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悠華夏曆史長河中,士族於漢末興起,在東晉臻至鼎盛,在南朝漸趨衰落,直至唐朝仍有餘波盪漾。東晉時期,幾大士族之中,唯有王謝兩家得以綿延至南朝(宋齊梁陳),其餘士族皆如流星般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著實引人深思。此刻,讓我們從家族家風的視角,去探尋各大士族興衰的根源,先一同來了解這些士族的風雲過往。
位高權重的五大家族
東晉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當屬五大家族。率先崛起的瑯琊王氏,在東晉可謂風光無兩,其代表人物王導更是功勳卓著。西晉末年,那令人痛心的八王之亂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五胡亂華,讓西晉王朝搖搖欲墜,命懸一線。極具戰略眼光的王導,彼時正輔佐瑯琊王司馬睿,當時的瑯琊,大致涵蓋如今山東青島的部分區域與臨沂的一小片轄區。
北方已陷入混亂,司馬氏皇族難以立足。王導敏銳地洞察到東吳之地是個可退守的良處,遂與司馬睿商議,讓其先行前往建康(南京)打下根基,而後司馬睿進駐建康,成功開創了東晉王朝,史稱晉元帝。王導對東晉王室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在東晉位高權重,故而有“王與馬,共天下”的美談。王導無疑成為了對瑯琊王氏家族影響至深的關鍵人物。
繼瑯琊王氏之後崛起的,是潁川庾氏。潁川相當於如今河南登封及其周邊地域。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為庾亮。庾氏家族以學識起家,庾亮的祖父曾是太學生的傭人,在東家的薰陶下最終能夠講經,足見其祖父的聰慧過人。庾亮的父輩也憑藉自身學識入仕,到了庾亮這一代,其學識已然登峰造極。據記載,庾亮姿容俊美高雅,喜好清談,尤其鍾情老莊;同時還散發著儒家的翩翩風度,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另外亦展現出法家的嚴苛,當時之人皆不敢輕易冒犯。他初入仕途,為了士族的利益,曾與皇家宗室針鋒相對;為庇護王導,也曾抵禦過其他權臣。當庾氏家族與皇室聯姻之後,身為外戚的庾亮權力達到了巔峰。
桓溫北伐
潁川庾氏之後嶄露頭角的是譙國桓氏,譙國大致位於河南與安徽的交界地帶,如安徽亳州等地。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桓溫,桓溫年少時便智勇雙全,長大後深得庾氏家族代表庾翼的器重,當時庾翼掌控著東晉的兵權。桓溫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蜀國叛亂初戰告捷,而後兩次北伐亦凱旋而歸。同時,桓溫與皇室聯姻,迎娶了南康公主。當時,庾氏專權,皇室心有不甘。為與庾氏抗衡,既有軍事才能又為皇室姻親的桓溫,自然成為了不二之選,因而桓溫成為了東晉中期權傾朝野的一代權臣,也成為了桓氏家族的領軍人物。
謝安
桓氏之後,取而代之興起的是陳郡謝氏,陳郡大致相當於河南南部以及與安徽交界之地,如河南太康等地。陳郡謝氏家族是僅次於瑯琊王氏的名門望族,其代表人物是謝安。當時東晉的最大威脅來自北方的前秦。公元 383 年,前秦苻堅率領百萬雄師南征東晉。主政的謝安臨危不亂,以八萬精兵大破前秦苻堅,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戰。謝安乘勝追擊,一路打到黃河岸邊,東晉的疆土得以擴張一倍。謝安的功績唯有王導可與之相媲美,倘若沒有謝安,東晉或許早已被前秦吞併,歷史亦將改寫。
王坦之
東晉最後崛起的是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王坦之。王坦之在東晉後期位高權重,手握實權,與謝安一同治理朝政。王坦之最令人稱道之處,莫過於與謝安攜手粉碎了桓溫的叛亂。桓溫第三次北伐失利之後,其聲望與實力皆大不如前,但卻擅自廢立皇室,企圖篡奪晉室。得益於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大家族的堅決抵制,桓溫始終未能得逞。公元 373 年,桓溫以祭奠簡文帝之名,率軍抵達建康城外,欲殺王坦之和謝安二人。桓溫在新亭設下鴻門宴,靜候王坦之和謝安的到來。王坦之和謝安臨危不懼,大義凜然,桓溫終究不敢輕舉妄動,只得撤兵回營。王坦之因挽救東晉皇室有功,成為了太原王氏家族的領軍人物。
家風、家學分優劣
以上五大家族堪稱東晉士族的傑出典範,然而,最終唯有王謝兩大家族能夠延續至南朝時期,而其他家族卻如曇花一現,這究竟是為何?
