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來一套白色的小體積MATX主機方案,硬件基本都是純白色的,統一性很高,再加上嬌小的體積,顯得有點可愛。
不過這套配置有點奇葩,選擇了低U高顯的搭配,其目的是來驗證我的一些猜想,畢竟是DIY嘛!不折騰難受!
更多裝機信息見視頻:
先把配置的問題放一放,這臺小主機的顏值你是否喜歡呢?
開機後,再來看看RGB光效是否合你的胃口?
揭秘下這套主機的配置:
CPU:intel i5 13400F
主板:微星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DDR5
內存:宇瞻(Apacer) ZADAK DDR5 16G*2 6400
顯卡:索泰(ZOTAC)RTX 4070 Ti Super TRINITY OC 月白
散熱:超頻三(PCCOOLER)紅海H4 白色
電源:安鈦克 (Antec) NE1000 白色
機箱:機械大師 (MechanicMaster)邏輯庫 iF17 極地白
風扇:機械大師(MechanicMaster) 卡卡風扇 KL120-Wild*2 白色
機械大師(MechanicMaster)S8W機箱風扇*2 白色
喬思伯 (JONSBO) HF1215 白色*2 白色
這套配置採用了13400F處理器和RTX 4070 Ti Super顯卡的組合,所以讓首先關注的問題肯定是:
低U高顯的配置玩遊戲效果如何?
首先介紹下
顯卡
▼索泰RTX4070Ti SUPER Trinity OC月白的造型溫潤而又柔美,這種曲線美的外觀設計確實很少出現在硬件中。顯卡採用了三風扇設計,尺寸為30.6x11.9x5.85cm,並不算特別長,大部分機箱還是能裝下的。
▼中間的風扇方向與另外兩個風扇的旋轉方向並不相同,形成正逆轉風道,提升風扇運行效率。三個風扇直徑為11cm,11 片白色扇葉,每一片扇葉都做了鱗狀仿生條紋來優化曲率(仿生盾鱗2.0風扇),可提升風扇風量、風壓和風流,噪音也更小,且支持智能啟停。
▼側面的ZOTAC GAMING字樣,以及旁邊的虹橋形裝飾條紋都具有ARGB燈效,供電接口為一個新規的16Pin 12VHPWR。
▼RTX4070Ti SUPER Trinity OC具有8448個流處理器、16GB GDDR6X顯存,顯存頻率21GHz,GPU加速頻率為2640MHz(比公版高30MHz)。默認的溫度上限為84℃,默認的功耗上限為285w。
▼頂端沒有封閉,可以看到貫穿而出的5根鍍鎳6mm複合熱管。
▼顯卡一側可以看到一根熱管成U型,並沒有貫穿到前端,所以其實一共有6根6mm複合熱管,再加上3段式散熱鰭片,以及3個仿生盾鱗2.0風扇,組成了ICE STORM 2.0散熱系統,為內部芯片以及9+2相供電保駕護航。
▼顯卡背面覆蓋了合金材料一體鑄型合金的白色背板,上面有一個漸變色處理的索泰圖形 Logo(沒有燈效)。
▼背板前端為鏤空設計,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和熱管,由於沒有PCB,冷風可以直接吹透,促進熱量快速導出。
月白的這套散熱系統在實際中的表現如何呢?
▼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後,溫度穩定在72.5℃。GPU-Z顯示的功耗為286.5w,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360W。在mini機箱中取得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
▼I / O 接口部分配備了3個DP 1.4、1個HDMI 2.1接口。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顯卡微微越肩,厚度也超過了2槽,大概在2.5槽左右。
CPU
▼相對顯卡來說,CPU就較為普通了,入門級的intel I5:13400F,10核16線程(6個P核+4個E核),最高睿頻為4.6GHz,但全核心睿頻P核為4.1GHz,E核為3.3GHz,TDP為65W。
常規對比測試肯定是要用高端的CPU,比如14700k搭配RTX4070Ti S做一組測試數據,再來和13400F+RTX4070Ti S的數據做對比。但這樣要裝兩個平臺,測兩組數據,工作量實在太多,作為一個業餘的數碼DIY愛好者,實在有點承受不起,所以就採用了一種取巧方法。
通過各大網站以及知名up的測試,我們知道RTX4070Ti S性能強於RTX4070Ti 大概有10%,而我正好有之前測試14700KF+RTX4070Ti的數據,所以就用這兩組數據來作為對比。如果RTX4070Ti S還能保持對RTX4070Ti大概10%的優勢,就說明13400F是可以一戰,否則就是CPU拖了顯卡的後退,大家猜下最終會是什麼結果呢?
