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反調:在《邊緣行者》之後也談《雙城之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11-05 11:00:32 作者:pandoracyc Language

因為最近看到太多人將《邊緣行者》與《雙城之戰》並列在一起,所以重新仔細複習了一遍《雙城》。結果就是對比過於慘烈了。這一遍(在對比下)《雙城》內容給我的負面觀感讓我足以產生生理不適。而且由於這一遍足夠細緻,也足以讓我搞清這股不適感的來源。
在此我就不過多進行兩個作品的對比了,畢竟不是來引戰的。上面的引子只是對這篇東西的來由實事求是的記述而已。我想說的也不是《邊緣行者》如何的好。哪怕沒看過也沒關係,只需要知道一點,這個作品反映的是底層民眾的苦難,這就夠了。
我想說的,恰恰是《雙城之戰》如何的差——不,嚴謹地說不應該用差來形容,因為它很好,但是這個好使錯了方向,所以應該用惡劣來形容。
舉個例子來說。更高科技水平的發明並不一定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如果是用於破壞的話只會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災難。優秀的作家在為惡人歌功頌德時只會愈發汙染人們的思想——頂級的短跑運動員並不一定拿到金牌,當他搞錯方向時跑得越快只會越發遠離目標終點。所以效果、能力固然重要,但保證方向的正確才是最重要的。而《雙城》就是這樣一個作品,雖然劇本上固然仍舊存在不少瑕疵(不是想表達的重點所以在此不再展開)但很多人都說“僅憑美術表現就值得十分”,我也可以接受這一說法;但正是因為它所表達的東西的方向上的絕對錯誤,做得越好錯得越多,這個作品如果可以的話十分制我希望能打負十分。
整個雙城故事的舞臺是上下兩個城區,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設定——《銃夢》、《全面回憶》、《逆世界》……甚至可以說就是現實中眾多現代都市的縮影,甚至不用添加“一定程度上的誇張化表達”這樣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雖然這個作品(至少上城區)美術設定上有著典型蒸汽朋克的風格,人們仍舊會把它與一些賽博龐克作品聯繫在一起,討論諸如階級矛盾、人的異化這樣的典型賽博龐克議題。而在《雙城》第一季是怎麼表現故事的舞臺的呢?固然上城區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在故事開始時的下城區除了髒亂差一些、治安似乎不是太好、商業街滿是各種成年人服務業、有臺詞表述“下城區依託礦業(重工業)存在”、以及同樣臺詞裡有的字面意義上的“(上城區)把下城區踩在腳底下”之外,還有什麼呢?除了幾個匆匆路過的街景背景板,沒有了。
有任何表現下城區平民難以保證基本生存的內容麼?沒有。有任何表現下城區被上城區剝削的內容麼?沒有。甚至可能會讓觀眾有一種錯覺,覺得除了不見太陽和治安較差之外,下城區的生活似乎也還不錯,吃穿用度也沒差到哪裡去,更別說和上城區那假惺惺的人際關係相比這裡還有真正的兄弟情誼。雖然對上城區的描繪也只是走馬觀花,但這不重要,因為上城區的生活的“好”的程度無關緊要,關鍵是下城區的生活的“不好”的程度才是階級矛盾的核心。如果底層安居樂業,生活美滿幸福,那麼階級矛盾自然變成了無根之木。
後來上城取名皮爾特沃夫,下城保留了祖安的原名。皮城通過日之門擁有數不盡的資源和財富,逐漸成了科技與進步之城。而祖安成了皮城的下水道,皮城科技實驗形成的工業廢水和鍊金毒氣都排進了祖安,不見光的黑市交易也聚集在了祖安成為了骯髒低賤的代名詞。
如果說皮城真的是僅憑藉自己的勤勞發展通過科技和貿易創造了財富尚可以接受,那麼請問皮城科技實驗造成了祖安的環境惡劣的內容又在哪裡?作品中可是一根毛都沒提及過。對啊?怎麼能提呢?不然整個上城區的所有正面角色的正義性就會徹底崩掉,這怎麼能行呢?
