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都写了啥…丨一篇10年前的“游戏回忆录”


3楼猫 发布时间:2023-01-20 21:41:56 作者:业余厨子 Language

本想叫“那些年我们一起……”,结果一搜,好多这个题目了。而且,完全是自己家回忆……索性叫游戏回忆录得了。为啥要写呢,因为最近感慨颇多,总是在路上向我家白老师吐槽,好在白老师亦是比我还资深的玩家,真心是有的聊。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确认我对“游戏”这件事的认知还没有跑偏。所以,权当是留念吧,每天写上一点,就算防止跑偏的一种手段吧。
——2012年12月12日

双十二,嗯,淘宝又在搞促销了。
对于一个已经快到第三个本命年的准大叔来说,双十一也好,双十二也罢,看个热闹。虽说年龄不小了,但真是喜欢玩游戏。因为工作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允许我再花许多时间在游戏这件事上,但仍然会在手机里装个把喜欢的游戏,闲来无事的时候玩两把。
先汇报一下手机里的游戏吧。关注我微博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最近玩的比较多的是《Puzzle & Dragon》,常驻手机的是《Fruit Ninja和Street Fighter IV Volt》;最近加入了《FIFA 13》和《NFS Most Wanted》;以及,今天重新装上了《SF x TK》。还有个想不起来玩的《Bad Piggys》。就这么多,全是正版,除了《P&D》无法在中国区购物而不得不淘宝充值外,其他游戏都有充值行为,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我就是那些游戏开发商眼中的肥肉。不过遗憾的是,让我花钱并不容易,我很抠门的。页游?玩儿蛋切!本想继续发泄一些最近那些嚷嚷的特别欢的游戏……算了,宽容吧,大家都不易。
说了半天废话了,说点正经的。本人78年9月10日出生于祖国的“大砍省”最东边那一省的小城牡丹江,是个70s的尾巴。第一次玩电子游戏的时候还够不到街机台面,我爹抱着我玩的。当时祖国各地都有个地方叫做“文化宫”,没听说过的小朋友可以回家问问。文化宫是个好地方,有电影、演出神马的。我们那的文化宫还是苏联样式的建筑,蛮好看。据我爹说,那是当年建国10周年的献礼建筑,最近一次回家看,还在,而且倍儿结实,不愧是献礼建筑!
好吧,又跑题了,说回游戏。当时我应该是在幼儿园,牡丹江工人文化宫进了两台街机,一台是著名的《潜艇大战》,另外一台是一个光枪游戏,在海底打鲨鱼之类的玩意,我是记不住了。当时最爱的是潜艇大战,我爹和我一个控制战舰一个控制潜艇,玩的不亦乐乎。别的小朋友都爱去公园,我就爱去文化宫!
后来上小学1年纪的时候,家附近开了一家游戏机房,我第一次见到了雅达利的机器,就那种一个方盒子上面有个棍儿,棍儿边上有和红色按钮的,黑机器。当时流行的是“运河大战”,我擦,玩的那叫一个美,三毛钱一把,死完了拉到。省点泡泡糖钱都扔在那了;二年级第二学期,这家游戏机房换机器了,不再是黑不拉叽的机器和棍棍控制器了!换成红白相间的机器,棍棍也不见了,我擦游戏变成彩色的了!有个大胡子乱蹦乱跳吃蘑菇嘿!老板用一口东北腔说:“这叫超级玛丽,没见过吧?玩一把吧?”1块钱一把。我想想那是那年哈,我78年9月生的,生日小,晚上一年学,8岁上学,大概是86年?反正!没钱玩不起……而且我也不觉得这脑袋瓜子贼硬的大胡子有什么乐趣。老板后来换上了著名的《魂斗罗》,我沦陷了……

“我们希望在一天结束后真正地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不只是赚钱。赚钱或许只是一个附带目标,而不是我们的‘北极星’。”——Tim Cook
刚刚看了彭博社的Tim Cook专访,上面是这位让人尊敬的CEO谈及自己公司愿景时的一句话。真心希望,那些正在做游戏的人,至少能往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设计数值,设置收费陷阱。
昨天说到哪了?哦对,《魂斗罗》。对我来说,这游戏才算是真正开启了我的游戏生涯。我的整个3年级,都被它占据了。一开始,这个游戏在游戏厅里也是1块钱一把,3条命。我等贫弱的小朋友玩《魂斗罗》,3条命能打到第三关就算不错了。老板在一边坏笑,“死了吧~嘿嘿。”最狠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当你用光了3条命,再交一块钱,打算续关继续的时候,老板会故意拖延到游戏结束,或者干脆不让你续关……
不过当时双人游戏也是1块钱一把,俩人一起玩。老板之狠也就体现在这了。当你不幸碰上一个猪一样的队友,那这一块钱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就结束了——因为,队友死光了的时候,老板会在旁边怂恿你的队友借命……本来特么我玩的好好的,我一同学非要一起玩,然后丫三下五除二连第二座桥都没过去就死光了,开始在老板的怂恿下借我的命……那时候我就已经体会过深深的绝望了。这一块钱可是来之不易啊……就被猪头队友给浪费了。
后来,我们有个同学,家里特有钱,因为爷爷是我们那中国人民银行(那会还不叫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就是中国银行,而不是中央财经机构,不懂的说明你太小了)的行长,搁现在得叫富三代了吧?他们家有一台原装红白机(后来我们买都是买台湾的山寨货,小霸王那会还在萌芽阶段),有一盒原装《魂斗罗》(如何判断原装与否:第一关的树叶有动画就是原装的)。我们,有时候可以去他们家玩一下……有一次,这位同学在家中给我们演示了一条指令: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30条命就这么出现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就是有了。
