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根器之前,先講一個簡單的概念,根器,是一個佛教術語,指的是先天具有接受佛教的可能性,眾生對佛法“聞思修”的接受能力和行動能力,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比喻能接受教義的容量。就是說每個人的根器都是不同的,而且隨時都在變化。我們無時不再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只有死亡,意識不在流動,便固定成一種形態,那便是大聖根器所具化成的形態。
當然,若是按佛教的說法講,這就是著相最直觀的代名詞,但是,這是遊戲,並非佛家經典,後面有篇幅再針對“著相”展開聊聊那麼我們就開始本期的內容:眼見喜
眼見喜——重瞳花鴇(重明鳥/雉雞)
見貌辨色,恃才生惡。
見貌辨色的意思是懂得看臉色,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這句話的出處是宋代,道原所撰的《景德傳燈錄》本書原題名為《佛祖同參集》,其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拋磚引玉、枯木逢春等成語都是出自本書。
在《西遊記》原著中,悟空跟菩提祖師學道問他想學什麼,表面教他的參禪打坐,誦佛讀經,他都不想學,但是從打他頭三下,便悟出是要他三更時分存心;祖師倒揹著手了,他理解成是叫他從後門進,即可傳道,可見其這部分的天份之高,是個察言觀色的高手。
而恃才生惡的意思是,仰仗自己的能力,產生惡念惡行。當悟空學成回到花果山,尋不得趁手兵器,便去龍宮裡走一遭不僅拿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還強求一身披掛,如若不應,便要拿龍王試試此鐵中可見一斑。
眼見喜的外形似雉雞,又有雙瞳,大可推斷為重明鳥。古書中記載,其形似雞,鳴聲如鳳,
言又眼在目,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又眼既是兩個眼睛的意思,可見,是一隻長得像是雞的猛禽,我們所知的猛禽,皆以敏銳的視力著稱。所以重明鳥是一種,既有敏銳洞察,又有蓋世手段的鳥,這幾乎與大聖如出一轍。
老猴子對大聖年少時的描述是,見到好東西一定要拿到手,別人不給他就搶,這眼見便喜,不擇手段的臭毛病,與黑熊金池又有何分別。
本章節結尾動畫為名為《看見》,要理解這個標題我們先要了解佛教中六根六境六識共18境的基礎概念,其中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人們依這六根與外界接觸。
六境:是色、聲、香、味、觸、法,包含了世界一切。即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外在客觀世界。
六識:是由六根接觸六境而產生的認知活動,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
第一章中,我跟跟隨通臂猿猴,從肉佛頭上拿到的五蘊之一便是“色蘊”。通臂猿猴的影神圖中提到,若她能尋得五蘊之精,煉出五蘊之丹,或許可讓那頑石感應,再度通靈顯聖。
其中五蘊皆空能度一切苦厄,是出自《心經》也叫《多心經》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對,就是那句能打開月光寶盒穿越時空的咒語。
經文的第一句便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大家更熟悉的,應該是下一句經文“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此處的色,就是色蘊,指的並不單是美色,簡單來講,是指所有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蘊在梵文中就是指一捆,可以理解為一類東西,在遊戲中,色蘊的形態基本是個球體,而色蘊是先需要眼睛,接收到外界的光產生的。再最後通臂猿猴,在山敢當上也是生挖下肉佛頭的一顆眼睛來推測論證,所有五蘊的外形,都是肉佛頭的眼睛作為五蘊實體的載體。
色蘊的描述為: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這段是是出自--《大學》中的一句話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意思是,所謂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誠實面對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也會謹慎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
而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便是指,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都與空相同,也都是空,空也是這五蘊。其中,色蘊是世間萬物的總和受想行識四蘊,是內在意識的綜合。
回到《心經》,《心經》源自《般若經》,是整部經文中的心要,而《般若經》整部經文都在說一件事,那便是——空
空並不是虛無也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不穩定的,是說沒有一樣事物能夠維持他的本來的樣子,沒有一樣事物是固定不變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被其他東西所組成的,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他自己。
比如屏幕前的各位,不論看的是顯示器還是手機,都由外殼和顯示屏構成。繼續拆解,就是由芯片、電路板、燈光顯示原件所組成的。再繼續拆解,電路板是玻璃纖維、上面的元件有各種金屬材料等。只要我們想,就可以無下限的往下繼續拆分最後你盯著的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暫且給這個由各種東西構成的東西一個代稱,說他是顯示器或者是手機,而這一個東西是由無數個東西所構成的概念,就是佛教中的空。
按此理解,外界客觀存在的色蘊,是可以無限拆解的。內在的感受、想法、思路、意識是沒有一刻不再受其他的感受、想法、思路、意識所幹涉的,會不斷產生新的認識,這便是五蘊皆空。
我們為什麼要明白空呢?是因為要度一切苦厄。苦是指內在的感受。厄是指外界災禍,而所有的天災人禍,最後會落實到自身的感受:苦上
所以度一切苦厄,便是要讓人不再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在佛教中就是“貪嗔痴”三毒。
回到動畫《看見》不難看出,就是講的貪念,但貪嗔痴一定是同時出現的,只是各自的比重略有不同。我們先來分析標題,看和見是要拆開來的,單純的“看”是我們自身的感光接收器(眼根),僅僅是收到了外界來的信號(色蘊)。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就等於我們的計算機接收到了一串二進制的編碼,中央處理器並未對這段代碼做出編譯,他就只是無意義的一串數字而已。而”見“就是我們意識到了所見之物,那一刻就產生了分別,也就是我們的電腦,將這串代碼編譯完成,發現這是一張圖片。看並意識到l就是見,也就是前面講的識蘊中所包含的“眼識”。起心動念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的根性不同,對所見之物產生的念頭都不一樣。中文語境下想要理解這個概念,還是比較簡單。
那麼很明顯,本篇動畫就是講金池的貪念,以及他貪念的具象化身——黑熊精
金池想入佛門需要金蟾,想要、渴望本身即是貪,慾求不滿,是人的本性。金池在少年的貪是一筆能夠進入佛門的錢,入門之後的貪是更高的地位,在名聲與地位都有之後,看到了非凡間珍品的錦斕袈裟。他貪的本質,並不是一件袈裟,而是袈裟背後能修得的正果,所以廣謀才會要給金池帶句話:“肉眼凡夫,求而不得神仙骨,半榮半枯,幾人知是長生路”
廣智無智,遇事先下手,起殺心,即使修了佛法,也無法逃脫狼的本性。
廣謀無謀,借刀殺人獨自遁逃,蛇蠍心腸,將觀音禪院焚燒殆盡。
原著總結的金池是
嘆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
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
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見到袈裟那一刻
貪念起,270年的修行,毀於一旦
嗔念起,縱容徒弟焚寺殺人
痴長270歲,一頭撞死在牆上
貪嗔痴三毒是動畫的中軸概念,五蘊丹,便是能渡苦厄的實體丹藥,但具體作用怎樣呢,確實給我們三項數值都加了上限,但具體的難關還是要我們親自去走一遭。
戌狗說過:“想走捷徑的人多了,才有了煉丹”,畢竟只是身外之法,不是修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