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Reddit用户flamewreathed
转载与翻译已获得原作者允许。
若有错误,欢迎批评斧正。
————————————————————
有些句子因为没调语序所以看起来会有点怪,请见谅
注意是测试服第一个版本的内容
- 九六式四号舰战: 
- 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7 
- 添加了引擎灭火系统 
- 零战二一型,零战一一型,二式水战,A6M2 mod. 22,零战三二型: 
- 更新了气动模型代码格式 
- 添加了引擎灭火系统 
- 试制烈风,烈风一一型,天山一一型,天山一二型,天山一二型甲,九九舰爆一一型,彗星一一型,彗星一二型,彗星三三型,雷电一一型,雷电二一型: 
- 添加了引擎灭火系统 
- 波士顿 Mk I,Br.693AB2,掠夺者(所有),D.371,D.373,D.500,D.501,D.520,DB-7,IAR-81C,浩劫 Mk I,马丁 167A-3,M.B.152C1,P.63-1: 
- 引擎灭火系统现在自动启动 
- D.521: 
- 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75 
- 引擎灭火系统现在自动启动 
- Do 17 E-1,Fw 200 C-1,H6K4,Ki-49-I(所有):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7 
- Pandora Mk.1: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71 
- Do 217 J(所有),深山,汉普登 TB Mk I,Ju-87 B-2,Ju-87 R-2,Pe-2(所有),Pe-3(所有):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65 
- Ju-87(所有):添加了座舱舱盖控制 
- 叶-2(所有):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67 
- 波-2 夜魔女: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68 
- F4F(所有),米格-3,Night Fighter Mk. 2,P-43A-1: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75 
- 震电,拉格-3-1,拉格-3-8,拉格-3-29,XP-55: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8 
- 雅克-9P,雅克-9U,雅克-9UT: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0.73增加到M0.78 
- 复仇者 Mk II: 
- 更新了气动模型代码格式 
- 副翼最大有效速度从360 km/h减少到300 km/h 
- 方向舵最大有效速度从360 km/h减少到220 km/h 
- 升降舵最大有效速度从303 km/h减少到220 km/h 
- 副翼舵效损失系数从3.0减少到1.2 
- 升降舵舵效损失系数从2.0增加到2.3 
- 控制面开始损失舵效的速度均更低,俯仰性能随速度增加下降更快,滚转性能下降更慢 
- 襟翼展开的最大速度增加 
- 飞断速度从583 km/h增加到612 km/h 
- 飞断速度(马赫数)从M1.1减少为M0.63 
- 机翼断裂过载改动,从[19.18G,-19.18G]改为[7.34G,-3.19G]在最小油量以及无挂载时 
- 燃油消耗系数50%节流阀时从0.24减少到0.23 
- 燃油消耗系数100%节流阀时从0.28增加到0.29 
- 燃油消耗系数加力时从0.3增加到0.31 
- 完全重做了螺旋桨空气动力学特性 
- 采用新格式编写,包含了一些以前没有类似物的变量,因此不详细展开 
- F-4EJ,F-4EJ Kai: 
- 1号油箱不再为自封油箱 
- F-4J: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7减少到0.65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整体来说 ~0.5 deg/s降低的回转率 
- F-8E,F-8E (FR):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8减少到0.65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0.4deg/s降低的稳盘率 
- 襟翼完全展开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8减少到0.65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F7F-1: 
- 略微降低了加力系数,从1.175改为1.17 
- 冷却速度加快 
- F7F-3: 
- 略微增加了加力系数,从1.26改为1.29 
- 冷却速度加快 
- F8F(所有): 
- 略微降低了加力系数,从1.293改为1.26 
- F7F(所有),F8F(所有): 
- 调整了发动机功率以更准确的对应图表(现实?),调整了加力时不同增压器档位的进气压 
- 作者: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如何计算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和推力,因为我正在研究计算他们的转弯性能,所以现在不能给出完整的细节。 
- 添加了新的F-15C 的气动模型,用于Improved Baz和F-15C MSIP II,与F-15A的区别有: 
- 机翼强度略微降低,为15.86 G或-5.33 G,在最小油量以及无挂载时 
- 升降舵偏转角,在2000m: 
- 在1000-1900 km/h时,负向的升降舵偏转角会更小 
- 基础推力值为6140 kgf,vs 6070 kgf 
