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丨RPG遊戲《CYBER KNIGHT》前傳:《戰士們的肖像》(6.1)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28 19:26:02 作者:蘿蔔白菜PLUS Language

〈尋求新天地〉
上一章,已經敘述了人類是如何發明出可以超光速旅行的躍遷裝置,然後前往太陽系外各個國家爭先恐後的不斷派出宇宙船去尋找星球。未知的行星上擁有未遭染指的大量資源以及沒有任何生物居住的廣闊的土地。發現一個新的行星,也就意味著能讓那個國家的財富一下子提升數百倍。
但是,這裡指的不是所有的行星,而必須得是類似地球,擁有水和大氣的溫暖適宜的星球。
第一條件是要有植物存在。剛剛誕生的地球上幾乎沒有氧氣。而現在地球的大氣中所蘊含的大量氧氣,都是靠海中的浮游植物經過了一萬年的光合作用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有了氧氣後才能形成臭氧層。圍繞地球的臭氧層,能夠防禦有害的紫外線,從而保護住地表上的生物。
直到距今4億2000萬年前,生命也只能存在于海洋之中。彼時臭氧層還未形成,地表被暴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下,並不適宜人類生存。當時的地球是一個紅褐色的不毛之地。當氧氣增加、臭氧層形成後,生命才開始在陸地上出現。
其他的星球生命的演化條件也趨同吧。沒有植物就沒有氧氣。沒有氧氣人類就無法居住。所以必須要尋找綠色的星球。
早在20世紀,人類就已知曉,在別的太陽系(比如白鳥座61號行星)也存在行星。不過天文學家並不是通過望遠鏡看到的,而是發現恆星的軌道略微有些偏斜,然後計算得出的結論。
質量是木星數倍的巨大行星,會對恆星的軌道產生影響。但是,這個方法卻發現不了那些與地球相似大小的行星。
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光學探測設備從地球上,也是觀測不到其他太陽系內的的行星的(因為距離和體積)。那裡是否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不親自去一趟是無法確認的。
所謂的行星探測,大部分都是無功而返。就算花費高額的資金,派出調查宇宙船,10次裡的9次,也都是沒有發現適宜居住的星球,最後空手而歸。
順帶一提,可以探測的星球數量卻非常巨大。就光光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半徑30光年的範圍內,就有250個星系。而範圍擴大到半徑100光年的話,就存在著9300個星系。據說100顆星球裡,就有1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
“去宇宙的彼方尋找行星”,這話聽上去非常浪漫,但實際上卻是一件必須腳踏實地,同時缺乏回報的乏味工作。
〈行星在哪裡?〉
但是,也不是說就無法摸索了。為了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人類掌握了不少線索。
站在地球的角度上試著考慮一下吧。地球在恰好的距離繞著太陽轉動。要是距離再遠一點點,就會變成火星一樣寒冷的行星了。而如果距離再近一點點,就會變成金星一樣酷熱的星球了。
天文學界,把這段即不過分靠近恆星,也不過分遠離恆星的區域,稱之為「適居帶」(Habitable zone或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適居帶的範圍為距離恆星0.99至1.70天文單位之間的區域
不過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是比太陽更暗的恆星,環繞的行星也更為接近才能獲得足夠的熱量,所以適居帶的範圍也會相應變小。
比如說巴納德星,跟太陽比起來,僅僅只有後者2500分之一的亮度。它的適居帶就是距離巴納德星3000萬公里的範圍內。
但如此接近的話,潮汐力的影響就會出現。
比如說月球總是以同一個面朝向地球,就是因為在地球的潮汐力(潮汐鎖定)的作用下,月球停止了自轉。而反過來地球也因為月球的潮汐力,每一年的自轉速度都在一點點的減緩。
潮汐力和距離的三次方成反比。離巴納德星3000萬公里的距離上,假如就算存在行星,也會因為潮汐鎖定而停止自轉。會總是用同一面對著巴納德星吧。半邊總是白天,半邊總是黑夜,這樣的星球應該也是孕育不出生命的吧。
反過來說過於明亮的恆星也是沒啥希望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比太陽還要明亮數十倍的恆星,才是剛剛誕生的階段。
就以藍白色的天狼星A(大犬座α星A)舉例來說明吧。這顆恆星發出的亮度是太陽的25倍。恆星的體積雖然也比太陽稍大,質量也是太陽的2倍,但其內部的能量也正被大量的消耗,恆星的氫燃料消耗完的速度會比太陽快的多。
