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13 03:53:34 作者:LLFLLFF Language

博物館的“新語言”:從展櫃到遊戲界面

博物館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承載著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的使命。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博物館展示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他們渴望更加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0張

在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上,38件國寶級文物化作璀璨花燈,《雙龍賀春》燈組以春秋時期“人首蛇身玉佩”為靈感,《飲中八仙》燈組復刻唐代酒器,讓沉睡千年的文物以光影形態重獲新生。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1張

在數字時代浪潮的推動下,文化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創新與融合。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的守護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蘊;而電子遊戲正是提供這種體驗的最佳載體。這種“文物活化”的嘗試,作為新時代的娛樂方式,以其獨特的互動性和可玩性深受年輕人喜愛。當這兩者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即將於2月10日正式發售的《九號博物館》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2張

博物館的轉型早已超越簡單的數字化掃描。在《九號博物館》中,玩家需通過“碎片收集-拼合修復-故事解鎖”的流程還原文物全貌,這恰與現實中的考古修復形成鏡像:西安城牆的琉璃套獸、垂獸等構件,正是通過持續的保護修繕工程,才得以維持其600年前的色彩與工藝。遊戲將這一過程轉化為互動體驗,讓玩家在拖動鼠標拼合缺口時,感受到文物修復者“與時間賽跑”的使命感。

虛實交織的文化實驗室

《九號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於構建了“雙重文明”的敘事框架:玩家既要在魔法文明中經營博物館,又需深入“舊界”遺址探險。這種設定暗合當下博物館的跨界實踐——西安城牆燈會將唐詩意境融入燈組設計,打造“一步一詩”的沉浸式空間;而遊戲則通過“咒術開啟文物副本”的奇幻設定,讓青銅手柄與巴雷特等反差文物共處一室,以荒誕解構嚴肅。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3張

從“保護”到“共生”的範式革新

博物館與遊戲的合作絕非簡單IP授權。《九號博物館》與西安城牆的深度聯動,將三件典型文物植入遊戲宇宙:

1.浮雕鹿首紋空心磚,這是西漢時期的獨特建築材料,其空心設計和榫卯結構體現了古人的智慧。鹿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吉祥和長壽,這件空心磚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4張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5張

2.琉璃套獸,這是古建築上的防水構件,安裝在翼角或窩角梁梁頭上,兼有防水和裝飾作用。西安城牆上的琉璃套獸,以其清新的藍色和精美的龍頭形狀,成為了城牆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6張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7張

3.垂獸,它位於中國古建築垂脊上的獸件,起到固定和支撐作用,同時也有裝飾功能。脊獸的等級和數量都有嚴格限制,體現了古代建築的嚴謹和莊重。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8張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9張

這種轉化不僅保留文物歷史價值,更賦予其遊戲功能性。正如西安城牆將文物元素融入燈會、文創產品乃至地鐵導視系統,遊戲中的文物也成為串聯玩法機制的文化符號。當玩家為獲取“套獸”徹夜刷副本時,或許會在某天遊覽西安城牆時,對著城樓戧脊會心一笑——這正是文化記憶的跨媒介錨定。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10張

數字長河中的文明方舟

《九號博物館》發售前夕,西安城牆正在實施保護修繕工程,遊戲中的文物修復玩法恰似現實的數字預演。當玩家在虛擬世界拼合青銅碎片,現實中的文保工作者也在為古城牆加固磚石——兩者共同詮釋著“文明傳承”的本質:不是將文物封存於時空膠囊,而是讓其持續參與人類的精神建構。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11張

或許未來的博物館將徹底模糊虛實邊界:遊客佩戴AR眼鏡,看見古建築構件如遊戲UI般浮現說明;玩家在《九號博物館》收集的文物數據,直接接入博物館數字孿生系統。在這場跨越介質的對話中,每一塊磚瓦、每一段代碼,都在書寫文明延續的新可能。

當文物在數字長河中“活”起來:博物館與電子遊戲的跨界對話-第12張

那麼就一起期待今天九號博物館的發售吧!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