- 用绘制高度-推力图的形式来呈现对比,相较于文字这样或许也更直观:(略,想看的话请移步原文,链接见评论区) 
- 空重重1.1t,13470 kg vs 12380 kg 
- 总油量增加了5t,到15t 
- 添加了F-15J Kai的气动模型,与F-15J的相同 
- F-16A(所有): 
- 襟翼完全展开或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4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略微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0.1-0.2 deg/s盘旋性能最大损失,对气动性能有微弱影响 
- 海平面处的推力: 
- 400 km/h时,从10220变为10170 kgf 
- 600 km/h时,从11550变为10870 kgf 
- 800 km/h时,从12600变为11930 kgf 
- 添加了新的比利时F-16A气动模型,与block 15 ADF的相同 
- F-16C,F-16D Barak II:移除了引擎灭火系统 
- F-20:添加了4个外挂油箱,总油量从2t改为3.5t 
- F-5(所有):添加了4个外挂油箱,总油量从1.7t改为3.1t (F-5A,C) / 1.9t改为3.3t (F-5E) 
- Fw 190 A(所有):Added new step for cooling at 217℃,在220℃到217℃之间冷却速度更快,但217℃到215℃之间更慢 
- 添加了歼-11A的气动模型,与歼-11的相同 
- 歼-7II,歼-7D,米格-21(所有):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减少到0.67 
- 根据攻角不同,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添加了新的米格-21 Bison的气动模型,与米格-21bis的相同 
- 歼-7E: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5减少到0.72 
- 根据攻角不同,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导致盘旋性能降低 
- ~0.4deg/s稳盘率最大损失 
- 歼-8B,歼-8F:添加了3个可抛副油箱,共计2.4t,总油量从4.3t增加到6.7t 
- 美洲虎(所有): 
- 添加了3个可抛副油箱,共计2.9t,总油量从3.2t增加到6.1t 
- 歼轰-7A:添加了3个可抛副油箱,共计3.4t,总油量从6.5t增加到9.9t 
- Ki-100:更新了气动模型格式 
- 米格-23,米格-27(所有,除了MLD): 
- 机翼,0%后掠程度时: 
- 展弦比从3.0增加到4.0 
- 力臂纵坐标(长度?)从2.4增加到2.5 
- 略微降低滚转速度,横滚稳定性增加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8增加到0.87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74增加到0.085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2到Mach 0.6再到Mach 1.1:[0.015,0.01] -> [-0.0,0.15]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到Mach 1.1:[0.0,0.01] -> [0.0,0.11] 
- 零速度升力系数从0.05增加到0.08 
- 正向临界攻角从18.5增加到19.5 
- 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1.2减少到1.0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068增加到0.01 
- 襟翼完全展开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8增加到0.85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74增加到0.098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2到Mach 0.6再到Mach 1.1:[0.015,0.01] -> [-0.0,0.15]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到Mach 1.1:[0.0,0.01] -> [0.0,0.11] 
- 零速度升力系数从0.3增加到0.22 
- 正向临界攻角从19.5减少到17.5 
- 负向临界攻角从-16.0减少为-14.0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8减少到0.06 
- 机翼,50%后掠程度时: 
- 翼展从11.5减少到11.0 
- 展弦比从3.0增加到4.0 
- 力臂纵坐标(长度?)从2.1增加到2.25 
- 略微降低滚转速度,横滚稳定性增加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5减少到0.65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5增加到0.073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到Mach 1.1:[0.0,-0.05] -> [0.0,-0.0] 
- 零速度升力系数从0.05减少到0.02 
- 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1.1减少到1.0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068增加到0.01 