打那以后,我再去游戏厅玩,每次进入游戏之前都要尝试一次这个指令,但一直按不出来。一来是时机掌握太差,二来是游戏厅的手柄早就被按烂了,想要精确输入其实挺难的。不过终于有一天,我成功的调出了30条命,旁边的老板先是一愣,接着直接按Reset,重启了。说:“游戏有问题,重新给你开一局。”好啊,重开我就重新输入,真给脸,直接又调出来了!老板又Reset,我又调。这次老板觉得有必要问问了,于是我用指令换来了一次1块钱玩30条命的机会,但遗憾的是那一次我仍然没能通关,整到第五关,实在是整不动了……后来该指令成了尽人皆知的事儿,我们那的游戏厅老板也不再按1块钱1把来收费了,改成更缺德的1块钱10分钟……最速通关的各位可以试试看10分钟能不能打完《魂斗罗》一代的8关吧,那会的我是没完成过。
说话间,这就到了小学三年级了,游戏已经成了必须的了,每天放学都要玩一会。但如你所见,6块钱1小时的FC,在那个年代,很贵。作为小学生,每天玩根本就很难负担。我们家条件一般,零花钱不多。结果,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差点出溜出事儿来。
那会我爹下海,整了个装修队,搞装修工程。不是给人家家里装,一般都是给公司啊,歌舞厅啊(多么神奇的新鲜事物,改革开放好!)之类的地方装。作为施工队的头头,买材料那是跑不了的,那会也没有银行卡,所以整天身上揣着大把大把的现金。放假的时候呢,我就抽张,抽的都是百元大钞。干嘛用了呢?玩游戏,打《魂斗罗》了。现在想想,确实比较危险,这也就是家里有的抽,要是没得抽呢?反正结果是可以想见的,被发现,然后被揍。我爹是东北大汉,现在清瘦了一些,当年正值壮年……好吧,细节就不描述了,反正不能躺着睡觉。被发现了,自然也就“断了财路”,被禁足。然后当时认识的那些个奇奇怪怪的朋友也都消失了……说来,那会对这个事情就有了一些认识。进而交友方面十分慎重,甚至有些过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那种刚见面的时候十分冷淡的人,熟络了以后又热情的让人受不了想跑……大约和那会遇到的事情是有些关系吧。
那会,我们那开始出现了一些街机厅,但去的不多,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弱小了,去了只有被欺负的份儿。整个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街机游戏非常有限。印象深刻的要数《魂斗罗》(你看,又是它)。因为我是先玩的FC版,后玩的街机版,所以对街机版的设定十分不理解——凭啥那个桥能炸死人!然后是《双截龙》,街机一代,只能说太经典了!帅气的人设,还有短裙大波上来就被抗走的妹子,细腻的手感,不错的打击感,整个小学阶段,我最爱的就是这款《双截龙》。当时全牡丹江只有一家街机厅有,还没人玩,大概是因为节奏比较慢吧(后来的《双截龙》改的都不像样了,真的),于是我就经常在周末跑过去玩,那家街机厅其实有不少机器,但我已经全忘了,只有《双截龙》记忆犹新,音乐至今朗朗上口,而且街机版的声音要比其他版本好上一万倍!另外一个游戏嘛,你们都想不到是什么。小学6年级,有一次去同学他们家玩,比较远。跑过去吃了个中饭,就和同学在他们家附近逛,同学说附近有个游戏厅说带我去玩。进门一看,只有两台机器,除了老板没别人,俩机器里吧,我记住了一台。这游戏有4个角色可以选,玩法是选定角色后与电脑互殴,难度之高令人发指——挨一下莫名其妙的打,基本上就挂了。你们猜吧,这是啥游戏?

不要以为说到元祖《街霸》,就该上初中了。小学阶段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嘞!话说,被老爹因为抽张的事儿,一顿爆揍以后的那个暑假。我们搬家了,从平房搬到了楼房,本人的抽张行为没有对我爹的赚钱大业造成实质上的影响。搬家以后呢,我们家的条件好了一些。证据之一,便是那年冬天寒假我爹娘一起出去旅游了,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来着……那会我还学手风琴呢,大冬天背着120 Bass的手风琴跑去上课……想着爹娘在南方游山玩水吃香的喝啦的……鼻涕眼泪那是一把一把的。最狠的是,他们回来以后还给我看他们吃好吃的时候拍的照片,我说爹娘啊,那会不比现在,人人都有照相手机,随便拍点吃的发个微博什么的……那会你们拿的可是胶片相机,你们拍点什么不好,拍烤乳猪?!
当然了,爹娘也给我带了些好吃的,比如费列罗,想不到吧?其实老早就有。然后呢,又到了冬天,这次又出去玩,带上我了!跑的不太远,祖国的首都,这次的收获,嘿嘿。是一台台湾产的FC兼容机。黑色的,体型巨大,能把手柄线缆收在主机内……手柄带连发开关。顺手买了几盒流行的卡带,8合一、4合一什么的。这才算正式开始了我的Console Game生涯。有了自己的游戏机,那玩起来可就不一样了。《魂斗罗》?小儿科,轻松1命8关,看的我那几个表弟一愣一愣的。不过每次玩《魂斗罗》都会觉得我爹在身后凶狠的盯着我——这游戏玩的太好了,总让人想起我们全家都不愿提起的小学三年级……
这里必须讲讲我爹了,我爹虽然揍我揍的狠,且脾气很爆。但谁爹不这样呢?那会的爹都差不多其实。他有时候也愿意和我聊天,尤其是聊聊古典音乐和艺术(老人家是工美科班出身,现在在我们那一所玉雕学校任教)。当然了,放假的时候更是能跟我一起玩游戏!这一点真是无与伦比,虽然揍过我,但揍的很明白——揍你不是因为你玩游戏,为什么挨揍你明白。嗯,现在是明白,当时……也差不多明白吧。总之,我爹不反对我玩游戏,但开学不能玩,因为我娘不让。我爹不喜欢动作性太强的游戏,比如《魂斗罗》、《双截龙》什么的,但《坦克大战》可以玩,《松鼠大作战》也能玩。
