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反调:在《边缘行者》之后也谈《双城之战》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11-05 11:00:32 作者:pandoracyc Language

因为最近看到太多人将《边缘行者》与《双城之战》并列在一起,所以重新仔细复习了一遍《双城》。结果就是对比过于惨烈了。这一遍(在对比下)《双城》内容给我的负面观感让我足以产生生理不适。而且由于这一遍足够细致,也足以让我搞清这股不适感的来源。
在此我就不过多进行两个作品的对比了,毕竟不是来引战的。上面的引子只是对这篇东西的来由实事求是的记述而已。我想说的也不是《边缘行者》如何的好。哪怕没看过也没关系,只需要知道一点,这个作品反映的是底层民众的苦难,这就够了。
我想说的,恰恰是《双城之战》如何的差——不,严谨地说不应该用差来形容,因为它很好,但是这个好使错了方向,所以应该用恶劣来形容。
举个例子来说。更高科技水平的发明并不一定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如果是用于破坏的话只会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优秀的作家在为恶人歌功颂德时只会愈发污染人们的思想——顶级的短跑运动员并不一定拿到金牌,当他搞错方向时跑得越快只会越发远离目标终点。所以效果、能力固然重要,但保证方向的正确才是最重要的。而《双城》就是这样一个作品,虽然剧本上固然仍旧存在不少瑕疵(不是想表达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展开)但很多人都说“仅凭美术表现就值得十分”,我也可以接受这一说法;但正是因为它所表达的东西的方向上的绝对错误,做得越好错得越多,这个作品如果可以的话十分制我希望能打负十分。
整个双城故事的舞台是上下两个城区,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设定——《铳梦》、《全面回忆》、《逆世界》……甚至可以说就是现实中众多现代都市的缩影,甚至不用添加“一定程度上的夸张化表达”这样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这个作品(至少上城区)美术设定上有着典型蒸汽朋克的风格,人们仍旧会把它与一些赛博朋克作品联系在一起,讨论诸如阶级矛盾、人的异化这样的典型赛博朋克议题。而在《双城》第一季是怎么表现故事的舞台的呢?固然上城区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在故事开始时的下城区除了脏乱差一些、治安似乎不是太好、商业街满是各种成年人服务业、有台词表述“下城区依托矿业(重工业)存在”、以及同样台词里有的字面意义上的“(上城区)把下城区踩在脚底下”之外,还有什么呢?除了几个匆匆路过的街景背景板,没有了。
有任何表现下城区平民难以保证基本生存的内容么?没有。有任何表现下城区被上城区剥削的内容么?没有。甚至可能会让观众有一种错觉,觉得除了不见太阳和治安较差之外,下城区的生活似乎也还不错,吃穿用度也没差到哪里去,更别说和上城区那假惺惺的人际关系相比这里还有真正的兄弟情谊。虽然对上城区的描绘也只是走马观花,但这不重要,因为上城区的生活的“好”的程度无关紧要,关键是下城区的生活的“不好”的程度才是阶级矛盾的核心。如果底层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幸福,那么阶级矛盾自然变成了无根之木。
后来上城取名皮尔特沃夫,下城保留了祖安的原名。皮城通过日之门拥有数不尽的资源和财富,逐渐成了科技与进步之城。而祖安成了皮城的下水道,皮城科技实验形成的工业废水和炼金毒气都排进了祖安,不见光的黑市交易也聚集在了祖安成为了肮脏低贱的代名词。
如果说皮城真的是仅凭借自己的勤劳发展通过科技和贸易创造了财富尚可以接受,那么请问皮城科技实验造成了祖安的环境恶劣的内容又在哪里?作品中可是一根毛都没提及过。对啊?怎么能提呢?不然整个上城区的所有正面角色的正义性就会彻底崩掉,这怎么能行呢?