太陽的壽命約為200億年,而天狼星A的壽命推測只有3億年。不過現在天狼星A還是一顆主序星,然在明亮的燃燒,也就是說它出生到現在還沒有到三億歲。就算附近有行星,也肯定是一顆不毛之地。
所以,過亮的恆星系也可以從清單裡劃掉了。像織女星、牽牛星、參宿七、北河二、畢宿五、角宿一、大角星等天文愛好者所熟悉的恆星,都統統沒有希望能夠找到可居住的行星。
步入老年期的恆星也不行。一旦恆星內充當燃料的氫元素即將用盡的話,恆星就會在引力作用下收縮坍塌,使其密度、壓強和溫度都急劇升高,氫的燃燒向氦核周圍的一個殼層裡推進。
這以後,恆星的外殼就會越來越膨脹,而裡面充滿了燃盡剩下的氦。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以個紅球,這就是被稱之為“紅巨星”的恆星生涯的後期階段。
由於紅巨星十分不穩定,會發生體積驟然增大或明亮驟然變化的現象。著名的紅巨星米拉( 鯨魚座ο,又稱之為蒭藁增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亮度就發生了1600倍的改變。
就算米拉的附近存在行星,環境恐怕也不適宜人類居住吧。
紅巨星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發生稱之為氦閃的大爆炸。之後有點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逐漸縮小,最後的歸宿,便是成為一顆白矮星(White Dwarf,也稱為簡併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或中子星(及高密度、極小體積的恆星殘骸,脈衝星就屬於中子星的一種)或者是黑洞而結束一生。當然了,在那樣的恆星附近肯定也無法存在生命,就算有行星在,也會在恆星氦閃的那一刻,被蒸發掉。
總結一下,滿足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存在的恆星的條件有以下4條。
  1. 不能太暗(太陽的數十分之一的成都)
  2. 不能太亮(太陽的數倍程度)
  3. 不能太年輕
  4. 不能太老
就是這麼回事兒。
此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大量的雙星和三星系統。這些恆星圍繞著共同的質心,在軌道上互繞,也就是俗稱的“聯星”。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星系,就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在2個大的恆星的周圍、有一個更小的恆星(俗稱比鄰星)繞著它們進行公轉。
不用對此感到吃驚,因為北河二星系(雙子座α),是一個六星系統(查證無誤),而北斗七星之一的開陽星(大熊座ζ,又稱之為武曲星),甚至是一個七星系統(說話有待查證)!
在聯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的情況下,不可能誕生出星系。就算有行星,也會在各個恆星的引力下受到複雜的影響,軌道會變得極其不規則,這樣的星球上,更難孕育出生命。
這樣一來,85%的星系都可以從探測清單上移除了,而剩下的星系中,10個裡也只有1個,裡面才可能會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存在。
〈外星人在哪裡?〉
在2352年的如今,人類的生存範圍擴大到了以地球為中心,半徑1000光年的區域內,居住在87個行星上。總人口推測達到了480億。
而其中的大部分行星,不僅有植物,還有不少(原住)動物。而其中也陸續發現瞭如棲息在極樂星[室女座61(又稱天門增四)第三行星】的鳥類生物加爾加爾,生活在藍水星(即獵犬座β 常陳四星系第4行星)上的巨型蝸牛狀生物蘇傑拉這般原始而又有一定智慧的生物族群。
無法明確說出族群的數量,是因為哪些算智慧生物,哪些不算智慧生物,這一點在學者之間意見還存在著分歧。
一方面,一些頑固的學者不承認蘇傑拉擁有智慧,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蘇傑拉和地球的海豚和鯨魚一樣,都是擁有智慧的。
此外,被發現的外星生物也不侷限於地球上現存的生命形態。比如在GC2161星系的第一行星上,就發現了外表看上去像水晶的生物。其主要由硅素物質構成,可以適應幾乎沒有氧氣的數百度的氣溫環境。
在零下數百度的液體甲烷海洋中也發現了活的生命,還有生物能夠沐浴在高溫的熔岩海中。在喜歡假設的科學家裡,也有人在研究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態的可能性。比如說在極低氣溫的液氫海中居住的超導生物,在恆星的火焰中居住的等離子生物,還有居住在中子星表面的核融合生物等等。
但是至今為止,從來沒有接觸過擁有高達發達文明的異星文明。在銀河系之中擁有兩千五百億顆恆星。理論上講,應該有很多星球上都存在高等生物吧。然而為什麼人類都沒有碰到過擁有文明的異星文明(或外星人)呢?