基本上这个阶段吧,他玩的不多,直到我们买了一盒名叫《霸王的大陆2》的游戏。全日文,三国题材。语言障碍啊,我爹自然是玩不转啦,我用一周时间摸索出每一条指令的作用,然后开始教我爹玩,教了一周。我爹生气了,因为还是搞不太懂日文指令。又一周,我们俩可以一个用刘备一个用曹操一起玩了。再一周,我没得玩了,我爹自己玩,因为他嫌我玩的太磨叽……后来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游戏,我爹玩一上午,就能统一全国了。有一次,他用刘备,绕着许昌打,拿下许昌周边的城市,把不肯投降的曹贼武将逼回许昌,然后倾全国之力攻打许昌,本意是想来次大战,过过瘾。结果……这游戏出现了我再也没见过的一幕——我爹选完出兵,小马跑到许昌,然后呢,曹贼头像伴随着一个对话框出现,叽里咕噜的说了一串日文,就放出一名主公玩完的音效,许昌不攻自破,曹贼自尽,旗下武将尽数被我爹纳入麾下。从次以后,《霸王的大陆2》我就不玩了,我爹经常在暑假带着我表弟玩……一玩这个就两眼放光。
其实到了这会,我已经开始偷偷在外面玩街机了,就像前面说的,《双截龙》啊~FC已经没啥兴趣了。小学六年级吧,我们那终于开始流行所谓的“文字卡”,前面提到的《霸王的大陆》,算是其中之一。相比各位没见过这么分类的吧?我们那,游戏就分两类——文字卡和不是文字卡的卡。文字卡其实包括的主要是RPG、SLG这样的游戏,因为这种游戏卡带吧,文字太多了……卖游戏的各位叔叔阿姨光看游戏里面叽里咕噜刷平假名片假名了,根本没注意到游戏的玩法,所以,伟大的“文字卡”就诞生了!那会我也不喜欢这么麻烦的游戏,更喜欢简单粗暴的。这一点和我现在的状态倒是出奇的相似,归结一下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没时间玩游戏。那会玩游戏的时间都得见缝插针,比如爹娘不在家偷偷玩两把,我要是玩一RPG,叽里咕噜说半天,还没开打我爹娘就回来了,游戏里面没开打,我这就要挨打了……不行,必须要简单粗暴的,上来就能痛痛快快玩的才行;现在呢?一样是没啥时间,虽然不用偷偷摸摸玩游戏了,但真心是没空,所以还是见缝插针,利用碎片时间玩玩还行,RPG啥的,看看就得。
所以,说回来小学六年级,我基本上不玩FC了,由此错过了一些著名RPG,比如元祖《FF》和《DQ》。虽然不玩FC,但还经常去卖卡带的地方看。还记得我说过的工人文化宫吗?那会凡是和文化产业沾边的,都在文化宫附近。比如图书馆,比如卖电子产品的(主要是计算器电子表),还有就是卖游戏机的。有一天,我闲逛过去,看见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游戏机,最特别的是手柄,居然有6个键,而且手柄造型不是长方形,有点像大腰子。当时老板玩着一个华丽的横版动作游戏,色彩丰富,动作流畅,画面非常细腻,我都看直了眼了。问老板:“这是啥游戏?”老板头都没回:“孔雀王。”

于是玩《孔雀王》就成了我当时的小小梦想,魂牵梦萦啊简直是。坚持到了放假,跟我爹说,我看见一新游戏,特别好玩,叫《孔雀王》。我爹一听,说行,上班的时候我去给你看看,买一盘回来给你玩。结果嘞,我爹回来说,人家说那种卡带和咱们家的游戏机不是一套的,整不到一块去,插都插不上,没买。哎呀我去,我就好奇了,都是卡带,凭啥我这就不能用呢?第二天我就去问老板为啥玩不了?老板说,这是新游戏机,叫世嘉五代,比你家里的小霸王高级。我说我家不是小霸王,我家的游戏机比你这个还大呢,还黑呢,而且插卡口周围的造型也是圆形的为啥不能用?老板白了我一眼:“你手柄上几个按钮啊?”我:“4个啊。”老板:“我这手柄上有几个按钮?”我:“6个啊。”老板不理我了,我说:“老板,我买你一个手柄回家接上行吗?”老板:“出去出去出去!”
瞧,那会我就这么二……
后来这家店的老板主机卖的不好,索性改成了牡丹江第一家16位主机的游戏机房,我呢,自然成了常客。这会上初中了,零花钱也多了,老板也没那么黑了。4块钱一小时。玩个《孔雀王》啥的还行。
哦对,顺便说一下当时这主机的价格,我上初中的话,是91年,当时MD在我们那的价格是1200元一台,双手柄,无卡带。卡带基本在400~600之间吧。家里因为我上了初中,坚决不给买游戏机了。其实我觉得吧,就是因为我爹,我爹跟我一起嚷嚷着买游戏机,我娘就觉得这事儿不对了,要是我一个人要求一下,没准可以买。后来这家文化宫附近的MD厅去着实在是不方便,就很少再去。转而去初中附近的一家游戏机房玩。这家比较豪华,从FC到MD,都有,FC2块一小时,MD4块一小时。
那会认识了死党老赵,经常一起去玩MD。玩过的东西嘛,《Sonic》自不必提,像什么《三人格斗组》、《四人格斗组》、《大战略》、《三国志》、《太阁立志传》、《大航海时代》、《梦幻之星》(老赵最爱)、《梦幻模拟战》、《光明力量》……太多,数不过来。不过你看,“文字卡”玩的多起来了吧?为啥?因为街机市场爆棚了,实际上那会相对来说,街机玩的多一些,MD只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的时候才去玩。当时街机上玩的是什么呢?著名的《街霸II》和《街霸II'》,我们那把《街霸II'》叫“街霸三”,大家认为多了个“'”,就是三代了。
说起《街霸II》,还是有个小故事可以讲的。当时刚上初一,和班上的同学都不熟悉。我们班有两个留级生,那会留级生等于小流氓。而且这二位爷吧,还喜欢故意装成小流氓,以至于其中一个最后真的成了我们那很有名的一个老流氓……但另一个其实很善良,只是人高马大,十分壮硕,不太会学习。但班里要是有同学挨欺负了,这位大哥能第一时间拆下一条桌子腿冲出去,非常仗义。
有天放学,这位大哥决定带着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街机厅长长见识。我们几个战战兢兢的跟着大哥进了街机厅,大哥让我们凑钱买了几个镚儿,5毛一个,2块钱可以买5个,因为是大哥买……我们还是只能买4个。我和我那小学的富三代同学一人出了1块钱,把5个镚儿交给大哥。大哥带着我们走到《SFII》面前,投币,选隆。第一关对的就是隆,然后连输两局。然后再投币,再连输两局,如此往复。我和富三代看着很神奇啊,大哥一直在那狂摇摇杆,人物乱蹦乱跳就是不打人,也不防。但我们也不敢问啊。