就在这样的环境描绘中,范德尔登场了。
这是一个强壮的、有爱心、讲兄弟情谊、我懒得一一罗列了总之就是所有美好品格拉满的老爹角色——通常这种角色会在前中期就挂掉,而这次也不例外。我想总结的是,这是一个甘愿当夹心饼干润滑剂的下层领袖角色(特别是为此付出生命),是上层最喜欢的那种在为了不再发生流血牺牲的大义下甘愿忍耐的维稳型人物。而在之后不久,希尔科出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范德尔的对立角色,明显到两者从人设外形到角色配音都能一秒钟辨认出正面还是反面角色,典型的样板戏演员,“凭这张脸就算演国民党也得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的那种。
在这里编剧事实上就在给观众下套了。
下城区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很抱歉,编剧在这里给出的不是填空题或者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两个答案都是编剧给出的。所以,三观正常的观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共情立场摆在了范德尔这边。而随着剧情进展,观众们看到希尔科是一个“极端激进派”领袖(这里打引号的原因我会在下面说),也是一个邪恶的、手段卑劣毒辣的、草菅人命的家伙,这进一步强化了观众的立场,最终在范德尔战死(或是后来的下城区被药品搞得人间地狱)那里达到顶峰。为什么不能有一个拥有美好品格的、激进或者没那么彻底激进的下层领袖?因为编剧没提供,而且编剧试图让观众不去思考到这件事情。通过特定角色,善良和稳定、邪恶和激进,已经绑定在一起了。当观众选择了善良,也就选择了稳定,换句话说当故事中有跨阶级的不公事情发生时,“忍着”就成为了正确答案。反之就是极端暴力的邪恶行为(会带来大量民众伤亡),二极管非黑即白的编剧没有给中间选择。和谈路线?非暴力维权路线?烈度较低的抗争路线?通通没有。至少在此时没有。
当时间线来到数年之后,希尔科干掉范德尔成为了下层领袖,然后呢?在希尔科和范德尔争斗那段,浓墨重彩地各种渲染了两者的理念之争、路线之争,然后呢?希尔科的人设不是极端激进派领袖么?虽然在那前面还有邪恶的、手段卑劣的、心狠手辣的等等若干形容词。然而角色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走私、和上层做生意、在下城区大肆播撒药品导致变成人间地狱。事实上和上城区的关系和范德尔时期没什么区别,唯一的“抗争行为”只有管不住自己的某个手下带来的麻烦,而这甚至不是希尔科自己的决定。
甚至更糟。因为希尔科的人设变成了一个利己主义者、“教父”、只顾支撑自己的商业帝国、药贩头子。在剧情中放任甚至促使下城区的生存环境恶化,得到实际利益的只有跟随自己的一小撮人。本质上只是下城区中诞生的一只巨大的吸血虫,另一个“上城区”而已——但鉴于片中删光了上层对下层的剥削行为,所以这么说好像也不对。
因此,希尔科的人设在此处彻底崩得一干二净,但观众却很难意识到,因为观众对于希尔科的主要印象是“他是个坏人”;当观众不会和希尔科共情时,他们就很难注意到这个角色人设的崩坏。而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导演却好像突然有了篇幅去表现下城区的众生相——一副人间地狱景象。生活得这么凄惨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希尔科成了下城区主宰,是因为他在下城区四处贩卖、播撒药品。那句俗话怎么说的来着?丢的好不如接得好?整个下城区居民生活的不幸的来源,这口黑锅被希尔科稳稳当当地接住,扣在了自己头上。在观众的观影感受世界中,希尔科就这样成为了万恶之源。如果不是因为这是个群像剧,如果这是个单季剧集的话,后续的发展就该是出身上层的男主与出身下层的女主(虽然通常是反过来)历尽艰辛终于消灭了邪恶的敌人,最后二人的携手(或者结合)象征着两个阶层达成了谅解和包容,预示着这座城市的统一和一个新的美好时代的来临。完美!撒花!多么《一个国家的诞生》!至于最后相比故事开始时丝毫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一切都没有得到改善,观众不在乎。当观众们在观影时的感情找到出口得到宣泄后,他们就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了。
