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一首献给乡土的情书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9-05 12:29:08 作者:轩子。 Language

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乡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血脉所在。中华民族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民族,农耕文化深入在我们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广阔的农村天地和广大的农民人口是组成我们这个国家最重要的部分,但近些年来,它却在文艺作品中逐渐失声。所以才让这部《隐入尘烟》看起来这么特立独行,这么受到追捧与关注。


“隐入尘烟”这个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隐喻。马有铁和曹贵英两人最终的命运,就如同广阔土地上的尘埃一样,消失在黄沙与烟土中。这种渺小到根本不值一提,完全没人在乎与关心的人生。是两人真正苦的来源。他们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那里从没人关注,甚至没人知道。他们是如此的孤独,只能把命运交还给时间和土地,自然地等待着。


《隐入尘烟》一首献给乡土的情书-第0张

观影的过程中,我的脑海思绪万千。影片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在隐忍着一切,影片外的我也在忍耐着这份隐忍。他们太善良太朴实,让我感到惭愧与愤愤不平。惭愧于我的生活比他们优越太多,而我却付出的更少。内心始终如履薄冰。愤愤不平于他们本应该得到更好的生活,却落得如此下场。这种揪心与难以平复,伴随着影片克制冷静的叙事,始终得不到出口。

多年前,快手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有篇很著名的文章《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它充分表达了中国底层农村的生存现状,他们的生活,精神和娱乐的状态。从而广受好评。如果说快手是更加娱乐化的表达,那么这部影片则是更加诗意化的表述。不过是中国农村的不同面向而已。

同时我又想起郭富城章子怡的《最爱》,以及莎莉·霍金斯和伊桑·霍克《莫娣》。题材与情感都有相似之处。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观看。


《隐入尘烟》一首献给乡土的情书-第1张

回到本片,有时候我甚至认为这部电影的主角,并不是影片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承载着他们的土地。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导演应该也是很充分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共鸣,才能拍出令观众动容的影片。《隐入尘烟》是献给乡土的一首浪漫诗,它以一种细致入微和平视的角度,去观察乡村与土地的变化。一年四季的耕种,逆来顺受却相濡以沫的夫妻,大自然的不仁与人们的隐忍。无不让已经远离乡村的观众们眼前一亮。艰难困苦中孵化小鸡的灯箱是今年我看过最美的镜头,广阔天地中自有它的诗意。


曹贵英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家人当作累赘,无人在意。马有铁则游离于自己的家族之外,只有需要苦力帮忙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两人除了在彼此面前,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寡言,没人在意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真正的苦都是无声的,因为他们发不出声音,更没人听也没人在意。最终他们习惯了沉默。


影片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表象或者身体层面的苦,这种苦其实在广大的农村很常见,也并不新鲜。而深层次的“苍凉感”与“无助感”才是最让人揪心和共情之处。高速发展的社会与都市化的生活,早就让人们遗忘了在我国更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现象存在。他们本身没有任何发声管道,如果不是变成了拍摄对象,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只能在自己狭小的圈子和人生里兜兜转转的过完一生。并且留不下任何痕迹。


《隐入尘烟》一首献给乡土的情书-第2张

他们内心的苦楚和隐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的生活,我们可能一天都过不下去。如此的差别,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把“苦”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人生本就如此的习惯。这才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曹马两人最让人不忍之处。

漫天的黄沙终将覆盖这一切,没人在意它的下面曾经埋葬过什么。


最后的扶贫搬迁,你可以认为作为农民身份的马有铁已然死去,而获得新身份的他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主旋律,也是现实。更能凸显出扶贫工作的伟大之处。诚然像马有铁这样,在扶贫工作中,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问题,一时间难以接受。所以我们更要有耐心,并且认知到类似的转型阵痛不在少数。农民脱离了土地,该何去何从,更加值得我们不断深思。


#电影##电影分享#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