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的來臨
鐵器的使用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一般認為的鋼鐵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即19世紀中期,德國的西門子構想了一種高效的鍊鋼爐,幾年後由馬丁建造了這個鍊鋼爐,稱為西門—馬丁爐,也加平爐。十年後英國人基於平爐的改造,使鍊鋼爐更加高效,煉出來的鋼更加優質,以至於現今的鍊鋼技術也一直沿用十九世紀的鍊鋼法,此改進鍊鋼爐的研發,標誌著鋼鐵時代的來臨。
法國巴黎高聳入雲的埃菲爾鐵塔就是鋼鐵時代的標誌性產物,也象徵著當時炙熱又細膩的鋼鐵美學。
鐵甲艦時代英國軍艦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是混亂的年代,戰爭頻發,列強對小國的殖民侵略,列強與列強之間的明爭暗鬥,讓當時的世界局勢動盪不安。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鋼鐵的高品質,低造價,成為了打造戰爭機器的不二之選,列強的工廠日夜不停的鍛造鉅艦所需的鋼材,把戰爭推進了堅船利炮時代,所以鋼鐵時代的到來也伴隨著戰爭的硝煙。
我們的鋼鐵時代
前面說了,鋼鐵時代的到來讓列強有了更強力的戰爭機器,得以讓他們能夠更快速的打開其他國家的大門,進行殖民侵略。
十九世紀中期,西方列強對中國持續的殖民掠奪,清政府戰敗求和、簽訂條約、割讓領土,這一連串的的打擊讓清政府不得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求“師夷長技以制夷”。以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購買西方先進設備,把國家人才送往西方留學,雖然洋務運動在本質上還是意在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但也不可否認其對我國近代科技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列強報紙裡洋務派的模樣
在洋務運動期間,清政府也著手構建自己的鋼鐵軍隊,除了從西方購買的大量軍艦,清政府所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軍事工廠也在生產炮彈、槍械、蒸汽船等軍用裝備,還有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軍校也為清政府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清政府以此為基礎,建造了以北洋水師為主的幾支主力艦隊,其規模之龐大,甚至一度超越日本。
1891年,李鴻章根據西方的先進技術,在江南製造總局運用引進的鍊鋼技術,鍛造了中國第一臺鍊鋼平爐,標誌著我國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意味著我們鋼鐵時代的來臨。
1894年張之洞主持建立的漢陽造鐵廠,讓我國鍊鋼技術更上一個臺階,但很不幸,當年的甲午戰爭,也是在1894年爆發的。
日本筆下的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以北洋水師的覆滅標誌著清政府的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後大量軍工廠被日本接手,我國失去了發展工業的核心命脈,從此進入了低迷的時期。
鋼鐵時代的頂峰與破滅
科技的誕生往往伴隨著軍工業的換代,在二十世紀,鋼鐵產量甚至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體現,二戰後期,德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能達到一年三千萬噸,而美國更是能達到一年八千萬噸,龐大的鋼鐵產量讓美國如下餃子一樣產出軍艦與航母,蘇聯也在1940-1945年間生產了近四萬輛坦克,其鋼鐵洪流成為粉碎法西斯的中堅力量。
雖然在二戰時期鋼鐵產量並不是頂峰,但也讓世界看到了鋼鐵的可靠性與無限的潛力,為之後美蘇冷戰的競賽打下了基礎。
人類的英雄—加加林
在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你有“東方計劃”,我有“阿波羅計劃”;你有“禮炮一號”空間站,我有“天空實驗室”空間站”;你航母比我多,我坦克比你多。甚至各種天馬行空的科學構想都能被予以實現,在美蘇冷戰期間,是人類鋼鐵時代發展的頂峰,鋼鐵產量增加量年年新高,以至於在蘇聯解體後,留下的重工業廠還在為十五個國家持續不斷的造血。
鋼鐵時代的落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雖然世界鋼鐵產量上下起伏,但大都穩定在一個區間內,不再大幅增長。
七十年代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成熟,光纖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形成,推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即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雖然鋼鐵產量仍然龐大,但已經不再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人類的腦力勞動已經開始逐漸取代體力勞動,工廠裡也不再需要這麼多人,在這個時間段,意味著鋼鐵時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灰白的不只是照片,更是生活的希望