后来到了最后一个镚儿了,大哥晃的膀子都酸了,说你们俩玩一把。然后我就玩第一局,那是我第一次玩《街霸II》。现在想来,第一关难度实在是不高,经典跳踢+蹲重退,就能过。在大哥简单的讲解了一下轻中重拳和腿的设定后,我就开打了,就用跳重踢+蹲重踢,赢了第一局。富三代接手第二局,这会大哥高兴了说你们俩行啊,你看电脑,一蹲一起就能发个波,你们也试试看……然后富三代重蹈大哥覆辙,反复尝试无果,挂掉了第二局。为了能够继续玩下去,我接过了第三局,依然是老套路,而且这个简单的套路刚好能躲开CPU发出的波动拳,不过有时候会被“耗油跟”打下来,在稳赢的情况下,我尝试了一下大哥传授的指令——前半圈+拳。结果,我成功的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波动拳,“哈杜根”~从此,格斗游戏进入我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

最近比较忙,好几天没更新了。今天小写一段,前面写High了,都没怎么说游戏。今儿少写点,而且主要写写游戏。
前面说了,初中经常出没的地方是MD机房和街机厅。街机玩的比较多的就是Capcom的游戏,《街霸》、《快打旋风》之类的,尤其是那会我们那出现了可以四人同时游戏的“高档街机”,著名的游戏是那个有个双匕首木乃伊的横版动作游戏,输入Dash+P,会有个冲刺那个,叫什么来着,一时还真想不起来。好像是叫什么什么Commando。那会我玩这个玩的一般,所以经常是凑热闹的那种,喜欢里面的忍者,算得上是我们班里玩这个游戏中的“猪一样的队友”。
我们班有个NB的同学,玩街机只玩这一个游戏,只用木乃伊。玩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学校附近的那个街机厅里的这款游戏最高分常年由此同学保持。变态到什么境界呢?他经常要求单人Solo,表演。场景中所有能破坏的东西一律要亲手破坏掉,一个也不能漏下。这游戏有个有趣的设定,那就是地面上的桶、背景上的玻璃墙什么的,会因为敌人的动作而遭到破坏。我这个变态同学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如果,不慎有某个可破坏物品被敌人破坏了,他就会直接把游戏机关掉(我们那的山寨街机开关都在框体顶上,伸手就能reset)。所以,就算我们想和他玩,也玩不痛快。因为他天天去,老板也不怎么管他。反正他关了肯定是要再开重玩,怎么不是赚钱呢?老板很想得开的。
说起忍者的话,不能不提的是一款我觉得当时在MD平台上特别特别帅气的游戏,那就是SEGA的《超级忍》。这游戏太tm帅了!节奏不算太快,但玩起来太爽了。尤其是八荒手里剑,妈呀,这玩意耍出来一次,就会引来一片惊呼~堪称耍帅装B的极品。但游戏还是比较难的,至少当时我是没打穿过。而本人对于忍者的认识,也基本上是从这个游戏开始的。
后来,这游戏上了PS2,变3D,节奏变得超级快,八荒手里剑容易发了,但有限制了。整体风格依然非常硬派,而且各种帅!到后来的《Kunoichi》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能说绯花太美,游戏太High。想要打穿很容易,想要玩好则太难了。一刀刀砍?可以啊,也能过关,只是太平淡。又快又帅又爽的玩法是杀阵,无奈本人很不擅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游戏的各种飞檐走壁,甚至可以长时间浮空。看高手玩这游戏绝是一种享受,本人嘛,哈哈……这里要提到一位达人,微博id@复苏的梦 。此人玩这游戏……大概可以用惊为天人来说了吧?传说鼎盛时期可以打最后Boss的时候背对电视,仅靠听声辩位完成杀阵,将Boss一击必杀。
不太好用语言描述这游戏,所以嵌一段视频吧,各位就能对这游戏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先来个《超级忍》的,然后再来个《Kunoichi》的。
超级忍
Kunoichi
睡觉= =

今天聊聊当时是怎么获取游戏信息和情报的吧!说起这个那可真是心酸啊~
前面也说了,我们家处在祖国的东北一个三级小城市里,在那个没有专业游戏媒体,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想要获取信息,广播、电视、报纸,也就这样了。电子游戏是不可能上广播的吧?也不可能上电视吧?顶多是新闻联播里偶尔来那么一句,屁用没有。报纸……算了吧还是?我们那的报纸那会连个小笑话都没有。
所以,小学时代,想要知道有没有新游戏出来,就只能去卖游戏卡游戏机的地方。开始呢,这些地方还有些单卡,有些干货,虽然也是山寨,但多数为台湾山寨,除了削减一些容量外,不会有什么搞怪的事儿。比如之前说的山寨《魂斗罗》,第一关的椰子树叶不会随风摆动,而原装的就可以。那会的山寨单卡基本还算靠谱的。后来就不靠谱了,南方的达人们也会山寨了……所以出现了各种奇怪的“合一”卡。比如《魂斗罗》每一关,单独算一个游戏……再组合上不同的枪……所以说,那会老板只要干张嘴说:来了个64合一,你们要不要来一盘?小朋友们就敢“切~”的一声,一起转身出门。Solo老板的时候,肯定是不敢这么嚣张的,顶多是礼貌的说个我不要。然后,从老板那获取新游戏信息呢,就要看老板人品,好一点呢,会给你正确的游戏描述;操蛋一点的……说的天花乱坠,只为卖给你。比如,那会的《魂斗罗》特别火,于是什么“水上魂斗罗”、“空中魂斗罗”就都出来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印象,反正我们那管《赤影战士》叫“水上魂斗罗”……可这俩游戏完全就不一样。