- 襟翼展开200%时(什么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5减少到0.65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5增加到0.073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 到Mach 1.1:[0.0,-0.05] -> [0.0,-0.0] 
- 正向临界攻角从22.5减少到21.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8减少到0.075 
- 机翼,100%后掠程度时: 
- 展弦比从3.0增加到4.0 
- 力臂纵坐标(长度?)从1.6增加到1.9 
- 略微降低滚转速度,横滚稳定性增加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2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36增加到0.048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增加,从Mach 0.2到Mach 0.6再到Mach 1.1:[0.0,-0.15] -> [0.0,-0.18]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到Mach 1.1以及更高:[0.0,-0.15] -> [0.0,-0.05] 
- 正向临界攻角从39.0减少到35.0 
- 负向临界攻角从-21.0增加到-24.0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069增加到0.075 
- 襟翼完全展开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2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36增加到0.048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俯仰力矩减小,从Mach 0.6到Mach 1.1以及更高:[0.0,-0.15] -> [0.0,-0.05] 
- 正向临界攻角从34.0增加到35.0 
- 负向临界攻角从-11.0增加到-22.0 
- 正向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1.2减少到1.1 
- 负向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0.7增加到-0.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069增加到0.075 
- 相比上面的机翼,以下结构参数改动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 
- 机身: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94改为0.82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0.99改为1.1 
- 系数最大值从1.7改为1.6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074增加到0.011 
- 整体来说阻力增加 
- 平尾: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92改为0.82 
- 系数最大值从2.5改为1.5 
- 垂尾: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92改为0.82 
- 系数最大值从2.5改为1.8 
- 升降舵偏转角 
- 750-900 km/h时,向上偏转限制(即飞机向下俯,后同)从70%改为60% 
- 900-2500 km/h时,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极限下俯性能降低 
一些其他的米格系列飞机的特有的改动:
- 米格-23BN: 
- 机翼,0%后掠程度时: 
- 机翼断裂过载从13.2 G,-4.59 G减少为11.86 G,-4.51 G,在最小油量以及无挂载时 
- 米格-23M: 
- 升降舵偏转角 
- 1500-2500 km/h时,向下偏转限制(即飞机向上仰,后同)从70%改为60%,以及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2500 km/h及以上时,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1500-2500 km/h之间的极限上仰性能降低,1500+ km/h时极限下俯性能降低 
- 米格-23ML,MLA: 
- 机翼,0%后掠程度时: 
- 机翼断裂过载从14.45 G,-5.22 G减少为12.19 G,-4.53 G,在最小油量以及无挂载时 
- 升降舵偏转角 
- 750-900 km/h时,向上偏转限制从70%改为60% 
- 900-1500 km/h时,向下偏转限制从80%改为75%,以及向上偏转限制从70%改为65% 
- 1500-2500 km/h时,向下偏转限制从70%改为60%,以及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2500 km/h及以上时,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900-2500 km/h之间的极限上仰性能略微降低,750+ km/h时的极限下俯性能降低 
- 米格-23MLD: 
- 机翼,0%后掠程度时: 
- 总翼面积从38.5 m^2减少为34.5 m^2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8增加到0.84 
- 襟翼完全展开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8增加到0.82 
- After critical angle decline coefficient 从0.01增加到0.03 