希尔科的后期故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最后加了点人性复杂性和轻微的洗白戏份而已;除了那个和谈结局,这部分我会放在Jinx部分讲。
而纯按戏份来说第一季的第一男主角杰斯也同样没什么好说的,中产/精英阶级家庭出身Geek的意淫故事。作为对立面的维克多在第一季的故事也很简单,一个出身底城(重点!)难以融入上城的(心怀底层民众的)科研者,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进行试验时不小心害死了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助理。
凯特琳在第一季的戏份则可以说是一个纯工具人。
蔚在第一季戏份很多,事实上如果忽略性别的话很可能会觉得蔚有点通常故事里的男主角定位的感觉。但是蔚(基本)一直不是剧情的推动者,角色行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找妹妹(弱正义)和复仇(弱正义),且表现出来的前者还要更重要一些。编剧基本上一直是通过Jinx作为剧情主要推动力的,蔚的行动只是在Jinx之后受联动而已。
蔚这一角色的正义性来自于她需要对抗的是希尔科,而希尔科(在片中)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邪恶家伙。事实上杰斯在涉及下城事情上角色立场的正义性也是这么立起来的。如果抽离掉希尔科的邪恶立场,这些角色的正义性就崩塌了大半,编剧把希尔科写得多坏,这些角色就有多“好”。甚至哪怕在最后呈现出来的版本中,观众也并未能够在角色身上感受到多高的正义性,因为剧情中蔚找妹的情节和表现远大于对抗希尔科,而编剧也完全可以让蔚在见识过希尔科通知下的下城的恶劣条件后扛起“为了下城民众的福祉”的大旗,却并未这么做。这或许是因为编剧想在蔚这条线上主要体现(姐妹)情感线来感染观众,而非“正义战胜邪恶”的(复仇)故事线。
蔚的另一个角色特色是,(在第一季中)她是唯一一个被上城(主角角色们)接受的下层出身角色。维克多出场就是一个融入失败者,而且他明显未来发展是下行的;艾克是另一个有发展成连接上下城的桥梁的未来潜力的角色,但目前只是潜力而已,最后也难说会有多少发展,在第一季中算不上重要角色。
而回到蔚,她被接受的直接原因是,她需要和来自上城区的主要角色们联手来对抗下城区的邪恶势力(希尔科)。蔚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单独个体,也就是说蔚实际上并未代表任何下城区其他个体或势力;她也并未发动任何其他下层存在追随她一起对抗希尔科(除了找了两个线人提供消息)。这也就是说,其实在剧作上,蔚与下层的联系其实是很薄弱的。她虽然出身下层,在人物弧光表达里却早就不是纯正的下层人了;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蔚已经认可并接受了上层的规则;如果用更难听的词语描述的话,就是已经一定程度上被上层“驯化”了。这也就为之后的发展打下铺垫,蔚在之后大概率会成为一半上层一半下层的存在,也就是开篇时范德尔的定位。而由于人物弧光的延续,蔚会变成一个更加亲近认可上层路线的范德尔(如果说范德尔是因为各种顾忌不得不在檐下低头的狼,未来的蔚就是除去偶尔耍下性子外完全听从主人命令的狗了)。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下层出身主角的自我实现故事一定要走革命路线,遵守融入现有游戏规则以谋求实现目标的改良派路线也完全可以。但目测蔚在未来故事中是基本不可能进入上城区的决策层的,换言之这一作品的故事其实表达了这样的内核:底层民众不可能进入中央管理体系的决策层,底层民众的福祉会由年轻的、有朝气和同理心的新时代决策层(杰斯)来提供。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第一季的绝对第一女主角,Jinx。有很多人表示在看过后觉得很讨厌Jinx,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除了姣好的外形、凄惨的经历(容易激发观众保护欲)、疯批的性格(对某些特定观众可能极具吸引力)、优秀的角色声音(归功于CV)外,对三观正常的观众来说这个角色毫无其他优点可言,在故事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减分项。