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3-18 18:54:39 作者:鱀鑗 Language

2025年以来,我国"人造太阳”不断取得突破,2月创造亿度千秒的世界记录,3月实现八分之一真空室关键技术,仿佛人类飞出地球,探索太阳系,不再是想象。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0张

 在此情况下各国纷纷提出筹备组建天军的设想,未来战争以及可能的星际战争将打破传统的海陆空三军。

 将广袤的太空纳入战场,依托行星以及小行星作战,将是全新的海陆空天四位一体指挥体系。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张

 201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AVIC)发布了一部名为《南天门计划》的科幻概念宣传片。

如空天母舰“玄女”

  巨型空天飞行平台,可搭载多架空天战机(鸾鸟)。

  具备大气层内外作战能力,配备能量护盾和离子武器。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2张

 空天战机“白帝”

 单座空天两用战机,可在太空和大气层内作战。

 配备激光武器、电磁炮和反重力推进系统。

(3)能量武器与防御系统,包括离子炮、激光拦截系统和电磁护盾。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3张

美国则推出太空军计划(U.S. Space Force):专注于太空军事化,保护卫星和部署太空防御技术。

欧盟也有欧洲太空总署(ESA):推进“阿里安6”火箭和“月球门户”计划,加强深空探索能力。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4张

随着科技发展,未来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飞出地球,走向太阳系之时,一个新的问题将摆在军队高官的办公桌前——未来可能的第一次接触与星际战争。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5张

可控核聚变时代的星际战争倘若在地球打响,可能战争时间不超过半天,地球与月球就会被聚变级武器轰的四分五裂。

虽然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引擎,但去系外行星的星际航行仍然只能小规模实验,且时间周期极其漫长。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6张

例如去往最近的比邻星(距离太阳系4.22光年)核聚变引擎单程都需要50-60年。

 在此之前地球将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所以地球绝对不能成为星际战争的前线。

在此种情况下,御敌于地球之外的星际级防御计划被提上日程——太阳系防线。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7张

一、.奥尔特云预警层(0.8-1.6光年)

战略定位:深空感知与早期拦截  

位置:太阳引力最远端

战略意义·星际烽火台

在太阳系最外围的冰质天体上,数百万台"烽燧"预警装置正在苏醒。

 每台装置的核心是足球大小的便携式聚变堆,其持续运转的60年寿命足以支撑整个防御周期,当引力波传感器捕捉到曲率驱动特有的时空涟漪时,装置会立即点燃储存的彗星物质,在漆黑深空中制造持续72小时的可见光爆发。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8张

量子纠缠警报网

每颗预警卫星携带量子纠缠粒子对—— 地球指挥部存着"孪生粒子"  

当外星舰队经过导致粒子状态突变,地球0延迟收警报。(相当于在1光年外安了门铃)

同时驻扎在奥尔特云与柯伊伯带的人类舰队迅速行动派出少量,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突击舰诱导入侵舰船深入。(类似技术已在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实验中初步验证。)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9张

二、柯伊伯带——星际雷场(应对Ⅱ型文明入侵)

战略意义:大规模消耗敌舰队有生力量。

位置:海王星轨道外,冥王星的老家(温度相当于液氮)      

每立方公里有8000+冰岩石乱飞。

 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聚变炸弹裹着天热冰层伪装成普通陨石,敌人舰群一旦深入聚变炸弹先是依附在舰船表面,随后启动引发微型聚变爆炸。

爆炸过后会奇迹般留下一片唯一的“安全空域”通往矮行星阋神星(直径2326公里)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0张

1 行星级炸弹

往地核灌入5000万吨氦-3聚变燃料,其引爆时的当量1.75亿亿吨TNT炸药,毁灭恐龙小行星撞击事件的5.6亿倍能量。

瞬时杀伤阶段(起爆后0-30秒)  

阋神星自身在0.03秒内汽化,释放伽马射线暴覆盖60°锥形区域 。 

邻近天体(直径≤1000公里)表面温度骤升至10⁷ K  。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1张


2. 冲击波扩散阶段(30秒-6小时)  

