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18 05:03:27 作者:Moonlightcastle Language

遊戲開始,主角從一場徹頭徹尾的宿醉中醒來,發現自己丟失了警徽和佩槍,最糟糕地是他己完全不記得自己是誰。那麼找到自己的名字成了首要任務。在旅館附近的書店發現了一本名為《迪克.馬倫與錯誤身份》的書籍,書籍的內容包括《迪克.馬倫與最後的案件》;《迪克.馬倫與錯誤身份》等,很顯然這是一本偵探小說,記錄了一些關於警探迪克.馬倫的斷案記錄,有點類似神探狄人傑一類的人物傳記;書店店主的女兒還送了一頂迪克.馬倫式的牛仔帽給主角。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0張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1張

種種經歷似乎都在暗示著主角就是英勇神武的迪克.馬倫本人,這裡的迪克.馬倫是一個有著破案天賦,斷過無數大案的名偵探,妥妥的正面形象,與酗酒成性、渾渾噩噩的失憶主角形成鮮明反差。然而在從41分局的同事和搭檔的對話中可以得出,同事們曾這麼戲謔過他——說明他們都是優秀的偵探。直到後來主角艱難地找到了自己的警徽和證件,弄清楚了自己的名字是哈里.杜博阿。那麼問題就來了:迪克.馬倫是誰?一個無關緊要的噱頭還是向大師致敬?鑑於遊戲的內涵豐富,涉獵廣泛,這類引用不足為怪,但是迪克.馬倫的本體是誰我還是十分好奇,於是進行了一番搜索,雖然缺乏直接證據,但也找到了一些間接證據。

首先,找出關於迪克.馬倫(Dick Mullen)的關鍵字:名偵探;破獲過多起案件;有關於他的偵探小說出版。現在我手上有一本《迪倫馬特偵探小說集》,作者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是不是有點熟悉的感覺?二者有何關聯?現在來一一論證如下。

一、從名字來看

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年1月5日-1990年12月14日),出生於伯爾尼州科諾爾豐根,畢業於伯爾尼大學(位於瑞士的首都),瑞士德語作家、劇作家。 瑞士現當代文學的偉大旗手,是戰後德語文學最優秀的經典作家之一,被譽為布萊希特(德國電影劇作家)之後的經典作家之一。他青年時期先後在蘇黎世和伯爾尼攻讀文學、神學和哲學,畢業後在蘇黎世《世界週報》任美術與戲劇編輯。1946年遷居巴塞爾(瑞士城市),開始職業作家生涯。相繼於40-60年代創作了《羅慕路斯大帝》、《老婦還鄉》、《物理學家》、《法官和他的劊子手》等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戲劇界的聲譽。曾獲德國曼海姆城頒發的席勒獎、瑞士伯爾尼市頒發的文學獎、意大利廣播劇大獎等。重點:他曾出版過一部《迪倫馬特偵探小說集》。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2張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3張

二、從書籍內容來看

從表面上看,老警長是一個真實嚴肅法紀的秘密法西斯主義者,一個胸肌發達、能把嫌疑人打成肉醬的男人。不過他也是個黑警,對有人要暴露他跟販毒團伙有勾結這件事越來越偏執……

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Du rrenmatt,1921-1990)曾經被譽為萊希特之後“最傑出的德語戲劇家”。

《迪倫馬特偵探小說集》內收錄了《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嫌疑》、《承諾》、《退休探長》幾個短篇小說。例如《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書中的大探長貝爾拉赫,大半生都在追查大罪犯加斯特曼的罪行。雖然探長完全確定加斯特曼的犯罪的事實,但這個狡猾的罪犯卻能夠屢屢逃過法律的審判。甚至他和“上校兼國會議員”等上流人群私交頗好,法律顯得無能為力。由於胃病的折磨,探長時日無多,探長的得力助手施密特被人槍殺,探長於是不再執“法律的武器”,將自己的一位下屬逐步地引導,把他培養成了一位劊子手,以他的雙手來了結了那位天生狡猾者的生命。

書中的探長——相信法律正義——罪犯屢次脫罪——懷疑自己的正義——選擇自己的方式實現正義。

犯罪小說書架——出擊:迪克.馬倫——馬倫登場——迪克.馬倫與奧查德殺手——迪克.馬倫之骯髒勾當。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4張