- 零速度升力系数从0.3减少到0.2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8减少到0.06 
- 机翼断裂过载从14.45 G,-5.22 G减少为12.19 G,-4.53 G,在最小油量以及无挂载时 
- 机翼,50%后掠程度时: 
- 总翼面积从38.5 m^2减少为34.5 m^2 
- 正向临界攻角从31.5减少到26.5 
- 机翼,100%后掠程度时: 
- 总翼面积从38.5 m^2减少为34.5 m^2 
- 升降舵偏转角 
- 750-900 km/h时,向上偏转限制从70%改为60% 
- 900-1500 km/h时,向下偏转限制从80%改为75%向下偏转程度 and 从70%改为65%向上偏转程度 
- 1500-2500 km/h时,偏转限制从70%改为60%向下偏转程度 and 从80%改为70%向上偏转程度 
- 2500 km/h及以上时,向上偏转限制从80%改为70% 
- 900-2500 km/h时极限上仰性能略微降低,750+ km/h时极限下俯性能降低 
- 整体来说,大部分米格-23(取决于具体型号)机翼完全展开时的稳盘率减少了大约2-4 °/s,瞬盘性能也有所削弱 
- 幻影2000(所有):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4减少到0.61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6改为0.3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1.1改为0.9 
- 系数最大值从1.1改为0.72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5改为0.02 
- 阻力系数上限值从0.2改为1.2 
- 俯仰力矩减小,从M0到M0.1再到M0.3:[-0.0,-0.08] -> [-0.0,-0.06] 
- 俯仰力矩减小,从M0.3到M0.5:[-0.0,-0.08] -> [-0.0,-0.04] 
- 非常轻微的俯仰力矩增加,从M0.5到M0.95:[0.0,-0.0] -> [0.0,-0.005] 
- 非常轻微的俯仰力矩增加,从M0.95+:[0.0,-0.0] -> [0.0,-0.002] 
- 从静止到M0.5之间的瞬盘性能弱化,而M0.5以上速度时的瞬盘性能略微强化 
- 襟翼完全展开时的机翼(我知道你们想说他没襟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8减少到0.59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6改为0.3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1.1改为0.9 
- 系数最大值从1.1改为0.72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5改为0.02 
- 阻力系数上限值从0.2改为1.2 
- 俯仰力矩减小,从M0到M0.1到M0.3:[-0.0,-0.08] -> [-0.0,-0.06] 
- 俯仰力矩减小,从M0.3到M0.5:[-0.0,-0.08] -> [-0.0,-0.04] 
- 非常轻微的俯仰力矩增加,从M0.5到M0.95:[0.0,-0.0] -> [0.0,-0.005] 
- 非常轻微的俯仰力矩增加,从M0.95+:[0.0,-0.0] -> [0.0,-0.002] 
- 从静止到M0.5之间的瞬盘性能弱化,而M0.5以上速度时的瞬盘性能略微强化 
- 相比上面的机翼,以下结构参数改动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 
- 平尾: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025增加到0.5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减少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系数最大值从2.0改为1.1 
- 横滚灵敏度参数调整 
- M0.7时,灵敏度从70%改为60% 
- M0.9时,灵敏度从60%改为50% 
- 上两个速度之间时的滚转性能略微劣化 
- 升降舵偏转角 
- 最大偏转角减小,从+/-6°改为+/-5° 
- 650-1200 km/h时,偏转限制从60%改为45%向下偏转程度 
- 1200-1400 km/h时,从60%增加到70%向上偏转程度 
- 2100+ km/h时,从40%增加到45%向下偏转程度 
- 650-1400 km/h之间的上仰偏转更受限制,(并不完全意味着机动变差),1200+ km/h时的下附偏转限制略微减少 
- 方向舵灵敏度从0.35减少到0.27 
- 方向舵舵效弱化 
- 整体来说低速下的稳盘性能有所弱化,最大削弱了3°/s,但高速下的回转性能有所强化,大概1-3°/s 
- 添加了新的幻影5BA气动模型,与幻影5的气动模型大致相同,仅多一个外部油箱 
- 幻影5(所有):添加了1个新内部油箱,总内油量增加到2.4t 
- N1K2-J: 
- 更新了气动模型代码格式 
- 空重增加,从2949 kg改为3125 kg 
- Changed CoG coordinates,从[-0.172016,-0.128462,0.00666832]改为[-0.02,0.0,0.0] 
- 重制了燃油分布 
- P-38K:更新了气动模型代码格式 
- JA-37,AJ-37(所有):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55减少到0.48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系数最大值从0.7改为0.8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5改为0.02 
- 襟翼完全展开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整体来说稳盘性能有所弱化,大约1-1.5°/s 