所有现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代社会规则之中——无论这些规则是否善良、正义、贴近人性。除非规则压迫得个体已经彻底活不下去,否则一个稳定的规则必然会带给个体以一定的安全感,因为个体能够知道怎样做(或者不去做什么)就不会受到惩罚。而Jinx的所作所为(从表现出来的结果来看)是随心所欲、无视规则的;不是故意去针对、打破规则,和现有规则对着干,而是如同从未存在过规则一样。按DND来讲就是纯粹的混乱阵营。就像普通人会本能地远离精神病症患者,因为后者的行为是无法预估的,(似乎)随时都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因此,Jinx成了第一季编剧推动剧情的第一工具人,无论是上城还是下城,大庭广众还是城市偏僻角落,编剧有什么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编剧想发生点什么她就做什么。
但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Jinx是这一作品中唯二的下层反抗者角色之一,另一个是希尔科(希尔科的那一票手下既不是重要角色也从未有过行动主动权,因此忽略不计)。但如我上面所述,希尔科的“抗争”一直仅停留在早期的嘴炮上,后期实质上蜕变成了一个与上层心照不宣默默合作的吸血鬼利己主义者。所以Jinx实质上就是第一季中唯一的压迫反抗者——而她是个疯子(其行动出发点甚至不是反抗暴政)。因为在这个作品中不存在上层对下层的压迫、剥削、迫害,唯一体现出来了的卫兵的恶劣态度远不足以到达需要付诸极端报复行为的程度,所以对这种子虚乌有的压迫直接予以极端行为报复的角色也只能是个疯子。而这种“下层对上层的抗争行为”是什么呢?是针对平民和普通警卫的爆炸式恐怖袭击。对,“底层不满现状试图抗争的人只有一种,就是极端反抗主义者,他们都是草菅人命的疯子和恐怖分子。”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方面,如果说Jinx的经历算是个悲剧的话,那么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是Jinx自身性格的缺陷,是她可能存在的天生精神问题。加上一点点坏运气或者说命运的捉弄。对,就是这样,与阶级矛盾无关,与压迫无关,与环境无关,与社会无关,与制度无关,与整个城市无关。Jinx的遭遇纯粹只是她自己的问题。如果有心疼Jinx的观众回过头去分析剧情,就会觉得如果她不去做某些事情或许就可以避免后来的遭遇;如果有讨厌Jinx的观众回过头去分析剧情,就会觉得她后来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自己自己作死作出来的,可以说只是罪有应得而已。
还记得整个故事是怎么开始的么?如果说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某些事件或原因使得他们偏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从而一步步逐渐成长发展为后来的英雄的话,那么最初的原动力是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是Jinx跟着蔚去上城区(杰斯的实验室)盗窃,不小心掉落了水晶造成了爆炸,更是造成了人员伤亡(在后续台词中表现)。盗窃毫无疑问是不好的行为,而掉落水晶导致爆炸更是Jinx的直接行为结果。虽然杰斯未曾预料到水晶的破坏力因而疏于保管也应付一定次要责任,但观众是完全可以谅解的。毫无疑问,Jinx是这一事件的主要责任方。
还记得第一季整个故事是怎么结束的么?希尔科和杰斯和谈,杰斯说服了议会允许下城独立;同时希尔科死掉,Jinx轰了议会。无论从世界设定、后续剧情发展还是现实角度考虑,下城可能被允许独立么?当然绝不可能。至少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地独立。下城拥有的和谈筹码是什么?是“战争会有牺牲”。这种毫无价值的废话是怎么能成为理由的?就算能影响杰斯这种初出茅庐的小家伙,也绝无可能在议会那里通过。筹码可以是下城拥有(或可能拥有)足以威胁上城的超级武器,这个理由(可以)是足够的,但作品中毫无体现,这只是观众脑补加给官方擦屁股而已。所以这个结局只不过是:编剧想稍微洗白希尔科,想让杰斯伟光正一下;但又想让上下城关系恶化甚至推到战争边缘,顺便可能打算给几个议会成员发盒饭。