3DMARK測試
▼3DMARK中各項顯卡分數平均下來,RTX4070Ti S性能強於RTX4070Ti 正好是10%!
光柵遊戲測試
▼4k分辨率下,13400F在光柵遊戲中的表現十分不錯,5款遊戲的平均幀數綜合來看,讓RTX4070Ti S領先RTX4070Ti 達到14%!在高分辨率下,13400F還是能夠勝任的。
▼到了2k分辨率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5款測試遊戲中,只有3款遊戲RTX4070Ti S能夠保持領先,並且領先幅度也大幅度的縮水,計算平均值後就只有2%的優勢了,在2k分辨率下,"低U"已經成為了瓶頸。
▼最後到了1080p分辨率,5款測試遊戲中有4款遊戲都是RTX4070Ti 實現了反超,計算平均值後RTX4070Ti S也是完全的落敗,在低分辨率下,13400F大大地拖了顯卡的後腿。
光追遊戲測試
▼4k分辨率下,光追遊戲雖然沒有前面光柵遊戲那麼突出,但RTX4070Ti S還是能保持大概10%的優勢。
▼到了2k分辨率下,5款遊戲不開光追特效時,RTX4070Ti 實現了反超;開啟光追特效後,能進一步壓榨顯卡的性能,RTX4070Ti S還能有3%的優勢。
▼1080p分辨率下,不管開不開光追,RTX4070Ti 都實現了反超,只是開啟光追後RTX4070Ti S輸的會少一些。
DLSS 遊戲測試
以下游戲支持光追的都打開特效,DLSS均為平衡等級,由於DLSS的機理,沒做1080p測試。
▼打開後DLSS後,幀數增加,應該會更依賴CPU的性能,不過在4k分辨率下,13400F的表現還算可以,依舊能讓RTX4070Ti S保持9%的領先幅度。
▼到了2k分辨率下,13400F就完全不夠看了,RTX4070Ti S落後幅度遠超於光柵和光追的情況,此時大多數遊戲對CPU的性能真是非常依賴啊!
小結: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可以看到4k分辨率下這種低U高顯的配置還是可以的,但分辨率一旦降低,除非是完全吃顯卡性能的遊戲,CUP還是會扯顯卡的後腿,所以低U高顯能不能用,取決於應用的分辨率。
出現低U高顯的情況,肯定是預算不足導致的,雖然高分辨率還是可以一試,但個人還是建議更平衡的CPU和顯卡搭配。另外高端CPU除了對平均幀數的影響,還會提高最低幀數,減少卡頓情況發生,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
接下來我們在來看看13400F的
內存超頻
在CPU確定的情況下,對內存超頻起關鍵性作用的肯定就是內存和主板了。
內存
▼ZADAK(扎達克)是宇瞻旗下子品牌,SPARK RGB DDR5主打高端的型號,選擇了白色版本。
▼內存金屬馬甲表面呈霧面磨砂工藝,大部分是純白色的,有凹凸紋路作為裝飾;頂部採用了拉絲質感的銀色金屬,中間有一個金色的ZADAK LOGO。
▼內存參數在黑色的標籤上,上面標註有產品SN、PN、頻率為6400MHz、時序CL32,支持 Intel XMP 3.0和AMD EXPO 超頻技術,內存顆粒為海力士顆粒,單條容量為16GB。
▼內存整體的尺寸為5cm高度、13.6cm寬度、0.79cm厚度,如果是迷你小機箱,還是要注意下兼容性。
▼頂部有燈帶,五段式超廣角燈效,支持御三家,以及華擎和雷蛇ARGB燈效同步。
主板
▼主板為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刀鋒鈦,是B760主板的高端產品。
▼主板供電部分的散熱器非常巨大,並且採用了VRN設計,能兼顧到mosfet和電感的散熱。內部供電結構為12+1+1(核心為6相併聯12相),搭配了75A的DrMOS,別說I5了,上I9也沒多大的問題。
▼主板CPU供電接口為8+8pin。
▼內存槽位為單邊鎖定結構,4條DDR5內存槽,最高支持7800+內存頻率,肯定是偏保守的參數了。
▼主板配備一條PCle X16插槽,有金屬加固,最高支持PCle 5.0X16的速度。另外還有一條PCle 3.0X4的插槽;M2接口有3個,全部支持PCle 4.0,第一個接口的散熱片實現了無螺絲的拆卸,底部還有一個帶硅脂墊的散熱板,為雙面顆粒的SSD來解決散熱問題。內部M2接口固定也都採用了快裝。
第三個M2接口使用SATA SSD時,一個SATA接口才會失效。現在很少人會在新平臺上安裝SATA SSD吧,所以基本算是做到無共享接口了。
▼配備了一體式IO擋板,USB接口包括:1個 USB 3.2 Gen2X2 Type-C、3個USB 3.2 Gen2 TypeA、4個USB 2.0 TypeA;視頻接口為HDMI 2.1和DP1.4的組合,音頻接口為5個3.5mm和1個SPDIF;網絡方面,有線網口為2.5G,內部芯片為RTL8125,無線網卡是支持WIFI 6E的intel AX211。
內存測試
下面就來測試下這套組合的內存性能釋放表現如何吧!
