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盐、海盐、湖盐、低钠盐、碘盐、无碘盐……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盐品种,我们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盐种类呢?

一、按成分分类
1. 加碘盐
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盐多为加碘盐。之所以在食盐中添加碘,是因为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食用盐碘含量一般有20mg/kg、25mg/kg、和30mg/kg三种加碘水平(以碘酸钾形式添加)。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碘推荐摄入量是 120 微克/天。通常普通人每天吃进 5g 左右的碘盐,再加上饮水以及各类食物中的碘,差不多就达到 120 微克/天的标准了。
适用人群:内陆及缺碘地区居民;孕妇、哺乳期女性(需增加碘摄入约50%)。
2. 无碘盐
无碘盐,顾名思义就是是在食盐中不含有碘化物的精制食盐。
有两类人不适合食用碘盐,一类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另一类是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如沿海地带),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足够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
3. 低钠盐
低钠盐含60%~70%的氯化钠、20%~30%的氯化钾和8%~12%的硫酸镁。可见,低钠盐的钠含量比普通盐低1/3左右,钾、镁含量较高,所以低钠盐更合理的名字是低钠高钾盐。
食盐里以钾代替钠的意义是,在食用同样咸味的饮食下,钠的摄取量已经减少一半,同时也摄入了钾。钠可导致血压升高,而钾和镁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所以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会在医生建议下购买低钠盐。
但低钠盐绝不仅仅是这些病人的专属食盐。当前,我国居民吃盐量远超每日6克的推荐量,若人们能食用低钠盐,便可轻松减少30%的钠,还能增加几百毫克钾和镁的摄入,对普通人来说同样是明智之选。
有人担心吃低钠盐会患高血钾症,这是毫无根据的。按每天6克盐的推荐量,如果吃的都是低钠盐,约摄入1500毫克氯化钾,其中含800毫克钾元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指出,健康人每天钾适宜摄入量为2000毫克,想要预防慢性病应提高到3600毫克。可见,800毫克钾元素和预防慢性病所需量相差甚远。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钾有障碍,摄入的钾过多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高钾血症。我国对食用盐的国家标准(GB 2721-2015)中明确规定了,低钠盐的包装上必须标示:「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
二、按来源分类
海盐: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海盐约占世界产盐总量的七成以上。
湖盐:是以盐湖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在我国青海省有众多的盐湖,其中察尔汗盐湖是总储盐量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盐湖,它的总储盐量足够全球人口食用1000年以上。

井盐:地层中的盐质溶解在地下水中,打井汲出这种地下水,经加工后制成的食盐叫井盐。四川自贡是我国的重要井盐产地。
岩盐: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所致,岩盐主要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尽管不同来源的盐中所含矿物成分稍有差别,但一个人每天吃盐也就是几克,无论海盐、湖盐还是井盐、岩盐,营养价值几乎没有差别。另外还有一些玫瑰盐、风味盐之类的高档盐也是同理,它们可能只是风味、外观上有些许不同,营养上实在是没啥差距。

三、盐中的抗结剂有害吗?
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中,允许用于食盐中的食品添加剂有这么几种:二氧化硅、硅酸钙、柠檬酸铁铵、亚铁氰化钾(钠)和氯化钾。其中,前4种都是“抗结剂”。抗结剂经常出现在各种干粉中,如咖啡粉等,作用是防止颗粒状食品聚集结块。
抗结剂对于食盐非常重要,过去的盐不加抗结剂,非常容易吸潮结块,被称为“盐巴”,不便使用。抗结剂的加入可以使食盐颗粒保持分散状态,使用起来方便多了。
不过社会上有人对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氰化钾有剧毒,长期吃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事实上,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亚铁氰化钾每公斤添加量不超过10毫克。成年人每天摄入小于1.5毫克亚铁氰化钾就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摄入1.5毫克亚铁氰化钾相当于一个人每天要吃150g的食盐,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担心亚铁氰化钾在烹饪时分解释放出剧毒的氰化钾。其实,亚铁氰化钾非常稳定,要加热到400℃才能分解。在烹调中,即使是油炸或爆炒油温也不会达到300℃,距离亚铁氰化钾的分解条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长期食用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
四、减盐!减盐!减盐!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确实很容易导致钠摄入超标。简单来说就是——吃太咸了。相比“盐不过5”这个标准,我国人均食盐用量大约是10.5克,超标了一倍有余。
盐分摄入过多,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大家的健康,可以采取这些控盐措施:
1.养成日常计算盐用量的习惯,利用勺子之类的工具定量放盐。
2.除了炒菜少放盐,还要注意少食用一些隐藏的高盐调料,例如腌渍食品、卤味、油炸食品等等
3.包装食品选购时要注意标签中的钠含量,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