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世界》经过Jason Roberts历时五年打磨雕琢,几经波折,终于在2017年面世。而即使是在游戏发售后的五年后,我仍认为没有任何一款解密游戏能够超越《画中世界》所藏匿谜题的精巧构思。游戏的英文名称“Gorogoa”来源创作者童年对于一种声音的想象。而游戏的玩法也同样纯粹,玩家只需要拖动,放大 ,缩小拼接四副固定于四方格中的画面,图画便可产生各种奇妙的组合,一步步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一个平静的晚上,戴上耳机,随着背景音乐缓缓流淌,主角的一生于画格间拉开序幕。在大约四个小时通关了游戏后,我仍久久的沉浸在这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中,空间的堆砌,重叠,倒置,时间的错乱混杂,古老的宗教符号,清新的手绘风格,婉转,碎片化的叙事如同细流娟娟述说。“如果说是《艾迪芬奇的记忆》一部小说,那么《画中世界》则是一首诗。”

一场画中的“东方之旅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光明有一度为他们照耀;他们看到了光,追随了这颗星,但是后来,理性和世界的嘲弄来到了;接着是怯懦和显然的失败来到了;然后是疲乏与幻灭的来临,因此他们又迷了路,又变得盲目。——《东方之旅》
男孩于窗台前看见了远方的巨兽,他决定追寻。童话一般的开头,铺垫了主角一生对巨龙的寻觅 。“巨龙”作为抽象意义下的象征,是对魔法,信仰与真理的隐秘阐述。Jason希望通过《Gorogoa》让玩家重回童年,重新唤起对魔法的信念。
“我很痴迷于魔法和一些超自然现象,我想创造一本魔法书让人可以进入其中的奇妙世界,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际。我想带给人们创造奇迹一般的喜悦。游戏中复杂隐晦的叙事结构也是关乎这样一种无形的信仰——奉献,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游戏的制作理念与《东方之旅》的核心不谋而合。东方之旅被黑塞描绘为“漫游,仪式,对魔法的重视与生命和诗”的结合,正是象征着人类对光明,对精神追求的跋涉。而旅行的盟会作为黑塞本人理想的投射,加入条件便是对来自儿时内心愿望的渴求,这种执念将会成为他们旅程的驱动力,而男孩自从儿时窗台远方一瞥,如梦如幻的巨龙便成为贯彻一生梦想。“东方”对成员们而言是“处处皆在又处处不在”的,是“一切时间的结合”,一如时刻出现于画面中龙的化身。
我重又来到井边/这里有过迷人的传说/金色的歌从远方飘来/你在笑/你在梦/你在哭泣/从井下轻轻传来/魔术咒语/我醉了/在睡觉/你叫我走吧/在黑塞《魔法师的童年中》,他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逐渐失去魔法,被现实所围困的故事,而童年时美好的回忆成为他走完一生的不竭源泉。
书中所描绘的故事是否又与游戏中的男孩颇有几分相似呢?天真的男孩以为只要集齐五颗宝石便能完成仪式,这显然是基于儿童水准上的神话故事想象,而随着他阅历的增长,紧接而来的战乱,苦读与修行则象征着外界事物对男孩的磨练。当男孩重返高塔已是垂暮老人,他与梦中的巨龙重逢,同时也完成了神的考验。

当游戏结束回望,我们不禁一问,值得吗?但也许正是男孩儿时对巨龙的念想,铺就了他今后执着的道路。而现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对初心矢志不渝的坚守呢?
”我们将往何处?总是家乡!“巨龙成为了男孩皈依的对象,他的灵魂王国,支撑着男孩前行的力量,他心灵的归属之地。因而也可解释为何你几乎可以在画面中的各处看到龙的影子,看到它巨大斑斓的珊瑚状骨骼于建筑物后若隐若现,绿色的宝石化身为龙的眼睛——追寻它俨然是追寻男孩心灵的象征,对龙的追寻实为对自我的追寻。

有时候,我们集结成为一群,但是有时候,我只单独一人,我的故事变得愈加困难,是因为我们的漫游不但穿过“空间”,而且也穿过“时间”。——《东方之旅》
在封密的四方格中,通过画面的组合与重叠,男孩自由的穿梭于少年与老年,墙内与墙外。“过去”,“当今”,“未来”不再是简单的因果论,而是成为了一团缠绕着的线互相影响,男孩不止一次与年迈的自己出现于同一幅画面中。
时间与永恒,空间与置换,游戏中的时间与空间被抽象为虚无的概念,能够“自由自在地去同时体验每一件可以想象的事情,去随意地交换外在与内在,去搬动时空,如同搬动剧院中的布景一般。”
悉达多与他的朝圣者
我的生活确实古怪,他想,走过了奇怪的弯路。少年时,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时,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潜行,探索婆罗门,崇拜阿特曼之中的永恒。作为青年人,我效仿那些忏悔者,生活在森林里,忍受酷暑与严寒,学会挨饿,教自己的身体麻木。接着,那位活佛的教诲又奇妙地启迪了我,我感到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认识又在我体内犹如自身的血液一样循环不已。可是,后来我又不得不离开了活佛以及他那伟大的真知——《悉达多》
《画中世界》的正式版与demo讲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从游戏开头便可略知一二。在正式版中,男孩翻的书中献祭的人由两个孩子变为了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也就是说,这项仪式跨越一生方可完成。

逐龙的男孩,为了寻求真谛不惜抛下一切,而幻影破壁,现实落地。稚气未脱的他在初次献祭失败后从塔顶跌落,踏上了漫长而孤独的寻觅之旅。正如黑塞的小说《悉达多》所讲述,’它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儿时讲述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悉达多,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经历着世间沉浮,他老年终于醍醐灌顶,明白他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
”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在佛向悉达多传递知识时,悉达多拒绝了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寻找。男孩仿佛悉达多的化身,他也曾经历沙漠中摇铃的修行,于森林中点烛苦修,也曾于雪山上沐浴修身,当他经历过一切,最终使他参悟的并非修行结果,而是他坎坷追寻的一生。
在游戏的结尾,男孩的举动感化了巨龙,追寻巨龙一生的男孩,在人生终点以与巨龙融为一体。似乎又恰恰印证了那句话,“无物在外,无物在内,因在外者,亦在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