,蘇聯成功試生產了6門BМ-13火箭炮。至1941年,軍方進一步訂購了40門,並在6月份追加了17門的訂單。同年4月,蘇聯最高國防委員會(GKO)正式將該火箭炮命名為BM-13-16火箭炮。

1941年6月17日,BМ-13火箭炮在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以及軍械人民委員烏斯季諾夫面前進行了成功的發射演示。而在6月21日,即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儘管其定型測試尚未完成,蘇聯政府仍決定全力投入BМ-13火箭炮及М-13火箭彈的生產。6月28日,蘇軍決定組建一個特別的BМ-13火箭炮連。出於保密考慮,火箭炮的正式名稱型號並未公開。但由於炮架上標有共產國際工廠的首字母“К”,蘇軍士兵親切地稱其為“喀秋莎”(Катюша)。

1941年6月30日,“共產國際”工廠在沃羅涅日開始批量生產BМ-13火箭炮,並將其廣泛裝備於部隊。在實戰應用中,發現BM-13火箭炮在泥濘路況下的越野機動性存在不足。為了改進這一問題,決定開發一種基於履帶式底盤的火箭炮。經過選擇,決定採用T-40水陸坦克底盤,並安裝了BM-8-2424火箭炮發射器,從而誕生了BM-8火箭炮。BM-8火箭彈發射器是在PC-8282毫米航空火箭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得到的。

然而,由於T-40坦克在1941年秋季已經停產,其車況和數量均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最終決定以新的Т-60輕型坦克為底盤進行定型生產BM-8-24火箭炮。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3張

與先前的喀秋莎火箭炮類似,BM-8-24火箭炮也採用了工字形發射架。由於口徑較小,BM-8-24能夠一次性投送24枚82毫米火箭彈,這一數量超過了喀秋莎的16枚。然而,小口徑火箭彈的推動力相對較小,導致其射程相對較短。在不考慮準度的情況下,其射程大約為五至六公里,相較於喀秋莎火箭炮在八公里外的大範圍毀傷能力,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

儘管BM-8-24火箭炮的威力相較於BM-13有所減弱,射程也較短,但其機動性更佳,火力密集度更高。這使得它更適合於打擊近距離的敵方有生力量和輕型野戰工事。

特點優勢

儘管T-60坦克底盤在機動性方面具有優勢,但蘇聯軍方始終對其火力性能有所期待,希望能夠為其配備更大口徑的火箭彈和發射架。然而,鑑於T-60坦克的車體長度僅為4米左右,屬於輕型坦克範疇,而BM-13火箭炮所裝備的132毫米火箭彈發射架的滑軌長度達到了5米,強行將如此長的滑軌安裝在T-60坦克的底盤上,將極大地增加戰鬥中的翻車風險,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也難以駕馭。因此,在追求火力與機動性的平衡方面,必須審慎考慮BM-8-24的升級改裝方案。

實際上,蘇聯軍隊並非缺乏大型履帶式的底盤。例如,T-34坦克的車體長度達到6米,這足以容納“喀秋莎”火箭炮5米長的發射滑軌。在機動性和越野性能方面,T-34坦克表現出色,因此,如果將沉重的炮塔替換為發射架,其速度甚至可能略有提升。然而,在戰爭時期,T-34坦克的供應主要集中在前線裝甲部隊,這使得炮兵只能使用T-60的底盤作為替代方案。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3張

T-60作為一款輕型坦克,其底盤確實無法承受大型發射架的重量。然而,正是由於其小巧的車身,賦予了它獨特的優勢。T-60出色的機動性使其在戰場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當裝配上炮塔後,其總重量僅略高於四噸,而BM-8-24本身也並不過重。因此,即使T-60裝備了BM-8-24,其窄履帶設計也不會對其越野性能產生顯著影響。若結合迅速撤退的戰術運用,T-60在戰場上的表現無疑將更具靈活性和實戰性。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3張

小車與窄履帶的設計,在維護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相較於中型與重型坦克所使用的寬厚履帶,這一特點無疑為維修人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實際維修過程中,重達數噸的履帶不僅移動困難,更在戰場上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相較之下,窄履帶的設計則大大簡化了維修流程,無論是短接還是替換損壞部分,都顯得更為便捷與高效。

《從軍》炮兵之王——BM-8-24-第3張

經過全面評估,BM-8-24火箭炮雖然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戰場實際運用中的價值受到一定限制。其火箭彈口徑相對較小,制約了其執行遠程大規模殺傷任務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BM-8-24更適合在前線配合進攻部隊進行近距離火力壓制。然而,在此情境下,儘管BM-8-24具備優秀的機動性,但由於其防護能力不足,仍存在被敵方火力摧毀的風險,從而可能無法有效完成支援任務。

戰爭歷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輝煌勝利告終。在這場戰役中,1531門喀秋莎火箭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BM-8-24火箭炮亦參與其中。為了有效摧毀德軍的堅固火力點,蘇軍動用了最新研製的М-31-4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採用地面架設方式發射,使用М-30300毫米火箭彈,為戰局的轉折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4年,出現了採用М-31-4發射架的BМ-30-1212聯裝自行火箭炮。BМ-30火箭炮在布達佩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堅戰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在整個二戰期間,“喀秋莎”共生產了4種大的類型,分別是:BМ-8、BМ-13、BМ-30、BМ-31四個型號系列。這四個系列又各自有不同的改型,具體差異主要為發射導軌的數量和載具底盤的不同。BМ-8彈體口徑為82mm,BМ-13口徑為132mm,BМ-30口徑為300mm、BМ-31為310mm。

總的說,作為戰時的一款應急產品,BM-8-24雖然缺乏防護能力,但確實在戰鬥中發揮了有效的支援作用,自1941年起,在蘇德戰爭期間,BM-8-24火箭炮參與了眾多戰役,並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顯著貢獻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