三、從創作風格來看

除了偵探小說集,迪倫馬特還是一個戲劇大師。迪倫馬特並非尋求傳統意義上的悲喜劇——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融合,悲劇場面與喜劇場面的交替,他發展了現代悲喜劇的內涵,將悲情隱藏於笑鬧之中,在荒謬中再現現實,外表具有喜劇形式,內在卻是悲劇性的底蘊。德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和學者瓦爾特.因斯曾經這樣讚譽他:他的喜劇不是為現存的世界加磚添瓦,而是展現那基石上的千瘡百孔;它所追求的不是對存在的證明,而是要採用誇張性的模仿去諷刺,去嘲弄,去重新創造;因斯的這段話不僅一針見血地勾畫出了迪倫馬特喜劇創作的特點,也十分貼切地揭示出其小說創作的風格。迪倫馬特的文學創作是虛構、想象和睿智的藝術結合,而不是對生存環境現實主義的直接反映;他藉助怪誕而創新的多樣化藝術手段表現變化的、引起痛苦和不安的現實生存與社會主題。

迪倫馬特戲劇集:憤怒哲學與現實荒誕。學戲劇的朋友們一定不陌生,迪倫馬特可是世界一流的戲劇大師。他喜歡摒棄旁白,使用獨白,解構歷史、宗教,融合喜劇元素和悲劇元素,必然性和偶然性。讀完他的作品,你會重新審視一些東西,比如這個世界口口聲聲號召理性,卻無處不是荒誕。發瘋才能獲得幸福。怪誕就是過度準確和過度真實,用來形容他的作品,感覺恰到好處。契訶夫的喜劇裡沒有大的悲劇性衝突,只有淡淡的悲劇情調。但迪倫馬特的悲劇和喜劇元素一樣強烈。他不是契訶夫那樣的冷眼旁觀,他是激烈參與,是懷疑一切。

例如《物理學家》,故事發生在瘋人院這樣一個可能引出荒誕、誇張的喜劇情境的地方,不願意自己的發明被用於戰爭的核物理學天才莫比烏斯裝瘋躲到這裡,與東西方情報機構派出的兩名自稱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上演了一幕幕滑稽鬧劇,但不曾想瘋人院女院長竟是一家軍火托拉斯的股東,她秘密偷取了莫比烏斯的科學資料。良心發現的科學家們集體悲呼,但已無法改變歷史。

迪倫馬特曾在《戲劇問題》一文中指出,今天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世界,“看不到悲劇性的英雄,看到的僅僅是上演世界大屠殺和剁肉機表演的悲劇”。“世界已經變得太龐雜、太混亂、太殘酷、太機械了,因而往往顯得壓根兒就毫無意義”,所以“現在還只有喜劇才適合於我們”,“儘管純悲劇不再是可能的了,悲劇性的東西始終還是可能的。我們可以從喜劇中取得悲劇性的因素”,而 “喜劇乃是絕望的表達”。

例如《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是迪倫馬特第一部取材於現實的喜劇。它發表後首先在西方許多國家上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4年,迪倫馬特在伯爾尼親自導演了這齣劇,這也是他的首次導演經歷。這裡所表現的是三個男人令人深思的命運。他們出於不同的方法要改變世界:總檢察官密西西比是所謂正義狂熱的信仰者,信守舊約的戒律,堅定地與西方法律原則的衰落作鬥爭;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聖-克勞德為世界革命而奮鬥;再就是受到上帝恩惠的于波羅厄,按照迪倫馬特的說法,他代表的是面對一個“衰亡的世界秩序”能夠在內心裡使之恢復的“勇敢的人”。這裡演繹的是種種意識形態的死亡之舞。密西西比與聖-克勞德這兩個對手無疑是越來越變得冷酷的東西方陣線的典型;他們都一味沉浸在狂熱的信仰之中。《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zz諷刺喜劇。

關於這一類的隱喻,遊戲中更是數不勝數,但是我傾向的是兩者其實為同一人。這個迪斯科舞者同時為犯罪嫌疑人的世界,發瘋的警探前身卻是華麗的雙重榮譽警督的世界,迪克.馬倫與錯誤身份才是它的最好註腳。停下來,唱一曲卡拉OK或是在戲劇世界中盡情的發瘋才是正道。迪倫馬特正是那個清醒的發瘋者,我個人建議可以去看下他的小說或影視劇。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極樂迪斯科》中的名偵探迪克.馬倫到底是誰?-第5張

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