就在這樣的環境描繪中,範德爾登場了。
這是一個強壯的、有愛心、講兄弟情誼、我懶得一一羅列了總之就是所有美好品格拉滿的老爹角色——通常這種角色會在前中期就掛掉,而這次也不例外。我想總結的是,這是一個甘願當夾心餅乾潤滑劑的下層領袖角色(特別是為此付出生命),是上層最喜歡的那種在為了不再發生流血犧牲的大義下甘願忍耐的維穩型人物。而在之後不久,希爾科出場,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範德爾的對立角色,明顯到兩者從人設外形到角色配音都能一秒鐘辨認出正面還是反面角色,典型的樣板戲演員,“憑這張臉就算演國民黨也得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的那種。
在這裡編劇事實上就在給觀眾下套了。
下城區需要什麼樣的領導者?很抱歉,編劇在這裡給出的不是填空題或者問答題,而是選擇題,兩個答案都是編劇給出的。所以,三觀正常的觀眾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共情立場擺在了範德爾這邊。而隨著劇情進展,觀眾們看到希爾科是一個“極端激進派”領袖(這裡打引號的原因我會在下面說),也是一個邪惡的、手段卑劣毒辣的、草菅人命的傢伙,這進一步強化了觀眾的立場,最終在範德爾戰死(或是後來的下城區被藥品搞得人間地獄)那裡達到頂峰。為什麼不能有一個擁有美好品格的、激進或者沒那麼徹底激進的下層領袖?因為編劇沒提供,而且編劇試圖讓觀眾不去思考到這件事情。通過特定角色,善良和穩定、邪惡和激進,已經綁定在一起了。當觀眾選擇了善良,也就選擇了穩定,換句話說當故事中有跨階級的不公事情發生時,“忍著”就成為了正確答案。反之就是極端暴力的邪惡行為(會帶來大量民眾傷亡),二極管非黑即白的編劇沒有給中間選擇。和談路線?非暴力維權路線?烈度較低的抗爭路線?通通沒有。至少在此時沒有。
當時間線來到數年之後,希爾科幹掉範德爾成為了下層領袖,然後呢?在希爾科和範德爾爭鬥那段,濃墨重彩地各種渲染了兩者的理念之爭、路線之爭,然後呢?希爾科的人設不是極端激進派領袖麼?雖然在那前面還有邪惡的、手段卑劣的、心狠手辣的等等若干形容詞。然而角色在故事裡做了什麼?走私、和上層做生意、在下城區大肆播撒藥品導致變成人間地獄。事實上和上城區的關係和範德爾時期沒什麼區別,唯一的“抗爭行為”只有管不住自己的某個手下帶來的麻煩,而這甚至不是希爾科自己的決定。
甚至更糟。因為希爾科的人設變成了一個利己主義者、“教父”、只顧支撐自己的商業帝國、藥販頭子。在劇情中放任甚至促使下城區的生存環境惡化,得到實際利益的只有跟隨自己的一小撮人。本質上只是下城區中誕生的一隻巨大的吸血蟲,另一個“上城區”而已——但鑑於片中刪光了上層對下層的剝削行為,所以這麼說好像也不對。
因此,希爾科的人設在此處徹底崩得一乾二淨,但觀眾卻很難意識到,因為觀眾對於希爾科的主要印象是“他是個壞人”;當觀眾不會和希爾科共情時,他們就很難注意到這個角色人設的崩壞。而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導演卻好像突然有了篇幅去表現下城區的眾生相——一副人間地獄景象。生活得這麼悽慘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希爾科成了下城區主宰,是因為他在下城區四處販賣、播撒藥品。那句俗話怎麼說的來著?丟的好不如接得好?整個下城區居民生活的不幸的來源,這口黑鍋被希爾科穩穩當當地接住,扣在了自己頭上。在觀眾的觀影感受世界中,希爾科就這樣成為了萬惡之源。如果不是因為這是個群像劇,如果這是個單季劇集的話,後續的發展就該是出身上層的男主與出身下層的女主(雖然通常是反過來)歷盡艱辛終於消滅了邪惡的敵人,最後二人的攜手(或者結合)象徵著兩個階層達成了諒解和包容,預示著這座城市的統一和一個新的美好時代的來臨。完美!撒花!多麼《一個國家的誕生》!至於最後相比故事開始時絲毫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一切都沒有得到改善,觀眾不在乎。當觀眾們在觀影時的感情找到出口得到宣洩後,他們就甚至不會意識到這一點了。
希爾科的後期故事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最後加了點人性複雜性和輕微的洗白戲份而已;除了那個和談結局,這部分我會放在Jinx部分講。
