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假期最後一更,來談談這部在galgame社區爭論不休的作品吧。
你說新島夕沒失過戀,我是不信的。
《想要傳達給你的愛戀》,很顯然,它與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戀愛遊戲並不相同。
要我來評價一下這部作品的話,我會說:“它太真實了”。
由於這部作品的人物行為、情感、性格,都和現實中的人較為相似(至少相對於一般美少女遊戲來說),而新島夕又幾乎全程用男主第一視角來進行敘述,那麼透過了這一層濾鏡看到的角色產生失真,也是可以預見的事:可以說,絕大多數對於該作品以及角色的討論,都源自於男主視角。
那麼,要想對該作的角色做一個客觀的評價,跳脫出男主視角,還原一個故事的全貌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接下來的第一部分將從洸太郎和星奏的三遇三別入手,來勾勒出一個完整的角色形象。而在之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本文將對該作的兩個特殊的寫作技法入手,來談談這兩種特殊技巧的優劣所在。
1:永無盡頭的阿爾法克隆
洸太郎和星奏一樣,在小時候都算是有名的才子。
一個是寫小說的好苗子,一個是年少有為的作曲家。
兩者相遇,相愛,卻從未相知:
如果分別用一個形容詞形容兩人的話,那麼洸太郎是“遲鈍”,而星奏是“懦弱”。
我們首先從第一次相遇和離別開始,來慢慢分析這兩人的心靈軌跡。
1.1:被才能牽線的懸絲傀儡
對於洸太郎的星奏的悲劇,最大的鍋,應該來自於他們各自的才能。
他們的才能發光的實在是太早了,遠在人格成熟以前就發光發熱,這使得他們二人接下來的道路變得磕磕絆絆,可以說,假若兩人要是毫無天分,可能早就沒有彩音什麼事了。
在日本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教給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服從”,而非“表達”。
因此,洸太郎小小的,尚未成熟的戀情,就被事務所的現實無情的撕碎了。
洸太郎從小冷淡,情書是他鼓起了很大勇氣才傳達出的一點愛戀之情;
而星奏的懦弱讓她沒能正視戀愛和事業,但是,在12歲這樣一個小的年紀,誰有能呢?
其結果就是,洸太郎的小說夢被無情的打碎了,他在一段時間內再也沒能寫出戀愛小說;
而離開洸太郎的星奏也在一段時間之後失去了星之聲,這也成了她第二次歸來的原因。
這件事情的後果無疑是巨大的。本來就冷淡的洸太郎,第一次就遭受如此挫折,受到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說他“遲鈍”,也有很多的因素在於這件事之上。從這件事情吸取教訓的他,會比原來的他更多的對再一次愛上星奏持一個否定態度,即使在身體相合之後,他的本能反應也會讓他拒絕去探究星奏背後的故事,從而避免觸景生情,被第二次傷到。
而對於星奏來說,早早加入事務所,揹負作曲和名望壓力讓她無暇去面對自己的情感,更關鍵的是她將自己的夢想“傳達星之聲”和事務所高度綁定,使得戀愛和唱歌兩個完全可以相容的事情在她眼裡成了完全相對的事情,想要一方就必須捨去另一方。
悲劇,就是這樣從兩人小時候便種下了禍根。可怕的是,在洸太郎的視角幾乎沒法做出這一小段的分析,“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在一個“當局者迷”的視角,洸太郎靠自己是無法推理出這些信息的,而玩家也隨著他的視角而被帶偏,從而對姬野星奏產生一個壞印象,而站在批評者的角度來說,姬野星奏的壞女人形象,反倒是男主洸太郎形象寫作十分成功的一個例證。
可惜這樣的“寫的好”,是與大眾對女主的要求相悖的。
1.2:無法消解的傷痕
時間回到遊戲開始時,洸太郎因為星奏的離去喪失了小說的才能,但至少在家庭周圍的圈子裡周圍的小圈子成功生存了下來,但在某一天,他遇到了回來的姬野星奏。
第二次悲劇的相遇,開始了。
要是洸太郎選擇了其他人,跳開了姬野星奏的束縛,或許兩人不會被傷的如此之慘吧。
在戲外,新島夕為玩家留下了解開二人心靈之鎖的鑰匙:
新島夕為玩家留下的鑰匙,就是《永別了,阿爾法克隆》和《自那以後的阿爾法克隆》,
以及姬野星奏的歌曲《想要傳達給你的愛戀》。
兩人分別用笨拙的方式,進行了一番真心的互動,但結果是,由於年少的傷痕太深,姬野星奏看懂了文中的深意,卻為了飄渺的星之聲捨棄了她可能性最大的機會;洸太郎面對了自己的真情,卻因為沒能領悟星奏離開的真正原因,而與星奏失之交臂。
這二人若在現實中有個原型,那兩位的行為可以說還是比較理性,沒太具有孩子氣的;若是把我以前身邊看到幾對情侶在升學不在一個學校就哭天搶地,未了就和路人一樣了無音訊這種青春期獨有的戀愛事件寫出來,那玩家噴的可就更狠一些了。
阿爾法克隆即是男主的寫照,也是星奏的寫照;星之聲可以說是二人的才華、戀愛的夢想集合,也正因為如此,阿爾法克隆會是如此一個悲劇的故事。
1.3:積重難返
在那以後,洸太郎成為了一名老師,固守著她的歸所;
而姬野星奏就沒那麼好運了,強行邀她出來的樂隊最終以失敗告終,一個不能持續寫出高質量樂曲的作曲家,又如何能和那些老牌樂隊競爭呢?