这里要提到一本奇书,是小学六年级时从一家游戏店的老板那买来的,这本书的名字叫《电子游戏攻略秘籍》,32开,300页左右,内文胶版印刷,封皮铜版纸深蓝色。里面收录了大约几十种游戏的攻略和秘籍。这本书都被我翻烂掉了。里面不但有游戏攻略、秘籍,还详细讲解了什么叫RPG之类的内容,我就是在这本书上了解到了《恶魔城II》、《火焰之纹章》之类的游戏,而且《恶魔城》它还给做成系列攻略了,反正FC上我就玩过一代,所谓带有RPG特质的II什么的,完全没玩过,只是看着这本书流口水。最让我抓心挠肝的,就是这本奇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掌机,也就是GameBoy……可馋死我了!天天抱着这本儿书YY……后来上初中,书不知道借给谁了,再也没找回来。
后来是电子游戏软件,不过到了电软也就快高中了。初中的时候游戏方面的资讯还是非常匮乏的,可看的东西不多,我初中的时候是90~94,当时有没有电子游戏软件之类的杂志,我印象不深了,据我的记忆是94年冬天,我看到的第一本集中营,激动的不得了,但我们那上这个杂志的摊子不多,隔很久才能又买到一本。后来变成风景线以后倒是每月都能买到了。整个初中时代嘛,看的最多的是漫画杂志。《画王》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连载《七龙珠》啊同志们!后来死了。同期还有几本漫画杂志,后来也死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游戏机、动漫什么的,似乎是有一个断层的。游戏机被严整,似乎是因为“电子海洛因”?印象中,应该是更早。新闻联播里开始出现游戏机的各种负面,老师怒骂,家长哭诉。本来文化部想要引进电子游戏,被教育部给憋回去了,这是后来听说的,不知真假。但这么一搞,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当时没有禁掉游戏机,国内的游戏产业格局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如果当时没有禁掉游戏机,现在的页游网游我想没那么容易赚到这么多的钱——好多人对游戏缺乏根本的认识,这是因为断代了。动漫也是一样,好好的就突然玩完了,漫画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后来又嚷嚷着振兴动漫……好特么奇特的事儿,无法理解。
家用机后来我就不指望了,反正也进不来,我们那地方小,根本就买不着,那会买点东西费劲着呢。好比说这SFC,我都上高二了,我们那才有一家SFC机房,没过多久就土星PS了,这家还买了超级贵的磁碟机……所以MD没落了以后,我主要玩的就是街机,看的也就是电软。最喜格斗类和射击类,也就是俗称的打飞机……说着说着不觉又跑题了,呵呵……
反正杂志嘛,那会凡是和游戏沾边的我都买,说起来买的最少的还就是《游戏机实用技术》,电软、家游之类的多,电软最多。那会呢,杂志上最有用的就是各种出招表了,就指着这个活着呢。比别人多会个一招半式真心不容易啊~当时的游戏杂志上也没有什么连续技介绍,基本上就是照搬说明书……但为啥有市场呢?因为,原本出招表是贴在原装机台上的,但我们那只有山寨货,山寨货不提供出招表……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小一万字了嘿!我可真能喷!好吧,这几天很忙,基本没空写,然后把我憋的够呛。今天咱们继续聊哈。
前面也说了,那会看的游戏杂志,主要看格斗类的。因为我没主机啦,只能玩街机啦~去MD机房什么的,有太多“宅男”(那会还不这么叫,反正就是不上学不上班还有钱天天玩游戏的人)给你各种提示。所以其实俺们那嘎达全是活攻略,根本不用看杂志。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个哥们一直玩《光明与黑暗》,传说某本刊物上的《光明与黑暗》的全攻略就是他写的。那会没电脑,拍照也不容易,哥们当时亲手画地图,画武器,画装备,然后全手写攻略,厚厚一大本儿,然后再投稿。不过因为我也没看过那期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投稿并被刊发,只是我真的见过这哥们画地图就是了。
《光明与黑暗》我自己没怎么玩过,老赵玩的多。都说了,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粗暴的人,玩战棋和RPG没啥耐心,至少在Console上是这样的。就算去了,我也是玩格斗、玩枪战。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RPGSLG什么的没法同乐,游戏机嘛,俩人玩才好玩,一个人吭哧吭哧的看日文,有悖于游戏机房的基本原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过,到了PC Game的时候,又有变化……因为操作方式实在是众乐不易。
初中阶段吧,我觉得是日式格斗游戏的巅峰时期。昨天看见NeoGeo复刻掌机,把我激动坏了。都是那会热衷的格斗游戏啊~当时就特别想要Neo的掌机——把格斗游戏握在手里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期待了!当然,我一没钱二没渠道,只能去机房。当时Capcom的《SFII》大行其道,SNK嘛,起初很少,因为没人玩,大家都玩《SFII》。后来,《SFII》大家玩腻了,SNK的游戏就开始受到关注。我玩的第一款SNK格斗游戏,就是《龙虎拳》。基本上吧,这游戏可以理解成《SF》的加强版,基本招式都差不多,波动拳升龙拳旋风脚,但《龙虎拳》的节奏要快很多,角色也比较多,尤其是女性角色!还加入了超必杀,还有好几种。
但是!我们爱玩《龙虎拳》的原因主要是里面有女性角色,并且女性角色的衣服可以被打爆!就是传说中的爆衫!爆衫的条件基本上我就知道一条,那就是超必杀。《龙虎拳》的超必杀好难出的,经常是搓半天弄不出来……于是下面的场景就很常见。
小朋友A:赶快干我!快!快干爆我!
小朋友B:干了!干了你倒是别乱动啊!
小朋友A:我不乱动!你倒是赶紧啊!
小朋友B:出来了出来了出来了!靠,让你别动!没干着!
小朋友A:靠……还是我干你吧……
小朋友B:赶紧!