可以想到的理由有幾點。
其一,超光速飛行裝置(躍遷裝置)的研究非常困難。
就像上文所述的那樣,躍遷裝置的實用化離不開磁單極粒子。而要捕獲“野生”的磁單極粒子確實極其困難的,因而地球人才不得不建造“宇宙吸塵器”。
也就是說,就算完成了躍遷裝置的理論和數學模型,沒有磁單極粒子的話,也無法實現。有很多的外星文明都只能困在自己的星球上自生自滅吧。要想碰到他們,只能我們自己過去不可。
其二,黑暗森林假說,20世紀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在他著作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出了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論。其包含了2條公理和一條結論。是劉工程師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
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公理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結論:一旦某個文明被發現,就必然遭到其他文明的打擊。在宇宙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其三,還有一種“擦肩而過”的假設。
這種假設認為,銀河系內雖然存在著眾多的文明,但都早在人類文明誕生前就因為各種原因消亡了。
人類誕生到現在也就數百萬年的歷史,而飛出太陽系外也才不到300年。以45億年的地球歷史來看不過是短短的一瞬。
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馬拉松的42.195公里道路的話,記載在教科書裡的人類文明的歷史,也就是這段長跑的最後幾釐米而已。
其他行星上的文明情況也差不多吧。智慧生物繁榮的時間很短,文明繁榮的時間就更短了。
碰巧就在地球附近的行星,與地球完全相同時期誕生出文明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吧。就算與智慧生物遭遇(比如巨鳥爾加爾)他們還未發展出文明,又或者已經毀滅了。

CHECK POINT-關於UFO的真相

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說法表示“人類正在被擁有高度文明的異星人秘密監視”。
在1950年代,就有一名叫喬治·亞當斯基的波蘭裔美國人,聲稱見到並拍攝了外星人的飛碟(就是俗稱的亞當斯基型UFO),並且被外星人帶到了飛碟上飛到了金星和月球。根據他本人的說法,月球是有空氣的,山上還覆蓋著積雪、平地上有草原和大都市,有動物存在。而且不僅是火星、太陽系內所有的星球都有外星人居住。他就見到了金星人、火星人和土星人。
他的說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UFO研究者們深信不疑。之後,隨著1961年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月,亞當斯基的謊言才不戳自破。
但是之後,也不斷出現喬治·亞當斯基的“繼任者”,聲稱“自己見到了宇宙人”,或“被宇宙人綁架了”之類的吸引公眾眼球的話語。
直到21世紀之後,解開了球狀閃電現象的原理,類似的說法才得到降溫。
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比如雷暴天氣)才發生放電現象時,會從其中誕生出球狀的高溫等離子體,就被稱為球狀閃電。球狀閃電在晚間會發出紅色或者銀白色的光輝、在白天則因為光線的扭曲,而呈現出黑色或銀色的外觀。
體積小的外觀呈圓球狀,但體積大的,會因為地表的電勢差的關係,會被縱向拉伸,就形成了圓盤狀的模樣。有的圓盤狀的球狀閃電在空中呈現出靜止的狀態,而有的則會以超音速飛行——這就是UFO的真相了。
儘管如此,依然有人狂熱的相信“乘坐UFO的外星人”的存在。其中的陰謀論者甚至堅信“月球是外星人的前線基地,而政府刻意隱瞞了事實”諸如此類的無稽之談。之後到了平民能夠自由的來往月球的時代,這些說法便不攻而破,但新的時代,又被某些人包裝成了“外星人來自網罟座ζ星系”再在大眾之中販賣。
當然嘍,網罟座ζ星系內也並不存在智慧生物。到了24世紀的如今,UFO信者還發表過“UFO是從銀河中心飛來的”、“不,是從昂宿星團來的”等言論。並且堅信,人類很早以前就和外星人接觸過,但是各國政府合謀一起隱瞞了事實。
俗話說的好,你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人。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