首先對家族延續產生影響的因素,乃是其家風與家學。
在這一方面,瑯琊王氏家族表現最為出眾。王導的祖父輩王祥至孝至極,後來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所指正是王祥。王祥為官亦是清正廉潔,這為瑯琊王氏家族贏得了極佳的聲譽。與王導同輩的還有一位叫王戎,年少時便才華橫溢,同樣為瑯琊王氏家族積攢了名聲。眾人熟知的是 7 歲的王戎知曉路邊眾人皆不採摘的梨子必定是苦梨。還有一則鮮為人知的故事,年少時王戎與夥伴嬉戲玩耍,瞧見一隻關在籠中的老虎,小夥伴們皆嚇得四散奔逃,唯有他臨危不懼,只因他深知籠中之虎無法傷及自己。
謝氏家族亦表現不俗。謝安的父親謝鯤乃“竹林七賢”之一,後來渡江南遷後又成為“江左八達”之一。謝安以隱聞名於世,他鐘情山水,無意仕途,皇室多次徵召而不應,未曾想其名聲愈發響亮。直至 40 歲,謝安為家族的發展無奈出山。
桓氏家族同樣追求聲名,桓溫的父親桓彝亦獲“江左八達”之名,但其在這方面並不擅長,不得不憑藉軍功博取名望。桓溫亦繼承了這一傳統,其一生主要依靠軍功成就聲名。然而,桓溫追求名望卻誤入歧途,他曾言:“不名垂青史,也要遺臭萬年。”此語也暗示了桓氏家族必然衰敗的結局。當然,潁川庾氏和太原王氏同樣追求名望,只是效果相對欠佳,在此不再贅述。
在文化的積澱方面,瑯琊王氏家族貢獻了王羲之與王獻之這兩位書法大家,他們的書法成就達到了藝術的巔峰,至今無人能夠超越。在文化積累方面,陳郡謝氏家族湧現出了謝道韞、謝靈運和謝脁三位文人。謝道韞堪稱才女,謝靈運是著名的山水詩人,“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皆是他的名句。謝脁是與謝靈運齊名的山水派詩人,對唐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李白對謝脁的詩作甚是喜愛。
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家不但文化積澱深厚,而且相互砥礪交流。最有力的例證便是才女謝道韞成為了王羲之的兒媳。相較之下,其他家族在文化積累方面則相形見絀。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家學傳承。在家學傳承方面,陳郡謝氏家族的謝安表現出色,在謝安東山再起之前,他的主要職責便是教導謝家子弟,其中謝道韞便是他直接教導的,侄子謝玄亦是他最為得意的門生。瑯琊王氏家族更是其中的典範,這或許是瑯琊王氏家族比陳郡謝氏家族更勝一籌的秘訣所在。瑯琊王氏家族是刻苦求學的楷模,從王氏後人的訓子書中便可略窺一二。瑯琊王氏家族的長輩在教誨子弟時常常這般說道:“我自幼年開始學習,一直到五十多歲,既研習周公和孔子之教,又探究老莊和佛家的義理,東晉立國以來,我從未間斷,若你們能夠繼續研修下去,這是家族所期望的。”
其他三族與王謝家族相比,在家學傳承方面差距甚遠,因而難以人才輩出,家族長盛不衰。
政治倫理須堅守
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或許是在家族人物的官風,即政治倫理方面的差異。
先看瑯琊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導,其在協助司馬睿建立政權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晉元帝對他感激涕零,邀他同坐,他堅決推辭;晉元帝欲對他加官晉爵,他亦堅決拒絕。當堂兄王敦叛亂時,他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室一側,帶領王氏家族老小等候皇室處置。當王敦妄圖廢立皇帝時,王導堅決阻止。後來,王敦再度發動叛亂,王導帶領族人親自為王敦發喪,以鼓舞皇族軍隊士氣,進而成功剿滅了王敦的叛亂。王導大義滅親之舉為王氏家族贏得了無上聲譽,也奠定了王氏家族興盛百年的堅實基礎。
事實的確如此,瑯琊王氏家族興盛的主要是王導這一支,而王敦那一支早已銷聲匿跡。
再看第二大家族陳郡謝氏家族的官風。謝安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前秦百萬大軍壓境,他鎮定自若;面對桓溫的鴻門宴,他處變不驚;針對桓溫的無理要求,謝安堅決抵制,活活拖死他,也不滿足他的要求。桓溫死後,謝安並未將兵權盡數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讓桓溫的弟弟桓衝掌控桓氏原班人馬,以維持士族之間的平衡。淝水之戰後,謝安掌控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全國兵馬皆在謝氏家族手中,奪取晉室王權,可謂易如反掌。然而,整個東晉王室陷入了惶恐之中,對謝氏家族的功績也未予以加封。謝安卻毫不在意,功成身退,主動解除了兵權,如此官風無疑是謝氏家族緊隨王氏家族之後的重要緣由。
現在讓我們審視反面事例。潁川庾氏家族的庾亮憑藉自身才能步入仕途,在從政前期尚有些骨氣,敢於抗衡宗室,但其性格過於執拗,這是從政的致命缺陷。在一次平定將領叛亂中,庾亮不懂軍事又剛愎自用,不聽他人建議,致使叛軍衝入皇宮。庾亮拋下 3 歲的幼主,倉皇出逃。倒是王導挺身而出,護衛幼主,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叛亂平定之後,庾亮前往方鎮任職,依舊手握實權。他不僅打壓司馬宗室,而且還企圖起兵廢除王導,庾氏家族的專權引發了皇室的不滿,司馬家族藉助桓氏的力量將庾氏家族剿滅。
桓氏家族的官風同樣不堪。桓溫通過戰爭積累了赫赫名望與強大實力,第三次北伐失敗後,桓溫的名望與實力均有所削弱,但也暴露了其真實面目。他操縱皇帝的廢立,權傾天下。發展到後來,甚至發兵逼宮,妄圖篡奪大位,幸而王坦之和謝安冷靜應對,桓溫只得悻悻而歸。桓溫的幼子桓玄亦重蹈桓溫的覆轍,桓玄雖篡位成功,建立了新政權,但因其不得人心,最終被起義軍誅滅全族。
最後,瞧瞧太原王氏家族的官風。王坦之無疑為太原王氏家族樹立了良好的官風,可惜未能傳承延續,王氏家族的後代參與了司馬氏家族的內鬥,從而導致了家族的覆滅。
我們常常感慨,政治充斥著陰謀詭計,毫無道德與倫理可言。然而,綜合審視五大家族的興衰歷程,在那樣一個動盪不安、波譎雲詭的時代背景下,良好的政治倫理依然是人們尊崇、敬仰的政治素養,也是在驚濤駭浪般的政治環境中得以自保、使家族數百年來綿延不絕的最佳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