- J-35(所有): 
- 襟翼收起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5减少到0.42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Coefficient of drag Mach multiplier critical Mach number changed 从0.9改为0.89 
- 零升阻力系数将会从M0.9而不是M0.89开始变化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15改为0.2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0.4改为0.6 
- 系数最大值从0.7改为0.9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1改为0.02 
- 阻力系数上限值从1.0改为2.0 
- 襟翼完全展开时的机翼: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5减少到0.42 
- 根据不同攻角,阻力系数不同的增加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CriticalMach number 从0.15改为0.2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0.4改为0.6 
- 系数最大值从0.7改为0.9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1改为0.02 
- 阻力系数上限值从1.0改为2.0 
- 整体来说稳盘性能有所弱化,最多削弱了4°/s 
- 添加了海鹞FA. 2的气动模型,与鹞GR.7相同 
- 苏-17(所有),苏-22(所有): 
- 机翼,0%后掠程度时: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73减少到0.7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襟翼完全展开时:(原文这就是空的,估计是忘了写) 
- 添加了50%后掠档位 
- 机翼,100%后掠程度时: 
- 襟翼收起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3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襟翼完全展开时: 
- 奥斯瓦尔德效率因子数从0.65减少到0.63 
- 诱导阻力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零速度升力系数从0.02增加到0.08 
- 负向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0.65增加到-0.6 
- 相比上面的机翼,以下结构参数改动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 
- 平尾: 
- Critical Cl 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5改为-0.05 
- 临界攻角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系数最大值从0.65改为0.95 
- 阻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1改为-0.02 
- Elevator deflection sensitivity at M1.5 从80%增加到90% 
- M1.5时的俯仰性能略微强化 
- 1200 km/h时的加力推力增加,从13200 kgf改为13750 kgf(除了苏-22M3) 
- 苏-17M2: 
- 机翼,100%后掠程度,襟翼收起时: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系数最大值从2.4改为2.2 
- 机身: 
- 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调整 
- 最大值时的马赫数从0.99改为1.1 
- 苏-22M3,苏-22UM3K: 
- 机翼,100%后掠程度时: 
- 襟翼完全展开时: 
- 正向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0.88增加到0.95 
- 零升阻力系数从0.07减少到0.069 
- 无法就转向性能的变化给出具体数字 
- 添加了新的苏-27SM气动模型,除了比现有的苏-27重400kg外没有区别 
- Ta-154A: 
- 升降舵舵效损失从470 km/h开始, at 2.2 compression power 
- 舵效会在更低的速度开始损失,随速度增加损失略微加快 
- 机翼: 
- Spin Cd gain 从0.08增加到0.03 
- 回转时的阻力变大 
- Moment arm vertical coordinate从0.12改为0.11 
- 滚转率略微上升 
- 平尾: 
- 升力系数的线性系数从0.03增加到0.06 
- 失速后的升力系数从+/-0.45增加到+/-0.85 
- 攻角大于正向临界迎角时的升力增加,大于负向临界迎角时的升力系数减少 
- 临界攻角时的升力系数从+/-0.5增加到+/-0.9 
- 攻角大于正向临界迎角时的升力增加,大于负向临界迎角时的升力系数减少 
- 添加了狂风F.3后期型的气动模型,除了多3个外部油箱外与狂风F.3并无不同 
- Gaijin hallucinations in changelogs: 
- P-39N changes in one of the major updates some while ago 
- NEW: Gripen nerf (please in next dev update gaijin)(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