而純按戲份來說第一季的第一男主角傑斯也同樣沒什麼好說的,中產/精英階級家庭出身Geek的意淫故事。作為對立面的維克多在第一季的故事也很簡單,一個出身底城(重點!)難以融入上城的(心懷底層民眾的)科研者,為了讓自己活下去進行試驗時不小心害死了對自己有好感的女助理。
凱特琳在第一季的戲份則可以說是一個純工具人。
蔚在第一季戲份很多,事實上如果忽略性別的話很可能會覺得蔚有點通常故事裡的男主角定位的感覺。但是蔚(基本)一直不是劇情的推動者,角色行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找妹妹(弱正義)和復仇(弱正義),且表現出來的前者還要更重要一些。編劇基本上一直是通過Jinx作為劇情主要推動力的,蔚的行動只是在Jinx之後受聯動而已。
蔚這一角色的正義性來自於她需要對抗的是希爾科,而希爾科(在片中)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邪惡傢伙。事實上傑斯在涉及下城事情上角色立場的正義性也是這麼立起來的。如果抽離掉希爾科的邪惡立場,這些角色的正義性就崩塌了大半,編劇把希爾科寫得多壞,這些角色就有多“好”。甚至哪怕在最後呈現出來的版本中,觀眾也並未能夠在角色身上感受到多高的正義性,因為劇情中蔚找妹的情節和表現遠大於對抗希爾科,而編劇也完全可以讓蔚在見識過希爾科通知下的下城的惡劣條件後扛起“為了下城民眾的福祉”的大旗,卻並未這麼做。這或許是因為編劇想在蔚這條線上主要體現(姐妹)情感線來感染觀眾,而非“正義戰勝邪惡”的(復仇)故事線。
蔚的另一個角色特色是,(在第一季中)她是唯一一個被上城(主角角色們)接受的下層出身角色。維克多出場就是一個融入失敗者,而且他明顯未來發展是下行的;艾克是另一個有發展成連接上下城的橋樑的未來潛力的角色,但目前只是潛力而已,最後也難說會有多少發展,在第一季中算不上重要角色。
而回到蔚,她被接受的直接原因是,她需要和來自上城區的主要角色們聯手來對抗下城區的邪惡勢力(希爾科)。蔚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單獨個體,也就是說蔚實際上並未代表任何下城區其他個體或勢力;她也並未發動任何其他下層存在追隨她一起對抗希爾科(除了找了兩個線人提供消息)。這也就是說,其實在劇作上,蔚與下層的聯繫其實是很薄弱的。她雖然出身下層,在人物弧光表達裡卻早就不是純正的下層人了;從某些角度上來說,蔚已經認可並接受了上層的規則;如果用更難聽的詞語描述的話,就是已經一定程度上被上層“馴化”了。這也就為之後的發展打下鋪墊,蔚在之後大概率會成為一半上層一半下層的存在,也就是開篇時範德爾的定位。而由於人物弧光的延續,蔚會變成一個更加親近認可上層路線的範德爾(如果說範德爾是因為各種顧忌不得不在簷下低頭的狼,未來的蔚就是除去偶爾耍下性子外完全聽從主人命令的狗了)。
當然,並不是說一個下層出身主角的自我實現故事一定要走革命路線,遵守融入現有遊戲規則以謀求實現目標的改良派路線也完全可以。但目測蔚在未來故事中是基本不可能進入上城區的決策層的,換言之這一作品的故事其實表達了這樣的內核:底層民眾不可能進入中央管理體系的決策層,底層民眾的福祉會由年輕的、有朝氣和同理心的新時代決策層(傑斯)來提供。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第一季的絕對第一女主角,Jinx。有很多人表示在看過後覺得很討厭Jinx,這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因為除了姣好的外形、悽慘的經歷(容易激發觀眾保護欲)、瘋批的性格(對某些特定觀眾可能極具吸引力)、優秀的角色聲音(歸功於CV)外,對三觀正常的觀眾來說這個角色毫無其他優點可言,在故事中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減分項。所有現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現代社會規則之中——無論這些規則是否善良、正義、貼近人性。除非規則壓迫得個體已經徹底活不下去,否則一個穩定的規則必然會帶給個體以一定的安全感,因為個體能夠知道怎樣做(或者不去做什麼)就不會受到懲罰。