各位不要想太多,他们只是在玩《龙虎拳》,一个用坂崎由莉一个用京,也不是为了一分高下,只是为了发个超必杀打爆对方的衣服……
青少年性教育很重要。
可能很多人都没玩过《饿狼传说》,但没人不知道《不知火舞》,这么说应该是没问题的。甚至不少女生都知道不知火舞,甚至没玩过《拳皇》系列的都知道不知火舞。《饿狼传说》嘛,应该是SNK想要脱离《SFII》影响的一款游戏,人设、招式上都有很大不同。不过就像前面说的,大家记住的恐怕只有穿着清凉的不知火吧……我个人最喜欢用的角色是玛丽。我个人觉得,SNK对格斗游戏最大的贡献是各种华丽投技的引入、当身技的引入。角色更具多样性,玩法也更华丽。
不过吧,不管是《龙虎拳》还是《饿狼传说》,抑或是后来推出的《拳皇》系列,在严谨性上都有一定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无限连”的问题,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系统判定和出招之间的BUG,但后来不但不修复,反倒作为卖点之一,虽然SNK从未以此为宣传点,但不修复BUG甚至加入更多可以造成无限连的修改,就说明问题了。这个无限连,到了游戏晚期,会让游戏变得非常无趣。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两个人各种晃来晃去,然后一个人有个破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游戏结束。
相比较而言,街霸这方面要严谨的多,更强调的是玩家的综合能力,包括对人物的熟悉程度,对招式的理解,对形式的预判、反应,甚至是心理素质等等。而SNK的游戏,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部,那就是《侍魂》。其他的嘛,反正一个失误就玩完,中了的话也就没得翻盘。
《侍魂》是的节奏很慢,场景可以拉的很宽,人物变很小。因为它和一般的拳脚格斗游戏不同,它是有器械的,有器械的战斗需要的空间自然要更大一些。比如霸王丸的重斩,几乎能砍一个屏幕的距离,如果不能缩放的话,根本耍不开。《侍魂》的招式、硬直判定要比SNK的其他格斗游戏严谨的多。以前我是不玩《侍魂》的,老赵特喜欢。有天没事儿,老赵说我教你得了,我们家那边有个厅可以包机。于是我们就去玩包机的《侍魂》,街机版。
当时我们那是5毛一个镚儿,包机呢是5块钱一小时。一般是人少的厅才有的服务。老赵家边上那家厅只有5台机器,位置偏僻,没什么人去。那天我们凑了10块钱,三个人打了俩小时《侍魂》。格斗游戏,有个共性,那就是和高手打,进步非常快,也很有乐趣;但和不会玩的人打,那是真没劲,而且水准会降低。当时的本人,作为一个《侍魂》新手,成功的拉低了老赵及其朋友两个人的水平!为此本人深感欣慰。
两位高手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一招一式。然后呢,我就一招一式的学,最爱的角色是,牙神幻十郎。感觉不错。不过《侍魂》前几作我觉得就没什么连续技,大家都是各种牵制,然后重斩DPS,很少有啥连招。加上超杀难放,且破绽大,几乎也不用。经常见到的场景是两个霸王丸远距离重斩来回砍,叮叮当当……到了后来3、4的时候稍微好了点,节奏快了一点,连续技也多了点,但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了……
说了半天SNK,《街霸》就没怎么说。为什么呢?因为那会只有《街霸II》可玩,没有别的啦。《超级街霸》挺失败的,虽然加了超杀什么的,但并不好玩,还不如《SFII》呢。倒是到了高中时代的《SFZero》系列感觉还不错,节奏虽快,但仍是《街霸》的感觉。但是《SFIII》我们那就没有了,因为我们那没有正版机器,都是山寨的,《SFIII》搭载的新型业务基板CPS3山寨不了。据说CPS3还有光驱,得有正版光盘才能跑,山寨难度太高。于是,我就没玩过《SFIII》全系列……直到最近几年才玩上,这是后话,就先不说了。
明天是“世界末日”了,关于游戏的回忆还有很多很多,应该是能继续写完的吧?哈哈哈……大家末日快乐!

既然末日已过,那就继续唠叨吧。明显,上了初中以后,游戏的乐趣变了。逐渐变得争强好胜,可能和玩的游戏也有关。那会我们那的街机厅打架是常有的事儿,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至今脑后还有一条封了6针还是7针的疤,原因就是某个无聊的下午去玩《KOF》,连战连胜,一时得意忘形没有注意对方乃是4人团伙。结果,我的后脑勺就结实的挨了一板儿砖。板儿砖也不确切,是一块比我脑袋略小的水泥块儿。然后少不了是4人的一通围殴,好在战斗经验还算丰富,护住了要害,除了那一板儿砖,再没受其他伤。类似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往往打了也就打了,无非是不再去那附近晃荡就是了,也就不怕被报复,当然,报仇也很难。
初中那会,我上初一的时候,初三有个社团,人送外号六中“十一横”。从名字不难判断,这个社团有十一名成员,来自当时初三的6个不同班级。该社团团员着装整齐,同心同德,为保护我们学校的荣誉和同学的生命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我们那所初中虽说是市重点,但地理位置偏僻,靠近几个出了名的差校,周围每天战事不断。不过最为悲剧的要数我们学校边上的那所野鸡小学……为什么叫这名字呢?因为吧,这所小学非常的不务正业。别的小学都是以文化课为主,他们不是。他们是以团体活动为主,而且是大型团体活动。整天放大喇叭做操,全校一起那种,所以也不上什么课,上课实际上是算休息。市里有点什么活动,需要群众演员表演大型团体项目的时候,他们校是市领导的首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学校的操场特别特么大,有我们初中操场六个大吧……我们那上操都要分批次的搞,他们那随便上个操就是全校6个年级4、50个班级一起搞……这不务正业的野鸡小学的巨大操场,就成了我们初中那片儿著名的战场。照着这个战场的,就是当年那“十一横”。这里“横”要发四声。比如说,附近某高中学生,想和某初中学生码架,双方各派一个代表,来问我们学校的“十一横”——隔壁的小学……明儿借我们用用?我们速战速决!绝不给您几位添麻烦!基本就是这么个情况。也不知道隔壁小学的教导处是干啥使的……这几位爷就管用,保准打架双方到场的时候,野鸡小学的同学们能上一堂文化课,空出操场当战场。