所以只能由Jinx来当这个恶人了。因此才有了这里的弱智剧情,然后试图从另一条线的姐妹情感染一下观众情绪从而糊弄过去。如果从各角色的象征意义来解读就更有趣了:上层的决策层才是真正关心底层民生的,而底层抗争派反而是破坏和平、毁灭下层民众未来美好生活的元凶,是将民众推进战争深渊的罪魁祸首。真是洗的一手好地。
所以如果要总结一下的话,可以说在这个作品第一季中所有出身上城的主要角色的牺牲都微不足道(除了大头;不要说杰斯付出了理想向现实让步这样的话,这比起其他人来说就是微不足道);而所有出身下城试图反抗命运的主要角色都付出了惨烈的牺牲,从Jinx到希尔科、维克多无不如此(范德尔并不是一个反抗者;而蔚既不是反抗者,又已经成为了一个横跨两边的存在),而且他们也没人能算是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而下城的处境(有可能)改善是靠议会成员的善良而实现的,而不是能有下城的民意代表进入决策圈。
所以,如果站在下城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作品所讲述的故事的话,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生命该走的路,然而如果偏离那条路并不会带来好事,而只会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灾难,你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么一个“真理”罢了。如果看过《边缘行者》的话是不是会觉得很耳熟?只不过是花了大价钱请了全套的顶级艺术家来为其做了一套精美的包装罢了。如果说这么个玩意除了包装的精美艺术水准外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也就是春秋笔法和洗地的技术还算不错,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学习一下而已。
PS:一定会有人反驳说人设甚至故事都是RIOT事先定好的。但是:
  1. 这除了需要把RIOT拉过来一起挨骂外什么本质区别
  2. 人物的背景故事改过的多了
  3. 作为一个典型例子,维克多在第一季里面的剧情被改的不是一点半点
  4. 原作粉碎机式改编海了去了(虽然几乎全线挨骂吧) 因此这种甩锅说法本来就不能成立。《LOL》从英雄到故事可选的内容太多了,既然选择了一个明确反映阶级矛盾的题材剧情又往洗地方向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人设和剧情本来就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我们直接讨论投资高不高或者技术实现难度、艺术水准如何就好了,既然要评价作品就不能忽略这部分内容——甚至是最重要的内容。
另外,也可能有人会说,第一季OP前的开头3分钟表现了上城区军队对下城区民众的屠杀,所以我说的“毫无表现”是不对的。第一,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军人双眼红色切惨死民众尸体的蒙太奇,没有任何屠杀动作的直接表现,观众能明白意思即可,点到为止。因此如果要说这就表现了上对下的残酷压迫、迫害,我个人是觉得力道不足的。第二,剧情里这场是在桥上发生的上下之间的冲突,并不是军队对下城区的侵略和屠杀,而镜头内容也表现了这里的主要目的是简短交代范德尔收养两个孩子以及交代整个第一季故事的两个主要中心角色。第三,这里距离后来相关剧情开始发展的现实观看时间跨度太久了,观众的情绪早就被中间舒缓的剧情降下来了,从观众的感情曲线上来讲认知是近乎不存在的。
事实上,我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前面正文所说的一切内容,毕竟每个导演有选择他想要表现内容的自由,生活中也不是只有真善美,谁也不是生活在无菌室里。也一定有人会说我过度解读或是“在虚构的作品里寻找真实一定是脑子有问题”。但当如此多的内容都“恰巧”聚集在这一部作品里时,那就绝对不是巧合,而是编剧有意而为。至少,这部作品的有害浓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所能接受的阈值;如果别人没有相同的感受,那么我只能猜想要么是他没有看懂,要么是他阈值远高于我,要么是他已经被类似倾向的作品彻底淹没同化掉了;又或者,他并没有和我站在相同的地方。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