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IO動視暴雪系列節目後記&參考資料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4-27 23:03:49 作者:這樣重這樣輕 Language

動視暴雪的前世今生系列電臺節目能夠成形,是因為前人栽樹。特別是暴雪這一側,有些相當珍貴的材料,純粹是由於玩家對這個品牌的熱愛而轉化為了記錄者/調查記者,用數年時間採訪上百位當事人,而形成的結晶。我非常懷疑這種待遇,任何其他遊戲公司都不會『享受』。
我力所能及地儘量查看原始出處,並綜合不同利益方的視角,還是難免有很多紕漏和片面之處,這是個人能力,也是電臺節目形態的侷限。以下是部分參考資料,供各位查閱。
很多朋友問到關於如何做『這種內容』。這個問題我也沒想好如何回答。但我始終認為,儘自己所能地『做自己的研究』,哪怕你看到別人的論述,還是可以按圖索驥地重新做一遍,是非常關鍵的。比如第四期的引擎部分,我確實沒有知識儲備深入其中的渲染、貼圖、動畫等模塊,但我也會要求自己力所能及地將ID Tech的家譜納入考量。
做內容不是複述信息,而是將它們廣泛、有機、且儘量公允地聯繫起來,形成更上一層的,整體的意義。不要『感他人之慨』——只取他人的輸出,而不做自己的研究,其中的空洞就算別人察覺不到,你自己也清楚。
這就是目前我能提供的一點建議。我相信無論誰做了同樣的功課,都完全可能做出比我的電臺更好得多的內容。

主要信息源

1、動視公司(以及合併後的動視暴雪)歷年財報、投資者關係報告 除了財務數據以外,每年的精華是每個報告開頭,Kotick和Kelly名義寫給投資者的信。 2、The Digital Antiquarian的系列文章 Jimmy Maher是關注70-90年代遊戲產業歷史最引人入勝的作者之一,對他的敬意無以言表。除了上方鏈接這篇,構成了第一期的靈感來源和邏輯主幹之外,他專門記述Infocom的文章、動視與雅達利創始人的相關文章,Bobby Kotick接手動視初期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參考,都在他的這個blog站內。
3、書《Stay Awhile and Listen: Book I Legendary Edition: How Two Blizzards Unleashed Diable and Forged an Empire》by David Craddock 第二期有一半內容來自這本書。David Craddock用了數年時間訪談數十個暴雪發展過程中的當事人,艱難地還原出了最真實的辦公室內外,視角全面,而且不吝於脫離遊戲,深入其中的利益糾葛、爭鬥與人心的幽微。 P.S. 這個Stay awhile and listen的說法,是暗黑破壞神1裡NPC Cain開場的臺詞,風暴英雄裡也有出現。 4、書《Stay Awhile and Listen: Book II: Heaven, Hell, and Secret Cow Levels》 by David Craddock 上面那本書的下冊,支撐了電臺節目第三期的內容主幹,關於北暴辦公室的各種狗血,證言都在這裡。 5、Eurogamer對IW糾紛的全面梳理 關於IW高管訴訟的,網上最好的原始資料彙總,但該文章發稿時訴訟尚未結束所以不包括結局和後續信息。 6、訴訟中主要的不利於動視的原始證據
由Vince方面的PR提供給GiantBomb媒體 ,包含那個關鍵的備忘錄。動視高管們密謀搞死Vince和Jason的通訊記錄等。