而鋼鐵時代的突然落幕帶來了很多問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工人下崗潮,最典型的就是我國的工人下崗潮。
我國鋼鐵時代的發展
因為我們國家鋼鐵時代的發展比歐美國家晚了近30年,在1949年時,全國鋼鐵產量甚至不到全世界總產量的千分之一。
在之後的幾十年裡,由於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裝備的壟斷,他們幾乎統治了中國的鋼鐵市場,一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鋼鐵產量才開始有明顯提升,但此時已經是鋼鐵時代的末期,鋼鐵時代的結束開始逐漸影響中國。
到九十年代,科技換代以及國家主要發展方向的改變,迫使大量工廠倒閉和裁員,下崗工人數量達到1400萬人,曾經的工廠如同一個行政區,下設的警局、醫院、學校等機構應有盡有,工人們也願意為工廠付出自己的一切。
而在下崗後,工人失去了歸屬感,覺得自己曾經為國家做的貢獻在上面看來一文不值。而在國家的就業建議上,包括有商業、旅遊業、飲食業、服務業等方面,雖然不靠譜,但這番操作還是讓大量下崗人員湧入城市中,急劇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性,荒廢的工廠也生鏽、發爛,如同一個死去的巨人。
《鋼的琴》
但我國鋼鐵時代的並未就此停止,1999年國家修改法律,讓大量中小企業得以存活與發展,從此開始進入我國鋼鐵產量爆發式增長的時代,甚至在2013年,我國鋼鐵產量達到8億噸,佔世界鋼鐵產量的50%。
由於我國高鐵網的鋪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量需要鋼材,中國後發的強勁動力開始顯現,在短短几年內就完成了2/3高鐵網的鋪設,推動中國進入另一個發展新高峰。
炙熱的鍊鋼爐是浪漫藝術的體現
遊戲中的鋼鐵技術並不像現實中那般曲折,他更多的是運用鋼鐵技術對遊戲背景進行包裹,與多種文化交融又碰撞,顯現出它如鋼鐵般堅硬的外殼和熔爐般炙熱的內在。
原子之心
原子之心構想了一個蘇聯超前發展的烏托邦社會,他著重描寫蘇聯的平等思想和強大的重工業以及浪漫的蘇式藝術,但對蘇聯高官的腐敗,人心的險惡,以及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也進行了討論,是一部客觀評價蘇聯的優秀作品。
如同手套對少校說的名言:“平等,也分三、六、九等”。
在原子之心中,基礎設施的建設達到了空前繁榮的規模,地上的高速鐵路,地下的有軌纜車,天上的導航機器人,以及漂浮在空中的島中之城,龐大的搭載著軍用武器的“民用”機器人“娜塔莎”,和埋藏於地底幾十上百米的軍用設施,無不凸顯著這個蘇聯強大的鋼鐵力量。
深埋地下的軍用設施
但如現實世界的國家一樣,猜疑、慾望、爭權這些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也存在於這個聯盟,在繁榮的景象背後是恐怖的爾虞我詐,政府把這力量恐怖的一面深深的藏在陰暗處,讓人民為信仰奮鬥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政府對其思想的控制和肉體的毀滅。
雖然原子之心的遊戲性有比較大的問題,但也不可否認他的藝術表現力在遊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玩家看到了那炙熱的鋼鐵時代。
鋼鐵收割
該遊戲構想了一個一戰期間的架空世界,柴油朋克與鋼鐵時代相互融合(這不就是坦克嗎),創造了多種具有濃烈柴油朋克風的巨型機甲,雖然不確定它與坦克的實用性相比如何,但還是能讓我們一窺這種藝術風格的浪漫之處。
俄蘇陣營的鐮刀機甲,巨大的鋼刀和粗壯的手臂,以及厚實的鋼鐵防禦,配合強力的柴油動力,讓每一次行動都在背後冒出濃濃黑煙,如同將軍的黑色披風隨風飄揚。
波蘭尼亞陣營的無畏者機甲,設計成人類形態,長手粗腿,手上持有大口徑槍械(對人類來說或許是火炮),高機動性讓它得以在戰場上移動自如,是反步兵和衝鋒陷陣的利器。
無畏者
薩克森陣營的皇帝機甲,是這個時代最完美的機甲,四條腿保證高機動性,四個方向的機槍實現了完美的火力覆蓋,頭頂的巨炮保證了強勁的火力(怎麼這麼像坦克,果然坦克才是最完美的),讓它能在戰場上行動自如,輕鬆的撕裂敵人的防線,或者作為堡壘守護我方軍隊。
生化奇兵系列
說到朋克文化就必須得提生化奇兵系列,各種朋克文化的大雜燴。
在生化奇兵1/2部裡,故事發生在1960年之後,正處於美蘇冷戰高潮期間,海底銷魂城龐大又複雜,象徵著那個時代鋼鐵技術的強大。
大老爹
“大老爹”系列機器人,實現了人工智能,能以保護小女孩為核心目標來自組完成一系列行動,他厚重的潛水服式裝甲,柴油給予其動力,每踏出一步就在深海的海底城裡引起沉重的迴響,身體裡發出的聲音時而如陰雲一般低沉,時而如重錘一般有力,身上裝配的轉輪機槍、巨型鑽頭、榴彈炮等保證了強大的火力,讓它在混亂海底城無人敢接近,得以保護“小女孩”。
生化奇兵系列裡的“大老爹”是柴油朋克與鋼鐵的完美結合,厚重的鋼鐵外殼與炙熱的熔爐之心是鋼鐵美學的浪漫體現。
寫在最後的話
鋼鐵時代誕生於熔爐裡,工人們燃出藍色的火,熔出橙色的鋼,光是工廠裡巨大的鍊鋼設備就已經足夠詮釋鋼鐵美學。它的誕生如焰陽一般炙熱,它的落幕卻又如夕陽一般殘缺不齊,荒在郊外的廠區,鏽得拔不起的鐵片,從此再無聲響的工廠,像一個死去的巨人,曾經那樣高大,現在又這般無用。#RPG遊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