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4-02 20:34:26 作者:夜猫的情感小屋 Language

先说结论:这一系列舆论的推手坏得很高明

                                        一

昨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的我,今早突然被手机爹带入了未知领域。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0张

从新闻和宣传方面来说,切入事件的角度非常重要。

人们看待事物会因无法避免的主观视角而片面,新闻从什么角度切入,就呈现给大众什么样的偏见。

所以新闻学的基本素养就是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真相,最大程度的公正,全面。

然后大家可以看看小米su7车祸的新闻,大部分是什么事不重要,真相不重要,原因不重要,但是标题一定要把“小米su7”,“事故”,“小米”,“雷军”几个字眼放上去。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1张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2张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3张

咱也不知道为什么,咱也不敢说。

但你别说,这回我还真得就要说。

本来以为又是某个领域的一圈涟漪,顶多算一股山火,一次雪崩,过几天赛博空间又会迎来新的浪潮与爆点。直到这个事情影响到了我这片小雪花的真实生活。

早八还没睡醒,家里的“上善若水”就发消息来了: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4张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4张

其实洒家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要推给我这种事,因为洒家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对象,清白得一干二净。

在网上冲浪这么多年,什么黑什么白差不多也能看明白,也不在乎。

但这些可鄙的营销号愚弄我年过半百的老母亲使我感到愤怒。

所以即使是资本裹挟着文化,倾泻而下,也总要有人去螳臂挡车一下。

                                        二

首先表示对遇难者的哀悼。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是否真的瞬燃以及车门锁死,因为现在官方的公告还没下来,都是所谓自称“家属”的网友进行的推测。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4张

主要问题是,每天车祸的案例那么多,为什么小米su7总要被拎到聚光灯下?而且标题一定要把大大的“小米”这个字眼放上去。

这个其实跟广告的效应一样,利用心理学上的联想并不断地重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观念。

利用人们的心理行为倾向,通过权威、社会认同、重复、情感激发、诱惑等原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既然有正面宣传,也会有负面阴招。

就好比人们说到雪花,就会本能地想到勇闯天涯;说到果冻,人们可能就会想到爷爷要让我当太空人。

这种新闻频发,说起小米su7,人们就会联想到“车祸”,以及“不安全”。

而小米su7本身的质量真的不过关吗,车祸产生的原因是车辆原因还是驾驶人的原因?人的感性思维不会理会这些问题。

所以说这些舆论的推手坏得很高明。

他抓住了人们心理上弱点,把真实的目的潜藏在看似无关的表面,以长时间多角度的方式慢慢地影响人们的认知。

很可怕吗,是的很可怕。

                                        三

世上没有新鲜事,这次事情让人想到了前几年的“网抑云”风波。

网易云早期思考如何让大家发现以及分享好的音乐,确立了音乐社区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如今我们看到的网易云评论区的每一条评论,其实源于它的社区文化基本盘,这也让网易云跳出了音乐软件只是播放器的认知。

后来“网抑云”让这个社区的氛围直接崩塌。

小米su7的车祸撞坏了谁的蛋糕?-第4张

本来只是社区中一些常见的小问题,像是无意义的胡编乱造内容,完全复制黏贴的经历,没必要一竿子全部打成矫情和抑郁。

之后“网抑云”三个字如同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原本只是为了将伪文艺包装下的矫情斩于马下,后来慢慢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

各种围绕网抑云展开的表情包,语录,截图,只要有一个人发,瞬间就能得到刷屏级的响应。

在无声地嘲笑和掌声雷霆带来的冲击下,网易云社区拿金钱和时间以及众多网友精力所营造的社区氛围悄然崩塌。

当嘲弄变成了全网黑,指责的对象和风味就完全变了模样。

网抑云变成了一种偏见,变成了一种在网易云人均抑郁症的指责。

人们提到网易云的时候,联想到的就不是单纯的“音乐”,“社区”,而是“抑郁”和“矫情”。

                                       四

你可能只是玩梗,但人家是真赚钱。你可能哈哈哈哈无所谓,但是却让自己,以及更多的人掉入了偏见的陷阱。

人们的傲慢与偏见,真的要好过“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矫情吗。

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实现正确的情绪输出,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爱与恨,不是无故产生的。

路人黑转粉的现象很多,人为造神的形象也不少。当代许多网民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某个人捧得很高很高,尽情地表达心中的爱慕;然后看着他摔下去,越惨越好,坏得很单纯。

这是人们心理的阴暗面,也是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被心中的七宗罪所裹挟,在隐晦表达的浪潮中释放自己的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所以自发的,没有程序与监督的正义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限制。

在资本的眼中,我们这些小人物只是可被引导的流量。

在他们眼里,我们必须是流量,也只能是流量。

消费与被消费,是我们的宿命。流量,是互联网的基础。

但对个人而言,自己才是一切。社交和外界信息能够让我们认清自己,摆正位置。

但过多的社交和信息,只会让我们被裹挟,被捆绑。

世界需要偏见与流量,但我们需要自己。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