▼首先讓體驗下微星主板bios中內存優化功能。這個功能叫Memory Extension Mode,它提供三種預設模式:Performance(性能模式)、Benchmark(基準模式)和Memtest(內存測試模式),在6400MHz的XMP存檔下做了一下對比。
▼Memory Extension Mode的本質就是自動設置內存小參,不管何種模式對於關閉狀態,在讀寫速度和延遲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性能提升。
▼intel從12代開始,non-k CPU鎖住了SA電壓,在DDR4平臺上影響是非常大的,non-k CPU基本上無法使用DDR4 3600MHz(gear1)的內存。不過在DDR5平臺上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的緩解,稍微嘗試下超到7000MHz(時序:36-40-40-80)沒有問題的,雖然超頻方面還是無法和帶K的cpu相比,但起碼使用現階段主流頻率的DDR5內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由於這是一臺迷你體型的主機,所以最後關注的問題就是:
主機的散熱
機箱
▼機箱為機械大師的一個新系列:邏輯庫,主打價格親民。型號是iF17,定位為緊湊型MATX機箱,具體尺寸為346mmX189mmX285mm,體積為18.5L。
▼機箱採用0.8~1.0mm的SPCC鋼材,側板為一塊側透玻璃、一塊衝孔網鋼板,兩者可以互換安裝。和C系列一樣的電源前置結構,如果想安裝240/280mm的冷排,只能通過一個支架(選購)安裝在機箱側面。
▼前置IO接口提供了1個USB3.0(5Gb)接口,與一個Type-C(10Gb)接口,以及一個二合一音頻接口。機箱的頂部和前部(L型)採用“雙殼”設計(底部是單殼的)。
▼風扇兼容性方面:機箱前部可以安裝一個90mm或者120mm的風扇(安裝ATX電源無法安裝120mm風扇),也可以安裝一塊2.5寸硬盤;尾部可以安裝2個80mm或者1個90mm風扇;頂部和底部都支持2個120mm風扇的安裝,底部也可以選擇安裝1個120mm風扇+1個3.5寸硬盤。
▼風冷散熱器限高為142mm,顯卡限長為336mm(ATX電源長度不超14cm的情況下),另外IF17也是支持背插主板的。
▼支持ATX和SFX(L)兩種電源的安裝,並提供了這兩種型號的電源架,並有多種位置可選擇。安裝ATX電源和240/280mm冷排的配置,ATX電源得趴著安裝(風扇面朝機箱側板方向),此時只能安裝ITX主板。如果選擇SFX(L)電源和240/280mm冷排,還是可以用MATX主板的。
▼背面能安裝一個2.5寸硬盤,採用的是壁掛無螺絲無架子的設計。理線空間大概是21mm,正常理背線還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安裝背插系統,線材還是建議定製的硅膠軟線,否則合上背板還是會有壓力的。
散熱器
▼由於13400F的功耗不高,以及機箱的限高,最後選擇一個小體積單塔風冷散熱器:紅海H4 ,採用了全新升級的錳鋼材質壓力扣具以及Intel / AMD 雙平臺通用螺絲,支持LGA 115X/1200/1700/18XX和AM4/AM5的主流平臺。
▼散熱器尺寸為 95 (L)×88 (W)×133 (H) mm,對迷你機箱來說十分的友好。散熱鰭片採用穿Fin+折Fin組合工藝,官方稱可提供180W解熱效能。