而Jinx的所作所為(從表現出來的結果來看)是隨心所欲、無視規則的;不是故意去針對、打破規則,和現有規則對著幹,而是如同從未存在過規則一樣。按DND來講就是純粹的混亂陣營。就像普通人會本能地遠離精神病症患者,因為後者的行為是無法預估的,(似乎)隨時都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全。因此,Jinx成了第一季編劇推動劇情的第一工具人,無論是上城還是下城,大庭廣眾還是城市偏僻角落,編劇有什麼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裡,編劇想發生點什麼她就做什麼。
但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Jinx是這一作品中唯二的下層反抗者角色之一,另一個是希爾科(希爾科的那一票手下既不是重要角色也從未有過行動主動權,因此忽略不計)。但如我上面所述,希爾科的“抗爭”一直僅停留在早期的嘴炮上,後期實質上蛻變成了一個與上層心照不宣默默合作的吸血鬼利己主義者。所以Jinx實質上就是第一季中唯一的壓迫反抗者——而她是個瘋子(其行動出發點甚至不是反抗暴政)。因為在這個作品中不存在上層對下層的壓迫、剝削、迫害,唯一體現出來了的衛兵的惡劣態度遠不足以到達需要付諸極端報復行為的程度,所以對這種子虛烏有的壓迫直接予以極端行為報復的角色也只能是個瘋子。而這種“下層對上層的抗爭行為”是什麼呢?是針對平民和普通警衛的爆炸式恐怖襲擊。對,“底層不滿現狀試圖抗爭的人只有一種,就是極端反抗主義者,他們都是草菅人命的瘋子和恐怖分子。”就是這個意思。
另一方面,如果說Jinx的經歷算是個悲劇的話,那麼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是什麼?是Jinx自身性格的缺陷,是她可能存在的天生精神問題。加上一點點壞運氣或者說命運的捉弄。對,就是這樣,與階級矛盾無關,與壓迫無關,與環境無關,與社會無關,與制度無關,與整個城市無關。Jinx的遭遇純粹只是她自己的問題。如果有心疼Jinx的觀眾回過頭去分析劇情,就會覺得如果她不去做某些事情或許就可以避免後來的遭遇;如果有討厭Jinx的觀眾回過頭去分析劇情,就會覺得她後來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自己自己作死作出來的,可以說只是罪有應得而已。
還記得整個故事是怎麼開始的麼?如果說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某些事件或原因使得他們偏離了原本平靜的生活,從而一步步逐漸成長發展為後來的英雄的話,那麼最初的原動力是什麼?在這個故事中,是Jinx跟著蔚去上城區(傑斯的實驗室)盜竊,不小心掉落了水晶造成了爆炸,更是造成了人員傷亡(在後續臺詞中表現)。盜竊毫無疑問是不好的行為,而掉落水晶導致爆炸更是Jinx的直接行為結果。雖然傑斯未曾預料到水晶的破壞力因而疏於保管也應付一定次要責任,但觀眾是完全可以諒解的。毫無疑問,Jinx是這一事件的主要責任方。
還記得第一季整個故事是怎麼結束的麼?希爾科和傑斯和談,傑斯說服了議會允許下城獨立;同時希爾科死掉,Jinx轟了議會。無論從世界設定、後續劇情發展還是現實角度考慮,下城可能被允許獨立麼?當然絕不可能。至少絕不可能如此簡單地獨立。下城擁有的和談籌碼是什麼?是“戰爭會有犧牲”。這種毫無價值的廢話是怎麼能成為理由的?就算能影響傑斯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傢伙,也絕無可能在議會那裡通過。籌碼可以是下城擁有(或可能擁有)足以威脅上城的超級武器,這個理由(可以)是足夠的,但作品中毫無體現,這只是觀眾腦補加給官方擦屁股而已。所以這個結局只不過是:編劇想稍微洗白希爾科,想讓傑斯偉光正一下;但又想讓上下城關係惡化甚至推到戰爭邊緣,順便可能打算給幾個議會成員發盒飯。
所以只能由Jinx來當這個惡人了。因此才有了這裡的弱智劇情,然後試圖從另一條線的姐妹情感染一下觀眾情緒從而糊弄過去。如果從各角色的象徵意義來解讀就更有趣了:上層的決策層才是真正關心底層民生的,而底層抗爭派反而是破壞和平、毀滅下層民眾未來美好生活的元兇,是將民眾推進戰爭深淵的罪魁禍首。真是洗的一手好地。