其他參考資料

1、Amazing Computing雜誌 前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非常集中在報紙和雜誌上。archive.org提供了非常準確的OCR和檢索方式。在每一本雜誌搜索人物、主機、技術、遊戲、或者公司名稱可以看到當時的第一手資料,包括編輯對時局的點評。這些信息最大的價值,是建立一種更接近當時時代情境中的sense。 2、Gamasutra的動視暴雪誕生小史 包括了David Crane他自己對動視早期歷史的回顧和看法。 3、美國專利局關於『電視遊戲』的專利 4、Theycreateworlds的文章《電子遊戲之父們》 重點是關於Nolan Bushnell的生平。 5、Myst(神秘島)的開發過程訪談 6、命令與征服的開發者訪談 7、Mike Morheim在Gamelab活動上的訪談 8、Kotaku關於Bobby Kotick的報道 比較諂媚,但很好地折射出他的一些性格特點。 9、2008年關於Bobby Kotick的報道 10、Video Games and Computer Entertainment雜誌 1992年5月刊 11、Gamasutra文章,關於Kotick在2010年DICE活動的採訪 12、動視90-00時期公司簡史 13、ArstTechnica 2008年的Bobby Kotick文章 清晰地表現了他對待遊戲IP的思維和策略。 14、Forbes關於Bobby Kotick的人物側寫 15、NYT關於Bobby Kotick的人物側寫 16、Samwise Didier的維基人物小傳 所有涉及人物、公司、遊戲、引擎等條目的wiki頁面這裡不再列舉。 17、NYT1992年關於光驅普及過程中的遊戲產品報道 18、美國Chapter 11類型破產的介紹 19、遊戲Justice League: Taskforce 的超任版 & 世嘉 前者是南方暴雪做的,後者是Condor(北方暴雪前身)做的 20、Synergistic創始人回憶CUC-Cendant會計欺詐醜聞的影響 21、非常好的Cendant會計欺詐研究綜述 22、NYT沒出事兒之前資本市場對CUC和HFS的評價 23、ID Tech引擎家譜 24、榮譽勳章:聯合突擊 的一個技術美術的訪談 關於2015 inc到 Infinity Ward的過程,這個訪談利益無關且根本無人在意,綜合比對下來,反倒是可信度最高的證言。 25、Gamasutra在2004年為獨立遊戲工作室撰寫的關於賣掉公司的建議 為什麼獨立遊戲工作室要賣掉自己?其中的sentiment、合理性以及common practice,這篇文章是很好的參考。而且時間上契合我們第四期講述的時期。 26、PCGAMER文章《Treyarch如何逃脫Infinity Ward的陰影》 文章很水,其中Gray Matter部分值得參考。 27、2022年最新的華盛頓郵報關於Bobby Kotick的側寫 很奇怪的一些關注點,但很好地勾勒了他的人格。 28、Raven的工作室歷史 29、動視收購Infinity Ward的公告 30、洛杉磯時報2010年的報道《動視的現代戰爭》 關於IW的糾紛。 31、名利場2013年的長篇總結性報道《現代戰爭》 32、Games Informer在開庭前對Vince和Jason的採訪 33、VentureBeat關於IW主創被開除的報道 34、Vince Zampella 2015年的IGN回顧性對談 非常關鍵的資料,他唯一一次全面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可盡信。 35、2012年5月關於動視早就想踢二人出局的新證據浮出水面的報道 36、2015 inc 工作室《榮譽勳章:聯合突擊》的職員表 按照這裡面名字逐一檢索,可以看到IW創始團隊的出身和去向。 37、Gamasutra關於IW現代戰爭animation主管Michael Boon的訪談 38、Kotick的一個採訪,臭名昭著的一個quote的出處 39、Thomas Fenady被要求找出Jason和Vince的髒料的證據 40、Ubertools,ID Tech 3的一個第三方配套編輯器 榮譽勳章:聯合突擊,是用ID Tech 3加這個做出來的。 41、2021年4月的報道,關於動視所有工作室都在做COD 42、動視暴雪合併交割完成的公告 43、2013年動視向維旺迪進行回購完成的報道 44、John Romero關於ID Software早期發展歷程的演講 可以注意其中關於Raven的談論。 45、一個ID引擎早期發展史的論文
寫的不太好。
以上是主要的參考資料,不是所有我談及的細節都100%覆蓋,未盡事項,可善用谷歌。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