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世界》經過Jason Roberts歷時五年打磨雕琢,幾經波折,終於在2017年面世。而即使是在遊戲發售後的五年後,我仍認為沒有任何一款解密遊戲能夠超越《畫中世界》所藏匿謎題的精巧構思。遊戲的英文名稱“Gorogoa”來源創作者童年對於一種聲音的想象。而遊戲的玩法也同樣純粹,玩家只需要拖動,放大 ,縮小拼接四副固定於四方格中的畫面,圖畫便可產生各種奇妙的組合,一步步推動故事的發展。
在一個平靜的晚上,戴上耳機,隨著背景音樂緩緩流淌,主角的一生於畫格間拉開序幕。在大約四個小時通關了遊戲後,我仍久久的沉浸在這個如詩如畫的世界中,空間的堆砌,重疊,倒置,時間的錯亂混雜,古老的宗教符號,清新的手繪風格,婉轉,碎片化的敘事如同細流娟娟述說。“如果說是《艾迪芬奇的記憶》一部小說,那麼《畫中世界》則是一首詩。”

一場畫中的“東方之旅
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光明有一度為他們照耀;他們看到了光,追隨了這顆星,但是後來,理性和世界的嘲弄來到了;接著是怯懦和顯然的失敗來到了;然後是疲乏與幻滅的來臨,因此他們又迷了路,又變得盲目。——《東方之旅》
男孩於窗臺前看見了遠方的巨獸,他決定追尋。童話一般的開頭,鋪墊了主角一生對巨龍的尋覓 。“巨龍”作為抽象意義下的象徵,是對魔法,信仰與真理的隱秘闡述。Jason希望通過《Gorogoa》讓玩家重回童年,重新喚起對魔法的信念。
“我很痴迷於魔法和一些超自然現象,我想創造一本魔法書讓人可以進入其中的奇妙世界,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我腦際。我想帶給人們創造奇蹟一般的喜悅。遊戲中複雜隱晦的敘事結構也是關乎這樣一種無形的信仰——奉獻,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以及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遊戲的製作理念與《東方之旅》的核心不謀而合。東方之旅被黑塞描繪為“漫遊,儀式,對魔法的重視與生命和詩”的結合,正是象徵著人類對光明,對精神追求的跋涉。而旅行的盟會作為黑塞本人理想的投射,加入條件便是對來自兒時內心願望的渴求,這種執念將會成為他們旅程的驅動力,而男孩自從兒時窗臺遠方一瞥,如夢如幻的巨龍便成為貫徹一生夢想。“東方”對成員們而言是“處處皆在又處處不在”的,是“一切時間的結合”,一如時刻出現於畫面中龍的化身。
我重又來到井邊/這裡有過迷人的傳說/金色的歌從遠方飄來/你在笑/你在夢/你在哭泣/從井下輕輕傳來/魔術咒語/我醉了/在睡覺/你叫我走吧/在黑塞《魔法師的童年中》,他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逐漸失去魔法,被現實所圍困的故事,而童年時美好的回憶成為他走完一生的不竭源泉。
書中所描繪的故事是否又與遊戲中的男孩頗有幾分相似呢?天真的男孩以為只要集齊五顆寶石便能完成儀式,這顯然是基於兒童水準上的神話故事想象,而隨著他閱歷的增長,緊接而來的戰亂,苦讀與修行則象徵著外界事物對男孩的磨練。當男孩重返高塔已是垂暮老人,他與夢中的巨龍重逢,同時也完成了神的考驗。

當遊戲結束回望,我們不禁一問,值得嗎?但也許正是男孩兒時對巨龍的念想,鋪就了他今後執著的道路。而現今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對初心矢志不渝的堅守呢?
”我們將往何處?總是家鄉!“巨龍成為了男孩皈依的對象,他的靈魂王國,支撐著男孩前行的力量,他心靈的歸屬之地。因而也可解釋為何你幾乎可以在畫面中的各處看到龍的影子,看到它巨大斑斕的珊瑚狀骨骼於建築物後若隱若現,綠色的寶石化身為龍的眼睛——追尋它儼然是追尋男孩心靈的象徵,對龍的追尋實為對自我的追尋。

有時候,我們集結成為一群,但是有時候,我只單獨一人,我的故事變得愈加困難,是因為我們的漫遊不但穿過“空間”,而且也穿過“時間”。——《東方之旅》
在封密的四方格中,通過畫面的組合與重疊,男孩自由的穿梭於少年與老年,牆內與牆外。“過去”,“當今”,“未來”不再是簡單的因果論,而是成為了一團纏繞著的線互相影響,男孩不止一次與年邁的自己出現於同一幅畫面中。
時間與永恆,空間與置換,遊戲中的時間與空間被抽象為虛無的概念,能夠“自由自在地去同時體驗每一件可以想象的事情,去隨意地交換外在與內在,去搬動時空,如同搬動劇院中的佈景一般。”
悉達多與他的朝聖者
我的生活確實古怪,他想,走過了奇怪的彎路。少年時,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時,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潛行,探索婆羅門,崇拜阿特曼之中的永恆。作為青年人,我效仿那些懺悔者,生活在森林裡,忍受酷暑與嚴寒,學會捱餓,教自己的身體麻木。接著,那位活佛的教誨又奇妙地啟迪了我,我感到關於世界統一性的認識又在我體內猶如自身的血液一樣循環不已。可是,後來我又不得不離開了活佛以及他那偉大的真知——《悉達多》
《畫中世界》的正式版與demo講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從遊戲開頭便可略知一二。在正式版中,男孩翻的書中獻祭的人由兩個孩子變為了一個孩子一個老人,也就是說,這項儀式跨越一生方可完成。

逐龍的男孩,為了尋求真諦不惜拋下一切,而幻影破壁,現實落地。稚氣未脫的他在初次獻祭失敗後從塔頂跌落,踏上了漫長而孤獨的尋覓之旅。正如黑塞的小說《悉達多》所講述,’它並非是佛陀的故事,兒時講述千萬尋常人亦會經歷的一生。”意氣風發的少年悉達多,為了尋求內心的平靜,拋下過去,隨了跌跌撞撞的步伐,經歷著世間沉浮,他老年終於醍醐灌頂,明白他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圓融統一。
”智慧無法分享,它可以被發現,被體驗。“在佛向悉達多傳遞知識時,悉達多拒絕了並且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尋找。男孩彷彿悉達多的化身,他也曾經歷沙漠中搖鈴的修行,於森林中點燭苦修,也曾於雪山上沐浴修身,當他經歷過一切,最終使他參悟的並非修行結果,而是他坎坷追尋的一生。
在遊戲的結尾,男孩的舉動感化了巨龍,追尋巨龍一生的男孩,在人生終點以與巨龍融為一體。似乎又恰恰印證了那句話,“無物在外,無物在內,因在外者,亦在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