所以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可以說在這個作品第一季中所有出身上城的主要角色的犧牲都微不足道(除了大頭;不要說傑斯付出了理想向現實讓步這樣的話,這比起其他人來說就是微不足道);而所有出身下城試圖反抗命運的主要角色都付出了慘烈的犧牲,從Jinx到希爾科、維克多無不如此(範德爾並不是一個反抗者;而蔚既不是反抗者,又已經成為了一個橫跨兩邊的存在),而且他們也沒人能算是得到了想要的結果。而下城的處境(有可能)改善是靠議會成員的善良而實現的,而不是能有下城的民意代表進入決策圈。
所以,如果站在下城的角度來理解這個作品所講述的故事的話,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生命該走的路,然而如果偏離那條路並不會帶來好事,而只會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災難,你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一些東西。”這麼一個“真理”罷了。如果看過《邊緣行者》的話是不是會覺得很耳熟?只不過是花了大價錢請了全套的頂級藝術家來為其做了一套精美的包裝罷了。如果說這麼個玩意除了包裝的精美藝術水準外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那也就是春秋筆法和洗地的技術還算不錯,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學習一下而已。
PS:一定會有人反駁說人設甚至故事都是RIOT事先定好的。但是:
  1. 這除了需要把RIOT拉過來一起捱罵外什麼本質區別
  2. 人物的背景故事改過的多了
  3. 作為一個典型例子,維克多在第一季裡面的劇情被改的不是一點半點
  4. 原作粉碎機式改編海了去了(雖然幾乎全線捱罵吧) 因此這種甩鍋說法本來就不能成立。《LOL》從英雄到故事可選的內容太多了,既然選擇了一個明確反映階級矛盾的題材劇情又往洗地方向做,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人設和劇情本來就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則我們直接討論投資高不高或者技術實現難度、藝術水準如何就好了,既然要評價作品就不能忽略這部分內容——甚至是最重要的內容。
另外,也可能有人會說,第一季OP前的開頭3分鐘表現了上城區軍隊對下城區民眾的屠殺,所以我說的“毫無表現”是不對的。第一,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軍人雙眼紅色切慘死民眾屍體的蒙太奇,沒有任何屠殺動作的直接表現,觀眾能明白意思即可,點到為止。因此如果要說這就表現了上對下的殘酷壓迫、迫害,我個人是覺得力道不足的。第二,劇情裡這場是在橋上發生的上下之間的衝突,並不是軍隊對下城區的侵略和屠殺,而鏡頭內容也表現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簡短交代範德爾收養兩個孩子以及交代整個第一季故事的兩個主要中心角色。第三,這裡距離後來相關劇情開始發展的現實觀看時間跨度太久了,觀眾的情緒早就被中間舒緩的劇情降下來了,從觀眾的感情曲線上來講認知是近乎不存在的。
事實上,我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前面正文所說的一切內容,畢竟每個導演有選擇他想要表現內容的自由,生活中也不是隻有真善美,誰也不是生活在無菌室裡。也一定有人會說我過度解讀或是“在虛構的作品裡尋找真實一定是腦子有問題”。但當如此多的內容都“恰巧”聚集在這一部作品裡時,那就絕對不是巧合,而是編劇有意而為。至少,這部作品的有害濃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所能接受的閾值;如果別人沒有相同的感受,那麼我只能猜想要麼是他沒有看懂,要麼是他閾值遠高於我,要麼是他已經被類似傾向的作品徹底淹沒同化掉了;又或者,他並沒有和我站在相同的地方。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