▼頂蓋為塑料材質,上面做了很多三角幾何元素的裝飾,具有光效,點亮後很好看。
▼配備了4根6mm直徑熱管,底座為直觸式的。
▼標配9CM 7葉風壓型風扇,液壓軸承,支持PWM智能調速,轉速為800-2200RPM±10%,最大風量達40.94CFM,風壓最大為2.16mmH2O。
但要注意紅海H4系列產品種類比較多,除了有黑白兩色外,還分為無光版、炫彩版和ARGB版。我的主板有5V & 3pin接口,所有本來應該選擇ARGB,但卻不小心買了炫彩版(兩者價格一樣)。所謂炫彩版,就是不由主板控制燈效,而是自動變換燈效。
▼散熱器的安裝非常簡單,由於做了塔體偏移避讓設計,安裝時無需拆卸風扇。
▼避讓設計再加上散熱器本身體積也比較小,不會遮擋內存,以及主板IO護甲上的紋飾或光效。
風扇
▼機械大師的卡卡洛克風扇KKL120-wild,120mm規格,有黑色和白色可選。扇葉並沒有光效,周圍一圈乳白色材質是ARGB燈帶(兩面都有)。
▼風扇一側兩端有金屬觸點,通過使用帶金屬片的卡扣來連接而減少風扇的線材。
▼卡扣還支持間距調節,適應不同的安裝環境。不帶觸點的位置也要安裝卡扣(沒有金屬片)起加固或者美化作用。最後選擇一端的金屬觸點連接5V3針和4pin風扇接口,這樣多個風扇只保留一條供電線和ARGB線,減輕了最後的理線工作。
▼KL120採用了動態液壓軸承,兩面四角都有橡膠緩衝墊。風扇轉速800~1950PRM,最大風量75CFM,最大風壓2.4mmH2O,最大噪音為32dB(A)。
▼另外還入手2個機械大師8cm風扇( S8Wa),同樣是液壓軸承,轉速600~300PRM,最大風量40.3CFM,最大風壓3.85mmH2O,最大噪音為33dB(A)。
▼每個風扇自帶一根7pin的自定義接口線材,具有PWM溫控和ARGB 5v神光同步的功能,再通過轉接線轉換成常規的4pin供電和3pinARGB插針,以便連接主板接口。
▼2個KKL120-wild裝在機箱頂部,2個S8Wa裝在尾部,底部又裝了2個15mm的超薄風扇為顯卡提供冷風(顯卡厚度2.5槽,裝25mm厚風扇間距太小)。
烤機測試
下面來測試一下機箱的散熱器情況。
▼CPU的烤機,10分鐘FPU烤機後,P-Core 6核心平均溫度62℃,E-Core 4核心平均溫度55℃,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184W,用紅海H4壓住13400F不成問題。
▼雙烤機,FPU+furmark一起上,由於機箱結構,顯卡底部有進風風扇,所以顯卡溫度變化不大,但散出熱量來到CPU散熱器這裡,P-Core 6核心平均溫度70℃,E-Core 4核心平均溫度61℃。相比之前單烤CPU溫度上漲了8℃和6℃,比較明顯,畢竟在小體積機箱中的小體積風冷散熱器,冗餘有限。不過遊戲時CPU並不會滿載,實際溫度並會有這麼高,也不必擔心。
最後
低U高顯的配置,在4k分辨率下確實可以一用,但裝這套主機的更多目的是來做測試,個人還是建議使用更均衡的配置。比如12400(F)/13400(F)/14400(F)搭配RTX4060/RTX4060Ti;12600K(F)/13600K(F)/14600K(F)搭配RTX4070(s)/RTX4070Ti(s)。
機械大師IF機箱相比C系列機箱,價格更為親民,也提高了一些兼容性,如果使用i5 K系CPU的話,就得升級下散熱器了。由於機箱限高,風冷最多隻能安裝一些迷你雙塔。如果想使用I7,還是建議240/280mm一體水冷。當然這樣主機左側就不能使用玻璃側板了,美觀度方面會減分,但對於不喜歡光汙染的朋友們也許會更加合適吧!