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根器之前,先讲一个简单的概念,根器,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的是先天具有接受佛教的可能性,众生对佛法“闻思修”的接受能力和行动能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比喻能接受教义的容量。就是说每个人的根器都是不同的,而且随时都在变化。我们无时不再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只有死亡,意识不在流动,便固定成一种形态,那便是大圣根器所具化成的形态。
当然,若是按佛教的说法讲,这就是着相最直观的代名词,但是,这是游戏,并非佛家经典,后面有篇幅再针对“着相”展开聊聊那么我们就开始本期的内容:眼见喜
眼见喜——重瞳花鸨(重明鸟/雉鸡)
见貌辨色,恃才生恶。
见貌辨色的意思是懂得看脸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道原所撰的《景德传灯录》本书原题名为《佛祖同参集》,其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抛砖引玉、枯木逢春等成语都是出自本书。
在《西游记》原著中,悟空跟菩提祖师学道问他想学什么,表面教他的参禅打坐,诵佛读经,他都不想学,但是从打他头三下,便悟出是要他三更时分存心;祖师倒背着手了,他理解成是叫他从后门进,即可传道,可见其这部分的天份之高,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
而恃才生恶的意思是,仰仗自己的能力,产生恶念恶行。当悟空学成回到花果山,寻不得趁手兵器,便去龙宫里走一遭不仅拿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还强求一身披挂,如若不应,便要拿龙王试试此铁中可见一斑。
眼见喜的外形似雉鸡,又有双瞳,大可推断为重明鸟。古书中记载,其形似鸡,鸣声如凤,
言又眼在目,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又眼既是两个眼睛的意思,可见,是一只长得像是鸡的猛禽,我们所知的猛禽,皆以敏锐的视力著称。所以重明鸟是一种,既有敏锐洞察,又有盖世手段的鸟,这几乎与大圣如出一辙。
老猴子对大圣年少时的描述是,见到好东西一定要拿到手,别人不给他就抢,这眼见便喜,不择手段的臭毛病,与黑熊金池又有何分别。
本章节结尾动画为名为《看见》,要理解这个标题我们先要了解佛教中六根六境六识共18境的基础概念,其中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人们依这六根与外界接触。
六境:是色、声、香、味、触、法,包含了世界一切。即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外在客观世界。
六识:是由六根接触六境而产生的认知活动,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第一章中,我跟跟随通臂猿猴,从肉佛头上拿到的五蕴之一便是“色蕴”。通臂猿猴的影神图中提到,若她能寻得五蕴之精,炼出五蕴之丹,或许可让那顽石感应,再度通灵显圣。
其中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是出自《心经》也叫《多心经》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对,就是那句能打开月光宝盒穿越时空的咒语。
经文的第一句便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下一句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处的色,就是色蕴,指的并不单是美色,简单来讲,是指所有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蕴在梵文中就是指一捆,可以理解为一类东西,在游戏中,色蕴的形态基本是个球体,而色蕴是先需要眼睛,接收到外界的光产生的。再最后通臂猿猴,在山敢当上也是生挖下肉佛头的一颗眼睛来推测论证,所有五蕴的外形,都是肉佛头的眼睛作为五蕴实体的载体。
色蕴的描述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这段是是出自--《大学》中的一句话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诚实面对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会谨慎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
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便是指,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与空相同,也都是空,空也是这五蕴。其中,色蕴是世间万物的总和受想行识四蕴,是内在意识的综合。
回到《心经》,《心经》源自《般若经》,是整部经文中的心要,而《般若经》整部经文都在说一件事,那便是——空
空并不是虚无也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不稳定的,是说没有一样事物能够维持他的本来的样子,没有一样事物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被其他东西所组成的,因此没有一样东西是他自己。
比如屏幕前的各位,不论看的是显示器还是手机,都由外壳和显示屏构成。继续拆解,就是由芯片、电路板、灯光显示原件所组成的。再继续拆解,电路板是玻璃纤维、上面的元件有各种金属材料等。只要我们想,就可以无下限的往下继续拆分最后你盯着的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暂且给这个由各种东西构成的东西一个代称,说他是显示器或者是手机,而这一个东西是由无数个东西所构成的概念,就是佛教中的空。
按此理解,外界客观存在的色蕴,是可以无限拆解的。内在的感受、想法、思路、意识是没有一刻不再受其他的感受、想法、思路、意识所干涉的,会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五蕴皆空。
我们为什么要明白空呢?是因为要度一切苦厄。苦是指内在的感受。厄是指外界灾祸,而所有的天灾人祸,最后会落实到自身的感受:苦上
所以度一切苦厄,便是要让人不再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在佛教中就是“贪嗔痴”三毒。
回到动画《看见》不难看出,就是讲的贪念,但贪嗔痴一定是同时出现的,只是各自的比重略有不同。我们先来分析标题,看和见是要拆开来的,单纯的“看”是我们自身的感光接收器(眼根),仅仅是收到了外界来的信号(色蕴)。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就等于我们的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串二进制的编码,中央处理器并未对这段代码做出编译,他就只是无意义的一串数字而已。而”见“就是我们意识到了所见之物,那一刻就产生了分别,也就是我们的电脑,将这串代码编译完成,发现这是一张图片。看并意识到l就是见,也就是前面讲的识蕴中所包含的“眼识”。起心动念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的根性不同,对所见之物产生的念头都不一样。中文语境下想要理解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简单。
那么很明显,本篇动画就是讲金池的贪念,以及他贪念的具象化身——黑熊精
金池想入佛门需要金蟾,想要、渴望本身即是贪,欲求不满,是人的本性。金池在少年的贪是一笔能够进入佛门的钱,入门之后的贪是更高的地位,在名声与地位都有之后,看到了非凡间珍品的锦斓袈裟。他贪的本质,并不是一件袈裟,而是袈裟背后能修得的正果,所以广谋才会要给金池带句话:“肉眼凡夫,求而不得神仙骨,半荣半枯,几人知是长生路”
广智无智,遇事先下手,起杀心,即使修了佛法,也无法逃脱狼的本性。
广谋无谋,借刀杀人独自遁逃,蛇蝎心肠,将观音禅院焚烧殆尽。
原著总结的金池是
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
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
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
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见到袈裟那一刻
贪念起,270年的修行,毁于一旦
嗔念起,纵容徒弟焚寺杀人
痴长270岁,一头撞死在墙上
贪嗔痴三毒是动画的中轴概念,五蕴丹,便是能渡苦厄的实体丹药,但具体作用怎样呢,确实给我们三项数值都加了上限,但具体的难关还是要我们亲自去走一遭。
戌狗说过:“想走捷径的人多了,才有了炼丹”,毕竟只是身外之法,不是修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