在漫長的十年過去之後,二人終於理解了悲劇的源頭,但此時阻礙二人相戀的最大因素,則是這十餘年以來的錯誤造成的巨大慣性。
洸太郎由於挫折遭受的比較早,在兩部關於阿爾法克隆的故事之後就成功認清了現狀與自己的真心,此時視角重歸理性人的我們也終於能像以往的遊戲一樣,藉著男主的視角來將事件捋清,
而姬野星奏就沒那麼好運了。欠下一屁股債的她,即使能認清自己才能和洸太郎的關係,也要因為她兩次的離去而付出代價。物理的債款有還完之時,但心靈的負罪感卻連償還的頭都沒有開。
逃避雖然能減輕一時的負罪感,但若不去面對問題的源頭,那麼傷痕就一直無法被抹去。
不過,既然問題的一端有了解決的途徑,那麼姬野星奏想通的那一天,就是她第四次歸來之時。
洸太郎走出來的最好證明,就是他幫助了森野精華。
作為一個和二人當時境遇相當的後輩,洸太郎主動掐斷了戀愛之線:既然戀愛和事業不能兩全,那麼便投身損失較小的一個選擇吧。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讓諸位更好的看清二位角色。
2:他不只是個攝像機
男主視角向來是美少女戀愛遊戲最關鍵的部分,因為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男主視角下觀看遊戲的玩家,其觀感直接取決於男主視角所傳達出來或喜或悲的內容。
而許多廢萌遊戲往往會對男主視角進行淡化。“溫柔體貼”這樣的大眾情感不會影響玩家對於女主的誤判,而女主單純直接的性格組合也使得玩家對其很少能有反感之情,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即使性格在玩家看來不合,那乾脆不看就完事了,不會在心中留下芥蒂。
但總有人要反其道而行之,這些少有的劇本家從男主視角入手,故意讓女主的形象產生歪曲,從而讓玩家更大被男主的情感影響,而帶入遊戲中的角色。
可這並非是一件容易事。
因為美少女遊戲,只是遊戲,它是一個故事,要講究起承轉合,要講究完整性,是不能像現實一樣蠻不講理的。
所以針對男主性格影響玩家這件事,目前常用的是利用sidestory和otherside,通過其他人的視角逐漸將這一事件和各主角的心理狀態進行補全,大名鼎鼎的《白色相簿2》就是很好的利用了這種方法來讓玩家對於北原春希進行了一個清楚的認知(當然丸戶史明高明的地方是他將補全這件事融入了角色對話之中,使得玩家一眼就能看出角色此時的心理狀態偏離了理性多少,所站的立場何在);
當然新島夕選擇的就比較不同凡響,他使用了更加晦澀的方法,將兩人的內心真實想法交給了創作的作品當中,主視角的理性化是到te最後才開始的,這使得閱讀劇情的難度被進一步提高了;
當然還有第三種,io這個逼是不斷加深誤解,擴大認知隔閡,你看不看得懂管我屁事,當觀眾沉浸在最後的希望裡,就用上帝視角的小說來讓真相大白,徹底打碎玩家的幻想,其惡劣程度可見一斑。
這也是本作評價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是有過戀愛,尤其是失戀經歷的玩家,能輕鬆從洸太郎的跡象中察覺到問題所在,從而在故事的中盤就開始和主角一起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而沒啥戀愛經歷的玩家,就對洸太郎和星奏難以共情,從而到了te也不明所以,最後只留下一個“壞女人”的印象。
但,出現這種情況怪罪的不應該是玩家,而是新島夕本人。
接下來的部分,我們要對另一個關於故事的問題進行討論,也希望能對辛苦讀到這裡的你能有所啟發。
3:真實的代價
一個故事,由於讀他的人有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閱讀能力、不同的人生經歷,就會讀出不一樣的體驗,這即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作為玩家,要想在這些具有主觀性的角色視角中找尋出故事和角色的全貌,就要做到跳出視角本身,去以一箇中立的視角的看待整個故事。
而接下來的部分,是我總結出的一點方法論:
那就是明確“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事實,就是故事中已經發生,不可改變的確定事件;
觀點,則是從某個人物的角度出發,是基於他判斷下的事物。
能否去掌握角色對話中兩者的差別,就是能不能看懂這一類作品的關鍵所在。
而對於作者的角度而言,他應該具有以下的義務:
那就是利用對話、他人視角、第三人稱敘述等方式,給觀眾留足分辨事實和觀點的空間,這點對於他的作品能否被人接受,是至關重要、不可忽視的。
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度,那麼原本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是真實存在的情感,真實存在的動作,就會被觀眾誤解,從而對原本真實系的作品打上厭惡的烙印。
這部《想要傳達給你的愛戀》,問題不在於它不真實,而是在於它沒能調動許多沒經歷過戀愛的玩家的神經,讓他們分析兩人的真實情感想法,從而得出一個客觀的定論。
新島夕,還需在這一方面上加把勁啊。
#galgame#galgame推薦#遊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