有一天,十一位大爷集体剃了个秃子,集体换上了黑西装+绿胶鞋(我们那标准战斗装备,不穿皮鞋是因为皮鞋跑不快)。看那阵势,是要有一场恶战。于是我们就四处打听啊,为啥打?打谁?啥时候打?为啥打——因为头天晚上,十一位大爷集体光顾了某街机厅,然后把一个铁路系统内部中学的几个小混混给揍了,那几位不识相,打《街霸II》赢太多;打谁——挨揍的招了十几个校外小流氓来报复;啥时候打——下午2点,就在野鸡小学的战场。
那天中午一过,野鸡小学操场内就一片肃杀之气。时逢初秋,阵阵秋风吹拂着操场边上的垂柳,卷起柳叶如雪,操场中间扬起的阵阵黄沙中,赫然屹立着11个光头少年。光头少年有的拿桌子腿,有的扛着板儿锹,有的拿着绿书包(里面有砖)。围着操场的一圈平房,是野鸡小学的教室,此刻每一个教室的窗户上,都有无数只眼睛,静静的望着操场。与此对应的是我们学校的围墙墙头上,坐满了看热闹的少男少女,就差卖瓜子饮料了。但整个场景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风卷柳叶黄沙的沙沙声。这时,野鸡小学的门口出现了一群小混混,小学门卫大爷象征性的拦了一下,就把他们放进来了……眼看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然后我们班主任出现了,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是物理课,班主任的课。班主任来到墙头,把我们一个个都揪回去了……所以战斗场景没有。战果是十一位天神般的少年胜出,打跑了铁路中学学生+社会流氓地痞约20多人,平均1V2。当然,这十一位少年各个挂彩负伤,但被我们视作英雄一般。从隔壁学校回来,堪称凯旋。
后来这十一位少年毕业了,我们学校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彻底沦为只会学习的标准重点中学模样。然而,像我等不安分的小朋友,喜欢逛街机厅的小朋友,下场更为凄惨一些。在学校要装作乖乖仔,假装好好学习,十分拧巴。去机房呢,又少了以前的豪迈,因为再也没有“十一横”照我们了,根本不敢提我们是哪个学校的——不提还好,提了可能被打。

首先祝大家Happy Holiday Season!然后开始……
转眼之间,初中三年就结束了,没有狗血的早恋,因为我那会已经名花有主了~我和许多少年一样,迷恋着春丽、不知火舞、京、夏洛特、娜可露露……初中感觉非常的无聊,除了游戏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一直也不是好学生,中等晃悠,偶有所谓“鸭子蹿稀——猛一阵”的学科,比如物理,还参加过奥赛。唯有一门化学,深恶痛绝!一度化学课上我基本都是看出招表度过,各种招式烂熟于心,便神游九州。有一天化学课上,我坐在最后一排,闲来无聊,攒了个小纸团,思维完全脱线。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抛起小纸团接住小纸团,完全忘记了是在上课……然后老师就说:你扔个纸团就能考上一中了?一中是我们那的省重点高中,所有无知的初中生都以能进这所学校为荣。老师这么说了,我那些可爱的同学们,自然是笑的无比灿烂~有同学说:人家家里有钱……当时我没做声,甚至觉得有些屈辱。现在想想,SB们,老子家里就是有钱,老子就是上了一中,又如何?初中的时候吧,被老师说,被老师骂,还有些内疚啊惭愧啊什么的……到了高中,那就只有——别SB了行吗?大抵如此吧,高三班主任对我的评价是:玩世不恭。
好吧,如此长的一大段,没啥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嘿!正如前面某一段所说,我的游戏历程在初中高中交接的时候,彻底脱线了,唯一和游戏有联系的是街机,MD机房很快就退热了,逐渐关门;FC的话,放假哄哄我弟他们还行。我那会人生的主旋律是——假装学习。
到了高中,新的开始。游戏机是不指望了,肯定不给买。不过那会不知道怎么就接触到电脑了你看!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就接触到了电脑了。不得不佩服我爹,太超前了。依稀是记得我爹给哪装修,认识了个卖电脑的。然后我们家就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一台386。还是AMD的,带387数字协处理器的那种,有1MB内存,100MB硬盘,带一个5.25英寸软驱,黑白显示器。那会是4000多?好像是。我肯定是高兴坏了,但总要装作学习需要嘛~何况高中开了计算机可,学Basic嘞!
当时我有个同学,关系不错,现在回到了我那所初中——牡丹江第六中学,任计算机老师。这位同学我就不点名了,反正电脑游戏他教我玩的。当时黑白显示器,也玩不了什么,尝试的第一个游戏就是《三国演义》,台湾智冠出品,黑白显示器也能玩,还能用PC Speaker发出语音,比如下达训练指令的时候,PC喇叭会传出接近噪音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这样,当时都觉得高兴坏了!因为我又能玩游戏了!
那会操作系统当然是DOS 6.22了,也有Windows,但我没装,因为我没有鼠标,加上显示器也是黑白的……后来在我再三请求下,爹娘又给我换了一台14寸彩色显示器,加了创新多媒体套件,包括声卡、光驱和一对塑料音箱,外带一个鼠标,号称进入多媒体时代。其实,你懂的,这样才能玩游戏啊!不然玩个蛋?!值得一提的是,那对音箱现在还能工作,是那种早期的乳白色塑料音箱。不得不说,那会的东西做的确实比较好,别看是塑料的,声音一点不含糊,该有的都有,哪象后来的塑料音箱偷工减料没法听。这音箱我爹现在还在用,玩《使命召唤》呢。
那个时代,一台40MHz带数字协处理器的电脑就非常高级了!你知道它有多快嘛?当时有个游戏叫做《金庸快打》,已经忘了是哪家公司出的了。是一个针对80286推出的游戏,286当时的最高频率好像是16MHz吧。反正我同学那台286跳了Turbo也只有16MHz。这个游戏,在我的386上没法玩。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的电脑上,这游戏就变的非常非常快……快到你看不清人物是怎么动的……那些原本在286上行动正常的大侠,到了386上彻底羽化成仙,招招致命……最操蛋的是整个游戏设计都和时钟周期有关,连每一局的时间都超快!只有按下我的“逆向Turbo”,把主频降到16MHz上,才能正常游戏。但这游戏与《街霸》相比,太弱了,我也没怎么玩。之所以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因为一个字——快!