 能量风暴席卷柯伊伯带,引发连锁反应 

 彗星群被集体点燃,形成直径2光日的火环,直径200公里级天体轨道偏移量达±15%

所有未引爆的聚变级炸弹将在同一时间引爆,全面覆盖杀伤范围。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2张

三、木星会战

战略意义:利用木星引力彻底摧毁敌舰群主力。

木星质量:占太阳系行星总质量的71%。

引力:表面重力2.528g,逃逸速度59.5km/s。

风暴之眼:大红斑直径1.6万公里,风速430km/h。

控制木星等于扼守小行星带与外太阳系咽喉。

在木卫三(太阳系最大卫星)安装1000台等离子推进器,需要时启动推进器,把整颗卫星加速砸向敌舰。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3张

借助木星的引力场形成引力弹弓,通过多次引力助推提升木卫三的速度。

利用木星强大的磁场,在赤道上空编织电磁网,任何金属物体穿过都会遭受10亿伏特电击。

同时人类天军主力与其交战,诱其进入木卫三预定轨道,迫使敌舰进入木星洛希极限捕捉,坠入木星。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4张

四、小行带防线

战略定位:利用无数战略堡垒阻击敌舰深入人类核心区域。

位置:位于木星轨道与和火星轨道的环状区域。

目前已发现天体总数1,358,239颗,其中超过50km(谷神星等)的都被改造成战略要塞。

配备:等离子体射流炮将聚变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通过磁约束加速至0.1c(3万公里/秒),射程达 50万公里。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5张

伽马射线聚焦阵列:聚变中子轰击钨靶生成瞬发γ射线,单束能量 3×10²⁰ eV(相当于百万吨级核弹)

倘若敌人占领木星进攻小行星带人类天军舰队全面转入防御阶段,配合小行星要塞,将敌人阻击在小行带之外。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6张

五、火星防线(地球的最后一道屏障)

战略意义:拖延敌舰队群,为火种计划争取时间。

位置:距离地球5500km

核心武器:奥林匹斯火山电磁炮、伽马射线、聚变级导弹

射程覆盖:0.3天文单位(精确打击小行星带目标)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7张

行星级能量护盾

1. 电离层充能:在火星上空100公里处形成持续等离子云。

2. 磁流体护盾:偏转80%动能武器与带电粒子束。

3. 熔岩喷射:紧急状态下可向上喷射超高温岩浆流。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8张

同时火星也是人类天军舰队的母港以及兵工厂检测敌舰入侵全面爆兵生产。

无数无人机群抵达近地轨道发动自杀式攻击,每百万架无人机可组成直径300公里的自杀式冲击波阵。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19张

同时人类星际陆军驻火星方面军出动,抵御地面入侵,配置聚变供能装甲以及磁爆枪。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20张

六、地月防线(最后战线)

战略定位:文明存续与最终反击。

月球背面无数聚变级核弹倾泻而出,漫天星际尘埃甚至在光学上掩盖整个月球正面。

地球上所有地核聚变器启动,深海聚变反应堆启动,聚变级行星护盾启动,近地防御轨道火力全开,残余的人类天军舰队撞向敌舰群,地球陆军全面抵御地面入侵。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21张

文明存续——火种计划

而此时的抵抗并不是为了保住地球,在敌舰群攻破火星防线,人类天军舰队几乎全军覆灭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太阳系已经失守,此时此刻的牺牲只是为了延续文明火种。

“我们将在恒星战斗,我们将在星云间战斗,我们将在小行星带战斗,总之我们绝不投降!”——群星 不屈传统 宁死不降

投票
  《群星》玩家狂喜!可控核聚变时代的人类太阳系防线全解析-第22张

在月球尘埃之后,10艘聚变引擎星舰正在全速启动(15%光速)从不同方向冲出太阳系,上面装载着5000余名人类,他们将前往不同的恒星系存续文明火种。

起源:复仇孑余

这个物种起源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文明,百年前一个不速之客的到访打破了这份宁静,他们占领该物种的母星系,而他们便是这场浩劫的幸存者,如今这个物种经过百年蛰伏重新在“比领星系”立足,而他们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太阳系。

特质:军国主义,极端排外,死战不退,四海为家。

开局有20%可能在随机星系刷新同物种文明,他们亦是这场浩劫的幸存者。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