后来我也装了Win3.2,学会了各种Config、Autoexec的配置方法,甚至还可以用Echo命令显示出一个界面,直接按数字键选择各种程序,退出程序直接回到自治界面,一时间玩的很是Happy。当时买了张光盘,上面有非常多的英文游戏,包括著名的《暴力辛迪加》和《沙丘》。但《沙丘I》实际上是我玩过《沙丘II》以后回头去补课的,因为《沙丘I》是个RPG……玩起来不是很有乐趣,但RTS启蒙作《沙丘II》就完全不同了。
那个时代有非常多的经典诞生,也有许多神级Studio。总觉得那会的PC游戏走到是完全不同的一条路线,我是说与Console Game相比。PC游戏有很多独特的类型,比如飞行模拟,虽然那会的画面简陋之极,但借助于鼠标和100多个按键,那会的飞行模拟已经有模有样了。再比如说RTS和FPS这两个类型吧,也是因为鼠标的出现,才让这种游戏成为可能,虽然现在FPS也出在Console上了,但这都过了多少年了?
相反,我原本特别喜欢的那些动作类的,比如《双截龙》,格斗类的,比如《街霸》……这些东西在PC上都比较少见,少有一些移植过来的,玩起来手感也完全不一样。手柄这种东西,虽然一直都有,但没什么可对应的游戏。我老早就买过一个摇杆,接声卡Game Port上的,但为的是玩《星战X-Wing》……那会的PC上也没有模拟器,连超级玛丽都玩不了。PC Game中最让我着迷的要数FPS游戏,开山第一作——《重返德军总部》。不但我爱玩这个,我爹比我还爱玩……

应@南牧羊 老师的要求,发长微博……
最近家里升级了操作系统,上了Windows 8,并且装了Office 2013。感觉还行,所以这篇其实我是在Word 2013里敲的,也算体验一下先进软件的先进功能(喂:先进你也只是写字而已!)。
上回说了,家里有了电脑,并且能玩游戏了。事实上,鉴于当时Console Game在我们那的悲惨现状,除了街机,我能接触到的也就只有电脑了。另外就是找到了两家比较新的机房,有PS和土星。但很少去玩,兴趣已经转移了。另外就是著名的SFC终于出现在我们那了,相比之下,肯定是不玩。还有就是这家SFC机房还有3DO的主机,当时的印象是3DO的手柄玩SF太棒了,那咔嗒嗒作响的左摇杆,要比那些个奇怪的手柄好太多了,很接近街机。只是后来这家机房死的早……
PS上玩的第一个游戏是……《铁拳》,这应该没啥疑问吧?对应的,土星上就是《VF》。但PS上后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化危机》;而土星上最爱的是《公主的王冠》。《生化危机》真特么吓人啊~那个冬夜,有个小朋友玩《生化危机》,洋馆一楼,老板特别坏,怂恿小朋友开洋馆大门,结果小朋友被吓得扔了手柄就跑,连钱都没付,还差点砸坏电视;《公主的王冠》是真漂亮啊~那精致的画风,流畅的动作,哎呀妈呀,2D比3D还精彩。可惜,那个时代我Console Game玩的太少,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伙同几个哥们,一起打穿了《FF7》,不好意思的说,《FF7》是我玩的第一个《FF》系列游戏。当时完全是冲着顶级CG去的,硬着头皮练级,日文完全看不懂,剧情都是后来补上的。
Word 2013还不错,有点Byword或者iAWriter的味道,强调集中精力,改进的Reborn界面更简洁,不会再分散注意力了,而且光标的移动真柔和啊,看着真舒服~
擦,跑题了,抱歉。
那会机房老板进游戏完全看个人爱好,不少好游戏就玩不着,因为老板不爱玩。那会都是盗版的,偶有一张正版的还是用来“飞盘”的,当时第一次见到土星专用的黑色光盘,帅死了!后来这种机房去的就少了,更多的是去电脑机房,也就是网吧的前身。为什么说是前身呢?因为根本不能上网。初期的电脑机房只能玩游戏而已,单机的。多人游戏无非就是个《大富翁》什么的。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为啥有了电脑还去电脑机房呢?因为电脑差?不对,我当时的电脑足以秒杀我们那为数不多的几家电脑机房。但有一条,我比不了,那就是人家的游戏比我多!
那会,没互联网,连拨号网络都还没有呢。想弄个游戏、软件,那叫一个麻烦,只能朋友之间互相Copy,当然了,都是盗版。不过当时除了游戏,不少软件也没啥版权概念,不少都是免费的。我们那地方小,有电脑的少,我只有两个同学家里有电脑(最开始),我们仨之间能换出什么新鲜玩意儿?那会只有出去,比如来北京,才有机会买到软件和游戏,还都是软盘封装,光盘很少。
电脑机房不一样,他们也不知道有什么渠道,什么游戏都有!所以最早去电脑机房,是为了Copy游戏的。5.25英寸,1.2MB的软盘,基本上2张能Copy一个游戏吧。那会不是按游戏收钱,是按特么软盘数量收钱,比如《大富翁》,当时好像是2张盘,一张盘5块钱,两张盘10块钱,买一个大富翁。当然了,买回来就可以分享了……所以我们当时三个人轮流买游戏,然后分享。后来机房逐渐多了,Copy游戏价格也下来了,1块钱一张。然后我们又研究出了软盘增容技术,相比不少人都知道吧,HD-Copy,应该是大名鼎鼎才对。虽说这玩意对小游戏意义不大,但对于软盘数量比较多的游戏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弄好了能省出两张盘呢。
上回,说到我爹爱玩《重返狼穴》,第一次去Copy,人家糊弄我,给了我个Demo,我和我爹玩的都意犹未尽,但那会也不懂。后来朋友弄到了完整版,才玩晚上后面的部分。我爹更是坚持着把这游戏打穿了,而且很上瘾。后来他没事儿在家,我上学的时候就自己开电脑,玩这个。为此我特地在自制Autoexec的目录里把这个游戏自动启动加在数字键1上,按1,回车,就开始玩。玩够了直接按电钮关机,多省事儿。从此,我爹走上了FPS的不归路……
今天就到这吧,改天再说。Word 2013真不错!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